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惊变 作者:徐磊、梅毅-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由于睢阳只能防守无法出城攻击叛军,所以被叛军紧紧包围住,张巡见此情景,便准备守城战具,用以抵御敌人。叛军也相应的制成了高大的云梯——云梯是什么东西?云梯典出《墨子·公输》,是鲁班为楚国造的一种攻城的梯子,但是是什么形状,没有具体描述。顾名思义,云梯,好像是高耸入云的高大梯子,不过如果是单纯的梯子,也不必鲁班爷费心了,无非是做的更高一些而已,据说远古时期的有巢氏是住在树上的,不能指望每个人都能像猴子一样爬上去,必有辅助的工具才行,相信那时就已有梯子的雏形(此处未经考证)。所以云梯应该没有这么简单。宋代的云梯有飞梯、竹飞梯、蹑头飞梯、避檑木飞梯、杞车、行天桥、搭天车、行女墙等多种,只怕已经是引申过的了,宋以前单纯的云梯,或者说张巡那个时代的云梯,会是什么样子呢?会有这么复杂吗?司马光的记载是说,“势如半虹”,并且上面安置了二百名精兵。根据这个,我的猜测是:一个大大的梯子,上面有像彩虹一样的弧形走道,上面可以让人走动,尹子奇做的这个,则是可以容纳二百人同时在上面,然后下面估计会有轮子,因为叛军把这个云梯推到城下,想让上面的士兵由此跳入城中,如果没有一个轮子,大家怕是搬不动的。不由得想到了特洛伊木马,但尹子奇是没时间去搞一个那么复杂的东西了,而且张巡肯定不会轻易把那么个东西弄到自己的城里来,因此尹子奇这个倒是更直接,更有用。 

要知道,能容纳二百个人的云梯,必是一个庞然大物了,睢阳城中不可能不知道,所以张巡事先有了准备,他带领士兵在城墙上凿了三个洞,等云梯快接近时,从其中一个洞中伸出一根大木头,头上装了铁钩,钩住云梯不让它离去,然后又从一个洞中伸出一根木头,顶住云梯使让它也不得前进,剩下的那个洞中也伸出一根大木头,顶头上装了一个铁笼,笼中装着火,用来焚烧云梯。在三根大木头的作用下,云梯进退不得,十分难受,又有火在上面燃烧,结果从中间烧断,梯上的那二百人全部被烧死。 

叛军气急败坏,改用钩车去钩城楼。钩车所到之处,城楼纷纷塌陷。张巡就在大木头上安置了连锁,锁头上安装大环,用来套住叛军的钩车头,然后用革车把这些钩车拔到城中,去掉车上的钩,再把车放掉,这样钩车就等于废了。尹子奇不死心,又制作出来木驴去攻城。木驴当然好对付了,张巡让士兵们熔化铁水去浇木驴,木驴立刻就销毁了。钩车、革车、木驴,这些又是什么东西呢?从作用来看,钩车大约和现在的挖掘机什么的差不多,可惜我不晓得专业术语是什么;而那个革车,疑心就是吊车一类的,能把钩车弄上去;木驴,木头做的驴,和木牛流马什么关系呢?木牛流马是用来运粮草的,尹子奇不会气急败坏到用这个来打仗了吧?不过自诸葛亮之后,木牛流马这个东西再也没有出现,尹子奇应该手里也没有这种东西吧,而且木驴这么容易被干掉了,看来是最没用的一个。有了这么多稀奇古怪的东西,这场攻守之战“机械化程度”满高的嘛,尹子奇很有些机械师的意思,要放到现在,没准就是一个机械工程师,那可是人才啊;而张巡,更是人才了,居然连浇铁水的办法都想到了,而且来一个破一个,为机械化的不断进步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但两军交战,尹子奇也没功夫再想弄出个什么东西来取巧了,最后派人在睢阳城的西北角,用土袋和柴木累积成磴道,大约就是台阶一类的,想用这种最原始、最实在的笨办法来登城。聪明的办法尚且被破解了,笨办法更是不在话下。张巡也不与叛军交战,也不去派人拆除台阶,只是每天晚上,暗中把松明和干草等物投进正在城下堆积的磴道中,就这么过了十多天,叛军居然始终没有察觉。这十多天中,估计张巡经常没事偷着乐。之后,见时机成熟,张巡挑了一个风向有利于自己的日子,出军与叛军大战,让人顺风势纵火焚烧城下的磴道,于是熊熊大火冲天燃起,叛军无法救火,经过了二十多天大火才熄灭——想必当时空气污染一定十分严重。大火挡住了叛军,同时对城里没什么好处,搞不好跟火炉一般,又是盛夏时节,睢阳成了一座名符其实的“火焰城”。虽说大火会烧酥城墙,但毕竟可以抵叛军二十多天,也是个办法。但当时尹子奇并不知要烧多少天,所以面对大火一筹莫展,只好先撤兵了,不然这二十多天也是在这白耗。这一轮大有传奇色彩的机械战,宣告结束。叛军撤退后,张巡在城外挖了三道护城壕沟,并设置木栅来围住睢阳,然后张巡也同样在城内挖了壕沟以对抗能够侥幸进城的敌人。 

