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南海备忘录-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嘉靖帝在劝说疼爱尚美人之时,下旨三道:第一道旨,命工匠民役快速修建永寿宫,其规制要好于前。第二道旨,命各地衙府进献珍宝。因为原来宫内的珍物被烧,各地需献宝,以此来复原状。第三道旨,是加封火灾肇事者尚美人为寿妃,并“赠其父尚臣为骠骑军右军都督佥事”。由此,可见嘉靖皇帝是多么荒唐。    
    公元1562年,永寿宫废墟上建成新宫,定名为万寿宫和寿源宫。


第一部分 撩开中南海的神秘面纱第17节 宫廷冰嬉在“三海”

    明时,冰嬉活动盛行民间。在宫廷中,冰嬉活动也热闹非凡。明熹宗极爱这项活动,高兴之时,便在太液池内尽兴玩耍。在清代,冰嬉活动远超过明代,同时,冰上杂技也亮相登场。    
    冰嬉即滑冰,在过去又叫坚冰之战,是皇朝宫廷中冬季的一项冰上体育运动,也是我国古代体育的一大重要内容。    
    滑冰、滑雪的记载,最早见于《隋书》。其活动的开展,可追溯到1300多年前。当时居住在大兴安岭林区的室韦族,就喜欢“骑木而行”。元人解释“骑木而行”为:木马形如弹弓,长4尺,宽5寸,一左一右,系于两足,激而行之雪中冰上,可以及奔马。按这种解释,“骑木”,实际上是滑雪用的滑板。    
    在明代,社会上很时兴冰嬉运动,民间广为开展,宫廷内冰嬉活动也热闹非凡。据《倚晴阁杂抄》记载:“明时积水潭,常有好事者联十余床,携都篮酒具,铺氍毹其上,轰饮冰凌中以为乐。诚豪侠快事也。”明宫太监刘若愚的《酌中志》云:“阳德门外,冬至冰冻,可拖床,以木作平板,上加交床或藁荐,一人前引绳,可拉二三人,行冰如飞。”    
    明熹宗皇帝酷爱冰嬉活动,他非常喜欢在太液池内嬉冰玩耍。《明宫杂咏·熹宗》有诗二首,记叙了熹宗活动时的场景。    
    其一:    
    北风吹冻液池波,树里遥闻唤渡河。    
    两岸丝绳齐努力,胡床安稳一经过。    
    其二:    
    琉璃新结御河水,一片光明镜面菱。    
    西苑雪晴来往便,胡床稳坐快云腾。    
    其实,熹宗皇帝的冰嬉,不过是以木板作拖床,床面较窄,两边各有一块两端上翘的木板,下安铁条用横木连接两板,四周围上红色围栏,四角立柱支撑顶盖,四周挂以帷幔,里面放坐榻。因这种拖床很像塞北的雪橇,故又称之为“胡床”。熹宗皇帝坐在拖床上,让御前侍卫们分头助力,或是在岸边用绳索牵引,或在拖床前后引导推行。熹宗皇帝坐在平稳而快的拖床上,笑得惬意开心。    
    在清代,冰上体育运动被冠以国俗。乾隆皇帝说:“冰嬉活动为国制所重。”每年十二月,地冻天寒,届时,清廷便在西苑三海举行一年一度的冰嬉活动。    
    在举行冰嬉活动之前,内务府先期派太监用水泼撒冰面,以便冰面平滑如镜,然后摆放好礼炮,设立旗、门,待各项准备工作就绪后,择黄道吉日,皇帝在王公大臣、文武百官的陪同下,亲来运动场,观看表演。    
    冰上运动的地点不固定,其地点要视冰层的薄厚、坚硬程度以及冰面的光滑程度而定,有时在五龙亭附近,有时在阐福寺附近,有时选定在瀛台。    
    皇帝是乘坐大冰床御驾亲临。冰床豪华气派,长及丈余,底座状如龙舟,两面描金绘彩,冰床底部安有长形角铁两根。龙舟上矗立一方形木棚,棚外贴饰明黄缎,上接金漆宝顶。棚两侧各有玻璃窗一扇,棚内设雕龙宝座,后部横杆两根。冰床在众人的推动下,运行如飞。    
    一切就绪之后,冰上运动开始。第一项是速滑比赛。此时,发令官站在皇上御用冰床旁,手举小旗,连晃三下,发出信号,由八旗兵组成的运动员足蹬一种底部绑着铁条的简易冰鞋,身穿箭衣,在起始点一字排开,等待号令。    
    “轰”一声炮响,撼天动地。运动员听到号今后,如离弦之箭,蜂拥而出,急速地向皇帝的冰床方向滑去。一时间,冰面上冰花四溅,在阳光的照射下,色彩斑斓,分外耀目。众运动员按先后顺序在皇帝的冰床前,依次向皇帝行礼,最先到达皇帝冰床的运动员,得到皇帝亲赐赏品。    
