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200天大血战 作者:[苏] a·m·萨姆索诺夫-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维德尔对被包围部队的士气作了一定的夸张,说什么:“他们没有丧失斗志,部队中的情绪也比司令部里的乐观得多。前线的人们认为已经形成的困境是可以挽回的,这在战场上是常有的事件,他们坚信战役有一个圆满结局后,他们每个人都会像平常一样得到一枚特殊的奖章,或是一个斯大林格勒袖章,或是一枚冲出‘包围圈’的纪念章。当然,他们还相信合围的对外正面在不远的将来就会突破,士兵们坚定不移的相信援军一定会到来。从这种信念中他们获得力量,在困境中奋战,忍受饥饿、严寒,更有甚者,在死亡之时,都没有放弃这个信念”。
被围者中还有一些人断言,希特勒不仅一定能够拯救他们,而且会用更大的包围圈将包围法西斯军队的苏军全部兵团死死围住,变“形式上的失败为辉煌的胜利”。
希特勒的军官们向士兵暗示说,外援马上就会到达斯大林格勒。到12月的第二个星期,一切终于弄清了,曼施泰因元帅指挥的大部队打响了帮助被围兵团突围的战役。K·蒂佩尔斯希说,“霍特”集团军群的进攻消息“唤起了普遍的热情”,传闻把事件描绘成人们希望见到的那样。德国军士戈利季尔在日记中这样写道:“斯大林格勒周围的包围被冲破”。位于包围圈以外35至40公里的曼施泰因给设在古姆拉克的第6集团军司令部拍电报说:“请坚守住!我们马上去拯救你们!”。
在回忆包围圈内的这些日子时,约阿希姆·维德尔说:“就像统一的口令一样,‘曼施泰因要来了’的喊声闪电般地传开了。这些话使包围圈所有地段上的土兵增添了力量,尤其是在我们包围国内处境十分困难的西部地段……,救星似乎马上就要到了”。但是,当曼施泰因的进攻被击溃,他的残部退往罗斯托夫时,这些幻想破灭了。“看地图时,血管里的鲜血都要凝固了,因为我们最近的前线机场和集团军主要基地设在塔钦斯卡亚和莫罗佐夫斯克,运输机从那里可飞往我们的包围圈,那里又有军需仓库、行军商店以及堆积如山的尚未寄出的军邮袋,而如令却变成了战场。在塔钦斯卡亚机场……第6集团军的军粮库起火,大量运输机变成废物,弹药库被炸毁,车站上空升起了冲天的火焰”。
被困在伏尔加河右岸及被雪覆盖的顿河沿岸一带草原上的法西斯部队已经只能自己管自己了。在苏军的冲击下,被压缩的合围圈内部领土越来越小,且几乎全部处于炮兵的射程以内。航空兵从空中向希特斯分子发起猛攻。
斯大林格勒方面军第62集团军也在进行进攻战斗。他们将德军打出了支撑点和抵抗枢纽前,收管了一座座大楼,一条条街道。满载货物的车队不断地沿封冻的伏尔加河冰面驶向苏军、补充兵员也源源不绝地抵达这里。
保卢斯部队注定失败的结局日趋明朗。弹药、食品、燃料及药品都已消耗殆尽。12月,包围困内的敌人伤亡了8万官兵,军队集团减员25万。外援是不可能再有了,空中增援被围部队的企图也以破产而告终。每天将500吨各种物资运到包围区就需1千架732—52型飞机,而每日的实际需求量要比此大得多,最低不得少于946吨食品,弹药和燃料。敌人要解决这个问题是不能的了。实际上,他们每昼夜只能运送50吨(11月)到105吨(12月)的物资。从1月12日到2月2日,这个数额就没越过60—80吨。德军732—52型三发动机运输机,在给合围圈内德军运送物资时,遭到苏联航空兵和高射炮兵优势兵力的无情打击。空中封锁组织得十分严密。12月,在斯大林格勒城下,敌数百架运输机被击落。苏军在压缩合围圈的同时还占领了德军机场。敌空军基地到第6集团军降落场的距离原是200公里,以后延长到300公里,最后达450公里。
被围在斯大林格勒包围困内的保卢斯部队无论在地面,还是在空中,都与外界完全断绝了联系。各分队、兵团的弹药和粮食补给实际上完全停止。敌人不得不节省子弹、炮弹和地雷。他们缺乏进行战斗行动最急需的物资。口粮也极少,每天粮食定量为100克。士兵口粮中,马肉成了最好的食品。为了充饥,德国人只得杀狗、捉猫、抓乌鸦。除此之外,一直没能领到冬装的敌军遭到了严寒的猛烈袭击。(1月份气温达到零下25度到零下30度)。
