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偏方使了吗?”徐德富问。
“豆腐汁卧鹅蛋,鲇鱼炖兔子……几个偏方都试过了,没见效。昨个儿,我又淘登来一个催奶偏方,说是一勺一个。”
“小芃晚上哭闹,是不是饿的?”
“喂她羊奶,吃饱了。我看她哭是受了惊吓,她一落地,胡子嘎叭嘎叭打枪……可是也叫魂了,还是哭。过几天我找杨大仙给看看。”
第三章警探秘查(5)
徐德富亲手穿缀一串桃核护身符,徐家同辈或晚辈的护身符、长命锁,都是他亲手做的,院子中有棵老桃树,迷信桃木避邪。“你咋还没动蹭?我们还要‘挂锁’呢。”
“我这就过去。”徐郑氏下地穿鞋道。
二嫂在炕里轻轻撼动着摇车子,红绳拴着的猪精骨猪精骨,猪两耳间小块颅顶骨。东北农村杀猪时,将此骨剔净,用红绳挂在摇车或系在小儿脖子上,以祈小儿聪明伶俐。随之摇动,逗襁褓中的小芃:
白毛驴,
灰耳朵,
吸上大烟卖老婆……
徐郑氏走进来,见坐在炕沿边上掉眼泪的臧雅芬,说:“你可千万别在你大哥面前掉眼泪,这些日子他做梦老梦见德成。雅芬,快抱小芃过去吧,一会儿要挂锁。”
“德成没在家,谁给小芃系子孙绳?”臧雅芬突然问。
“大哥肯定有安排。”二嫂一旁插嘴道。
“雅芬,”徐郑氏说,“本来你就病恹恹的,眼泪又这么勤,偏方吃多少能下来奶?好啦,抱孩子过去吧,我看你大哥送四凤的桃核护身符也穿好了。”
“雅芬,去用凉水洗一把脸,红眼耗子似的,大哥还不多心。今个儿这台戏全是为你们娘两个唱的,你可得乐乐呵呵的啊。”二嫂叮咛说,她从小在徐家长大,她们既是妯娌,又是半个大姑姐。
徐家大院有口老井,说它老是大宅院没建之前就有了这口井,它与这个村子一起诞生,那个村子给瘟疫吞噬,荒废多年后,徐家的祖辈来到这里,恰恰是这口井留住逃荒者的脚步。
佟大板子在老井前,转动着辘轳汲上一桶水,倒进水槽子里,饮马。他问端着活蹦乱跳鱼来井沿洗的王妈:
“来客人了?做大鲤鱼。”
王妈刮鱼鳞,抬头手没停说:“三奶奶出月子,当家的要主持‘挂锁’仪式,摆宴喝‘乳酒’。”
“要不今早谢管家让我出车必须在晌午饭前赶回来,原来……”
大板子说,徐家传统不慢待下人,尤其是打头的,车老板子、炮头,拿他们当徐家成员看,年年节节,红白喜事一起上桌子吃喝。即使是普普通通的扛年造(合同期为一年的长工),也没二五眼。
“当家的从没拿你当外人。”王妈说,刮去鳞的鱼挣扎一下,将几片鳞甩到脸上,她用袖子抹掉,“你是大半个徐家人啦。”
“谁说不是呢。”佟大板子感受到东家的关怀体贴,在他很温暖的目光中扛活。
“前些日子,当家的张罗给你说(娶)个人。”王妈的话多起来,“有眉目吗?”
