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里也是一个龙蛇混杂的地方,帮会势力非常浩大,三合、哥老、洪江、孝义等山堂各守码头,呼风唤雨,啸聚江湖。直至革命前夕,由一批帮会大老出面,将湖北地界的各山水堂统一为中华山兴汉水光复堂,以“共进会”名义,号令江湖,成为武装起义的中坚力量。
辛亥革命号称是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但翻遍革命党人的名册,没几个是“资产阶级”,有的只是一批江湖好汉。
10月9日,武汉革命党一个秘密机关被官府破获,30多名党人被捕。这一事件使革命党内人人自危。10月10日晚,武昌草湖门四马路民房失火,城内工程营乘机聚众发难。士兵们扯掉原来的肩章,臂缠白布为号,呼啸而出。其他营的汉籍官兵也纵起火来,一声“反了!”便杀出营门。
这是继太平天囯之后,中国的又一次的南北大决战。
楚望台、军械局很快就被起义军占领了。这股狂潮突破了城门,迅速向四下扩散。督署在稍后也插上了象征革命的十八星铁血旗。半夜,武昌的枪声停息了,起义军已经控制了这座城市,并成立了临时的革命政府。一位与革命毫无关系的旧军人黎元洪被推举为新政府的首领。
朝廷敦请以养病为由在河南隐居的袁世凯出山,领军平乱。袁世凯向朝廷提出六项条件,其中包括召开国会、组织责任内阁、宽容武昌事变诸人、解除党禁等。从袁氏提出的条件看,他已经走到民主政制的门槛前了。报禁在清末新政期间已经开放。现在袁世凯要逼朝廷把党禁也开放了。
朝廷对六项条件一律答应。于是,手握北方虎符的“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指挥北洋大军,兼程南下。黄兴也赶到武昌,出任革命军总司令。两军在汉口展开对决。猛烈的炮声震撼着长江三镇,刘家庙一带几成废墟,死伤者狼藉遍野,周围的弹药不时爆炸,燃起阵阵烈火和浓烈的硝烟。入夜,四处的火光忽明忽暗,天空是一片混浊的血红。
虫工木桥◇。HQDOOR。◇欢◇迎访◇问◇
第13节:第一章王朝的叛徒(13)
汉口被北军攻陷。他们为了避免巷战,索性放火烧城。武汉谣言满天,人心大乱,革命军阵脚大乱。但也是清祚已尽,异代方起,与革命党对阵的袁世凯,手上“北洋六镇”的筹码,根本不打算押在朝廷一边。汉阳失陷后,袁世凯向南方革命党提出“南北联合,要求清帝退位”的建议,革命党便急不可待地和北方开始了讨价还价。
12月2日,在汉口英国领事的调停下,达成南北双方的第一次停战协议。由革命党控制的各省开了一个会,同意只要袁世凯响应革命,即选举为临时大总统。为了推翻清廷,革命党已经流了太多的血了,现在看到有早日推翻清廷的“捷径”可走,便不假思索地把这颗果子吞了下去。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在这个会议上,通过并宣布实行美国式总统制的《临时政府组织大纲》(大纲凡21条,至1912年3月11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公布后废止)。这是中华民国第一部法典。
这时,广东还没有从“三·二九起义”的惨败中恢复过来。继武昌革命之后,湖南、陕西、江西等内地省份,以帮会和新军为主力,纷纷举起义旗,但广东的革命党人,还在费尽心机去暗杀某个政府官员。
九大善堂、七十二行商总商会和各团体代表,在广州十七甫的爱育善堂开紧急会议,讨论广东何去何从。大会决定,即日成立监督官吏改良政治总机关,建议官府借独立的名义,改良政治,革除秕政。但官府一口拒绝。九大善堂、七十二行商总商会和各团体代表开第二次大会。支持革命的呼声,愈加沸腾了。首鼠两端的张鸣岐先是通电宣布独立,后来听说汉口失守了,又下令取消独立,在街头布置防军,构筑工事。
10月29日,胡汉民获悉革命风云,席卷天下,立即率领一批华侨从军青年,搭“金陵号”轮船奔赴香港。三天以后,另外两名粤人陈炯明和邓铿,在惠州淡水拉起一支队伍,号称循军,与政府对抗。粤东望风披靡,循军打着井字旗,长驱直下,一举占领归善、博罗、河源、和平、海丰、惠州等地。