德军上校丁勒是这样描述被围困的第6集团军的惨状的:“每天夜里,我们坐在土屋里,仔细倾听马达的隆隆声,努力猜想,这一次有多少架飞机飞来,给我们送来些什么东西。从一开始,我们的粮食就十分紧张但我们谁也没有料到,我们很快就要长期忍受挨饿的痛苦。
我们什么都不够:粮食不够,炮弹不够、而且主要的是燃料也不够。假如有了燃料,我们就不会冻僵,而我们的供给只能保障在一个极其有限的范围内。木柴要用汽车从斯大林格勒运来,可我们的汽油奇缺,所以很少去城里拉燃料,我们的土屋里当然就寒冷得很。
1942年圣诞节前,部队每人每天发1百克面包,圣诞节后,连这份口粮也减少到50克了。又过了一些时候,连这50克口粮也只发给直接进行战斗的部队,团以上机关基本上不发面包了。其余的人只能喝稀汤。人们把骨头煮了又煮,想尽量把汤做得稠些”。
德国法西斯的有生力量遭到了巨大损失,因苏军和苏航空兵的积极行动,以及饥饿、寒冷和疾病交加,德军每天减员1500人。“第6集团军完蛋了,现在什么也救不了保卢斯。即使有人能用某种奇特的办法取得希特勒同意突围的许可,或疲惫不堪、半饥半饱的部队冲出了俄国人的包围圈,但也没有交通工具能使他们沿冰层复盖的草原撤往罗斯托夫。那么,行军时,集团军就会重蹈拿破仑士兵从莫斯科向别烈津诺河彻退时的覆辙,将遭到覆没”。
尽管面临进退维谷的局面,敌人仍准备进行长期和顽强的防御,并为此继续设立严密的支撑点和抵抗枢纽部配系。保卢斯执行了德军最高统帅部的绝对命令。希特勒宣称:“我们绝不从这儿撤退应成为狂热的宗旨”。他在12月28日的第2号作战命令中也提到了这点:“我们像以前一样,坚持将第6集团军留在他们的要塞里,并为拯救他们创造先决条件”。
元旦那天,被围集团司令收到了元首亲笔签署的电报。电报再次强调希特勒“决不会让伏尔加河的勇士们听天由命,德国有办法来帮助第6集团军突围”。类似的保证已失去了以前的效力。战斗还在继续,但战斗是否适当这样一个问题越来越经常、越来越尖锐地摆到了德军官兵的面前。
怎么解释即将战败的敌人的顽强性呢?是德国法西斯的政治威望吗?是师守斯大林格勒城下战线的战略必然性?保卢斯作为第6集团军司,在被围初期提出了要求,要让他“行动自由”,并在“必要时”向西南实施突围。但是,他没得到达个权力,而以后的形势本身就将这些企图全部排除了。要保全救万名土兵的生命就只有投降,否则就继续顽抗到“最后一名士兵”。德部最高统帅部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一条路。这导致了斯大林格勒城下的集团要注定灭亡,等于给他们判了死刑。
应该论采取这一决定的动机,既有维护威望的一面,又有战略目的一面。德军统帅部把苏军兵力牵制在斯大林格勒地区,力图不使东线的南离全部崩溃。但是,曼施泰因的进攻失败了,后来,皮托姆尼克机场又失守了(1月份),因而被围集团的抵抗也就失去了原有的军事战略意义。抵抗在军事上也毫无前途可言。然而敌人仍要抵抗到底。法西斯德国始终象一只野兽,不讲人道主义。既然希特勒及其同僚们要退出这场战争,他们在这方面也就看不到在这方面有必要另眼看待自己的官兵。而他们的官兵却继续在盲目地执行自己军政上司的犯罪意志。必须有另外一种更为强大的意志和力量,才能使保卢斯部队的官兵,以及成千上万的德国人换一种眼光来看待这些事态。于是,随着事态的日益严重,惩罚越是显得必要,越是临近,包围圈内的德军才对真相也越加清楚。法西斯军事机器的最核心部分,作为训服工具,虽不是一下子,但也渐渐开始失灵了。
在苏军统帅部以最后通谍的方式令敌人停止抵抗并提出投降条件之前,被围德军中就有不少人打算放下武器。Г·韦尔茨的供词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他是这样描述的:“今天是1月8日。这一天同往常不一样。指挥部必须在这天做出重要的决定,换句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