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刘裕评传-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却月阵 中

如果从高空俯看,此刻晋军的阵形就像紧贴着黄河北岸的一弯新月,所以这个阵形后来就被命名为“却月阵”。却月,就是弯月或半圆的意思。等阵形摆好,丁旿在阵中竖起一面带着白色牦牛尾毛的旌旗,作为第一步骤已完成的信号。

看到北岸飘扬的牦牛尾巴,早已在船上整装待命的宁朔将军朱超石立即率两千名军士进入却月阵,每车增加分配二十人。他们先给却月阵按“秀外慧中”的标准进行“装修”:慧中的主要内容是巨弩一百张(可能就是当年用来对付卢循、徐道覆的万钧神弩,或万钧神弩的改进型),给每辆兵车上装一张,并配有大铁锤若干,长槊一千余支;秀外,则是在兵车靠外一侧的车辕上坚起木制的护障,以保护阵内的晋军士兵不受魏军的弓箭的杀伤。

在刘裕安排晋军布阵期间,一直在跟踪晋军行动的那几千北魏骑兵,表现就比较搞笑了,他们不太像是来作战,更像是来参观友军演习,好奇心十足地、非常礼貌地等待晋军布阵完成,颇有观棋不语真君子的风度。

不过这也不能怪他们,魏军主帅长孙嵩大人命令是:晋军人少我们就砍!晋军人多我们就闪!现在晋军上岸的就两千余人,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究竟该按哪一条指令行事呢?

过了一会儿,魏军的传令兵终于送来了长孙大帅的指令:砍!把这些上岸的晋军全部干掉!大帅已经亲率三万骑兵赶来支援,马上就到!

得到明确的命令,吃了定心丸的魏军骑兵开始对晋军的车阵发起了冲击。他们非常乐观,因为从局势上看,这将是一次辉煌的胜利,加上长孙大帅的后续骑兵,我军的兵力比上岸晋军多的多,光靠踩也能把这些晋国人踩成肉泥去做饺子馅!

面对来势汹汹的魏军,这些早已是身经百战的晋军勇士们毫不慌张,沉着应对。将军朱超石故意让士兵们先用力道不足的软弓**击魏军,以迷惑敌人。魏军见晋军方向**过来的羽箭,没飞太远就纷纷落地,就算被**中,也很不容易受伤,以为晋军战斗力低下,不由得大喜,毫不在意地以密集队形从三面冲向晋军的车阵,就像找到食物的兴奋蚁群。

见魏军靠近,晋军改用强弓猛**。因为魏军人员密集,距离又近,晋军都不用瞄准,随便**出的每一箭都不会落空,这些曾纵横北国,骠悍善战的北魏骑兵们很快便伤亡惨重。而晋军士兵因为有兵车的护障作掩护,只要弧形车阵不被突破,就不易被魏军杀伤,所以损失非常小。

但便刻之后,长孙嵩、娥清、阿薄干等北魏将帅所率的三万铁骑加入战场,魏军参战兵力已是晋军的十多倍,而且全属精锐,他们不惧伤亡,前仆后继,猛烈冲击,晋军的车阵渐渐难以支撑。

危急时刻,朱超石命士兵将长槊折断,变成三四尺长的短矛,用大铁锤锤击来杀伤敌人。这种刚被采用的武器系统威力惊人,一槊甚至能洞穿三四个人,直杀得魏军人仰马翻,遍地都是人肉串。

说到这里,细心的读者可能发现了一个问题:古史在这里的叙述是不够清楚的,所谓大锤锤击,究竟是怎么样锤?怎么样击?



却月阵 三

似乎可以有两种解释:一、把断槊放在某个支架上,用铁锤敲击槊尾,让断槊飞出去,**杀敌人;二、用断槊代替巨弩所使用的大箭,用铁锤击打巨弩的发**机关,使断槊**出杀敌。

两者相比,在下认为第二种的可能性比较大,理由如下:

一、从先前刘裕与卢循、徐道覆交战的记载中,我们已经知道,晋军的万钧神弩是一种威力非常强劲的大型床弩,能够在较远距离轻易击穿大型楼船的船板,要在近距离打穿几个人似乎也不是难事。而且在交战时,由于晋军采用了断槊来代替大箭,加大了穿透力。断槊和大箭的区别,在于槊头的重量远远超过箭头,迎风面积却差不多,这意味着它能在目标身上施加更大的单位动能,也正因为这个原理,今天主战坦克所使用的穿甲弹,弹芯都是用密度极高的钨、铀等重金属来制作的。不过,也正由于断槊的份量太重,且缺乏保持稳定的尾翎,所以**程不远(在现代火炮中,穿甲弹的有效**程也是较短的),精度也比较差,所以在一般作战中,它并不能取代大箭,但如果敌人以非常密集的队形进攻,且距离很近,则断槊的缺点就基本上都被掩盖,只剩下优势了。

