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迅速崛起。
这年3月,发生中山舰事件,汪精卫的态度颇为暧昧,“他存心令蒋去职,却又不公开执行,只希望蒋因之自去”。②黄仁宇《从大历史的角度读蒋介石日记》。时报文化出版企业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版。其后,又幻想通过“闪电式”的行动,把蒋介石驱逐下台。讵料,蒋介石的行动比他更快,在短短的几个小时之内,由浙江籍的蒋鼎文团长,率领大批军队,断绝了广州市的交通,包围了苏联顾问的住所,羁押了黄埔军校和第一军第二师的40多名共产党员。汪精卫的住宅也被军队包围了。
第42节:第三章南方的狂潮(12)
汪精卫这才如梦方醒,愤怒地说:“我是国府主席,又是军事委员会主席,介石这样举动,事前一点也不通知我,这不是造反吗?”②军队的造反,既不是第一次,也不是最后一次,何足怪哉?
几天以后,深感绝望的汪精卫,悄悄离开了广州,经香港转赴法国。至此,当年孙文手下的“上三”、“下三”中,廖仲恺、朱执信、邓铿三人已死,胡汉民、汪精卫、古应芬三人扫地出门,六名核心干部一个不留。
不久,蒋介石让江浙财阀张静江出任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主席,而他自己则接替汪精卫出任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又兼任了中央组织部和军人部部长之职,并由江苏人叶楚伧担任中央执行委员会秘书长,浙江人邵元冲担任青年部长。黄埔军校的大部分财源和军火来源都在江、浙,由已故的上海青帮大亨陈其美的侄子陈果夫、陈立夫兄弟一手操办,并且为蒋介石在江、浙地区招募了大批军校学员。
1926年11月,陈氏兄弟在广东组织浙江革命同志会,其成员大部分来自江苏、浙江、安徽几个东部省份,逐渐控制了国民党的各级党部。后来有一句很流行的话:“蒋家天下陈家党”,就是从这时开始的。
从孙文逝世、廖仲恺遇刺、广东籍的元老派被逐、汪精卫下台,可以看出一条清晰的脉络,即广东人对南方政治的影响力,正在急剧地下降。相反,江浙财阀迅速渗透国民党,影响力与日俱增,大有涵盖党、政、军之势。
在这种情形之下,广东政府必须把内部迅速发酵膨胀的压力宣泄出去,不然就有爆炸的危险。而宣泄的最好途径就是北伐。
1926年的夏天来临了。
蒋介石以国民革命军总司令的身份,大誓三军,再一次拉开了南北大决战的帷幕。北伐是孙文后半生为之奋斗的理想,蒋介石一直是这个理想的最坚定的支持者。几年来他把大量心血倾注在黄埔军校,就是为了建立一支能够帮助他统一中国的军队。
在蒋介石的内心深处,他的军事目标与其说是北伐,不如说是东征。他认为要统一中国,首先要夺取东部——江、浙和上海,这是中国的经济命脉所在。
“必须马上向北方进军!”蒋介石对苏联顾问和国民政府说。
苏联顾问并不认为北伐的时机已经成熟。他们说,以南方军队的实力,打到武汉是没有问题的,但要一口气打到北京,就有点力不从心了。这是一个奇怪的心理定势,一说起北伐,大家都觉得应该是沿粤汉铁路、京汉铁路向北推进,这似乎是不言而喻的,但蒋介石心里的计划根本不是“一口气打到北京”,而是一口气打到上海。
对于北伐,共产党并不热心。1926年5月,中共中央发了一份通告,表示:“目前只要广州政府及北方国民军能守住现有的实力,等待直奉冲突之到来,已是很大的胜利。”《中央通告第101号》。中央统战部、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统一战线文件选编》,档案出版社,1991年版。两个月后,陈独秀发表了一篇题为《论国民政府之北伐》的文章说:“现在的实际问题,不是怎样北伐,乃是怎样防御,怎样防御吴佩孚之南伐,防御反赤军势力之扰害广东,防御广东内部买办土豪官僚右派的响应反赤。”陈独秀《论国民政府之北伐》。魏宏运主编《中国现代史资料选编》(二),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北伐时期的蒋介石