佟大板子疾迅地瞭一眼正房,徐郑氏、臧雅芬、二嫂三人出来,臧雅芬抱着孩子,她们一块儿向正房走去。
“哦!”王妈似乎看明白什么,转弯抹角道,“二嫂怪可怜的……二爷八成不能回来了。”
“是嘛。”佟大板子装出轻描淡写说。
“遇到相当的,二嫂备不住就改嫁了,大板子你说是吧?”王妈旁敲侧击说。
“是,”佟大板子极力回避王妈观察的眼光道,“是、是。”
“你走南闯北的,遇见相当的人,别忘给二嫂介绍啊。”她这句话相当于废话,朝佟大板子心窝子里捅来。说王妈讲的是废话,下人没权力操心主人婚姻大事的。故意说给佟大板子听的,表明她看出来什么。他思想溜号,绞上的水无意识地倒在水槽子外边去。
“大板子!水,水……”王妈惊呼道。
“噢!”佟大板子从愣怔中回过神来,扶正柳罐斗(汲水用具),水已淌向院子。
徐家正房堂屋,臧雅芬抱着小芃报喜道:“小芃,看大伯父。”
“好,好!”徐德富望眼襁褓中的侄女,满心欢喜,将红包递给臧雅芬道,“给小芃买点啥吧。”
臧雅芬接过钱,掖入孩子的小被子里。
“来,四凤。”徐德富亲手给侄女戴上桃核护身符,当地风俗戴它避邪、祈福。凭徐家的经济状况戴得起银制的长命锁、麒麟送子什么的饰物,然而当家的亲手做的饰物有着特别的意义。
第三章警探秘查(6)
臧雅芬向徐德富投去感激的目光,对四凤说:“给大伯磕头。”
“不年不节的,磕什么头啊。”四凤要跪下,徐德富抱起她放在膝盖上说,“四凤,给大伯说说二十节气歌。”
四凤一口诵完大伯教她的歌谣:
打春阳气转,
雨水沿河边,
惊蛰乌鸦叫,
春分地皮干,
清明忙种麦,
谷雨种大田,
立夏鹅毛住,
小满鸟来全,
忙中开了铲,
夏至不拿棉,
小暑不算热,
大暑三伏天,
立秋忙打甸,
处暑动刀镰,
白露衣上架,
秋分不生田,
寒露不算冷,
霜降变了天,
立冬交十月,
小雪河碴冻,
大雪地封严,
冬至不行船,
小寒大寒又一年。
“记性真好!”徐德富夸赞侄女道。他教她多首歌谣,如《数九歌》、《二月二龙抬头》、《种田好》……他有一肚子的歌谣谚语,想教给谁都没人学,憋不住就对乖侄女说几句,她也灵,有的说一遍便记住了。
“他大伯最喜欢四凤。”徐郑氏说。
“四凤……”徐德富逗着侄女玩,转脸对臧雅芬说,“一会儿拜祖宗,给小芃多包一层被,别着凉。”
“哎!”臧雅芬点头,“大哥,我先回房去了。”
“别走。”徐郑氏拉住臧雅芬说,“回腿上炕里。”
谢时仿进屋来,说:“才刚,有人送来柳树枝。”
“柳树枝?”徐德富觉得奇怪了,问:“人呢?”
“走了,撂下树枝便走,我让进院他不肯。”谢时仿说,“面目挺生的,没见过。”
“留什么话没?”徐德富问。
“没有,连马都没下。”
骑马?骑马来的。徐德富沉吟片刻,忽然醒悟。他瞥一眼臧雅芬,对谢时仿说:“我们去祠堂看看布置得怎么样了。”
谢时仿理解当家的借口出去说话,便跟着出来。
“柳树枝呢?”徐德富问。
“我放祠堂啦。”
祠堂前放着柳树枝,很新,还带着湛绿的叶子,竟然引来几只蜻蜓,飞绕树枝。
“是这棵。”谢时仿说。
徐德富哈腰折断一小段柳条,拧了拧,做成个叫叫,吹了吹,发出吱吱的声音,继而是悲切的满洲民间流行的小调。
谢时仿望着徐德富,听他从心底里流泻出苦涩的思念和担心忧虑,为一个人——身在匪巢的三弟。
徐德富突然停止吹叫叫,用衣袖揩了下眼角说:“是他。”
“三爷?”
“他身不由己啊!”徐德富的思绪飘向遥远,叨咕道,“德成……”
徐家祠堂的祖宗板上,香炉香烟缭绕,绣像的祖宗望着满堂子孙。徐家有规矩,家族增加人口,要举行挂锁仪式。今天为徐德成的小女儿挂锁。
当家的徐德富从墙上摘下装锁线的黄布口袋,把挂满小弓箭和各色布条(3—4丈长)的锁线拉开,一端系在祖宗板的支架上,另一端拴在房门外备好的柳条枝上。
“列祖列宗在上……”徐德富率全家人叩拜祖宗。
在徐德富的主持下,按辈分高低给祖先上香行礼。然后,徐德富将一绿色布条系在锁线上。人群中,二嫂掖低被角,露出刚满月婴儿小芃的脸蛋。
祠堂进行的仪式很暂短,大的活动在饭厅里,三张八仙桌子前,按老幼尊卑坐着徐家老少,下人端菜上桌,宴席即将开始。
徐德富的身左空着一个座位,明显给什么人留着。
“东家!”下人斟酒,从徐德富起。
“倒上。”徐德富指身边空位置上的酒盅子,指教下人道,“记着,一遇这场面,一定要留出个位置,摆一双碗筷,酒也倒上。”
第三章警探秘查(7)
“是,东家。”下人忙不迭地点头。
臧雅芬望眼那空座位上的空酒盅,迅即低下头。徐郑氏同二嫂互相交换目光,当家的用意她们懂了,座位和酒杯是给老三徐德成预备的,如果是年节家宴,还要多预备一份,那是老二徐德中的。
“今天是个好日子,”徐德富举杯,充满感情地说,“我们徐家又喜得一个闺女小芃,添丁进口……”他说几句庆贺的话后,带头干尽杯中酒,众人随之。接着他撂下自己的酒杯,随即端起身边的那盅酒,向众人举了举,然后倒在地上。
臧雅芬望此鼻子发酸,泪水在眼眶里打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