二、大型床弩因为上弦的力量太大,常常很难直接用人力发**。晋军使用的巨弩,其型制今天已搞不大清楚了,但著名的宋代三弓床弩,就是要用大锤敲击来发**的,这一相似之处恐非巧合。

三、在整个人类的冷兵器时代,没有一种发展成熟的抛**型武器,是用人力撞击抛**物尾部来实现发**的。这一事实足以说明,方法一存在着难以克服的弊端,不具有实战价值,只是在下才学浅陋,尚不能从物理学上加以证明。

这种床弩加断槊的组合,究竟击杀了多少魏军倒在其次,其巨大的杀伤力给了北魏骑兵带来的强大心理震慑,对魏军的伤害更大。尤其是当一枚断槊,轻易地打穿原以为能保护自己的盾牌和甲胄,将几名熟识的老战友穿在一起,让他们在地上痛苦嘶喊的惨状,谁见了能不心惊肉跳?

人类对于外来的伤害,一般会有两种本能反应,一是愤怒,一是恐惧。一般说来,假如自己感到有能力还击伤害者时,人们的愤怒会超过恐惧,从而奋起反击;而假如感到面对的伤害是难以抗拒时,人们的恐惧通常会超过愤怒,从而选择逃避。比如在海湾战争中,伊拉克装甲兵发现他们的坦克无法抵御美军的空中打击,而且几乎无法还手时,纷纷弃车逃亡,结果被多国部队击毁的伊军坦克,大部份都是空车。

而在此刻,围绕着却月阵的北魏骑兵们,他们的感觉便与海湾战争中的伊拉克坦克手们差不多,在似乎无法抗拒的伤害面前,心理防线完全垮塌,于是,数万大军顿时崩溃!魏军在逃亡中,因为人马过于密集,在丧失秩序的情况下不可避免地相互践踏,死者彼此相压,堆满了地面,连魏军大将冀州刺史阿薄干也被晋军斩杀。

坐在战船中观战的刘裕见胜局已定,又派宁朔将军胡藩和宁远将军刘荣祖率晋军骑兵上岸支援朱超石。三员战将打开却月阵,率四千余晋军骑兵追击败逃的魏军。逃了一阵之后,长孙嵩回头发现追击的晋军人数不多,又已无战车掩护,便又集合败兵回击,仗着兵多,又将晋军包围了数重。但朱超石、胡藩这些人都是百战虎将,对此毫无畏惧,奋力死战,再次将已成惊弓之鸟的魏军打得大败,斩俘数千人,魏军再溃。

倒霉的魏军老将长孙嵩这次可算一跟头栽到了家:被数量不到自己十分之一的晋军杀得一败涂地,几十年来南征北战的威名都扫了地,原来这些晋人也是可以这么难对付的!他不敢再战,只好率败兵缩回畔城(今山东聊城市西),再也不敢出来捻刘裕的虎须了。



却月阵 四

 在刘裕指挥过的各次会战中,“却月阵”之战可能是知名度最高的一次经典战例了。以至于后世的人们一提到“以步克骑”,都常常把它拉出来作为最有力的例证。大概正因如此,各种论述研究古代战争史的文章中,此役一直是一个很热门的重点。

 在现今网上一篇很流行的文章中,为却月阵的布阵,总结了以下一些条件,如必须紧靠大河,必须拥有制水权,必须同时配有步兵、水兵以及少量骑兵,并实现多个兵种协同作战。并认为只有如此,敌方骑兵才无法对却月阵实施迂回和包抄,保证阵形侧后的安全,又能在作战不利时通过水面增援或撤退。因为在千变万化的战场上,这些条件很难同时达成,所以却月阵在中国古代战争史上只出现了一次。

 那么,这些观点和结论是否正确呢?也许同天天吃食堂的大老爷们突然上街买菜一样,对一个说法要做到“识货”并不是件很容易的事,但我们可以通过“货比货”的办法,对这个问题来进行一番分析。

 尽管却月阵在中国历史上确实只出现了一次,但与它相似的东西,也曾在世界的其他地方出现过,这也让我们有了比较的条件。

 在却月阵之战发生一千零二年之后,当时隶属于神圣罗马帝国的波希米亚(今捷克)爆发了著名的胡斯农民战争。胡斯农民军的军事领袖,独眼将军扬?杰士卡鉴于农民军普遍缺乏训练,也无力大量购置盔甲和马匹的现实,为对抗装备精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