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加的11月20日夜间突破国民党湖南军和保安团防区的结合部,直插湘中,一夜间便走出百里开外。令人称奇的是,指挥全军行动的任弼时、贺龙等人的计划是率全军向西建立新根据地,长征开始时却向东南走,名副其实是“声东击西”。
红二、六军团(后组建二方面军)进行长征,为什么一开始就采取这种奇特方式呢?
陈诚被红军彻底耍了
任弼时、贺龙等人领导红二、六两个军团,自1934年10月会师后就由统一的指挥部领导,共同作战。中央红军长征时,他们主要在湘西地区牵制湖南军阀的主力,起到了重要的战略配合作用,同时也在以贺龙的家乡桑植县为中心的地区,开辟了湘鄂川黔根据地。
1935年秋,中央红军(一方面军)长征到达陕北,红四方面军转入川康边区,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和当地的红二、六军团就成为长江以南最后的一块根据地和最大的主力红军,被蒋介石视为心腹大患。此时,国民党军集中130多个团、20余万兵力准备向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发动“围剿”。指挥各路国民党军的宜昌行辕主任、湘鄂川黔“剿匪”总司令陈诚认为,这支红军面对围攻肯定会像中央红军那样向西“流窜”,于是将主力集中在湘黔边界,并大力构筑碉堡,张网以待。
此时,红二、六军团面对十几倍于己的敌军围攻,新开辟的根据地内部又盘踞着很多土匪和土豪武装,还缺少粮、盐、布,很难继续坚持。贺龙在刘家坪召开的长征动员大会上说:“这里山多,田少,加上敌人烧杀抢掠,哪还能养得起我们两万人的红军?人要吃饭,马要吃料,可是老天爷长不出那么多粮食,所以,我们只能转移到外线去,抛开这一大帮子乌龟壳子。外边地方大着呢!我们可以行动自如呀!”
中央湘赣省委和湘赣军区根据中共中央指示,成立了以任弼时(左)为主席,萧克(中)、王震(右)为委员的军政委员会,领导红六军团西征
在突围之前,中央代表任弼时召开会议,着重征求贺龙的意见。在湘西作战多年的贺龙熟悉当地的一山一水,也深知敌情,他提议先到湘中,可补充物资并威胁长沙,待敌人调兵追到湘中,再抛开追敌转入贵州建立根据地。到会的领导人一致认为,这个主意正好出敌意料之外。湘中虽是湖南军阀老巢,却守兵不多,此举正可避实击虚。
11月下旬,红二、六军团快速前进突破沅江、资水封锁线,连占湘中的辰溪、浦市等地和著名的锡矿山。当地物产丰富,人口多,红军不仅筹到几十万银元,还动员了5000余名矿工和农民参军。指挥“围剿”的陈诚受到蒋介石怒斥,马上调动近百个团向湘中扑来。任弼时、贺龙见调动敌军和补充服装、钱款的目标已实现,马上转兵向西,于1936年元旦前冒着大雪进入了贵州东部高寒山区,把国民党中央军、湘军、桂军都远远甩在后面。
“吓死川军,拖死滇军,气死中央军,英雄是红军。”
红二、六军团进入贵州后,于1936年2月渡过乌江,进入大定、毕节地区建立根据地。由于上一年中央红军经过此地,当地老百姓受过革命影响,还留有部分伤病员,群众基础比较好。贺龙听说当地部分民众手中还有中央红军留下的苏维埃币,在国民党统治下无法使用且有危险,便决定用银元一兑一全部收回。供给部长说,银元全是从湘中用骡子千辛万苦驮来的,这样兑换出去太心疼。贺龙却坚定地说:“全国只有一个共产党!我们是共产党员,不应当一家人说两家话,中央红军留下的钱币我们要管!”这一兑换行动,更提高了共产党和红军在黔西的威信,群众拥军参军非常踊跃。
红二、六军团部分干部在贵州大定县城合影
看到红军在黔西落脚,国民党军马上集中了十几万人,由蒋介石嫡系将领顾祝同统一指挥前来围攻。为避开强敌,任弼时、贺龙率部进入纵跨云贵两省的乌蒙山区。这里平均海拔2000米,山高谷深,人烟稀少,气候恶劣。由于红二、六军团此前长期在湘西转战擅长爬山,在这里与敌周旋自如,国民党军却疲惫不堪且总追不上。经过乌蒙山中一个月的“回旋战”,红二、六军团又以隐蔽奔袭的方式在敌夹缝中跳出了包围圈。
