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抗日烽火之烽火燎原-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样一冲,倒是正好应了中国的一句古话“置之死地而后生”,小林的骑兵在损失了将近两百骑的战马之后,剩余的三百余骑兵竟然冲到了老潘的阵地前沿五十米,五十米是手榴弹的最佳投掷距离,于是密集的手榴弹雨马上就降临在了那些骑兵的脑袋上面,爆炸的硝烟弥漫了夜空,麦地里的泥浆四处飞溅。可是还没等战士们的欢呼声从喉咙里挤出来,鬼子的骑兵就仿佛死神一般从硝烟中冲了出来……

    后来老潘才知道,当时手榴弹并不是对付骑兵的好选择,并且在当时的情况下,可以说是一个昏招。

    ————糟糕的地形不仅仅会限制敌人,同样也会限制自己,这是老潘在战争中学到的又一个浸满了鲜血的经验——-

    骑兵的速度很快,战士们的手榴弹都是匆忙出手,手榴弹基本上都是掉在成为了泥浆的麦田里面,爆炸本来威力就被减弱了,而且战马较高身体也较人体强壮,弹片击中战马,一时间并不能造成致命的伤害,产生的冲击波也不能完全将战马击倒,甚至还有保护马上骑兵的作用,受伤的战马甚至更具冲击力……

    在这样的情况下,密集的手榴弹仅仅给骑兵们造成了不到五十的伤亡,接下来就是刺刀和马刀对话的时刻了。血肉之躯开始发挥着原始的本能,一切热兵器一切智谋在这样的战斗中都失去了意义,战士们在这样的情况下只有一个想法————拼了。

    对,就是拼了,鬼子的骑兵再厉害也不过只剩下那么百余个了,咱们可是有一千多啊!于是战士们纷纷拼死向前冲向日军。战斗进入白热化状态……

    ※※※※※※※※※※※※※※※※※※※※※※※

    ————这场战斗可以说是老潘吃的第一个名副其实的败仗,虽然在战史上记载是全歼敌军骑兵大队,但是战后,战士们包括老潘自己都明白,这不过是历史开的一个小小的玩笑罢了————

    实际情况是怎样的呢?

    日军临晋的增援部队已经赶到了距离战场不足两公里的地方了,而小林的骑兵竟然从定县独立团的阵型中又生生的杀了出去,身后留下一百多名骑兵的尸体,还有带给了独立团超过四百人的伤亡,剩余的日军骑兵虽然只剩下不到一百骑,但是遭受了重创的定县独立团竟然没有像以往一样追击。

    浑身浴血的老潘听着越来越近的临晋方向的枪声,恨恨的下达了撤退的命令。小林的骑兵部队也出乎意料的没有追击,老潘这才得以抬着伤员“撤退”。

    因此,为什么老潘后来拼死拼活都要组建一支骑兵,为什么对后来的骑兵连青眼有加,大家相信都应该可以理解……

    这就是战争中学来的战争。

    ※※※※※※※※※※※※※※※※※※※※※※※

    当时运城地区,其实早就有着八路军的地下武装的活动,只是因为运城是日军的一个师团部的所在地。而且中条山活动的国军第一、第二战区部队也将这里视为自己的地盘,经常进行不同规模的对日作战,当时的运城地区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十分的有趣:

    日军当然是最为强大的一方,国民党中条山游击区力量相对较为可观,由原西北军杨虎城将军的部下为主力的几个集团军在黄河以北坚持着这个最后的反攻据点。而共产党八路军为了避免和国军造成摩擦,还有迫于日军的高压态势,曾经一度放弃了在这个地区的大规模活动,但是老潘在晋西南这么一闹,王继威又在晋东南这么一折腾,第四十一师团几乎所有的机动兵力都被牵制了。

    同时日军又在岗村宁次的策划之下,秘密的抽调大量的兵力对晋察冀军区开展所谓的“百万大战”。因此此消彼涨之下,这个地区的抗日救亡运动,还有地下政权还有敌后武装的活动反而是越见风声水起了。

    大家想想,就连中条山的第四集团军都主动对围剿王继威部的日军展开攻击,以此接应王继威部,可见当时的形势在没有远见的人们的眼中,是多么的好。

    所以说正在撤退的老潘当然也就十分不意外的受到了当地的游击队的接应。这里的游击队是刚刚建立起来的,但是有着上级派来的军事干部,也就是主力部队的一个排长,前来组织。因此发展得有声有色,有了接近六十人的规模,听见了附近的大战。

