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生军将领王献忠就返回长安了,胁迫着丰王李珙等人去迎接吐蕃军队。当他们走到开远门时,遇上了郭子仪。郭子仪大声呵斥,王献忠跳下马来,跟郭子仪说:“主上东迁,社稷无主,令公身为元帅,废立在一言耳。”郭子仪听事没有回答,李珙又上前问:“你为什么不说话?”郭子仪很清楚形势,所以断然否决,训斥了他们一番,然后派兵把他们送到代宗那里。第二天,代宗一地到了华州,由于州府的官吏早就逃散,没有人来提供食宿,所以和当年玄宗一样的惨。幸好鱼朝恩带着神策军从陕州前来迎驾,代宗才有了安身之地。
于是郭子仪收敛人马,勉励将士们共雪国耻,攻取长安。这时代宗因为担心吐蕃军会东出潼关,所以召郭子仪去陕州。郭子仪上表说:“我若不收复长安,就无法来见陛下。而且我出兵蓝田,吐蕃军一定不敢向东出击。”代宗表示同意。吐蕃这时已经立广武王李承宏为皇帝,想掳掠一番之后整队回国,结果听到百姓传言郭子仪要打回来的消息,信以为真,开始率军撤退。这一次吐蕃入寇,在众节度使都不敢轻易来救援皇帝的情况下,只有郭子仪勇于挑起重担,并且立下克复之功,所以从此代宗十分倚重他。
接着便赶上仆固怀恩的反叛,又是郭子仪去平定的。郭子仪在朔方军中素有威望,所以他一出马几乎就是不战而屈人之兵。后来仆固怀恩两次诱吐蕃攻打长安,第二次他骗吐蕃和回纥人说郭子仪已被鱼朝恩害死了,而代宗也已逝世,所以这些人有恃无恐。不想回纥人在泾阳居然又看到了一个活蹦乱跳的郭子仪,大惊失色,“怎么你原来还活着?”郭子仪说:“昔回纥涉万里,戡大憝,助复二京,我与若等休戚同之。今乃弃旧好,助叛臣,一何愚!彼背主弃亲,于回纥何有?”责备他们背信弃义,回纥人很诚实,说本来听仆固怀恩的话,以为郭子仪和代宗都死了,所以才敢来,否则,“何至于此?”然后请求和郭子仪见面。郭子仪力排众议,只带了数十骑兵前往,比演义里关公的单刀赴会差不了多少。正是郭子仪的威望和这份气魄胆量,很令人折服,所以宴会上郭子仪说动回纥与唐结好。吐蕃人听说这件事,怀疑回纥会与唐联手来攻打自己,所以连夜就逃了,果然在路上遇到了唐军和回纥军,本想大抢一番的吐蕃,不但白抢了一回,自己也搭上了不少东西,而且还被打的大败,如果仆固怀恩还活着,吐蕃人一定和他算帐。
代宗时期,郭子仪以七十多岁的高龄居然担当起了朝廷的顶梁柱,实是辛苦了老人家。德宗即位后,郭子仪又被德宗免去了军权,然后又做了代宗的“山陵使”,尽管军权又没了,但地位仍然不断攀高,此前代宗曾想任他为尚书令,郭子仪很知趣的辞掉了,这回德宗加封他为太尉、尚书令,而且尊号为“尚父”。但郭子仪毕竟年岁太大了,这位经历了玄、肃、代、德四朝的老将军,于建中二年(公元781年)病逝,时年八十五。当时“帝悼痛,废朝五日。诏群臣往吊,随丧所须,皆取于官。赠太师。陪葬建陵”,赐谥忠武。
郭子仪是善始善终,满门富贵,即使程元振、鱼朝恩对他百般诋毁,最后的影响也只限于夺去军权,而于他身家性命却毫无伤害,原因是,“书一纸征之,无不即日就道”。招之即来,挥之即去,毫无脾气,这是皇帝最理想的大臣,所以最终皇帝哪怕真对他起了疑心,也仍然会释然。但郭子仪可以没脾气,但他活的也并不轻松,身居高位,又有这么大的威望,如稍有差错,那几十年的英名就付之东流了,不过,郭子仪最惦念的该是自己的子孙吧,他怎么也要为他们考虑。郭子仪有一个儿子郭暖,娶了代宗的女儿升平公主——我想大家一定想起了打金枝之类的戏曲,不错,戏曲正是由历史而来,不过新旧唐书却是找不到,不知通鉴是取自哪个笔记?出处倒也不必计较,但这件事对郭家来讲,真是虚惊一场。郭暖和公主赌气说的话“汝倚乃父为天子邪?我父薄天子不为!”确实比较容易惹麻烦,所以郭子仪当时吓得把他囚禁起来,自己上皇宫里请罪,幸好遇上还算是比较开明的唐代宗,说了一句“不痴不聋,不作家翁”,然后又劝解了一番,如果遇上一个不讲理的皇帝,郭家只怕有灭门之祸。最后代宗那都没事了,郭子仪仍然打了郭暖一顿,其实意思就是教训他:你知不知道你差点让全家给你陪葬……郭子仪的没脾气还表现在,有人挖了他父亲的坟墓,当时有人怀疑是鱼朝恩,但此事似乎代宗也不好追查,又担心郭子仪会因此事而反,所以心事重重的和从河中回朝的郭子仪谈及此事,结果郭子仪说他带兵很久却不能禁止士兵们去挖别人的坟墓,所以现在这是对他的报应,一句话便打消了代宗的疑虑。
