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我定下《男儿行》作为国歌时,可以说是举座哗然。一些夫子纷纷劝道,若天下都如此,只怕中国要乱了。我解释道,中华积弱千年,血性荡然无存,纠弯必须过正,这才可能尽快的奋发有为,激发血性,革除积弊。受苦受难受压迫,闹到最后,不得不发出悲怆的最后的吼声,那不是中华民族应该有的本性。如果要发出最后的吼声,也叫别人去吼吧,中华男儿不需要怜悯!
随着国歌的奏响,红底金龙国旗缓缓升起,这面中华第一国旗长三十三米,宽二十米,丝稠面料,极其轻软,虽然巨大,堪称世界第一,但总重量却只有十多斤。旗杆有一百多米长,当国歌结束,国旗也正好升到旗杆的顶端。
巨大的国旗,在高空秋风的劲吹下,猎猎作响,国旗上的金龙,张牙舞爪,好像活了一般。
英国人、美国人、俄国人,听完杀气冲天的国歌,又见那仿佛要择人而噬,浮在半空的金色巨龙,额头冷汉直冒:中国人太可怕了。
法国人、德国人则暗自幸庆,好在自己是站在中国一边,要不然以中华帝国无穷无尽的国力,战无不胜的军队,超前的科技……真不敢想象与中国作对,会是什么样的下场。
中国人,包括刚并入中国不久的黑人、白人、棕色人、犹太人则被热血激昂的国歌给震憾了,同时也为自己的国家是如此的强大而骄傲自豪。
国旗升完后,是盛大的阅兵式。
打头是一千人的步兵方阵,整齐划一,犹如一人,斜挎着上了刺刀的突击步枪,闪着掠人的寒光。身着绿色野战服的方阵走过广场如同一块浮动的绿色地毯。
第二个方阵是一千人的骑兵阵,这些受过良好训练的澳洲战马,踏着鼓点,优雅而雄壮。
第三个方阵是一千人的海军陆战师,这些号称“陆上猛虎,海中蛟龙”的精兵悍将,为中华帝国开疆拓土无数。
第四个方阵是一千人的海军仪仗队,洁白的军服,蓝色的飘带,向人们诉说着海洋之狼的骄傲。
……
随后各个兵种,都有代表着自己方阵出现,山地军、特战师、武警、守备团、预备役……
当然,还处于保密状态的空军和装甲师,我是不会露出来的,空中仅飞艇压低了从广场上空飞过,让人们近距离的看了一下,切身感受了一番,飞艇的巨大与火力的凶猛。
阅兵式结束后,我以海陆空大元帅的身份庄严宣告,中华帝国铁血军总部命令,命令铁血军“迅速肃清国内外一切反对势力残余,收回被俄国占领的国土,让全世界都在铁血军的铁蹄下惊惶。”
然而敌人是不甘寂寞的,当我的命令尚未宣读完毕,一发带着尖啸的炮弹忽然落入人群中……
第七部 世界大战
湘江河畔,巍峨宏伟的帝国大厦屹立在金色秋风中。
帝国大厦于1846年9月29日竣工。坐北朝南,南北宽336米,东西长506米,高56。5米,占地面积2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87。18万平方米。从正面看,建筑平面呈‘山‘字形,两翼略低,中部稍高,四面开门。楼顶中央是一颗直径达18米的巨大地球模型,一条金色巨龙盘绕其上,龙口朝南,似有吞天之势。龙口巨大,如果拥挤一点可以站立上千人。帝国大厦外表为浅黄色花岗岩,上有黄绿相间的琉璃瓦屋檐,下有7米高的花岗岩基座,象征着中国艰苦的七年解放战争。周围环列有108根大理石圆形廊柱。正门柱直径3米,高35米。四面门前各有十二级大理石台阶,象征十二地支。
帝国大厦由科技部技术人员自行设计、施工,经过11个月艰苦奋战,终于在开国大典的前二天竣工。建筑风格庄严雄伟,壮丽典雅,富有民族特色。内部设施齐全,装有科技部最新研制出来的声、光、温控制系统。建筑主要由3部分组成:中部为可容纳三万人开会的大礼堂,北部为可设一万人坐席的宴会厅,南部为全国人代常委会办公区。
从二楼到三楼是各地驻京大厅,每个驻京大厅由一个三千平方的主厅和若干个小顶组成,总面积为五千平方。内部装饰由各地代表自行设计,体现当地民风特色。
从四楼到五楼则是一些各俱特色的办公室,接待厅,酒吧,娱乐室。
楼顶的巨型地球,则是功能齐全的主席办公室。那个张开的巨大龙嘴实质上一个检阅台。楼顶边缘则是用于观礼、赏景的风雨长廊。楼顶其他地方则是各地名花汇集的空中花园。
帝国大厦的南面是人民广场,由于地势开阔,所以修建得极为广阔,相当于三个天安门广场大小,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广场。
