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涉外事件秘闻-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美国大兵强暴中国女学生实录


我知道,当时在这里的侍女是个不受尊重的工作,就是陪人喝酒的“女招待”。我对风琴干这一行十分惊讶,为她十分惋惜。这个天真的高中毕业生,也是一个充满了美好幻想的女孩子,为什么沦落到这个地步。


美国大兵强暴中国女学生实录(1)



1948年10月30日,我们外事处三人(处长、我和王如)随东北行政委员会全体干部乘火车,由哈尔滨出发,经过吉林,绕道正在激战的四平,于11月4日抵达沈阳。我们在火车站也没休息,立即改乘汽车进城。
虽然火车站距离我们的住处——太原街2号大白楼不远,乘汽车很快就可到达,但由于东北早已入冬,这天虽然晴空万里,道路上却是一片结成冰块的白雪,致使汽车开得很慢。我在车上不仅看到了街道上悬挂的横幅和贴的标语,“欢迎解放沈阳的部队入城”,还看到了街上行人一副副欢快的笑脸,甚至还有行人不顾寒冷,伸出手来向我们车队招手致意,以表示欢迎。
当时,一种发自内心的喜悦,涌上我的心头。顿时,自己又觉得不好意思。我们只不过是坐办公室的政府干部,何功之有?不该分享我军解放沈阳的光荣,不该分享为解放沈阳出过力而应该享受的那份光荣。
从多方观察,可以断言,许多市民的那些笑脸是发自内心的、是真诚的。这是由于:
首先是,市民们已于3日就看到了我军卫戍司令部的公告,心里都有了底,从而对我军有了好感。
公告内称:“本部奉命在沈阳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指挥下卫戍沈阳(刚解放沈阳时的最高权力机关是在东北军区司令部领导下的军事管制委员会。军管会由陈云、伍修权、陶铸、张学思、王首道、朱其文等人组成),维持社会治安,尽快建立民主秩序。
该公告共七条。特别是第七条规定:“驻城部队不许自由外出,不准无故鸣枪,严禁进出烟馆、妓院,不许自由进出影院和剧场。”市民看到这一条,很受感动,很高兴,从而对我军有了好感,真的是自己的队伍来到了身边。
其次是,全市百姓、特别是那些中上层人士都十分坚信,“国民党再也回不来了”。这一说法在社会上广为流传。
东北有的城市,国民党要员及其军队几进几出,老百姓吃尽国民党反攻倒算的苦头。弄不好,今天对中共笑脸相迎,明天就会被国民党以对党国不忠论罪。这个顾虑已被国民党大员溃逃的景象和中共解放大军的纪律和气质荡涤一空。
再其次是,沈阳的解放,市民没受到大的战火惊吓。
国民党驻沈阳守备兵团司令周福成曾接到张学思的一封劝降信,诚恳接受张的建议,“放弃指挥,以和平方式解放沈阳”。结果,国民党军失去指挥,失去战斗力;周的部下纷纷逃命,或纷纷投降。不到几十个小时,沈阳市面秩序基本上恢复正常。
市民基本上没受战火之苦,两天之后,在太原街上看到我们这批穿军装的车队,都情不自禁地停下脚步,向我们招手致意,以示对我友好和敬意。
我们在市民友好的感染下,心情十分舒畅。我们的车队带着车上车下军民鱼水之情和友好温馨的气氛,很快就把我们送到了太原街2号大白楼前院。
当我们走进这座国民党剿匪司令部的旧址,看到的却是另一种景象。
那些剿共将领、官兵为急忙逃命而留下的遗迹七零八落,不堪入目。
剿匪要员丢下了许多美式武器。美国最新式的卡宾枪散落在各屋里。面对这些武器,我们敬重的秘书处长说了一句比较精辟的话,他说:“我们的对手并不单单是南逃的国民党部队,而是支持他们的后台老板、美帝国主义。”
古画古玩堆积如山。美国当局支持国民党蒋介石打内战,不仅打不垮共产党,却给国民党反动派创造了一个发国难财的机会。
在一些办公室里,被丢在地上、柜子里的国画、古画以及石雕不计其数。在二楼大厅地上,裱糊好的历代字画和价格高昂的文物堆积如山,数量之多,令人吃惊。
这些稀有文物都是这些剿共的将领们以剿匪为名,从故宫、博物馆以及老百姓家里搜刮、掠夺、抢劫来的。
看来,这些剿共的将领们,在匆忙南逃时,该带走的,已经带走,实在带不走的,诸如这些不便携带的古画、古玩只好丢在大白楼里,先把小命保住,尽快开溜。仅就这件事,我们当即给国民党蒋介石政权定了个性:“像这样专挖国家墙角的一些无能之辈所凑成的腐败政权,哪有不垮台的。”
在太原街2号住的那几天,我们面对上述情况,很自然地产生了一种对美国的反感情绪;对马歇尔两年前在调停中给我们留下的那么一点不坏的印象,从此,从脑子里一笔勾销。并认为,美国支持国民党反动派在中国打内战,对抗中国人民自己解放自己,插手中国人民的内部事务,是对历史发展的大抗拒,是对中国财富的大破坏、大掠夺,必然会引起世人的义愤。
特别是,我军“关门打狗”之后,山海关以北即将全面解放的战争形势,已预示着国民党反动派已难以抗拒势如破竹的解放形势,难以抵御所向披靡的解放大军。只是由于美国的支持,国民党反动派仍在踌躇满志地负隅顽抗。一些国民党要员仍然很乐观地宣扬说:“美国不会看着国民党垮台的。”尽管在这期间,美国当局也看到国民党那种腐败无能、不得人心的一面,从而对国民党的支援有时也有所收敛,但其反共的对外政策依然不变,支持国民党消灭中共的方针依然不变。




