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积蓄力量,如果北方节节胜利,则从北面和西面同时进攻北美。如果南方节节胜利,则拉拉南方的后腿。等到南北美打得差不多了,再出兵帮助一方,攻打另一方,等胜利之日,再对同盟一方动手,如此整个美国必定落入中华帝国的手中。
但这样做需要多少军队呢?派哪些军队去比较合适?负责说服卡尼宣布废除奴隶,谁去比较合适?……制定一个战略,绝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某个战略构想,刚提出来,必定会有数百个问号也跟着提出来。
我正写着战略规划,骑兵军的代理军长白一辉来了。
“白军长”我看着他身着笔挺威风的中将军服,有些奇怪的问道:“你不是在北非前线吗?怎么到这来了?”
“主席我是来请战的!”
“怎么,北非的仗打完了?”
“还没了,可是在那,我们骑兵军发挥不了作用啊!”
“哦?”
“北非以沙漠为主,天气炎热,马匹在那不习惯那的气候,非战死伤很多……”
我一边听着,一边回想着骑兵军自从中东会战以来的所有情报,在那次著名的千里奔袭中,骑兵军跑死了数千匹马,抵达目的地之后,却什么都没捞着。随后,在解放埃及的战役中,骑兵军也没有发挥作用,风光都让坦克师给抢了。
骑兵军几万人马,曾经在西部地区立下过赫赫战功的精税部队,到了中东却成为辅助部队,专门从事些后勤保卫工作。这样的处境,想必是骑兵军无法接受的。一边是巨大的非战损失,一边是微上的战功,看来的确有必要将骑兵军调离了。
我笑着问道:“现在中华帝国有仗打的地方只有北非啊,你想去哪?要不像第一飞行师那样,给俄国佬当雇佣军?”
“我才不去呢,给俄国人干活,还不如杀了我!”
“那你想去哪?”
“美国!”白一辉斩钉截铁的说道。
美国?骑兵军去美国?我心头猛的一颤,不错,骑兵军去美国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中华帝国经过不断的渗透,已控制了大草原,在那建了数百个牧场,骑兵军去了,可以就地得到补给,依靠骑兵军的机会力,掺在南北方之间,足以左右南北美的内战的胜负。
中华帝国在美国的势力一直以农业为主,由于担心美国的军队,不敢大规模发展工业,只要骑兵军去了,就有足够的实力保卫中华帝国在北美的利益,那么工业也可大规模的发展了。
“骑兵军去北美的确是一个非常好的主意!”我赞许的说道。“这个主意是你自己想出来的吗?”
“不!这是装甲司令张炮给我说的!”白一辉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
“大炮?”真没想到这个俱有战略意义的主意出自大炮的口,大炮在我的印象中,一直是以战术闻名,至于战略,半点都不懂,他能想出这个主意,真有点“士别三日刮目相看”的感觉。
“大炮这个装甲司令,怎么会给你想这个主意?你给我将来龙去脉说说。”
“自从装甲师出动之后,骑兵军只能跟在后面拣拣残茶剩饭,这可把将士们给鳖坏了。对装甲师也颇有怨言,于是我就去找张司令,和他商量一下,能不能给我留点。”
“我看,不只是将士们鳖坏了吧,你也有一点,要不怎么到现在还是一个代理军长?”我笑着说道。
“哦!”白一辉被我说中了心事,有点尴尬起来。
“在铁血军里,冒功是绝对不充许的,但抢功是可能的。你们想抢点功劳,也是可以理解的。好吧,我答应你,骑兵军从北非撤出,调去北美。不过,你必须给我做好二件事。”
“主席请下令吧!”白一辉有些大喜过望。
“第一,你给我在北非训练一支骆驼骑兵,兵力为一个师。第二,骑兵军全体脱下军装!”
