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当前最紧要的任务是平定安禄山的叛乱。公元757年,唐肃宗在凤翔指挥郭子仪等人率领十五万精兵,向长安发起猛攻。这一回,大唐的运气不错,这个王朝的部队取得了香积寺大捷。安禄山的叛军被赶出了长安。金秋十月的时候,首都长安被唐肃宗牢牢地坐在他的屁股底下。此后不久,太上皇唐玄宗老泪纵横地从成都返回长安,为长安的失而复得感慨万千。四年之后,这个整天神情恍惚的老人平静地离开了人间。
但是唐肃宗却发现,大唐虽然还是那个大唐,皇帝却已不是过去的皇帝——他的权力大大地缩水了。
一个叫李辅国的宦官悍然夺走了他手中的部分权力。
李辅国自己也没想到有朝一日他会如此的如日中天。
他原来是在宫里养马的。
虽然他马养得不错,并且多次被评为养马积极分子,但李辅国却没觉得自己有多大出息。
直到四十多岁的时候高力士慧眼识珠把他提拔到东宫里去做一个干事。
当然,此时的李辅国还是觉得自己没有什么出息——东宫里的太监多了,出人头地的又有几个?
好在安禄山造反了。
安禄山造反对很多人来说是一件坏事,但对李辅国来说却是一件好事。
李辅国在正确的时间和地点做了几件正确的事:他积极参加马嵬驿兵变,去杨国忠和杨贵妃,同时力劝唐肃宗登位,为唐肃宗重夺长安出谋划策。由此,李辅国把自己一步步地往唐肃宗心腹的位置上力推,并成功上位。重回长安后,李辅国摇身一变成为掌管禁军的成国公,同时他还身兼十多个职务,一时间成为大唐炙手可热的权臣:军队的事,他说了算;牢里的事,他也说了算;干部提拔和处分的事,他说了算;各地财政拨款的事,还是他说了算。李辅国出门,光随从就有几百人,那架势,相当的骇人听闻。
唐肃宗也感受到了他的炙手可热。因为他惊讶地发现,自己和百官们再也不可能直接沟通和对话了——百官们要向他汇报点什么,必须通过李辅国转告。这样一来,百官们还能说什么呢?一个个怕李辅国怕得要死。他们甚至不敢直呼李辅国的官职,而敬称他为“五郎”;更可笑的是宰相李揆竟然叫他“五父”!而李辅国也大大咧咧地答应了下来,全不把堂堂的宰相放在眼里。
李辅国夺走了唐肃宗手中的部分权力,而唐肃宗的老婆张皇后则悍然夺走了他手中的另一部分权力。
张皇后曾经是个识大体、顾大局的女人。唐肃宗当年逃难到灵武时,她正大着肚子,就在那里,张皇后生下了他们生命中印象最深刻的儿子。不仅如此,张皇后还在生产后的第三天就挣扎着起来为一路跟随他丈夫的将士们缝补战衣。将士们哭了,唐肃宗也哭了。什么叫患难夫妻?唐肃宗以为这就叫患难夫妻。
第96节:大唐还是那个大唐,皇帝不是过去的皇帝(2)
但是人世间的事情是复杂的。患难时是一回事,富贵之时却是另一回事。唐肃宗重返长安之后,惊异地发现曾经在月子里任劳任怨的那个婆娘现如今表现出了生机勃勃的欲望。
对权势极度渴求的欲望。
这个女人毫不掩饰自己要做武则天。她在宫里摆开架式接受内外各级命妇的朝见。所谓母仪天下,她算是实实在在地享受了。不仅如此,为了抵达更高的权力顶峰,她不惜磨刀霍霍向皇子,先是设计害死了建宁王,接着又准备对太子李豫下毒手。
这一系列动作看得唐肃宗目瞪口呆。
也看得他心力交瘁。
他不知道该如何是好。这个可怜的皇帝终于明白,他的下半生毫无疑问地要和张皇后内耗到底,也毫无疑问要和李辅国纠缠到底。而所有这一切的源头,都起自安禄山的叛乱。如果没有那场叛乱,如果没有在叛乱中的上佳表现,这一男一女两个人不会和他走得这样近,也不会有恩于大唐。所谓恩怨相交,唐肃宗觉得这都是他的命,唐王朝的命。
是一个王朝走在下坡路上必定要遭遇的孽缘。
当然,孽缘也是缘。孽缘的表现形态往往更加激烈与决绝。公元762年,已经病入膏肓的唐肃宗在病榻上目睹了这两个人是怎么对一个王朝兴风作浪的。
这样的时刻,张皇后和李辅国那是剑拔弩张,相互都在算计着怎么把对方搞倒。
因为唐肃宗马上要死翘翘了,在皇子当中谁来做新君不仅关系到唐王朝的前途,也直接关系到他们二位的身家性命。
李辅国相信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他联合宦官程远振,牢牢地把禁军控制在自己手里——皇子当中不管谁来做新君,首先要问问禁军答不答应,要问问他李辅国答不答应。
张皇后的心态则变得十分复杂。
曾经,她是想搞死除自己儿子以外的所有皇子,以确保她儿子当太子的。
特别是唐肃宗钦定的太子李豫,她是一直想下毒手却一直没有得逞。
张皇后突然觉得自己是在完成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她决定改变策略。
第97节:大唐还是那个大唐,皇帝不是过去的皇帝(3)
她试图和李豫化敌为友,告诉李豫她和他都是一根绳上的蚂蚱,而李辅国却是用心险恶,要把她和太子一网打尽。“今皇上已弥留,李辅国与程远振阴谋作乱,不可不诛!”
