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国的迷失 作者:叶曙明-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9月21日,冯玉祥率部出发,行动缓慢,如同蜗牛。9月24日离京,28日到密云,10月1日到古北口,又藉口筹措给养,裹足不前。吴佩孚已有所察觉,但他竟命令胡景翼和王承斌监视冯玉祥。王承斌和冯玉祥早有密约,虽然王不直接参加政变,但也决不阻挠,并保证不向吴佩孚告密。
军事要塞古北口
段祺瑞和张作霖的密使先后到古北口,和冯玉祥接头。段写了一封亲笔函给冯,表示不赞成内战,希望冯对贿选有以自处。冯玉祥在和段的密使见面时,提出请段祺瑞、张绍曾复出,维持大局;和奉张密使见
面时,则提出请孙文北上主持大局。
冯、孙、胡三角结盟时,提议请孙文北上主持大局的是冯玉祥,现在提出请段祺瑞复出的也是冯玉祥;张绍曾是冯玉祥的老上司,后来被他逼出北京,当初既挥之即去,现在又想召之即来。
一个星期以后,10月19日,一个星月无光的夜晚,冯玉祥在古北口向部下宣布回师北京的计划。
二十二旅旋即掉转枪口,星夜兼程赶回帝都。10月22日,先头部队已到达北苑,奉命晚11时开始行动,11时30分包围总统府,12时断绝通信。孙岳将城门大开,里应外合。当曹锟从梦中醒来时,总统府延庆楼内外已经布满了政变的士兵,他们的右臂一律绑着“不扰民,真爱民,誓死救国”的臂章。
曹锟成了冯军的阶下囚,他的弟弟吓得服鸦片自杀。曹三悲愤交集,大骂冯玉祥对不起他。其实,当初布贩曹三把黎元洪捧上台,又让冯玉祥把他赶下台,搞得北京乌烟瘴气,又对得起谁呢?现在不过是一报还一报而已。
BOOK。HQDOOR。▲虹桥▲书吧▲
第15节:第八章农夫的政治(6)
九门口陷在一片火海之中。10月24日,直军向这个要塞发起猛烈的进攻。奉军守住阵地,誓死不退。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奉军扼守着一条战壕的一头,另一头则是直军占着,只有经过最残酷血腥的肉搏才能决定这一段战壕为谁所有。那些丢失了阵地后还活着的士兵,立即被派去反攻,即使只剩下最后一个人,这个人仍然要回去战斗。
吴佩孚一直在最前沿指挥战斗。这时,冯玉祥倒戈的消息传来了。开始吴佩孚还半信半疑,觉得曹锟待冯不薄,冯不至于反水。但参谋人员把分别来自日本公使馆、天津日本驻屯军司令部和北京日本守备队的三份电报交给吴佩孚,只有一个内容:冯玉祥回师北京,囚禁了大总统。
由于局势发生如此急剧的转变,直军必须立即撤出战场,以保全实力。10月25日下午6时,一场空前的10万大军总撤退开始了。吴佩孚的三千武装卫队迅速登上火车,直驶天津,为总司令打前站。入夜8时,吴佩孚的专车以最高时速,风驰电掣,驶往秦皇岛,冲过了奉军防区,一夜疾行七百里,直抵天津。玉帅这时还气冲斗牛,不相信自己“走麦城”,他要亲自主持讨伐冯玉祥的军事。
北京城已是容貌俱非。10月24日,内阁在冯军的大刀下,匆匆通过了四道命令,其中包括解除吴佩孚的一切职务。吴佩孚在命令上大批“伪令”二字。
然而,由于后院起火,曹锟已宣布辞职,直军无心恋战,奉军乘势占领滦州,抄了直军后路,而山东又宣布中立,切断津浦铁路,拒绝吴佩孚假道。连从不出雁门关的阎锡山,这时也趁火打劫,派了两个混成旅到石家庄,打起拥护段祺瑞的旗号,准备参加瓜分直系遗产的盛筵。
山海关、秦皇岛的直军不战而溃,纷纷坐船浮海南逃,局面已一发不可收拾。吴佩孚半生英名,尽被大西北的秦汉遗风吹得无影无踪。
冯玉祥在北京发动政变,号称“首都革命”,其实殊无革命意义可言。冯玉祥在自传中写道:“首都革命最初的目的,原是要扫除军阀势力,打倒贿选政府”,但实际上,冯玉祥占领北京后,却并不急于推翻曹锟的贿选政府。他向新闻界表示,他的要求只有三条:一、颁停战令;二、惩办主战人物及附和者;三、召集全国各派代表会议,共决时局问题。其中并不包括要曹锟下台。可见冯玉祥还是承认这个总统的。