美国大兵强暴中国女学生实录(2)



美国在中国想干什么?
当时,我们殷切希望美国尽快结束对国民党的支持,尽快结束对中国内部事务的粗暴干涉。这是中国人民的呼声,也是战后爱好和平人民的呼声。
但是,希望归希望,事态的发展不尽如人意。究竟如何发展,当时我们只能拭目以待。
我们在太原街2号大白楼没住几天,便随东北行政委员会迁移到北陵(北郊)东北大学旧址办公。应革命形势发展的需要,东北行政委员会改为东北人民政府。林枫仍任政府副主席,栗又文仍为秘书长。我们的外事处随即升格为东北外事局,统辖东北地区的全部外事工作,仍归林枫直接领导。
不久,考虑到外事部门不宜距离城内太远,外事局便迁到与四个外国总领事馆较近的三经路二纬路一个红门大院里办公。
要不是亲眼所见,谁也不会相信在二纬路的小红门里,竟是一个非常奇特的大院。院里虽然不像苏州园林那样有山有水,也不像北京王府四合院那样古色古香、富丽堂皇,但全院布局之雅致,颜色搭配之协调,不论是春秋还是夏冬,都令人颇有赏心悦目之感。坐北的二层红砖小洋楼,粉刷一新,色调朴素、和谐。楼前有一片积雪很厚的草坪。在这片草坪中,铺有不甚规则的人行小路。草坪周围有一条正方形的柏油小路。小路外侧,立有一排小树,在这排小树中间还有几棵参天古树。在高大的树枝上悬挂着积雪和略有融化的冰溜,显得这些古树格外雄伟、粗壮。概括此院的景致,真可谓绒绣般的典雅,油画般的粗犷。
外事局迁入此地后,对外事务逐渐增多,机构编制也随之有所扩大,还有一个代管的附属机关。
这个附属部门的对外名称是“日本侨民事务管理处”和“朝日新闻社”。这两个部门都由外事局的赵安博主管。
赵安博是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毕业的老中共党员,对日本情况很了解、也很有研究,由他主管日侨和日本新闻工作,确也人尽其才。赵的身边有一位精明强干的得力助手,名叫王刚,由王主持这个附属机构的日常工作。
王刚其人很能干、很神。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在地下党的领导下,他单枪匹马在阵前敌后走南闯北,为招募士兵、筹集军款军粮,立过不少功劳,深受领导重视。他的文化底子不错,口才也好,善于做宣传工作。他会鼓动、会动员,肯动脑筋做宣传教育工作。因此,他所到之处,很容易形成一个以他为中心的场面,颇受群众欢迎和赏识。抗日战争末期,他充分发挥略懂日语的一技之长,在收容日本战俘和日本侨民工作中,起了很大作用,曾获得有关方面的好评。特别是在辽沈战役之前,他单枪匹马,深入农村,根据党中央颁发的“土地法大纲”,发动农民进行土改。之后,他又号召贫农、雇农踊跃参军、保家卫国,为壮大解放军的队伍,立下了不小的功勋。据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