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十大王朝的最后时刻:帝国不语对枯棋-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嘉庆的皇次子{日文}宁在此次宫廷保卫战中崭露头角,他毅然扳动了鸟枪并成功射杀了两名教徒。{日文}宁的临危不惧毫无疑问给嘉庆皇帝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若干年后,这个鸟枪手成了下一任的大清皇帝。他,就是面对着中国这个烂摊子无计可施的道光皇帝。




第200节:一个王朝的虚弱与不堪(1)

一个王朝的虚弱与不堪
 
道光皇帝活得很衣衫褴褛。
 
他即位的时候已经三十九岁了,但一脸的苦大仇深使他看上去活像个九十三岁的老头。
 
道光身上的衣服又绝好地配合了他的苦大仇深:没有一次上朝他是穿着新衣服来的,他的典型装扮是裤子的膝盖处补两块旧布——道光想以此告诉世人,国事艰难,国用维艰啊!
 
众大臣们每天面对着这个愁苦、寡言的皇帝,也战战兢兢地穿着旧衣服来上朝了,一时间,京城的旧衣服行情看涨,涨到后来,差不多要两件新衣服才能换一件旧衣服。
 
当然,对于新旧衣服的交易情况,深居宫中的道光皇帝是不可能知道的,他只知道的一个事实是,大臣们越来越谨小慎微,越来越勤俭节约了,这从满朝的寂然无语、满朝的旧衣烂鞋可以看出来。官场风气应该是向好的方向转变,腐败现象应该基本消除了吧,道光皇帝在一片肃然中不无欣慰地作如是猜想。
 
但是不管如何的谨小慎微、勤俭节约,局势依旧内忧外患。道光上台还不到一个月,新疆就爆发了“张格尔之乱”, 道光十二年的春天,瑶人领袖赵金龙在湖南造反,随后广东的瑶人纷纷跟进,至于其他零星的小叛乱,在道光一朝也是此起彼伏。当然这些都算是内忧。尽管是添乱吧,但好歹有前朝的平叛经验可以依循,道光皇帝在费了一些力气后总算没让这个王朝出大乱子。
 
麻烦的是外患。
 
那个不知道待在地球哪个角落的英吉利小国先是在广东偷偷摸摸搞些鸦片走私的事,结果搞大了,闹出矛盾来了,又不服调停,竟然大老远地把军舰开来要打大清国,这岂不是荒唐可笑?!
 
但是谁也没有料到,堂堂的大清国竟一点都不经打。从广东到南京,几千名英军坐在军舰上几乎是打哪胜哪!什么叫船坚炮利,这就叫船坚炮利!
 
只能是求和。屈辱地求和。
 
公元1842年的夏天,也就是道光二十二年七月二十四日,一个王朝的虚弱与不堪在英吉利奥华丽号军舰上展露无疑。钦差大臣蓍英和红带子伊里布代表清王朝在《万年和约》(《南京条约》)上签字,从此这个王朝开始了它的割地赔款生涯。香港就此离开它的祖国,与此同时,两千一百万两白银作为战争赔款也离开了它的祖国。




第201节:一个王朝的虚弱与不堪(2)

最要命的是一个王朝的良心在这场战争中成为它的殉葬品。林则徐在英国舰队开抵大沽口时就因为办事不力被革职拿问了,随后,在军机大臣穆彰阿的操纵下,林被发配到伊犁,了此残生。力保林则徐的军机大臣王鼎因无力回天,在家中上吊身亡,并留下遗奏给道光皇帝,希望能够治穆彰阿祸国殃民之罪。
 
但道光最终没有看到王鼎写的原信,因为穆彰阿给了他一封盗版的。穆彰阿在盗版的遗奏中借王鼎之嘴高度美化了自己。王鼎的“尸谏”就这样起了反作用。
 
的确,在这样的一个时代,人人自顾不暇,人人需要为自己辩白,只有活着才是硬道理。王鼎太天真,以为他的死能解决所有问题,所以他只能到另外一个世界去寻找真理了。
 
《南京条约》之后,各种各样乱七八糟的条约道光皇帝签了不少,从中他竟然学到了不少知识。比如地理知识。他惊讶地发现,在这个世界上,国家还是蛮多的咧。除了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英吉利,他还知道有俄罗斯、法国、德国,甚至还有两个牙——葡萄牙和西班牙。
 
比如商业知识。条约签多了,道光皇帝对商业合同的条款、格式都了如指掌,签到后来,他竟可以提出有利于己方的新条款出来,令他的谈判对手又爱又恨。当然签合同也锻炼了他的书法。特别是他的名字,每签一次就进步一次,那叫一个龙飞凤舞、飘逸洒脱。
 