张鸣岐勇气尽失,11月8日,他在一片独立声中微服逃走。广州是千年商都,绅商势力一向很大。11月8日、9日两天,绅商代表在谘议局开会,宣布独立。全城市民和商铺都燃放炮仗庆祝,许多商铺门前的龙旗,被行人撕扯下来。广东兵不血刃而完成易帜,这在各独立省区中,是罕见的例外。
各界代表会议决议10项应付时局的办法:一、欢迎民党组织共和政府临时机关。二、宣布共和独立,电告各省及各国。三、所有向日官吏,愿为新政府服务者听,惟必宣誓忠于中华民国。四、所有旗满人,一律看待……九、对于省会及各处会党,以前所犯,一切不问。自新政府宣布之后,不得有扰害地方治安行为。十、练民团。邹鲁《广东光复》。《辛亥革命》(七)。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版。
第九条颇值得注意,它表明广东绅商即使没有把会党看作是共和政制的敌人,但至少也没有把他们看作朋友。各界人士随后推举胡汉民为广东都督,陈炯明为副都督。11月10日,胡汉民和十几名港绅一同赴省。
胡汉民
革命并没有给这座南方的通都大邑,带来多少新气象。
胡汉民白面书生,手无寸铁,为了张大革命党的声势,他采取稳住新军,“而张民军之势,以压迫降军与防营”的策略。《胡汉民自传》。存萃学社编集《胡汉民事迹资料汇辑》(第一册)。大东图书公司,1980年版。同盟会的朱执信、胡毅生都已到了广州,他们二人与广东绿林的关系极深,胡汉民的主意,很可能就是他们出的。于是纵容四乡民军进城,甚至出钱为民军代购枪械。从11月中旬开始,二十五路民军一哄而起,像潮水一样涌入广州。王和顺的惠军、陆兰清的兰字营、周康的康字军、黎萼的建字军、关仁甫的仁字营、石锦泉的石字营、李福林的福字营,从龙如云,不一而足,人数多达14万。
虹桥书吧BOOK。HQDOOR。
第14节:第一章王朝的叛徒(14)
所谓民军,实际上是由农民、市井无赖和土匪组成的乌合之众。真正的兴风播雨者是秘密帮会。他们不穿军衣,或只佩带一块布质符号,或什么标记也没有;武器也是五花八门,有扛七九、毛瑟的,也有提十二响、驳壳、左轮、曲尺的,甚至还有的赤手空拳,腰间挂几枚土制炸弹、刀剑匕首之类的利器,便招摇过市,横行无忌了。
三山五岳的草莽英雄云集一方,难免会引起种种纠纷。民军与民军之间,民军与营勇兵警之间,经常爆发火并,为钱、为武器、为女人,互相厮杀,搞得乌烟瘴气,小市民惶惶不可终日。香港《华字日报》一篇社论说:“光复之顷,绿林好身手咸集其部属,各树一帜,号曰民军……既而恃功而骄,凭借官势,以欺压平民,非官非贼,亦官亦贼。”《华字日报》1913年4月14日。这些民军凭借什么官势?无非就是胡汉民对他们的纵容。一名民军统领甚至手拿炸弹到都督府索饷,胡汉民忍无可忍,下令将这名胆大妄为的统领逮捕枪决,将所属民团解散。
胡汉民对局势多少有点束手无策。虽然他没有明示出来,但事实上他完全控制不住民军。陈炯明的循军已改编为陆军第一军,以北伐之名,从惠州开往广州。他向胡汉民建议,要稳住广东局势,只有采取快刀斩乱麻的手法,彻底扫除那些为非作歹的民军组织。11月底,第一军浩浩荡荡开入广州。空气顿形紧张,陈炯明公开宣示他的裁军主张,矛头直指其他民军组织,很快就引起了他们的反感和抵制。
胡汉民担心做酒容易请酒难,搞不好天下大乱,何况民军是他招来的,内心深处,惟恐背上“兔死狗烹”的恶名,因此和陈炯明发生意见分歧。省城谣诼乱飞,说胡、陈二督交讧,广州将面巨大战祸。省城的绅商迫切希望尽快解决民军问题,恢复社会秩序。他们是站在陈炯明一边的,因为陈炯明是原省谘议局议员,以主张禁赌而誉满全省,而对胡汉民他们并不熟悉,只知道他是同盟会的一员干将。
正当胡汉民感到万分苦恼之际,12月初,黄兴从前方来电,请广东派兵北伐。也许这是解决内部纷争的最后办法了。
当时长江沿线战况,险恶万状。袁世凯的北洋军攻陷汉阳,双方形成僵持局面。本来,以北洋军的实力,夺取武汉三镇,热熬翻饼耳,但袁世凯老谋深算,他对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