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指挥连-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与此同时,美国把老挝作为“特种战争”的副战场,协助老挝右派组织、扩充了六万名雇佣军,大肆进攻解放区,直接把战火烧到了这个内陆小国。
到了六十年代中期,为挽救彻底失败的命运,美国决定“逐步扩大”在印度支那的战争规模,还是先从越南下手,派出大批军队,进行以美军为主体与各仆从国军队相配合的局部战争。各种新式武器纷纷亮相,甚至公然违反国际公约,丧心病狂地使用化学武器和生物武器屠杀越南军民。
随着战争的步步升级,一九六四年八月二日,美国军舰在北部湾海域与越南民主共和国的鱼雷艇发生冲突。八月五日,美国人借口“北部湾事件”,出动六十四架战机空袭越南北方,借机把战火由南越扩大到北越。
战争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一九六五年二月十三日,美国总统约翰逊批准“滚雷”行动计划,开始出动大批战机大规模轰炸越南北方。美机先是轰炸北纬二十度线以南地区,其目的是通过破坏越南北方的交通系统,阻止北方对南方的支援。然后逐步开始轰炸十七度线以北的交通运输线,和中越边境地区,拉开了历时三年零八个月的“滚雷”空中战役的序幕。从一九六六年六月底起又大规模轰炸河内、海防等大城市的工厂、居民区、机场和水利设施、铁路、公路线,越南首都变成一片废墟。随着空袭强度不断增大,以当时最先进的战斗轰炸机F-4“鬼怪”式和F-105“雷公”式为主力的机群,配合A-4、A-6、A-7舰载攻击机,由每日几十架次逐步增加到每日七百余架次,规模空前的狂轰滥炸。高强度的空袭给越南民主共和国造成巨大损失。
为配合空中轰炸,彻底分割越、老、柬三国武装斗争的联系,切断“胡志明小道”,彻底解除心腹之患,美国集中三万南越政府军和一万五千美军,分兵三路进犯老挝解放区。在地面部队的作战行动开始后,美国空军对“胡志明小道”进行了“俯视追踪”行动作战计划,主要作战手段是使用由C-130运输机改装的AC-130武装运输机,专门夜间攻击“胡志明小道”上的越南运输部队。该机是专为进行特种战争设计的,机上装备数挺高射速六管机枪,“火神”机炮,甚至配备了一门105毫米口径的榴弹炮,具有巨大的打击能力。为了彻底遮断这条钢铁运输线,美国人费尽了心思。
“胡志明小道”也称六号公路,是老挝桑怒解放区连结越南河内的唯一通道,在老挝境内全长三百多公里。它不仅是寮共中央驻地桑怒那垓村与国外联系的唯一公路,也是老挝解放区通过越南迂回到上寮的丰沙里、中寮的川圹和下寮的阿速坡的唯一公路。一旦被切断,一切外援将无法进入老挝各解放区,也无法通过老挝境内渗透到越南南方阵线的手中。更重要的是,越南南北两个战场将无法勾通物资调运及兵员互动。
战略意义可想而知。
此时,越南和老挝的抗美救国战争同时遇到了困难。
他们向“巩固后方”的中国老大哥张口了。以毛泽东为首的从革命战争中打出来的中国领导人震怒了,他们对家门口发生的事从来不会袖手旁观、坐视不管的。
于是他们迅速做出决定,援助越南的同时,援助老挝。
在一个海棠花开的春天,老挝人民党总书记凯山&;#8226;丰威汉和老挝爱国战线主席苏发努冯亲王心情急切、一路风尘来到北京。经过认真协商,应他们的要求,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推荐,周恩来总理批准,秘密派出了以段苏权将军为组长的中共中央驻桑怒工作组,直接对老挝的抗美救国斗争和根据地建设进行帮助。这是个相当于大使级的工作组。随后,根据形势的发展,应老方要求,中国工程兵部队以中国筑路工程队的名义在上寮地区修建了几条无偿援建的公路。随后,中国陆军部队和空军防空高炮部队亦使用中国筑路工程队的名称涌出国门,在公路沿线的广大地区分兵布点,轮番参战,有力地加强和巩固了老挝解放区。
中国出兵了!