    第二项比赛是圆鞠之戏。圆鞠之戏如今天的冰球比赛。八旗士兵分成红、黄两队,每队数十人,争抢一球,球为圆形,用羊皮制成,内充气,双方各设一门。当时的比赛不像今天冰球比赛那样,运动员手持球杆,用杆触球,而是赤手空拳,既可用手,也可用脚触球,经过数次传递,将球送进对方球门一方者为胜。比赛开始前,双方队员在球场中央列队站好,执事用力将球一抛向空中,球由最高点下落,不等冰球着地,双方队员就如猛虎下山,奋勇向前,拚力争球。为争一球,十几名乃至数十名壮汉不时撕扯在一起,有时一队已得到冰球,另一队不甘心,便拼力去争夺,结果双方队员被撞得人仰马翻,其场面惊心动魄,蔚为壮观,观战的王公大臣及两队的啦啦队摇旗呐喊,加油助威,声震四野。有时,皇帝看得兴起,也挥臂而呼,不过皇帝的加油助威,带有随机性,哪个队争得球,就给哪个队加油。清代大文学家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在《冰上打球》一诗中,有这样几句极为生动的描述:“青靴窄窄虎牙缠,豹脊双分小队圆,整结一齐偷著眼,彩团飞下白云边。”    
    在清代冰上活动的广泛开展,使得冰上活动的形式更加多样,丰富多彩的冰上杂技表演登场亮相,给冰上运动增添了新的内容。在冰上杂技表演中,最为精采的当属冰上射箭比赛。届时,赛场中央平行设立三个彩旗飘舞的旌门,上挂彩球。由一二百名八旗兵组成的射手一字排开,手持弓箭,那威风凛凛的阵势,令人赞叹。    
    号令一响,各弓箭手,争相而出,互不相让,急速滑向旌门,施展绝技:有的弓身施射;有的滑过旌门,来-个“犀牛望月”回首疾射;有的单脚点冰,如金鸡独立,弓响箭出,身手敏捷,英姿勃勃。《清宫词》中描述道:    
    冰莹点点放银光,箭簇闪闪似飞蝗,    
    健儿猿臂献身手,彩球飞落报君王。    
    射箭比赛设一、二、三等奖,三箭皆中者为一等奖,皇帝将亲赐赏品。未入等的也给予相应的赏赐,以示鼓励。    
    在冰上杂技表演中,最引人注目,惹人喜爱的是儿童的表演。儿童们表演的项目新颖多样,如单人花样滑,双人花样滑,多人叠罗汉,冰上倒立,击鼓舞刀。儿童们身穿花衣,头扎抓鬏,憨态可掬,在数米高的幡杆顶部做出各种惊险、高难度的动作,一会儿是“童子拜观音”,-一会儿是“凤凰展翅”;转瞬间,又变成了“猿猴献桃”,恰似空中银燕,令观者咋舌称赞。    
    由于冰嘻为国制所重,清代诸帝都非常重视和喜爱,不仅亲自参加,而且还经常写诗作赋,大加倡导。好题字作诗的乾隆皇帝,在《冰嘻赋》一诗中,极尽文采,浓笔重彩的叙道:“思摘月兮广寒之窟,齐趁星兮白榆之街。未拂地兮上起,忽从空兮下回。突神龙之变化,蕤毅翔凤之髹髯。”    
    乾隆皇帝不仅吟诗题记,还多次命宫中如意馆御用画家将冰嬉活动的盛大场面绘画成卷,收藏于馆,以传播后世。现故宫博物院尚存有清代两幅《冰嘻图》。一幅为金昆、程志道、福隆安合画;另一幅为张为邦、姚文瀚合绘。《冰嬉图》构思独特,主题鲜明,所绘人物准确、生动。


第一部分 撩开中南海的神秘面纱第18节 瀛台仙境变囚笼

    瀛台,一处美丽的人间仙境。然而,在慈禧太后专横跋扈的岁月,人间仙境却变成了囚笼。戊戌变法失败,“六君子”引颈就戮,光绪皇帝成为太后的阶下囚,孤寂瀛台10载,最后悲惨地死在瀛台的涵元殿。    
    瀛台,南海中一座美丽的小岛。四面环水,北架一桥以通往来,主体建筑涵元殿位于瀛台的中心。东西奇石古木,森列如屏,楼台亭阁,掩映于绿树之间。远处望去,宛如一位身披绿纱的少女,享亭玉立在碧波之上。    
    漫步瀛台,虽古树参天,但在众多树木中,独不见榆树。其实在当年也有许多榆,只因光绪九年(1883年)榆树发生虫灾,一天,慈禧太后在瀛台等处游览,一只虫子没长眼,径直落到西太后身上,惹得老佛爷大怒,一气之下,命令将所有榆树伐尽,致使那些百年古榆荡然无存。    
    谈及瀛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