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十大王朝的最后时刻:帝国不语对枯棋-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就是命运!或者命左运右,或者命右运左,总是合不到一个拍子上。
 
曾布也曾经抗争过。在哲宗生命的最后几年,章淳的势力如日中天,曾布愤而上疏:“自辅弼之臣到台谏之官,只知畏宰相,不知畏陛下。”宰相是谁,当然是章淳。曾布的意思是人人都怕章淳这个宰相却不怕皇上,皇上难道就不在乎君权旁落吗?!
 
但是哲宗默然不语。也许是曾布人微言轻,也许是哲宗无可奈何,曾布的弹劾如泥牛入海,没有半点回音。
 
曾布绝望地以为,人生就这个样子了,世事就这个样子了,一个王朝的命运走向也就这个样子了——直到哲宗突然去世,一个新机会触目惊心地出现在眼前。
 
曾布当然狠狠地抓住了这个机会,狠狠地抓住了端王赵佶那并不粗壮的大腿。曾布明白,这个风流才子的大腿很有可能是他生命中能抓到的最后的大腿了,而他曾布则借此迎来这一生中最辉煌的一次时来运转。
 
曾布猜得没错,已然成了宋徽宗的赵佶没有忘记他在最关键的时刻说的那句最有价值的话,曾布被任命为尚书左仆射兼中书侍郎,而章淳则被赶出了朝廷。随后章淳的左右手蔡卞、蔡京也被扫地出门。
 
一朝天子一朝臣啊,曾布颇有成就感地感慨万千。
 
其实,就像曾布不是吃素的一样,蔡京也不是吃素的。
 
蔡京的一生没有别的专长,只有一样本事:在任何朝代,只要没把他打死,他绝对会东山再起。
 
当然一个永立潮头的人肯定是要付出代价的,那就是不断地改变自身立场以迎合时代的需求。这一点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做到的。像王安石、司马光等人,就是因为不能改变自身立场以迎合时代的需求,所以只能各领风骚三五年,然后折戟沉沙魂归故里。
 
但是蔡京就能做到永立潮头风骚常在。在王安石变法期间,他是新党成员之一;在司马光执政时,作为开封府知事的他又率先响应朝廷废除新政、恢复旧法的号召。即便要废除当时争议最大的“免役法”,他也是毫不犹豫地执行;哲宗亲政时,他又依靠弟弟蔡卞的关系,成为章淳新党的重要成员。




第118节:或者命左运右,或者命右运左(3)

现如今,他被朝廷扫地出门,闲居杭州,但几乎所有人都相信,这小子肯定会东山再起。
 
蔡京也相信自己可以东山再起。
 
因为他画画得好,字写得好。
 
在这个世界上,画画得好,字写得好的人很多,但是很少有人好到蔡京这个程度——蔡京写的字和王羲之有一拼,是当时数一数二的书法家。
 
而徽宗和蔡京有着同样的爱好。只要机缘巧合,蔡京相信自己会再入徽宗圣眼。
 
机缘很快就来了。
 
公元1101年,一个叫童贯的首席宦官来到江南为徽宗寻访古字画,在杭州逗留一个月。这一个月时间被蔡京牢牢地抓在手里,成为他人生利益最大化的窗口期。一个月后,童贯成了蔡京的莫逆之交,他的手里捧着蔡京提供的大量古字画,一脸表功地跪在徽宗面前。
 
他是为蔡京表功,徽宗终于心软,为了艺术放弃政见的不同,召回蔡京。
 
重回京城只是蔡京在徽宗时代仕宦生涯的第一步,以后的道路更长,任务更艰巨。
 
因为摆在蔡京面前的政局显得有些乱——同为宰相的曾布和韩忠彦正斗得热火朝天。关键时刻,蔡京向曾布表示,愿效犬马之劳。
 
曾布动心了。曾布之所以会动心那是因为看到了蔡京的价值——他现在可是徽宗的红人。如果蔡、曾联手,天下应该没有什么人可以为敌。曾布于是举荐蔡京为翰林学士,授尚书左丞。
 
但是曾布的弟弟曾肇却看到了一种危险的存在。他提醒哥哥要注意农夫与蛇的故事,而蔡京正是那条阴险的蛇——小心蛇咬人!曾肇几乎要呐喊出来。可曾布却心存侥幸。他虽然知道蛇肯定是要咬人的,但他也确信自己在徽宗眼中的价值——他曾经说过的那句最重要的话必将成为他的救命稻草。
 
