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国的迷失 作者:叶曙明-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罢市工潮频频发生,则是暴风雨前的又一征兆。政府杂税,把鱼贩、黄包车夫、戏院、酒店、饭馆等等,一网打尽。鱼税引起鱼场罢市,刚刚调解复市,饭馆税又引起全市大小饭馆闭门停业,但政府坚持征收。海关经纪人的工会被罚款十万元港币,工会认为政府非法罚款,实际上是抽取军饷之用,码头装货工人等,都卷入了罢工中。广州的空气,急速地恶转,山雨欲来风满楼。
1923年10月,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的宋子文来到广州。他是孙文夫人宋庆龄的弟弟,他南下所肩负的主要责任是整顿广东财政。在他的建议下,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广开税源的措施。对工商界来说,不啻百上加斤,他们除了要应付政府的捐税之外,还得应付各地驻军强征的捐税。据阳江小北江一带商民投诉,从连阳县到连江口各站,除正式完税之后,无论大小出入口货船、空船,每到一埠,每船交的保护费,多则六七十元,少则三四十元。商民处此,应付几于无法。
宋子文强烈反对军队参与征税。大本营一再严令撤销所有由军队把持的重抽机关。宋子文甚至组织了一支高效率的私人武装来保护政府的正常税收。
这样一来,他两头得罪,既得罪地方军阀,又得罪地方商人。但导致商人和政府对抗的原因,至为复杂,不仅仅是宋子文的财政措施。这些商人本来大部分是孙文的支持者,现在因为联俄容共政策而分道扬镳。
普通商人参加反政府活动,多半是出于担心共产。在他们心目中,共产总是和没收财产、共妻这些恐怖的字眼连在一起。虽然孙文在各种场合一再强调共产制度绝不适合中国,但人们对他身边忽然来了那么多俄国人感到忧心忡忡。
广东商团出现于清末民初,他们与革命党的关系一直良好,在辛亥革命前后,发挥颇为积极的作用。商团初期“纯为保护商场和资本家的生命财产,属于自卫性质”,并没有政治色彩。《工商界老人回忆商团事变》。《广州文史资料》第七辑。1924年5月,广东商团设立全省联防总机关。由广东商团总团长陈廉伯担任全省商团联防总长,佛山商团团长陈恭绶为副长。陈廉伯由于卖力地“提倡国货”、“关心社会公益”,而名声鹊起,成为商民拥戴和信赖的商人领袖。
当商民与政府的关系变得紧张时,商团的政治色彩,便愈来愈浓了。
商团和政府的冲突,是由购买军火问题引起的。当时,蒋介石担任校长的黄埔军校刚刚开学,因为武器奇缺,大部分学员都是手无寸铁。8月,商团向香港南利洋行订购的枪械运抵广州时,孙文下令海关截留,全部军火起存黄埔军校。
陈廉伯向内政部说明,这批军火,是事先呈奉军政部核准发给务字53号护照,准予分饬沿途关卡查验放行,请大元帅令行粤海关监督,转知税务司,随时准予商团起卸。但内政部的答复很简单,只有11个字:“奉大元帅令撤销前发护照。”双方的冲突,乃由里而表,全面激化了。
陈廉伯宣布辞职。商团代表云集河南福军司令部,请李福林为他们作主。李是广东有名的绿林好汉,现为民团统率长,实际是土匪统率长。李福林支吾其词,而与此同时,政府却下令通缉陈廉伯,并查封他的住宅。省长廖仲恺主张对商团严厉镇压,这意味着官商决裂。在他身旁出谋划策的是鲍罗廷。胡汉民希望不要走到这一步,他劝孙文采取和平方式解决这次危机。
胡汉民派南海县长李宝祥到商团公所,请商团派代表到大本营磋商调停扣械案的办法。商团派出三名代表到大本营,胡汉民亲自接见他们,提出两项解决办法:一、商团补办购械手续,每支枪定价160元,除已缴付陈廉伯的100元外,再补交60元;二、联防总部应停止活动,商团必须受政府指挥监督。
代表们表示需要和同人商量后,才能答复。而他们商量的结果认为,接受政府指挥监督一条,绝不能接受。
第37节:第三章南方的狂潮(7)
对抗面临升级的危险。
孙文又派代表到商团宣示政府意见。但商团仍然不肯让步。8月20日,商团还在西关宣布戒严,晚上9时30分便将闸口关闭。21日,联防总部迁往佛山,同时下令在全省范围内实行总罢市。当天由佛山首先发难,所有商店一律上板关门。到了25日,广州也加入了罢市。