1936年3月下旬,红二、六军团接到红军总司令朱德和总政委张国焘发来的电报,要其到西康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大举北进”。任弼时、贺龙等领导人经过研究认为,北进会合可以更好地适应全国革命斗争全局的要求,马上决定放弃在江南建立根据地的意图。
为了顺利北渡金沙江,任弼时、贺龙等人又决定虚晃一枪直奔滇东。“云南王”龙云鉴于去年蒋介石追击中央红军时,顺路搞掉了贵州军阀王家烈的教训,拒不让国民党中央军深入云南。红军以急行军逼近昆明郊区,夜间发射的信号弹映亮了城墙,城中许多官绅惊恐地发出“天将亡我”的悲呼哀号。龙云急忙调滇军主力到昆明保驾,还命令军官分校的学员全部上城墙守卫。红二、六军团调敌成功,马上转向滇西北的金沙江边,经过四天三夜不停地摆渡,全军18万人从容不迫地渡过了天险。当滇军孙渡纵队赶到江边的石鼓镇时,看见的只是留在墙上的标语——“吓死川军,拖死滇军,气死中央军,英雄是红军。”
过雪山后却出现最危险的局面
红二、六军团渡过金沙江后,虽将十几万敌军甩开,却进入了人烟稀少的青藏高原东部。当时部队没有棉衣,也缺少雪山行军经验。爬越高寒缺氧的雪山时,指战员们只好打开背包,每人都把被子裹在身上取暖。二、六军团经过一个多月艰难跋涉,于7月初到甘孜同红四方面军会师。
在这段艰难行军中,筹粮极其困难,部队因缺粮饥饿减员的数量不少,过雪山时也付出很大牺牲。红六军团政治部主任甘泗淇写的总结称:“向中甸前进中间经过一很大的雪山,这是事先不很清楚的……结果有的在雪山上停止、休息和吃雪水的致死亡近百。”红二军团六师翻越老则呷登山时,下了一整夜雨雪,第二天清点人数时发现死去干部战士140多人。不过红二、六军团到达甘孜时,还保留了14万人。
甘孜会师后,中革军委决定将红二、六军团和原在四方面军之第三十二军(原一方面军的九军团)合组成第二方面军,贺龙任总指挥,任弼时任政委,关向应任副政委,萧克任副总指挥。二方面军成立后,其领导人通过对张国焘的耐心说服和适当斗争,终于使二、四方面军能够并肩北上。经过一个月的艰难行军,部队通过茫茫草地,于9月初进入甘南并控制了八座县城,准备同陕甘苏区形成南北呼应之势。
此时,张国焘又不执行中央电令而一意西进,国民党中央军乘机将孤立的红二方面军包围,贺龙后来说此刻出现了长征时最危险的局面。经过指战员奋勇拼杀,二方面军损失2000多人后冲过西(安)兰(州)公路,10月下旬同前来接应的红一方面军在甘肃和宁夏边界附近的将台堡会师。红二方面到达陕甘宁苏区时,还保留11万人。
【点评】灵活长征才不“蚀本”
从红二、六军团自湖南桑植出发算起,11个月后他们到达陕甘宁边区,行军的路程为2万华里。不过在进行这一长征前,红六军团还担负过为中央红军长征开路的任务,在会合二军团前行程也达5000里。
红二、六军团长征时,采取了跃进一段,再休整一段的方式,并以灵活的方式打转,途中还大量扩军。由于国民党军追击他们的军队多非主力,敌军内部的矛盾加剧等因素,红二方面军在长征途中总减员较少。毛泽东见到任弼时、贺龙时称赞说:“二、六军团在乌蒙山打转转,不要说敌人,连我们也被你们转昏了头,硬是转出来了嘛!”“二、六军团讨了巧,就是没有吃亏。你们1万人,走过来还是1万人,没有蚀本,是个了不起的奇迹,是个大经验,要总结,要大家学习。”后来在延安召开党的七大时所拟定的军事报告,也称赞了红二方面军的长征方式。
第五章 三过草地多艰辛(1)
——红四方面军长征之谜
1935年4月,红四方面军在川北强渡嘉陵江取得重大胜利,连续攻占了九座县城。前方传来捷报时,川陕边区的苏维埃政府机关和地方部队却在“收摊子”,包括大批妇女在内的军政人员都退出了根据地,而且向西越走越远,反复经过草地,翻越一座座雪山,又在藏民区徘徊,最后又北上陕甘宁……这时红四方面军广大指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