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秦帝国(1)-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啊哈哈哈哈哈。”魏惠王侃侃开导,大笑不止,觉得这是改变庞涓的一个绝好机会。    
    庞涓听得头皮发麻喉头发干,身上直起鸡皮疙瘩。魏惠王这一番高谈阔论当真令他匪夷所思。他也知道,要想和魏王融洽起来,目下就是最佳的机会,何况他几日思虑,为的本来就是达到这个目的。他应该笑,应该迎合,应该表示茅塞顿开,甚至应当欣然请狐姬出来品评一番,就势成为魏王不避任何嫌疑的玩伴儿与肱骨大臣,如此君臣一定会信任有加其乐无穷。然后再加上自己的才华实力,战胜公子卬当是易如反掌……可就是不行,庞涓笑不出来,更迎合不出半句,反倒是脸色铁青嘴角抽动,一副要呕吐出来的难堪和尴尬。刹那间他一身冷汗,很后悔自己到后宫里来!然而,庞涓毕竟有强毅的忍耐力,他咬紧牙关强使自己平静下来,拱手徐徐道:“魏王明鉴,臣久居山野,孤陋寡闻如村夫一般。我王之高论,容臣假以时日,慢慢品味领悟。”    
    魏惠王开心的大笑,“上将军,今日难为你了,啊。说说,何事?”    
    庞涓拱手道:“魏王,臣昨日去探视了公叔夫人,一则抚慰老夫人;二则想听听老丞相可否有过对兵事的叮嘱。不想老丞相竟对我只字皆无。”


第四部分:安邑风云庞涓乔装 考校中庶子卫鞅(3)

    魏惠王慨然一叹,“老丞相久病无治,去了也好呵。他弥留之时已经失心了,不会有什么话留下的。”    
    “难道,他对后任丞相的国事都没有提及?”    
    魏惠王恍然想起似的,“庞卿,你可知丞相府那个中庶子?名字?噢,对了,好象叫卫鞅。”    
    “中庶子?臣如何能知道一个小吏?不知我王所问何意?”    
    魏惠王哈哈大笑,“上将军你说,老丞相是不是失心病发昏了?他派特使请本王从逢泽火急赶回安邑,竟然就是为了这个中庶子。人之将死,其言也昏哪。”    
    庞涓一怔,“臣推测,老丞相要我王重用这个中庶子。”    
    魏惠王点头,“还真让你说对了。老丞相劝本王重用这个小吏,说让他做魏国丞相,还说不用他就要杀掉他。你说,堂堂大魏的国王丞相,折腾一个小小中庶子,岂不贻笑大方?”    
    庞涓:“人才难得,我王当对老丞相之言三思而后行。”    
    魏惠王豁达自信的笑道:“不用人才,大魏国能有今天么?可人才,尤其是宰辅之才,就那么容易得到么?那是可遇不可求的。”    
    “魏王,臣请查核丞相府这个中庶子。”庞涓一脸肃然。    
    “算了算了,一个中庶子还用你上将军出面?大魏国要有点儿胸怀天下的气度嘛,要走就走。你要留他,反倒使竖子成名也。”    
    “臣请大王不要忘记孙膑逃齐的旧事,不能让奇智之士逃到他国,反为魏国树敌。”庞涓颇有些固执。    
    “啊哈哈哈,”魏惠王一阵大笑,“好好好,那就请上将军去查核吧。”    
    “臣谨遵王命。”庞涓深深一躬,转身大步走了。他觉得在这样的后宫再谈什么国事,未免不伦不类,连自己都觉得滑稽。    
    仔细思忖,庞涓总感觉到魏王不可能起用公子卬做丞相,但对他却也没有任何暗示。丞相人选究属何人?一下子总是想不清楚。庞涓对军旅之事极为自信,但对宫廷官场的纵横捭阖总是感到有些不得要领。譬如目下他就难以决断自己该如何争取主动,甚至连探测魏王心意所属的办法也没有。但他对平民士子在魏国的动向,历来却很敏锐。魏惠王不经意说到的中庶子使他蓦然警觉起来。公叔痤的识人慧眼是天下闻名的,只有老师鬼谷子笑他是“识人有眼,用人无胆”。魏王今日既没有透漏丞相人选的蛛丝马迹,安知没受老公叔的影响?安知不用这个中庶子是魏王真心?庞涓蔑视贵族阶层,觉得在贵族如林的庙堂之上自己有他们决然不能取代的位置和才能,纵然自己不能总揽国政,可是贵族永远也无法淹没他。因为这是战国,离开他这样的名将,贵族们有可能自己也变成了丧家之犬。但他永远不能蔑视那些象他一样锐意进取的风尘士子。这些人周游列国,以真才实学求官入仕,一旦掌权往往便迅速崛起。庞涓本能的觉得,只有这种人才是自己真正的竞争对手,真正不可小视的敌人。正因为很早就有这种自觉,庞涓才对和自己同来魏国的同门师弟孙膑用尽机谋,将孙膑逼到齐国去了。当然,庞涓决不相信这个中庶子会有孙膑那样的旷代才华,但这个中庶子既然能被公叔痤作为丞相推荐,定然也非寻常之辈,对这样的人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    
    庞涓决意要亲自掂掂这个中庶子的份量。    
    次日清晨,一个三十来岁普通吏员模样的中年人骑着一匹黑马,来到安邑郊外的公叔痤陵园。刚进石牌坊有一排石屋,住着二十个看护陵园的步卒,此时正在屋前摔跤作乐,看见黑马吏员来到,小头目惊讶得直揉眼睛。他怎么看也觉得这个人象上将军庞涓,可又拿不准,也不敢问,期期艾艾道:“大,大人,有何贵干?”来人冷冷道:“丞相府主书,找中庶子卫鞅。”小头目急忙道:“就在陵前石屋里,小人领道。”来人挥挥手道:“不用,我自去便了。”竟是走马沓沓而去。    
    公叔痤陵墓是按照当时“依山为陵”的阴阳家理论修建的。一座苍翠的巫真峰做了天然的陵墓。巫真峰之后是九座连绵起伏的小山,正是零山十巫——巫咸、巫即、巫  、巫彭、巫姑、巫真、巫礼、巫抵、巫谢、巫罗十座山峰。南望盐池,北依十巫,陵园恰在幽静的山谷。这守陵的石屋正在陵前三丈开外,屋前便是疏疏落落的高大石俑与一片松柏树林。中庶子卫鞅从相府里带来了整整一车有用之书,整日便在这里细细琢磨个中品味。今日他正在重读李悝的《法经》,读到酣处,不禁吟诵起来:“善为国者,使民无伤而农益劝。国当善籴粜。小饥则发小熟之所敛,中饥则发中熟之所敛,大饥则发大熟之所敛而粜之,则虽遇饥谨水旱,籴不贵而民不散,取有余而补不足也。行之善者,国以富强也!”慷慨之中,拍案思忖,竟是深为感慨——李悝号称“以法为教”,不想于商道治国却也如此精通,魏国安得不富?安得不强?他日自己若在一国为政,李悝的《法经》当是不朽之师……正在深思遐想,忽闻门外马蹄之声,便警觉的将《法经》卷起插入木箱,摆上一卷《阴阳家》竹简刻本,未及坐定,已闻轻轻拍门之声。    
    “客人么?请进。”卫鞅淡淡的回答。    
    “吱呀”一声,厚厚的木门被推开,一个红衣长须者抱拳一拱,“敢问足下,可是中庶子卫鞅?”