冯玉祥捧了一个内阁出来,但阁员们十之八九都不敢赴任,北京的一班军政要人、闲散食客,早已鸡飞狗跳,躲进东交民巷的外国使馆去了。陆军次长王坦大骂冯玉祥、王承斌等人是“一群忘恩负义的畜生”。他冒险到沈阳和张作霖见面,建议让曹锟先恢复自由,赚回被囚的脸面,过渡几天,然后平安下台。
张作霖痛快地答应了。他是绿林出身,最恨卖主求荣、扒灰反水的人,在江湖中,“私卖梁山”是死罪,要千刀万剐、断子绝孙的。因此,他根本看不起像冯玉祥这种倒戈之人,也不把他当盟友。张作霖对王坦说:“冯玉祥替咱打仗,那是官银号120万小洋钱买的他,他不能主张国事。”
可怜的冯玉祥,在驱逐黎元洪,为曹锟贿选铺路的政变中,被曹锟当成一只上窜下跳的马前卒;在倒戈直系,软禁曹锟的政变中,又被张作霖当成一只上窜下跳的马前卒。
但冯玉祥一直蒙在鼓里,以为扳倒了被视为天之骄子的常胜将军吴佩孚,他的身价地位已经暴涨百倍,可以和段祺瑞、张作霖这些老牌军阀平起平坐了。
当年他率十六混成旅入陕时,段祺瑞、张作霖都是成名的人物,打个喷嚏也会把长江以北震得抖三抖,他们手下有几个混成旅?冯玉祥人微位卑,难入他们的法眼。但世事往往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现在冯玉祥竟有机会和他们坐而论道,共商废立大计,怎么会轻易放过这个表现身份的机会呢?他邀请段、张到北京开会,“共商国是”,摆出一副请君入瓮的架势。
冯玉祥又把参加政变的军队改编成“国民军”,宣称这是一支革命军队,冯玉祥任国民一军总司令,胡景翼任国民二军总司令,孙岳任国民三军总司令。但这支军队在革命后干得最卖力的一件事,就是争夺地盘。为一个河南督军,胡景翼也争,孙岳也争,几乎反目为仇。
。HQDOOR。←虹←桥书←吧←
第16节:第八章农夫的政治(7)
首都革命唯一值得称道的革命之举,就是把前清逊帝逐出故宫。虽然冯玉祥有谋取政治资本的动机,但扫除一个封建小朝廷,毕竟是件好事。时人谑称:“冯氏反戈至京,既驱曹氏之假皇帝,后驱宣统之真皇帝,数日之内连演逼宫,京中人之眼福颇为不浅。”
只可惜这样一件好事,不按正轨去做,好事也成了坏事。优待清室,乃中华民国政府对清室的一个庄严承诺,如果要修改或废除,亦应通过相应的法律程序,冯玉祥凭着手中的一杆枪,生杀予夺,任意妄为。溥仪出宫后,反而有机会与日本人勾结起来,后来在东北搞起满洲国。
冯玉祥原以为控制了北京,手中有个被囚的总统,有个俯首听命的内阁,就等于口含天宪,控制了北方的政局,但段祺瑞、张作霖却不肯入彀,试想这两人都是千锤百炼的官场巨擘,玩弄权术的千年老道,这种小法术怎么降服得了他们?11月9日,段祺瑞派人到北京,请冯玉祥到天津开分赃会议,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冯玉祥挟曹自重不成,又想等孙文北上后再赴津,挟孙自重。但孙文迟迟不行,冯玉祥无可奈何,只好单刀赴会。不料驿星一动,败兆尽显。
天津会议期间,奉军开到天津,迫使冯的好朋友王承斌让出省长一位。同时,苏、浙、鄂、陕、闽、赣、皖、豫八个省和海军以十省大同盟名义,宣布不承认由冯玉祥扶植的摄政内阁。段祺瑞、张作霖根本看不起冯玉祥,视他为“雇工”。
恶人自有恶人磨。冯玉祥忙乎了半天,换来一肚子窝囊气,真是可笑可叹之至!
本来段祺瑞对冯玉祥就没有什么好感,直奉战争爆发之前,他一直希望说服吴佩孚背弃曹锟,转投他的麾下,但碰了钉子,只好退而求其次和冯玉祥合作。而奉系对冯玉祥的印象更坏,虽然冯玉祥的倒戈帮了他们的大忙,但奉系对他仍处处防范,特别不能让他得到任何通海的海口。在张作霖的算盘里,冯玉祥可以向西北方或京汉线方面发展,但津浦线这边是寸土不让的。
冯玉祥在北京翻云覆雨之际,吴佩孚的25万大军被困在秦皇岛到天津一线,走投无路。吴佩孚在天津指挥撤退,总司令部就设在专车的车厢里。回想当年,从湖南撤防北归,到直皖战争、直奉战争,一切都历历在目,仿佛不过是昨天的事情,但江山依旧,人事全非,可胜叹哉!
11月2日下午,日本驻天津总领事吉田茂登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