通鉴评价张巡随机应变,雷厉风行,所以叛军都信服他的智谋。这话不假啊,以张巡的智谋,在古之名将当中也是很突出的了,而且他必能胜任现代黑客的职业,什么都能破解。另外,张巡在军事上灵活多变,譬如他练兵从不按什么古人的兵法,而是让部下将领们各自按照自己的方法去教习。有人就问其中的原因,张巡说:“现在和叛军作战,叛军主要是蕃兵蕃将,特点是忽合忽散变化不定,所以就需要我们锻炼应付突发的事件的能力。如果将士们动辄请示上级,一旦有突然袭击,那就来不及了。所以我让士兵们了解将领的心意,将领又能够熟悉士兵的情绪,这样再作战的时候,就如手指挥指头一样自如了。”张巡除了智谋高超,他的身先士卒也很令人敬佩,而且军令甚严。有时战斗激烈,有些将士会不自觉的后退,张巡就在阵地上对他们说:“我就在这里绝不离开,你们都应该为我回去与敌人继续交战。”所以将士无人敢再后退,又都纷纷向前,与叛军死战,最后都能打退敌人的进攻。但张巡并不是一个霸道的人,他待人很诚恳,胸怀坦荡,加之他随机应变,出奇制胜,并且赏罚分明,能够与部下同甘共苦,在军中威信很高,他部下将士都肯为他拼死效力。 

但睢阳毕竟已经十分凄惨了,坚守睢阳的士兵仅剩下六百人,张巡和许远把全城分成两部分,各带一人,亲自率兵固守,张巡就守在东北,而许远则守在西南。二个人和士兵们共患难,一起吃茶纸饭,日夜苦战,再没有下过城楼。对于攻城的叛军,张巡则动之以理,晓之以情,以他们的这种逆境,居然说动了前后二百人来投诚,并为之死战,看来张巡的口才也是很出色的。 

睢阳一直是在自己坚守,孤城向敌——当是时,许叔冀在谯郡,尚衡在彭城,贺兰进明在临淮,可是谁都拥兵不肯来救睢阳。不过我们也不能太责备这三个人,因为这就和当初许远不愿分粮给另两郡是一样的道理:万一那座城投降怎么办呢,岂不是白派兵去了?一旦分兵,若叛军转而猛攻自己的城,那自己又如何守得住呢?事实上,如果是这种担忧的话,是大有可能成为现实的,但说什么,见死不救都十分让人遗憾。没有援兵支持的睢阳城,守卫起来日益艰难了,别人不肯主动来援,如果自己去求援呢,未必不会没用吧。张巡这么想着,便让南霁云带三十名骑兵突围出城,到临淮去求救。南霁云出城相当不易,有数万叛军来阻挡,但南霁云十分勇猛,帅这三十骑兵直冲敌阵,左右开弓,几乎所向披靡,等突出重围后,南霁云这边仅伤亡了两名骑兵。来到临淮,南霁云见到了贺兰进明,向他表达求援的意思,贺兰进明则说:“现在睢阳城不知存亡,就算派援兵去,怕也没什么用。”南霁云说:“我以死向您担保,睢阳现在绝没有被攻陷。再说睢阳如果被叛军攻下,下一个就轮到了临淮,我们两城就好像毛和皮相依,皮之不附,毛将焉存?将军怎能见死不救呢?”贺兰进明很喜欢南霁云的这份率直和勇猛,但终究还是不肯听他的劝告,并强行把他留下,酒食侍侯,好好的招待他一番。南霁云见此,十分悲伤,哭着说:“我突围出来的时候,睢阳城中的将士已经有一个多月没有粮食吃了,就算我想在这里吃下这些美味,但又怎么能咽得下去?将军您手握强兵,眼看着睢阳就要陷落,却丝毫没有救援之意,这岂是忠臣义士的行为?”说罢,南霁云咬下来自己一个手指头,交给贺兰进明,并说:“我南霁云既然不能完成主将交给的任务,就请留下我的一个手指以表示信用,我也好归报主将。”座中的人见此都很受感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