人民广场的正中央是人民英雄纪念牌,高99米,象征着人民英雄顶天立地。汉白玉大理石构造,饰以青松,黄菊纹饰,体现出中华儿女的坚毅正气。
纪念碑底座铭刻有铁血军自建军以来,历次战争中牺牲的战士姓名8万多个。另外还留有大量空白,那是为将来的人民英雄准备的。
纪念碑正面影刻着我书写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镏金大字。背面是我起草,林则徐书写的题词:
七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解放其他各族人民中牺牲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二千年以来,在反抗异族入侵,捍卫中华民族尊严当中牺牲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人类有始以来,从那时起,为了反抗内外压迫,争取民主和自由,砸碎套在自己身上的神权、族权、国权等等精神枷锁而牺牲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一条160米宽,长十公里的大道,横穿广场而过,直抵岳麓山脚下。这就是号称中华帝国第一街的中华街。由于这条街的终点在岳麓山烈士陵园,举行国葬的队伍经常从此经过,所以,中华街又被称之为天堂之路。不过,现在湘江大桥尚未建成,中华街,被湘江截成东西两段,两岸交通不得不由轮渡解决,这从总体上影响了中华街的气势。但是开国在即,两岸交通不通不行,于是临时性的搭建了一座木桥,虽是木桥,但也牢固,足以通过阅兵队伍。
看到这,我想不少人都明白了,中华帝国的首都定在长沙!
定都长沙,这样的决策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估计有不少人会掉了一地眼境。
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中华帝国的首都位置,争论最多的是北京和南京两地。不过,北京由于在攻城时使用了大炮,破坏得有点严重,短期内难以修复。但,这不是落选的主要原因。
北京让人难以接受的是,自明以来,六百年形成的朽腐糜烂之气、从骨子里透出来的官场之风以及首都百姓长年在天子脚下所养成的对外地人低看一等的眼神。满清虽被打倒了,但那股酸腐文化,仍然存在,并且难以根治。
中华帝国政府如果入了城,难免被这些朽腐的东西给污染了。考虑到新政府成立时间不长,接受新思维的人不多,那股腐朽之风势必更加严重的影响到新政府,腐蚀人的锐气,消磨人的意志。这些可是有后车之见的啊,我们不得不高度警惕。
南京虽然是和平解放的,城市保存完好,但是从历史上来看,凡是建都南京的王朝无不是短命王朝。为什么呢,这得归罪于南方的富裕,纸醉金迷,民风懦弱,不思进取。
除此之外,南北两京都有一个共同的弱点,那就是离海太近,容易被突袭,这对即将要展开的征服世界战争的中华帝国来说是不利的。
那么剩下的只有长沙了。
长沙位于中华内地长江中游,处于富庶的洞庭湖平原,交通便利,是最早解放的城市,又有工业底子。民风剽悍中不失儒雅,接受新思想的人特别多,可为中华帝国各地之表率。新生的帝国需要有一个充满朝气的首都,那么定都长沙也就顺理成章了。
除此之外,长沙并不是唯一的首都!
我打算在中华帝国实行五京制。
分别是,中京长沙,北京,南京悉尼,东京华盛顿,西京巴黎。
政府所在地,将在这五京之间流动。
这样做,我是出于几个目的考虑。
中华帝国国土海洋面积实在太大了,不论在何处定都,总会有鞭长莫及的地方。
在一个地方定都时间久了,总难免会形成独特的帝都文化,这种帝都文化是极端有害的,会将政府高层与平民百姓隔离开去,造成上下离心离德,最终政权分崩离析。首都在各个城市之间流动,一方面可以就近解决问题,另一方面也好使政府可以不断的加入新思想,新人物,受各地不同文化的熏陶,不断的吐故纳新,像流水一样永远不腐。
当然移动一下首都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大量的人口搬迁,军队的调动,相应设施的建立……财力消耗虽然巨大,但这相对于庞大的中华帝国来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