在4月20日中国共产党致第三次全国劳动大会的信、同日致中国第一次农民大会的信上,都只字不提北伐;在这两个大会的宣言中,也没有任何关于北伐的内容。直到7月底,全国总工会才发表了一篇支持北伐的宣言,这也是由共产党领导的全国性组织第一次正式和公开的表态。但与此同时,中共中央又向党内发了一份通告,提醒要“预防过分宣传北伐之流弊”,劝告民众不要“对北伐预有过分之希望而终于失望”。并规定目前党的总政策口号是召开国民会议,不是争取北伐的胜利。《中央通告第1号》。中央统战部、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统一战线文件选编》,档案出版社,1991年版。
第43节:第三章南方的狂潮(13)
然而,共产党对形势的估计显然错了。北洋政府气数已尽,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两军交战,南军大捷。盘踞在西北地区的另一股军阀势力冯玉祥和阎锡山,也乘时而起,蠢蠢欲动,想在这场南北战争中,分一杯羹。他们代表着中国社会最愚昧落后、最冥顽不灵的西北地主集团。
10月初,北伐军占领武汉,国民党政治会议决定迁都武汉。蒋介石坚决反对,他说:“总理主张建都有两个地方,第一个是在南京,第二个是在武昌。”但没有人理睬他。
中央党部和国民政府出发北上了。一路走湖南,一路走江西。蒋介石再次运用他的枪杆子,把江西一路扣住了。他急于把政府置于他的势力范围之内,由他引导着政府向前走。尽管在此之前,他一直主张先廓清江西之敌,然后再解决福建,但是,当政府决定迁都武汉以后,福建方面的战事就提前展开了。蒋相信东路军能够战胜敌人,开辟东南的新局面。
南昌克复后,蒋介石立即调整了部署,把东路军分成两支,一支由何应钦率领,另一支由白崇禧率领,分别向江、浙地区挺进。
1927年3月,当北伐军逼近上海时,共产党领导上海80万工人大暴动,策应北伐军。当时起义的指挥机构,对前方情况并不了解,直到3月15日才听说北伐军已经打到,他们曾派人和白崇禧联系,但没有结果。3月21日,沪杭路上的北军开始向龙华退却,中共江浙区委立即下达暴动指令。市内各大百货公司纷纷拉上铁门;电车全部从南京路驶进厂里;南京路各店开始罢市了。影响所及,附近的商店也相继加入罢市。
手持武器的工人从工厂冲出来,向各处的警察局发起进攻。第一个被工人攻陷的是虹镇警察局,人们轻而易举地缴了警察的枪,胆子更大了,接着又打了闸北四区警察总局,把一名平日作恶多端的巡官绑在电线杆上枪毙了。
工人的队伍还未到达北车站,巷战已经开始了。驻守北站的鲁军用排枪、机关枪和大炮向暴动者射击,附近的民房陷入火海。双方躲在障碍物后互相射击,从凌晨一直对峙到晚上。全上海除了北站之外,已落入暴动工人的手里。
当虹口警察局被围攻时,上海帮会也出面了。自从陈其美死后,上海法租界和公共租界的帮会,由水果店学徒出身的青帮悟字辈弟子杜月笙一统江湖。
在这个风云际会的大时代,最大的赌局是政治。从袁世凯当总统,到洪宪帝制的覆亡,到南北分裂,到皖、直、奉系此消彼长,朝荣夕灭,到国民革命的兴起,令人有“看着他起高楼,看着他宴宾客,看着他楼塌了”的感慨。
政治局势的变幻无常,南方国民党势力的蓬勃壮大,国民革命的风起云涌,所有这一切,在号称“上海皇帝”的杜月笙眼中,都是一局最激动人心的赌博。如果不敢下注,将永远被排斥于局外。他决定把赌注押在蒋介石身上。
杜月笙
然而,当工人发起暴动时,青帮弟子却纷纷帮着警察对付暴动工人。形势变得非常混乱。杜月笙一听说青帮在虹口和暴动工人干上了,立即亲往制止,他对这次暴动的组织者并不了解,以为是国民党为了配合北伐而策动的。他命令帮会子弟全力支持暴动工人,迎接北伐军的到来。
3月22日天亮以后,工人纠察队从四面八方向北车站勇猛进攻,鲁军负隅顽抗,还四处纵火,在车站里埋设地雷,企图阻止工人的推进。附近的居民都把家中的棉被、麻袋、砖石、木板送给工人纠察队架设障碍物。
中午,天通庵车站的鲁军终于缴械投降了;商务俱乐部的敌人也在下午被击垮了,北军只剩下北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