郭子仪确实十分谨慎,他想问题面面俱到,比如后来的奸相卢杞,有一次到郭子仪家里,郭子仪忙把姬妾都赶回了屋里,有人问原因,郭子仪说卢杞长的很难看,怕她们看见了会笑,那就肯定得罪这位大人了。所以,像郭子仪也很难得罪起什么人来,强悍如仆固怀恩,也只折服郭子仪一人,由此可见一斑。郭子仪在朔方军中十分宽容,以至于后来继任的几位将军都不好统领,连李光弼都差点被赶出来,李国贞则是干脆被杀了。宽容固然是一种美德,但我觉得郭子仪的宽容实际上带来了不好的效果,主观上这也是他性格使然,但客观上却是树立私恩。军队中军令严明才是正路,所以在这个问题上,我倒很同情李光弼。感觉郭子仪处世比较圆熟,不得罪人,而果然诸将中也是他更吃的开,五位副元帅只有郭子仪是善始善终,这并非偶然,而放到历史上来看,正如前面所言,找不出来一打像郭子仪这么好脾气的将军。这也许就是“性格决定命运”吧。
㈢、李光弼:抑郁而终
如果说高仙芝的被杀是彻底的悲剧,郭子仪的善始善终是彻底的喜剧,而哥舒翰、仆固怀恩被迫的或降或反有点闹剧的成分,那么李光弼的抑郁而终则是符合“哀而不伤”,或者说是淡淡的哀伤——反正也让人痛快不起来。
邙山之败后,李光弼曾被短暂的免去了太尉,但马上又都恢复了,“充河南、淮南、山南东道、荆南等副元帅,侍中如故,出镇临淮。”要注意,当时副元帅很多,但最主要的副元帅当是作为皇子的副元帅,那才是带领唐军主力的将军。
当时史朝义乘邙山之胜,攻打申州、光州等地,并且亲自率精骑在宋州围住刺史李岑,围了有数月之久,城中粮食已经用尽,眼看宋州就要陷落,李岑束手无策。他手下的刘昌说:“粮仓中还有几千斤酒曲,捣碎了也是可以吃的(这办法容易培养酒鬼),不出二十天,李太尉必定前来救援我们。如今城的东南角最危急,请让我去守那里。”这时,李光弼抱病来到临淮,手下的将士们认为敌人不好对付,请求南向保守扬州。李光弼说:“朝廷倚我以为安危,我复退缩,朝廷何望?且吾出其不意,贼安知吾之众寡!”于是径直奔赴徐州,派田神功去进击史朝义,将叛军打得大败。其实当时徐州一带很混乱的,先是田神功留恋扬州不愿回去,又有尚衡与殷仲卿在兖州、郓州的自家相互攻击,来瑱则不肯应诏回京,但当他们一听说李光弼来了,都慑于李光弼的威望,几个人该回朝的回朝,该回军的回军,秩序这才井然起来。
来到李光弼帐下的田神功,按他自己的话讲,差点出错。其实也不算是什么大错,只是和李光弼相比,不大尊重他的判官而已。李光弼在徐州,只有军队的事情自己决断,其它事务都委托给判官张傪处理。张傪是个很有才干的人,处理事务十分自如,所以诸将对张傪也十分尊重,就像对李光弼那样。而田神功从副将升为节度使后,大模大样的接受前节度使的判官刘位等人的叩拜。等他看到李光弼与张傪平等对待时,大吃一惊,于是找来刘位等人一一谢礼,说自己行伍出身,不懂礼仪,怎么诸位也不说,铸成自己的错误呢?可见李光弼的一言一行给部下的影响都是很大的。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李光弼后来也算是做错了一件事,令他终生愧悔。
当长安被吐蕃进攻之际,代宗下诏召诸节度使来援,别的节度使没来,李光弼也没有来。大家都不来的原因是,早有个被鱼朝恩、程元振害死的来瑱在前,所以谁都怕自己一回去也被他们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