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国的迷失 作者:叶曙明-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乱中,如果不是他们的“东南互保”,中国很可能陷入全面的对外战争中,结局必然更加惨烈。如果没有他们的扶持,中国的绅商阶层,将不可能在那么短的时间内迅速崛起,形成一股新的政治力量。没有绅商这股政治力量,也就没有清末新政和立宪运动。
同样地,如果没有太平天囯,就不会有湘军,也就不会出现战后由于遣散湘军,会党如水银泻地一般,渗透到社会各个角落,尤其是渗入到新军中的情形。南方会党势力,在清末极度膨胀,与此不无关系。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因为有了太平天囯,有了湘军的哥老会,所以才有后来以会党为主力的辛亥革命。
BOOK。HQDOOR。▲红桥▲书吧▲
第5节:第一章王朝的叛徒(5)
由于科举废除,大批知识分子仕途无望,转而加入军队。会党与知识分子,这两股截然不同的力量,居然在新军中“会师”了。在知识分子的改造下,会党得以向更高的境界开拓与伸展,其后成为辛亥革命的主力之一。江湖终于与庙堂合流。呜呼,虽曰人事,岂非天意哉!
【贰】孙文的政治理想是驱除鞑虏,成立“合众政府”。但他所依靠的力量,却是“忠心一点扶明主,个个封侯列国公”的洪门天地会、三合会一类江湖组织。
自从南方出了一个洪秀全以后,郑观应、容闳、康有为、梁启超、孙文、黄兴、宋教仁接踵而起,历时近一个世纪的南北对抗,把中国带进了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里,中国人头一次听说天地间有一样东西叫“民主”。
0
0
号称“政治革命运动”的YOUNG CHINA PARTY在中国崛起,乃是一件石破天惊的大事。当时有人把它译作“少年中国党”,有人把它译作“兴中会”。两个名字的异同,无人考究。但从字面上看,前者有政党色彩,后者则仍未脱秘密帮会的窠臼——也许,这更符合创始者孙文等人的初衷。
最后名垂青史的,是兴中会,而非少年中国党。这虽然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几乎无人在意,历史学家也没有觉察二者的区别,但中国的悲剧,由此可见端倪。
青年孙文
1894年,孙文在檀香山组织兴中会,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的政治目标。在286名兴中会会员中,有271个广东人。冯自由《革命逸史》(第四集)。中华书局,1981年版。当时华侨对孙文的主张,反应冷淡,“劝者谆谆,听者终归藐藐,其欢迎革命主义者,每埠不过数人或数十人而已。”孙文《革命原起》。《辛亥革命》(一)。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版。——读医出身的孙文,还没学会“革命”二字,他只是说“作反”而已。华侨们一听“作反”,马上关门上闩,掩耳掉头而走。
在国内,孙文的“合众政府”理想,同样处处碰壁,几被视为毒蛇猛兽。他也只能凭借桃园义气、瓦岗威风的江湖势力。离开了会党,寸步难行。因此,兴中会成员几乎个个都是天地会红花亭的座上客,或者本身就已经是入了圈,滴过血的会党分子。孙文在香港设立专门招待会党的机关,并派人到长江流域联系会党。“于是乃有长江会党及两广、福建会党并合于兴中会之事也。”孙文《革命原起》。《辛亥革命》(一)。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版。
清代广东珠三角、肇庆、韶州地区是天地会、添弟会、三合会、隆兴会、卧龙会的天下,惠州、潮州地区是合义会、天地会、牛头会、添弟会、三点会、双刀会的地盘,共计有21路英雄好汉。1899年,兴中会、哥老会和三合会首领在香港成立兴汉会,孙文被推为总会长。