张皇后说这番话时声泪俱下,表情生动,一副为大唐忧心如焚的样子。但是李豫却对这个女人深恶痛绝。在她面前,李豫很有劫后余生的感觉——他没死,是因为张皇后想下毒手却没有得逞。否则已经死去的建宁王就是自己的榜样。
李豫对张皇后采取了非暴力不合作态度。
李豫的冷淡让张皇后深刻地感受到了某种危机的来临——自己的儿子还太小,如果李豫成了新君,只怕他们娘俩死无丧身之地。张皇后紧急找到越王李系,晓之以情,诱之以利,把这个看上去有些猥琐的男人忽悠得以为自己是经天纬地的伟丈夫,是新君的不二人选。
于是一场政变进入了倒计时。
政变发生在长生殿。政变的两个策划者张皇后和李系庄严地站在长生殿上等待李豫的到来。而在长生殿的隐秘角落里,有两百名李系召来的宦官静悄悄地埋伏着,他们准备充当杀手的角色。一旦李豫到来,他们就手起刀落。
但是李豫没有来。
尽管张皇后发出了伪造的圣旨命令李豫前来听宣,但李豫明白,父亲是不可能在此时给他出什么圣旨的。
因为唐肃宗已经不省人事了。
李豫和李辅国站在一起。
他们已经结成了政治同盟,相约在后唐肃宗时代权力共享,利益均沾。
结果,他们成功了。在强大的禁军面前,两百名李系召来的宦官成了这场政变的牺牲品。最后死去的是张皇后和越王李系,差不多时间死去的是对这一切已经无可奈何的唐肃宗。
一个王朝在惊涛骇浪中继续前行。船上除了名义上的船长唐代宗李豫之外,还有一脸傲慢的大宦官李辅国——曾经叱咤风云的大唐,现如今显得有些阳气不足。
第98节:天下形势(1)
天下形势
在唐肃宗时代,李辅国就是个傲慢的主。
到了代宗主政之时,李辅国的傲慢达到骇人听闻的地步。
事实上,此时的代宗已经主不了政了。因为李辅国一字一句地告诉他:陛下但居禁中,外事听老奴处分。
李辅国要做唐代宗的主。
唐代宗只得忍了。
人世间的很多事情忍无可忍还需再忍,否则就可能鸡飞蛋打。
这个道理唐代宗很清楚。
他尊称李辅国为“尚父”,他让公卿百官入朝时先拜见“尚父”。朝中之事无论大小,李辅国说了算。而唐代宗只是坐在龙椅上百无聊赖地看时光飞逝,默不做声。
许多官员看到如此情景,心都凉了:这还是大唐的天下吗?外有安史之乱,内有宦官当道,大唐完了,大唐的江山时刻有变色的危险……
但是他们谁也想不到,这唐代宗竟然在数年之后给他们带来了惊喜。大唐的气数似乎还可以继续延续下去。
因为他把李辅国给干掉了。
李辅国之死一半原因在于唐代宗的韬光养晦,另一半原因在于他没有团结好自己的同盟军程远振。
程远振也是个欲望强烈的宦官。
当他提着脑袋和李辅国一起干革命的时候,他对未来有过许多美好的想象。
但是革命成功后,大权在握的李辅国毫不留情地扼杀了程远振遐想中的幸福生活——程什么都没有得到。李辅国不仅吃肉而且喝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