几个月后,谜底揭晓。韩忠彦在蔡、曾的联手打击下回了老家,曾布却被莫名其妙地出知润州,从此远离权力中枢;而蔡京官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成为权倾一时的宰相。曾布明白,自己还是被蛇咬了,他曾经说过的那句最重要的话不再起作用,现在起作用的是徽宗喜欢的古字画。从此以后,组建了一百六十多年的北宋将成为两个艺术家的狂欢乐园,一个王朝最后的盛宴已然开始,人人怀抱饕餮的理想,唯恐落后于他人。坐在主宾席上的,只能是徽宗和蔡京,而他曾布,怕是再没机会重返盛宴了。




第119节:一个没有底线的人(1)

不是没雄心,也不是没耐心,而是这个王朝再也不可能时来运转了。北宋政坛资深观察家曾布对这一点看得很清楚。
 
一个没有底线的人
 
曾布走后,蔡京却摩拳擦掌要改革了。
 
作为一个没有底线的人,蔡京其实做任何事都是有可能的。
 
有些人是有所为,有所不为。蔡京是无所不为。只有如此,蔡京才能成为北宋政坛常青树。蔡京以改革先驱自居,高举继续深入贯彻落实“方田均税法”和“免役法”的伟大旗帜,于不知不觉间将王安石时代的改革理论作了全面的阉割和置换。比如蔡京的“方田均税法”是默许大地主的土地以多报少,从而将赋税转移给底层民众。还有他的“免役法”更是明白规定豪户可以免出免役钱,这样一来底层民众所要承担的各项钱款竟是元丰时期的八倍以上。蔡京的伪改革直接把北宋王朝逼入死胡同,一个著名的词语“逼上梁山”成为那个时代弱势群体普遍的社会流行心理。
 
但是蔡京并没有善罢甘休。社会越不稳定,蔡京越以为是改革不彻底所致。他仿佛看到一个幽灵在四处游荡——那是以司马光为首的“元佑君子”的鬼魂在作祟啊,蔡京决定进行反攻倒算,对“元佑君子”来个总鞭尸。包括司马光、文彦博、吕公著在内的一百二十多名元佑时代的保守分子被鞭了尸。但很显然,蔡京意犹未尽,他接下来把章淳等人继续鞭尸。这样被蔡京鞭尸的人员前后共达三百九十多人,至此,蔡京的行为艺术才告一段落。
 
不过,徽宗对蔡京的行为艺术是不以为然的。他是个有洁癖的人,喜欢高雅艺术,喜欢寄情山水,不喜欢鞭尸。他对蔡京的变态行为真是不能理解,但他也明白,搞艺术的人总有一些怪癖,蔡京不鞭尸那就说明他不是真正的艺术家,如果真是这样,皇帝艺术家徽宗是决不会重用他的。好在蔡京终于鞭了尸,并且将行为艺术与政治行为完美结合,这样的人,用着才放心。徽宗觉得用蔡京是用对人了。
 
蔡京对徽宗的艺术感受是了如指掌的。徽宗喜爱花石,可天下太大,他虽贵为天子,却不知道到哪里去找,这种痛苦,蔡京几乎可以想见。蔡京也痛苦了,这是一个艺术家对另一个艺术家的惺惺相惜。蔡京发誓,一定要不惜一切代价为徽宗找来天下最精美的花石。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花石纲之役”打响了。这是一场真正的战争,指挥所设在苏杭奉应局,战场在淮河和汴河两岸,投入的人员达上百万,前后相接的船队长达千里,战争总费用达数百万两白银,战利品是花石,受益人是徽宗。




第120节:一个没有底线的人(2)

花石运回来了,为了使其成为真正的艺术品,蔡京任命童贯为工程监理,自己为艺术总监,为徽宗开建延福宫。延福宫美轮美奂,宛如仙境,但是徽宗却不满意,认为它缺乏人间烟火气。徽宗愿意永留人间。这样的心思,被蔡京捕捉到之后,蔡京又建造了万岁山工程,这万岁山充分表现了一个艺术家的浪漫主义遐想,高起点、高标准、高投入,比很多年后的颐和园还要上档次,徽宗非常满意,对蔡京的办事能力更加放心了。
 
但是徽宗不知道,万岁山已然成了这个王朝最后的大工程,一个王朝百多年来的积蓄已经被挥霍一空,帝国命悬一线,再也经不起任何的风吹草动。而此时,在遥远的江南,种树专业户方腊开始蠢蠢欲动,因为他的生存底线被突破了。
 
方腊是种漆树的。如果仔细考察他的林场的话,应该是在今天浙江省建德县附近。那个地方一向气候温和、雨水充沛,是种漆树的理想之地。
 
但理想之地在遭遇非理想年代时,方腊的命运就会变得坎坷起来。苏杭奉应局的老大朱勔老是过来找碴儿,动不动就让方腊交这个费那个费的,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