第二章秘密参战(一)
    “呜——”
沉沉的夜色中,巨大的蒸汽机车拖着满载兵员装备和作战物资的军列,在崇山峻岭中疾驶着。
几天来,这列火车穿戈壁,翻秦岭,风驰电掣,直奔云南。
新任空军高射炮兵某团指挥连无线排排长佟雷坐在铿锵作响的闷罐车厢里,借着摇摇晃晃的马灯微弱的光亮,全神贯注地擦拭着自己的手枪,一支普通的“五四”式手枪。这一晚他反复把它分解结合了三遍,又一丝不苟地擦拭了三遍,直到把每个部件的细微处都弄得一尘不染,才心满意足地用红绸包好插入枪套。然后又把弹匣取出,一颗一颗退下子弹,蘸着口水挨个儿把它们蹭得铮亮。少许,他闻到了黄铜磨擦发热时所散发出的令他愉悦的气味。
这是他的偏爱。
车外漆黑一团,车厢里熟睡的战士们鼾声一片,随着列车“咣当、咣当”的摇摆,有节奏的此起彼伏。
佟雷,二十二岁,入伍四年,生得明眸皓齿,身材匀称。他心直口快、做事利落、年轻气盛、血气方刚,性格略显急躁,是个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十分帅气的青年军官。平时跟战士们“打成一片”,可玩归玩,闹归闹,脾气上来,一顿雷鸣电闪,骂得你认了错儿再哄。日常管理以身作则身体力行,执行任务则一马当先冲锋在前。
一个典型的军人胚子,因为他的血管里流淌着军人的血液,全身都遗传了军人的基因。他从小在军号嘹亮的军营里长大,随着父亲职务的升迁调动,一家人走南闯北。一直到他参军时,父亲虽已官至副军长,可家里仍然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除了大大小小的皮箱、柳条包,就是两条战争年代专门装被褥的“马搭子”。其余桌椅板凳、床铺,一律都是部队配发的营具,而且青一色的用油漆编了号。只要一声令下,全家人可以像紧急集合一般,一齐动手各负其责,保证半小时内整装待发。父亲对此十分满意,母亲倒常常觉得这似乎不大像个家的样子,倒像一群居无定所、随时准备“跑反”的难民。
他从小对枪情有独钟,只要父亲擦枪,他就一动不动地坐在一旁,神情专注地看,然后凑近鼻子去闻那铜的味道,仿佛一只嗅到了肉骨头味的小狼狗崽子,一副垂涎三尺的样子。后来枪支统一管理了,他就跑到营房里看战士们擦枪和操枪训练。
聚集一帮半大孩子玩打仗游戏是每个在部队大院长大的孩子的拿手好戏。红军对白狗子,八路军对小鬼子,解放军对国民党,甚至洪常青、南霸天、江姐、徐鹏飞一应俱全,悉数登场。一时间,手中刀光闪闪,嘴里枪声大作,直杀得昏天黑地,个个如“土行孙”一般,灰头土脸的,基本分不出谁是“好人”,谁是“坏蛋”了。每当这时,枪就成了令人沮丧的问题。起初偷偷撕了作业本,用作业纸叠,然后涂上墨汁,下面用红领巾做个穗。接着用木头做,两手被小刀削得面目全非,仍乐此不疲,一群小男子汉为枪伤透了脑筋。
“文革”开始后,学校停课了,佟雷们像一匹匹脱缰的野马,四处乱窜。一天,大院召开家属大会,老政委安伯伯对着“麦克风”说:现在外面乱得很,抄家、武斗、闹革命。咱院儿里不能乱,我要把孩子们全部集中起来,送到部队农场去过集体生活,别到处瞎跑,搞什么串联,跑丢一个怎么办?你们谁也别有意见,我看这帮小子、姑娘早晚得当兵,也是干革命嘛!当晚各家各户都开始打点行装,孩子们则个个摩拳擦掌、兴高采烈。
第二天,几辆“大解放”把这群未来的军人拉到了离城很远的部队农场,过起了集体生活。一律是父亲们穿旧的黄军装,一切按部队的作息时间执行。早晨,起床号响跑步出操,白天下地劳动,晚上开会讲评。学习军事知识,练习单兵动作,操枪瞄准,实弹打靶,甚至让他们投掷真手榴弹。佟雷觉得过瘾、够劲儿,不知不觉中,形成了雷厉风行令行禁止的好习惯,培养了他早期的军事素质,为以后步入军营成为一名真正的军人打下了基础。
那时,子承父业仿佛天经地义,军队干部子弟大多没离开军队这一行,各家的孩子几乎是大一个走一个,青一色毫无例外地参了军。于是那一年佟雷们一窝蜂地涌进陆、海、空三军的大门。
佟雷记住了父亲在他离开家时说的话:“当兵就要当个合格的军人,要不你就别去,那是我的老部队,别给我丢人!”
佟雷用力点了点头,憋着一股劲儿,心潮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