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南海备忘录-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紫光阁原为四方平台,后废台改建为紫光阁。明代皇帝常在此观赏龙舟竞赛,看跑马射箭。在紫光阁的正南面有一块“下马必亡碑”……    
    紫光阁和武成殿是中海西岸最重要的建筑。    
    明代正德年间,现紫光阁所在处为一四方平台,台高数丈,上建黄顶小殿,左右各4间,覆盖黄瓦,接栋稍下,覆以碧瓦,南北垂接斜廊,悬级而上,面若城壁,下临射苑以观射。后改为阁,取名“紫光阁”。每年农历五月,明代皇帝在此观龙舟,看御马监勇士跑马射箭。明代文征明曾专门写诗歌颂平台。诗云:    
    日上宫墙飞紫埃,先皇阅武有层台;    
    下方驰道依城尽,东面飞轩映水开。    
    云傍绮疏常不散,鸟窥仙杖去还来;    
    金华待诏多头白,欲赋长扬愧不才。    
    清朝,沿用“紫光阁”旧名,在门前空地种植桃杏,春暖花开,芳香满园。康熙年间,每逢八月十五在此召集二旗侍卫大臣比武射箭。“队引花间入,镳分柳外催”的诗句即寓此意。比赛后,康熙赏赐优胜者。康熙二十年后,赐金牌和银牌,上刻“旌射”二字,最优者得金牌。皇太后也曾在这里避暑消夏。    
    武科考试从清顺治年间开始举行,一般在每年的十月十五日举行殿试,十月十七、十八日在紫光阁前由皇帝亲试,有马步箭、刀、石等科目。    
    乾隆年间,出征西北、东南,屡战屡胜。乾隆说这是“十全武功”,并自誉为“十全老人”。为了炫耀他的“武功之盛”,“文治之隆”,嘉奖平定边陲叛扰的功臣,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下令重修紫光阁,并在阁后建武成殿。在阁内绘功臣图,刻御制诗。是年,平定伊犁回部获胜,拓地两万余里,首绘大学士傅恒及定远将军兆惠以下100功臣图于阁上,其中50人由乾隆亲手写赞,其余50人命儒臣拟撰。    
    乾隆四十一年,平定大小金川大功告成,采用平定回部功臣例,再绘大学士定西将军阿桂、定远右副将军户部尚书丰升额等100功臣图于阁内。正面壁间悬挂平定伊犁及平定回部告成太学碑文,左壁为伊犁全图,右壁为回部全图。东西廊壁悬挂平定两金川告成太学碑文、两金川全图及告捷凯歌10首。阁上收藏得胜灵纛及俘获兵器,正中绘平定西陲凯宴图,左壁绘西陲献馘图,右壁绘平定伊犁效劳图。”    
    紫光阁后有武成殿,乾隆题额“绥邦怀远”,左右有配联,上联“两阶干羽钦虞典”,下联“六律宫商奏采薇”。左右壁门张挂《开惑论》、《西师诗》。东西庑各15间,内中陈列乾隆诗石刻,共刻诗224首。    
    在紫光阁的正南面原有一块石碑,后移至武成殿院中。碑高2米、宽约3米,阴阳两面镌刻着乾隆十七年(1752年)三月二日和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四月二十五,九月二十五日的谕旨,宣扬清代统治的武功,告诫八旗大臣要习满语,苦练骑射,以巩固统治。这块碑也叫做“下马必亡碑”。习满语,勤骑射,是清朝统治者一贯重视和强调的,清兵入关后,八旗子弟逐渐骄逸,弓马废弛,日益汉化。清统治者深以为忧,三令五申,特别是对宗室和八旗子弟要求更严。康熙、乾隆皇帝还身体力行,数十年间骑射围猎活动从不间断。康熙年逾60还骑马射猎;乾隆在12岁就有习射之事,直至80多岁还到木兰围场狩猎。这就是“下马必亡碑”形成的历史背景。    
    紫光阁的重大活动是宴请有功之臣,以及宴请少数民族王公大臣。宴请有功之臣,是在正月十九日,皇帝邀请功臣进殿,设宴款待,随即开放紫光阁,君臣共览,炫耀武功。清代诗人庄有恭在《紫光阁侍宴恭纪》中记有:    
    巍峨紫阁接天开,上将功成赐宴来。    
    共仰神谟收绝域,还忻伟绩出雄才。    
    封侯不让班超笔,市骏应羞郭隗台。    
    从此玉门闲拆堠,西戎即叙咏康哉。    
    紫光阁的建筑形式是上下两层的楼阁,除去周围窗下的坎墙用磨砖对缝之外,都是木结构。阁面前5间,后7间,高18米,阁内一层是431。17平方米,周围是菱花窗和贴金群板。屋顶是宫殿建筑中等级最高的庑殿顶,用的是绿琉璃黄筒边瓦,下屋檐是在一层平座之上的腰檐,两檐之间有柱子、回廊、门窗。梁楣、额枋用旋子彩画。绿瓦、朱扉、白石栏杆,间以金碧辉煌的彩画,矗立在400多平方米的平台之上,显得十分富丽堂皇。    
    武成殿室内151。69平方米,屋顶为仅次于庑殿式的歇山顶,门窗、彩画装饰与紫光阁相同。武成殿回廊的彩画却是另一种风格,为了点缀庭院的典雅气氛,在额枋上采用了江南风格的苏式彩画,有山水、花卉、人物等,显得十分生动。