比如军事知识。活生生的事实告诉他,什么叫船坚炮利。作为一个开始步入晚年的皇帝,道光对口径、航速等新名词也能随口道来。当他穿着破旧的龙袍在紫禁城里拍着那张破旧的龙案,向一脸拘谨的众高官们吐出口径、航速等新名词时,众高官们往往在内心里感慨不已,做这样的一个乱世皇帝,实在是太不容易了。
 
乱世之乱说到底就是“内忧外患”四个字。当外患接踵而至时,道光皇帝暂时将内忧放到了一边。但他没想到,在他的生命即将走到头时,内忧又来了。
 
来的那叫一个迅雷不及掩耳。




第202节:洪秀全的命运拐点

来的那叫一个打你没商量。
 
洪秀全的命运拐点
 
洪秀全在他三十一岁的时候接触到了一本书——《劝世良言》。
 
他本来是不相信这本书的,因为送他书的那个叫梁阿发的基督徒混得比他还背,每天跟在一个白袍长须的英国传教士屁股后面混饭吃。梁阿发是在花县街上碰到洪秀全的,那时的他刚考完秀才回来,一脸忧色。梁阿发于是就一脸诚恳地劝洪秀全也当一个基督徒,再也别去考什么秀才了。
 
洪秀全的脸红了。
 
因为从十六岁到三十一岁,十五年时间,孜孜不倦的洪秀全总共投考了四次秀才,全都落榜。他都不好意思再考下去。事实上再考下去意义也不大。因为在这个国家,比他有出息的人多了去了,像那个江湖上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曾国藩,二十三岁中秀才、二十四岁中举人、二十八岁中进士,现如今他虽然只比洪秀全大两岁,却俨然是国之栋梁了。
 
洪秀全一声叹息,跳到了河里。
 
当然他不是找死,而是脱胎换骨。他在河里给自己洗了个澡,算是洗礼——草根知识分子(如果不以学位作为评判标准的话,洪秀全还是很乐意把自己视为知识分子的)洪秀全就这样成了一个基督徒。
 
这是道光二十三年的夏天,《南京条约》签订仅一年之后,大清帝国的边地——广东花县人洪秀全悄悄地改变了自己的信仰,他把孔孟的书都扔进了垃圾堆,不再尝试着为成为这个国家的精英分子作出一如既往的努力。这一切道光皇帝当然都不知道。事实上他知道了也无所谓,因为要成为这个国家精英分子的人实在是太多了,多一个人少一个人根本是件无关紧要的事。至于洪秀全要当基督徒,那纯粹是他吃饱了撑的——没事找事。
 
七年之后,道光皇帝一点也没有料到,这个洪秀全竟然把基督教政治化、军事化了。他搞的拜上帝会成了民众们造反的一个组织,太平天国被宣布建立起来,扬言要和清政府对着干。最要命的是他们组织了自己的军队——太平军,这太平军的战斗力相当强,清军和他们交手往往一触即溃。




第203节:权力的欲火(1)

道光皇帝说不出话来——他真的说不出话来了,因为他的生命走到了尽头。他果断地在太平天国成立这一年停止了呼吸。这个一生没穿过一件好衣服的苦命皇帝终于在死的时后穿上了好衣服——咸丰皇帝为他准备了体面、尊贵的寿衣,并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
 
权力的欲火
 
王朝的危机始终如影随形。仅仅三年之后,洪秀全的太平军就攻占了南京,他们在这里建都,并把南京改为天京。
 
接下来,一个巨大的悬念横亘于当时的中国:这天下是否要变色,这江山是否要易主?
 
因为太平军占领南京的时间实在是太长了。从咸丰三年的农历二月初七进城开始算起,整个咸丰朝他们都“我自巍然不动”,直到老佛爷操纵的同治时代开始,他们还顽强地存活着。
 
战事令人揪心。咸丰四年十二月,鼎鼎大名的曾国藩湘军在九江被太平军石达开所部击败;这一年的最后一天,汉阳落入太平军罗大纲手中;咸丰五年二月十七日,武昌落入太平军陈玉成等手中。
 
王朝的危机真是迫在眉睫,尽管湖北巡抚胡林翼红了眼要把失去的武汉夺回来,但是很显然,这是个不容易完成的任务。因为石达开所部开始增援武汉。
 
就在这样一个历史节点上,太平军内部出了问题——大清朝真真切切得到了佛主保佑。
 
咸丰六年八月,一场政变在天京发生了。
 
东王杨秀清死了。
 
是被北王韦昌辉杀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