    “就是来拣便宜”心直口快的排长见到了平易近人的“大首长”老潘之后,当下非常直爽的将自己前来的目的说了出来。

    于是有了熟悉地形的游击队的指引,再借着没有完全倒掉的青纱帐,队伍奇迹般的摆脱了临晋敌人的追击,到达了一个夜色中显得格外寂静的平原村庄。

    流经临猗县的一条河流正好在村边上流淌,村子地形十分的有利于部队的坚守,一旦情势不利,还可以迅速的借着青纱帐撤离。

    这一切令老潘十分的满意————终于有了一个落脚的地方了。
历史洪流卷 第十章 薛无语战记
    薛不语,男,现年二十二岁,定县独立团一支队三营八连二排长,是在光华县城的战俘营中加入定县独立团的,因为战斗勇敢,而且颇有急智,经战士们推选当上了班长。整训之中更是表现出极高的战术指挥天赋,对于老潘讲述的步兵基本战术,连排进攻战术等等揣摩得十分的透彻,因此在一次比武中崭露头角,被任命为排长。

    现在的薛不语倚着自己的步枪擦拭着刚刚拿到手的那个排长的象征————一支带有红绸子的驳壳枪。仔仔细细的擦拭完毕之后,薛不语站起来整了整身上的军装,细细的将身上的泥土拍掉。然后准备去查查入夜前布下的潜伏哨。

    部队以连排为单位分散开来,在青纱帐中躲过了临晋等周边地区的鬼子派出的小规模搜索,开始舔着伤口恢复元气……

    薛不语在整训之中通过那个好像大哥哥一般的指导员,了解了什么是共产主义之后,马上就对指导员描述的那种人人有饭吃,人人有衣穿,农民有田种,工人有工开的社会十分的向往,在薛不语的心目中能够吃上一顿饱饭就是莫大的幸运了。要是能够来上一点荤腥,那就更是犹同过年了,要是真的跟着共产党走,能够过上这样的日子……不!只要自己的儿子将来能够过上这样的日子,那就不枉自己浴血拼杀这一场了。

    分兵之后的薛不语带着自己一个排的兄弟开始了昼伏夜出的生活,团长的命令就是发动群众,组织破袭,不能让集结起来的第三十七师团再度开到前线,加大晋察冀军区的压力,因此薛不语已经在短短的十余天之内进行了二十余次的战斗,其中独立战斗八次,还有十三次是和其他的兄弟部队配合,每次都干掉几个鬼子,或者是对鬼子进行骚扰,诸如破坏交通,割断电线、电话线这样的事情,那是每天入夜就必然进行的。

    一时间日军运城地区集结起来的两个联队的机动兵力就只好放弃了北上的任务,全力进行治安战。

    但是薛不语们全都按照老潘的命令在军装外面套上便服,借助着青纱帐的掩护,跟随着本地的民兵们开始和鬼子的大部队捉迷藏,一旦寻找到了战机,那么就会狠狠的鬼子落单的部队来上一下,足足闹腾了十几天之后,鬼子终于放弃了漫无目的的瞎撞,转而开始强行征用老百姓,试图将薛不语们赖以生存的青纱帐全部放倒。因此,独立团一支支小部队,就和运城的日军开始了青纱帐保卫战……

    老百姓们都知道,鬼子要是赶跑了在这里的八路军,那么就会更加肆无忌惮的遭害自己,而青纱帐就是咱们子弟兵的保护神,虽然秋收已经过去了很久,但是老百姓们宁可拣粪球,买煤球烧,也不去动这些个“青纱帐”一个指头。要是谁家报了一捆高梁杆回来生火,就会有明理的邻居好言相劝:

    “大妹子啊!家里是不是没有柴火了啊!咱家当家的从铁路上扒了不少煤球回来,你家人口多,就背上一背篓回去烧啊!不过这青纱帐可是咱们八路军的保护神,千万不能烧啊!”

    一席话往往说得那些偷偷弄高梁杆回家的人面红耳赤,再也不会动往年最好的燃料————高梁杆一个手指头。

    但是鬼子现在是用枪指着乡亲们干啊!这百八十人去了,要是认真干的话,那公路两边的高梁杆岂不是半天功夫就要倒下一大片?

    不行,薛不语们在老潘的指挥下,配合当地的地方政府,在鬼子眼皮子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