一场惊天动地的官民大战开始了。
孙文赫然震怒,强硬地警告商团:“若果明日(27日)仍不复业,我当派遣大队军队,拆毁西关街闸,强制商店开市;如有一泥一石伤及军队,我即开炮轰西关,使之变成泥粉。所可怜者,无知商民同受波累耳。”《华字日报》1924年8月29日。其草莽英雄的豪气,溢于言表。
8月29日,英国总领事致函广州交涉员,声称如果政府炮轰西关,英国炮舰也将炮轰大元帅府作为报复。但孙文从来不向恫吓屈服,9月4日,他在报纸上发表激烈的反英宣言。一位政府官员说,这是一场“胜则无民,败则无兵”的战争——政府赢则失民心,输则失军心——但孙文决不能无兵,因为他还要用武力统一中国。这位革命冒险家再次显示出“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气概,义无反顾,决以革命铁腕,犁庭扫穴。
9月12日,孙文率领部分军队出师北伐。他在这个时候离开广州是非常奇怪的。后方岌岌可危,已到了千钧一发之际,任何人都看出这不是出兵北伐的适当时机,但孙文仍匆匆启程,使人觉得他好像急于离开这个令他愤怒和失望的地方。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蒋介石这位新崛起的军事领袖并没有随孙文出师北伐,他仍留在广州东郊的黄埔岛上。
15日,陈廉伯通电拥护政府,但无表示悔过。孙文下令赦免陈廉伯,但不发还军械。商团扬言要进行第二次罢市。省议会部分议员呼吁陈炯明出兵靖乱。
蒋介石为黄埔军校题写的校训
孙文三番四次从韶关给蒋介石拍电报,叫把军校迁移往韶关,以全力孤注一掷于北伐大业。但蒋介石坚拒,表示决不会离开黄埔。他的动机和当年陈炯明如出一辙:广东不稳,北伐将徒劳无功。
一向主张强硬手段的廖仲恺,被迫辞职,由胡汉民接任省长职务,胡一直主张和平解决纠纷,和商团的关系较好。鉴于省城军队多数同情商团,胡汉民建议先发还部分枪械。孙文考虑再三,同意发还5000支枪械给商团。
商团以为政府开始让步,态度转趋激烈。10月4日,全省188埠商团代表在佛山开会,向政府提出以下要求:将政府设立的苛捐杂税,一律取消,并裁撤其机关,永不得复抽;将政府强行投变的官产、市产、民产、庙堂一律发还;将政府扣留变卖的大小商船,一律发还;将商团枪械全部发还,不得少见一枪一弹;恢复全省人民自治机关。随后,广州开始第二次总罢市,西关街闸再度关闭。
这次商团的算盘打错了。政府的稍微让步,往往意味着大规模的反击即将开始。
当天,广州民众举行国庆游行,在太平路和商团发生冲突,商团在混乱中开枪射击,当场击毙十几人。次日,商团声称发还枪械不足半数,拒绝开市。并提出无条件发还枪械、废除苛捐杂税、造币厂改由商办、以商团军代替警察维持秩序、孙文下野等要求。
这正是政府所希望听到的,现在他们有理由镇压了。
孙文电报指示,“商团叛形既露”,应由李福林宣布其罪状,令各地民团“协助防乱,毋为所惑”。政府中的苏联顾问和共产党人都坚决支持镇压。蒋介石和苏联顾问在黄埔军校成立革命委员会,接管省政府。革命委员会的成员由孙文圈定,包括许崇智、蒋介石、汪精卫、廖仲恺、陈友仁和谭平山六人,孙文自任会长。
13日凌晨,由吴铁城率领的1500名警卫军,乘坐20辆铁甲车,浩浩荡荡向省城挺进;吴铁城宣布就任广州市公安局长。粤军第一师师长李济深和留在省城的滇桂军都赞成用武力解决了。
10月14日,胡汉民以大本营总参议的身份代理革命委员会会长,下令解散商团。警卫军、工团军、农民自卫军、飞机队、甲车队、兵工厂卫队、陆军讲武学校、滇军干部学校,统归蒋介石指挥。
第38节:第三章南方的狂潮(8)
镇压开始了。10月15日清晨4时,枪声骤起,火光烛天,隆隆炮声,震撼全城。手持各种轻重型武器的军队,一路开枪扫射,一路攻入西关。商团军根本不是军队对手,一触即溃,四散逃窜。福军本来就是绿林出身,发起神威,在广州商业最繁华地带,大肆焚掠。理发工人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