1900年7月,北方大乱,义和团围攻各国使馆,联军进攻北京,首都旦夕不保。孙文认为时机至矣,策划在粤东举义,他在台湾说服日本总督支持。日本的向背,似乎成了革命成败的关键所在。孙文后来承认:“本人之事业系于日本,日本既不能主动占居主导地位,则本人之事业即将无可作为。”《福冈县知事深野一三致外务大臣青木周藏的报告》,高秘字第1131号,1900年11月15日发。引自杨天石《从帝制走向共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负责在粤东召集人马的是一位南洋的江湖大老,他一声令下,六百多名会党分子(以新安县的绿林好汉为主,还有一部分是来自嘉应的三合会会员),便应声而来,在三洲田扯旗举事。当时南方遍地伏莽,来者千千,去者万万,无不蠢蠢欲动。兴中会在香港的西文报纸上发表公告,与义和团划清界线,革命党的目标是“誓灭满洲,以兴中国”。呼吁英、美、日各国助成革命义举,否则置身局外,以示两不偏袒之意。这便是知识分子介入江湖后,为江湖带来的一种新现象。
§虹§桥§书§吧§BOOK。HQDOOR。
第6节:第一章王朝的叛徒(6)
草莽英雄的文化水平虽低,但其社会动员能力、组织能力,却一点也不低。起事仅一月有余,出平山墟,过佛祖坳,飞越淡水,直逼汕尾,攻城略地,如入无人之境,队伍扩大到两万多人,闽、粤两省震动。
会党连战皆捷,孙文闻报兴奋莫名,他给在上海的李鸿章幕僚刘学询写信,希望李鸿章出面支持成立新政府,并打算请李鸿章或刘学询出任新政府主政:“先立一暂时政府,以权理政务。政府之格式,先以五人足矣,主政一人,或称总统,或称帝王,弟决奉足下当之,故称谓由足下裁决。”冯自由《革命逸史》(初集)。中华书局,1981年版。
为了争取官僚集团的支持,甚至开出让他们当皇帝的支票,这种策略,本身就带有很浓的江湖味。尽管由于信使的耽误,信件未能及时送达刘学询手里,但可以肯定,即使送到了,也不会起任何作用,老于官场世故的李鸿章,怎么可能被一个民间医生许诺的“帝王”徽号所打动呢?
义军推进虽然神速,但原来答应提供帮助的台湾日本总督,却因为国内政局的变化,临时转舵,不让孙文入境。负责购买军械的日本人也卷款而逃。义军最后弹尽援绝,只好就地解散,各自回家。
孙文面对失败,仍气壮山河:“如果我有洋铳万杆,野炮十门,则取广州省城如反掌之易。广州既得,则长江以南就是我们的囊中物了!”孙文致犬养毅函。《国父全集》补编。台湾,国民党中央党史会,1973年版。孙文深信靠几个冒险家,可以在一夜之间,扭转乾坤。他的这种性格,后来一再使中国历史发生戏剧性的突变,也使他得了一个“孙大炮”的绰号——粤语“车大炮”为吹牛之意也。
1903年,兴中会的几位冒险家又在策划另一次暴动。这次是由兴中会首领谢缵泰和太平天囯的瑛王洪全福主持。洪全福是洪秀全的从侄,当年转战桂湘鄂皖苏浙各省的左天将。谢缵泰从小就是洪门成员。他们在香港中环德忌笠街设立总机关,又在广州城内设立秘密机关,贮存军火、军服、旗帜等物。然后飞檄江湖,传令北江、东江各路绿林人马,同时响应。洪全福自号兴汉大将军。可惜事机不密,还没有发动,就被官府侦破,香港的机关也被港英当局破坏,好几名党人被捕,起义又复流产。
兴中会的暴动,几经受挫,再而衰三而竭,大家的元气都泄了。谢缵泰黯然退出革命,埋头办报纸去了,但孙文却是一位具有豪杰性情与胸襟的人物,他认定了一个目标,便义无反顾,虽千万人吾往矣。哪怕只是一出独角戏,也要一演到底。因此,在江湖上,出现“革命党消,革命领袖兴”的情形,兴中会衰败下去了,但孙文的名字,反而冒了起来,愈叫愈响,简直如雷贯耳。
汤武革命,顺乎天应乎人。革命党的出现,一开始赢得留学生的热烈支持,然后渐渐得到国内开明士绅和新军人的附和,但真正的推波助澜者,却是三山五岳的黑社会大哥。
孙文为了争取华侨的支持,决定加入海外洪门。1903年他第二次到檀香山时,在洪门大老黄三德的介绍下,填了红单,进了香堂,“孙文亲在五祖像前发三十六誓,愿遵守洪门二十一条例,十条禁,于是洪门封以红棍之职,孙文欣然接受之。”黄三德《洪门革命史》。1936年版。加入洪门以后,情形果有天渊之别。筹款由洪门出面,人们踊跃捐输,事半功倍。在洪门资助下,孙文得以游历美洲、欧洲各埠,到处演讲革命,华侨也不再给他闭门羹吃了。
洪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崇祯皇帝在北京煤山上吊,清军入关之后,大批忠于明朝的士大夫、明室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