第四部分:安邑风云庞涓乔装 考校中庶子卫鞅(4)

    卫鞅眼睛一亮,一下子就看出了来者是上将军庞涓!在丞相府的五年中,他很少露面。然庞涓每年总有几次,是必须去丞相府调拨军粮协调军务的。他虽只远远瞄过庞涓一次,然卫鞅眼力极好,记忆力更是过目不忘,如何能将此等人物疏忽了?瞬息之间,他决意以静制动,随机而变,随即笑答:“在下正是卫鞅。”    
    庞涓笑道:“在下上将军府掌书,素闻中庶子才名,今日路过,特来拜望。”    
    “掌书大人,请入座赐教。”卫鞅很是谦恭。    
    庞涓哈哈大笑,“高才名士,素不拘礼,中庶子如何忒多俗气?”    
    卫鞅脸上堆满惶恐的笑容,“卫鞅小吏,何敢当高才名士?大人请。”    
    庞涓坦然坐在粗糙的书案前,瞥一眼展开的竹简,“中庶子对阴阳家情有独钟?”    
    “回大人,在下正在参详公叔丞相的陵园风水。”卫鞅毕恭毕敬。    
    “卫鞅呵,你是哪国人氏?祖上官居何职啊?”    
    “大人,卫鞅是卫国濮阳城外山里人。祖上经商,从未做过官的。”    
    “何处修学?恩师何人啊?”    
    “大人,在下濮阳修学,恩师是子思的高足子前。”卫鞅露出满足的笑容。    
    庞涓不禁爽朗大笑,“子思乃孔子后裔。你是子思的徒孙,看来是儒家一派了。儒家素称博学,你读过哪些书啊?”    
    卫鞅掰着手指认真道:“《论语》、《大学》、《周礼》、《易经》、《尚书》、《农经》、《乐经》、《诗经》,还有六艺——诗、书、礼、乐、射、御。大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