“什么!”白一辉听到我说要骑兵军脱下军装时,脸色变得苍白了。
“呵呵,”我朝白一辉神秘一笑:“我叫你们脱下军装,不是叫你们退伍!现在我们还不能在北美明目张胆的来,如果突然将一支四万多人的骑兵军调往北美,美国人会怎么想?所以你们得以平民的身份进入北美中华帝国控制区。藏兵于民,这样才不至于引起美国人的恐慌。”
……
此后,不久中华帝国宣布,骑兵军解散,组建一支骆驼骑兵师。原骑兵军的官兵,除了担任骆驼骑兵师的教官,全部撤回国内。
西方世界,对于中华帝国突然将骑兵军解散,没有什么怀疑,毕竟中华帝国的装甲师都已成熟了,并且大规模的应用于战场,再保留一支庞大的骑兵军,没有必要。
中华帝国控制了加拿大大部份土地之后,移民的规模越来越大。每月都有数万人去北美,夹杂在平民中的骑兵军将士,丝毫不会引人注意。
花了四个月的时间,骑兵军分批全部抵达北美,隐藏在农场中,开始了他们“牧马放歌”的生活。
与此同时,中华帝国的外交部长,郭嵩涛也抵达了美国,联合一些北方工业主,开始游说议会通过《废奴宣言》。
温暖的厨炉里面的火焰熊熊燃烧着,欧式家俱将房间里衬得金壁辉煌。
一个身材修长的东方人正与美国现任总统卡尼亲切的交谈。
“总统先生,我想知道你为什么迟迟不肯签署《废奴宣言》呢?”身材修长的东方人,微笑着询问。
“《废奴宣言》一旦签署,这意味着战争!”卡尼神态有些激动!“我不愿看到美国陷入内战!”
“哦,是吗?难道勇敢的美国人,现在竟害怕战争了?”
“亲爱的中国郭,您是知道的,现在世界到处都在打仗,美国需要和平来发展自己。”
“总统先生难道你不认为现在正是美国好机会吗?”
“是吗?不知郭部长有什么好建议?”从没听过打内战,还会有是好事的,卡尼有点好奇的看着郭嵩涛,不知这个曾经创下无数奇迹的人会有什么新的高见。
郭嵩涛喝了一口茶,微笑着说道:“总统先生您认为美国内战可以避免吗?”
“北主人太贪婪了,南方人又固执得像石头,内战难以避免!”卡尼摇着说道。
“既然内战难以避免,那么选择一个好的时机,将内战可能造成的损失减到最小,是不是最好的选择?”
“我一直在想方设法避免内战,但我不得不承认,您的说法很有逻辑性。”
“用什么标准来判断一场战争所造成的损失是最小的?总统先生您是如何判断?”
卡尼思索了很久,最后用一种军人式的思维方式答到,“伤亡人数,财产损失,耗费资金,如果这三项指标都降到最低水平,那么这场战争是损失最小的。”
“总统先生您如判断这三项指标都降到了最低水平?”郭嵩涛仍是不紧不慢的问道。
郭嵩涛的追问让卡尼感到很难回答,是啊,怎样判断呢?同一场战争又不可能重复的打多次,然后再从多次战争中找到损失最小的一次。
卡尼皱着眉头思考了很久,才斟字酌句的说道:“可以事先制定多套方案,然后进行模拟,从中也许可以找到一种损失最小的方式。”
“总统先生您这是制定作战计划,属于战术方面的东面,而不是判断打不打,何时打,这些战略方面的东西。”郭嵩涛以一种戏谑轻松的口吻说道。
“那么,郭先生你如何判断呢?”卡尼觉得自己的自尊心受到了对方的挑战,说话有些不客气了,情绪也激动起来。
在来之前,郭嵩涛仔细研究过卡尼的一切,并针对他的特点设计了一整套说服方案。现卡尼如此神态,他知道自己成功了,该是抛出答案的时候了。
“中华帝国认为,要想作战损失减小到最少,只要遵守一条标准就行了。”郭嵩涛说到这故意停了一下,喝了一口茶,将卡尼的注意力全部吸引过来。然后再一字一顿的说道:
“迟打不如早打,慢打不如快打,小打不如大打!”
用英语将这句极俱汉语特色的高度浓缩的话讲出来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郭嵩涛说完时,看到卡尼露出了他意料中的迷茫神色,于是开始详细的解释起,这句话的含义。
社会在发展,经济在进步,尤其是现在,世界各国获得了未来的高技术帮助,济经更是一日千里。如果有战争一定要打的话,那么最好是放在现在就打,要不时间越往后,社会经济总量就越大,战争所造成的损失也就越大。
这就是为什么迟早不如早打的原因,总统先生您认为对吗?
卡尼轻轻的一点头,表示认可。
战争是痛苦的,战争持续的时间越长,那么对人们造成的伤害也就越大,所以要么就别打仗,一旦开战,就要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的结束战争。
中华帝国不论是对内的解放战争,还是对外的反侵略战争,全部符合“慢打不如快打”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