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批属于美国第11海军陆战队的飞机第一次飞过“中途号”巨舰时,这次显耀美国
在远东海军的强大实力的实弹演习就开始了,这次演习被称为“学院演习”。
从“刘克星吞号”和“提康德罗加号”舰上起飞的飞机接着掠过“中途号”舰的上
空。
当37架各种形式的飞机,从“中途号”舰上利用各种方式飞出时,掀起了这次演习
的高潮,当1架飞机准备妥当后,只费42秒钟的时间就冲入高空,这些飞机从飞行甲板
上喧嚣地飞出时,那个声音实在是震耳欲聋,即使肩并肩站着的两个人用高声喊叫也彼
此不能听见话语。
飞机群升空后即表演火力,包括空中扫射、轰炸、发射火箭炮和空中加油,射击的
海面目标只距“中途号”舰数海里。这批飞机的飞行轰炸和扫射的技术可说是简直没法
再好。
12 时半,机群开始一架又一架地飞回军舰,它们降落时每架只费时30 秒钟,比起
飞时还少12秒钟。
蒋总统和随行的高级官员坐在舰桥上参观这次第7 舰队的精采空中火力表演,美国
太平洋舰队总司令霍普伍德上将和第77机动舰队司令克拉克和总统在一起。当飞机从
飞行甲板上飞出时,“中途号”舰开足马力向演习地区航行,这时风力变得很强,使站
在甲板上的人感到呼吸都有点困难。
演习于12时50 分结束。
蒋总统和其他参观的人们于下午1 时在舰上午餐,总统于2 时半坐直升飞机离开军
舰回台北。
美国第7 舰队是在台湾海峡的紧张局势尚未消除的时候举行这次军事演习的,从今
天上午0 时直到演习完毕,共军未向金门发射一炮,美国第7 舰队现有的实力如下:
125 艘军舰、500 架飞机和6 万人员,组成6个机动舰队和5个主要的混合机动部队。
尽管蒋介石宣称据守金、马,但他深知:如果没有美国的护航与协防,
据守不过是一句空话。随着台、美“蜜月”的结束,台湾海峡平静了相当长
一段时间。
秘密制定“反攻计划”
60 年代初,中国大陆由于连续几年自然灾害,加之政策失误,经济上出
现严重困难。
同时,自1962 年4 月开始,香港发生了史无前例的难民潮。大批大批中
国大陆难民涌至香港,仅4 月份难民人数就从200 增至1500;5 月2 日一天
之内,难民即达千人;5 月14 日有4000 难民;5 月19 日5000 难民。潮涌似
的大逃亡,更强化了国民党当局“反攻大陆”的决心。
台湾国民党当局误以为“反攻大陆”时机已到。于是,蒋介石亲自出马
召开了几次高级军事会议,调集得力干将,布置制定了庞大、周密的反攻计
划,即“国光计划”和“旭光计划”,几十万军队日夜演练,蠢蠢欲动。这
两项计划属于台湾当局的最高军事机密,初时甚至连美国顾问团也一时被蒙
在鼓里,知情人可谓寥若晨星。
而今30 多年过去了,蒋介石已经作古,“反攻大陆”的梦想终成泡影,
两项绝密的计划方得以陆续曝光。
“国光计划”是蒋介石密令台湾三军“副总参谋长”执行官唐守治中将
担任召集人,精选优秀军官,配合参谋本部若干人员,成立了一个作业中心。
后来,美国得悉蒋方瞒着他们搞“国光计划”后,勃然大怒,台湾当局只好
请美国人也来参与,该项作战计划也随之易名为“旭光作战计划”。该项作
战计划设想是国民党军先在闽南粤东地区登陆,迎后续部队到达,攻占福州、
海丰等地,建立攻势基地,形成先期有利声势再向内地发展。
此时,老蒋不顾70 多岁高龄,多次在阳明山和凤山基地召开军事会议。
在一次会议上,他询问此次“反攻大陆”有无确胜的把握,最先问到的是“陆
军总司令”罗列,罗答“没有把握!”蒋介石闻言大怒,立即撤了罗列的职
务,改由刘安祺担任。刘迎合蒋的意图,大言不惭他说:“一切准备就绪,
反攻圣战绝无问题。”蒋介石顿时喜形于色,遂下令“三军”集结高雄附近
基地,准备从高雄港登船出发。许多士兵都被逼写好了遗书,随时准备“殉
死”。
刘安祺日后在口述这段历史时说:
“我在陆总的头一两年,经常和老先生(蒋介石)在东埔(三峡附近)
的山沿里进行登陆作业、研究登陆地点。那里原来是行政院的一个疏散地,
很少人知道,只有老先生、我和几个重要幕僚常去。。那时一鼓作气可能就
上去了,美国人就怕我们拖他下水。那时大陆正在闹难民潮,是很好的机
会。。”
蒋介石要刘安祺担任“反攻联军总司令”。刘氏又说:
“我们还根据沙盘作业在南部地区,包括嘉义、台南、高雄举行‘昆阳
演习’,包括海、陆、空三军,以陆军为主,是历年来规模最大的演习。我
在演习中担任反攻联军总司令。。当时计划主力在金门对岸的围头登陆,此
外,潮汕、青岛都是登陆点。演习的时候在林边附近的海岸设了一个登陆发
起站。”
美国恐怕重演猪湾惨剧
刘安祺说:“因为美国人盯得很紧,我们也怕消息泄漏出去,所以行动
相当隐密。”
事实却不然。虎年一到,蒋介石就不断向美国访客强调,反攻大陆的日
子来临了,只要“国军”部队登陆大陆沿海,哪怕是只有一个师的先头部队,
大陆同胞一定会闻风起义。当时在美国国务院担任情报及研究局(INR)的希
斯曼(RogerHilsman)说,国民党府“透过官方与非官方、公开与私下的管
道,一直向华府施压,而且日甚一日。”
希斯曼在回忆录《推动一个国家——肯尼迪政府外交政策中的政治策
略》里透露,肯尼迪政府面对来自亲台北者的巨大压力,内部引发了两种不
同主张的激辩。一派主张支持国民党军反攻,认为国民党军的先头部队在沿
海建立滩头阵地后,可能造成星火燎原之势,已经和中国分手的苏联,不可
能出兵助战;持反对立场的人则表示,国民党军打算先行在沿海登陆一、两
个师的目的,乃是企图引诱美国介入,并导致美国与中共发生大战。他们担
心国民党军登陆后,大陆同胞并未揭竿而起,中共亦未垮台,则岂非要重演
一年前(1961)古巴猪湾事件的惨剧?且后果可能更糟。
蒋经国游说华盛顿出兵
作为国务院情报研究主管的希斯曼苦恼极了。他戮力搜集中国大陆情
报,他始终怀疑手无寸铁的中国人是不是会起来对抗中共;在大陆的中国人
是不是不满新中国,这种“不满”会不会升华成“集体抗暴”?他终于有机
会和一个人讨论国民党当局反攻大陆的问题,这个人就是蒋经国。
1962 年3 月初,美国在马尼拉举行驻亚大使节会议,远东事务助理国务
卿哈里曼嘱希斯曼专程赴台了解国民党当局的反攻意图。希斯曼于3 月8 日
下午飞抵台北松山军用机场,即直奔蒋经国办公室。
蒋经国引用大量“敌后情报”以说明国民党当局必须反攻的理由,希斯
曼则提出以下3 个问题:
第一、在大陆的中国人是否会欢迎国民党?即使他们反抗中共,是不是会欢迎过去
已失掉民心的国民党政权?何况国民党已离开大陆13 年了。
第二、中国人对中共不满,固然是事实,但仅凭“不满”是不够的;军人对政府不
满,并不足以造成政府的垮台,何况是老百姓。古巴军队只有百分之三十效忠卡斯特罗,
这百分之二十却足够使卡斯特罗政权几立不坠。民众的不满是否能衍发成抗暴起义,乃
是最难预测的。
第三、尽管国府列举各种理由,美方仍认为“证据不足”;美方确信国府反攻大陆
的热望只是一厢情愿的想法,台湾所提出的理由乃是建立在一堆“假设”上面。
尽管双方看法殊异,小蒋还是略尽地主之谊,请希斯曼吃中国菜。贪杯
的小蒋教他划中国拳,希斯曼连吃败仗,被罚无数杯绍兴酒。蒋经国总算在
酒席上“反攻胜利”。
蒋介石急于在1962 年反攻的消息,中国领导人亦一清二楚。五、六十年
代代表中国与美进行华沙会谈的老外交家王炳南在《中美会谈九年回顾》中
说:
1962 年3 月,我同卡伯特大使(美驻波兰大使)继续会谈。。这个时期,台湾蒋介
石集团趁我连续遭受自然灾害之际,又开始掀起一股反攻大陆的恶浪,福建前线重又战
云密布,局势空前紧张。我们当时得到的情报是,蒋介石正在大量购进新式武器,并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