第一部分 撩开中南海的神秘面纱第12节 摄政王府旧址

    摄政王府始建于宣统元年,王府建筑分中路、东路、西一路和西二路。王府虽华丽,但摄政王却没有福气享用,在王府建成之时,清王朝覆灭,摄政王府便成了北洋军阀政府国务院的办公之地。    
    在中海西岸,紫光阁以西不远处,是万寿宫旧址,万寿宫始建于明嘉靖时期。明末清初,这一带的宫殿颓坏,殿址湮没。    
    康熙年间,在万寿宫旧址之地修建了蚕池口天主堂,1887年(光绪十三年)天主堂迁往西什库,此地变更名为集灵囿。    
    1908年,光绪皇帝、慈禧太后先后逝世。醇亲王载澧的幼子溥仪继位,年号宣统,载澧为摄政王。    
    宣统元年,在集灵囿修建了摄政王府。按清朝规例,皇帝之子成年后封王分府,根据不同的王位品级,按规定形制建府,“凡亲王、郡王、世子、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的住所,均称为“府”,其中亲王、郡王的住所称“王府”。    
    亲王的爵位最高,府第也最尊崇。王府的基本建造形制,中路一律相同,东西两路可自配置,有的设有花园。按《大清会典》记叙,王府正门5间,正殿7间,俗称银安殿,台基高四尺五寸。正殿只在举行大庆典礼时才开启使用。银安殿之北为二门3间。正北为后殿,即神殿,均为5间,两侧有东西配殿。    
    载澧为摄政王,其子为皇上,摄政王府的规制当然有别于其他王府,仅就王府建于中南海,就足见其享有一定特权。    
    摄政王府的建筑分中路、东路、西一路、西二路,最西面叫西花园,南面是马圈,内有马神庙。    
    王府的中路是中心地区,建筑华丽、气派。有高大的宫门,门前一对威武的石狮,妩媚而威严。东路和西一路门前有对称的八字影壁,把整个主体建筑合为一体。从中路进入宫门,有一条丹陛道直通正殿——银安殿。殿前有月台和抱厦。银安殿当时计划做摄政王的客厅,为此,在设计、施工、装修上都非常讲究。银安殿后面是一座神殿。殿后有后照楼,楼后有垂花门,门内为思谦堂。中路宫门和正殿全用绿琉璃瓦铺顶,梁枋全用苏式彩画。室内装修也很讲究,有黄花梨木的花罩、硬木隔扇等,而且都装上了电灯。    
    东路是膳房、成衣房及杂役等的住处。在东侧是摄政王府马号。马号坐北朝南,为东西二个院落。建筑面积约为1900平方米。东院有北房、南房和西房。西院有北房、南房、西房。院内保存有石马槽。    
    西一路叫“大圆宝镜”,是一片住房。    
    西二路称“十洲尘静”。在这一路院落中,有云片山石假山,山北有平台抱厦,内有几间穿堂小房,后面是一道钩栏,入内即为十洲尘静的正院。十洲尘静的北房有一条穿堂甬道。最后面院落里的正房是一高台双卷房,两个卷棚式屋顶连在一起的房屋。这个房屋曾成为国务院会议厅旧址,新中国成立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里,周恩来总理在这里主持召开国务会议。    
    西花园的一组建筑有游廊、水池、山石、厅室等,这些至今保存基本完好。相传,载澧曾在西花园内居住过。    
    摄政王府从宣统元年开始大规模兴建,在大兴土木过程中,清王朝覆灭了。投机钻营的袁世凯,凭他两面派的伎俩,当上了大总统,他将总统府设在中南海居仁堂,国务院设在刚修好的摄政王府,并在王府的西面打通了南北街道,定名为府右街。此后,北洋军阀政府的国务院也曾在这里办公,后为北平市政府所在地。


第一部分 撩开中南海的神秘面纱第13节 缤纷满御园的芭蕉园

    旖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