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涉外事件秘闻-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斗。
“溥仪怕回国是事实,但他不是不想回国。如果他不想回中国,早在苏联就可自杀身亡,何必跑到中国边境来自杀?如果有人推断溥仪的内心世界是想自杀,那么,这种靠推断的东西写成历史剧,写给观众看,是不合适的。其实,溥仪的内心世界,许多人根本就不知道。
“涉及到具体的活人、具体的历史事实的故事,就要经得起当事人和知情人的考证。”
经溥杰这么一讲,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想法。这就是,关于溥仪等战犯被引渡回国的一段历史,知情人很少,像我们这样的当事人、经手人、亲身经历这段历史的、还活在世上的人,已经寥寥无几了。如果我们也对那些失真、失误的故事视而不见,置若罔闻,听之任之,就是对历史不负责。因此,我们必须抽时间,把我们亲身经历的事情写成文字,留给后人,从另一个侧面,以正视听。
接着,我和溥杰又继续就某些流传故事中的失真处,交换了看法。
在某一部电视剧里,把1950年绥芬河火车站的战俘移交场面,设计得十分恐怖,警备森严,如临大敌。一排排解放军端着上有刺刀的钢枪,里三层、外三层地把移交场地围得严严实实。好像新中国当局要把接收过来的这批战俘、战犯,立即押送刑场、执行枪决似的。又好像借此恐怖场面显示一下,人民政权的武装力量,以给这批引渡的战犯、战俘施加某些精神压力、起点威慑作用。
其实,设计这种脱离历史事实的恐怖场面大可不必。因为,当时现场的事实,根本就没有那么恐怖,没有那么吓人。
当时,我们在移交现场的一些安排,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还特别强调一条,要外松内紧,不能使战犯战俘有什么错觉。
1950年7月,陆曦和我来绥芬河之前,对这批900多日本战俘和50多名伪满大臣曾有过一个初步估计,认为这些战俘不敢闹事。实际上,当他们被引渡到中国的那一时刻,就已进入了中国人民的汪洋大海之中。他们再怎么闹,也闹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只能是自讨苦吃。这一点,日本战犯、战俘的心中,是有数的。




我所知道的溥杰的异国婚恋(10)



这些战犯、战俘都知道,对他们的处理,既有国际法准则,又有国际惯例,只要他们放下武器,遵守战胜国的指挥和命令,人身的安全是可以有保障的,而且在一定的时间之后,还会有被遣返回国的希望。这些战俘已有五年在苏联战俘营的经历,他们对国际法中的战俘规定,已经研究得很细很细,只要离开苏联,他们被遣返回国的期望,就指日可待。相反,如果战俘不遵守战胜国的法令,或者是恣意闹事,都会受到战胜国的严厉制裁。
我们相信,这批战俘不会闹事。但我们事先还是做了万无一失的警卫安排。
为配合完成这一引渡使命,东北公安司令部下令派出了一些公安持枪战士,到绥芬河执行接收战俘的任务。
当时,我们的警卫方针是:“内紧外松、绝对保密,不使战犯发生错觉,不让群众知道情况。”据此精神,我们不能把移交战俘的现场,弄得像个刑场,如临大敌。
当时,我们在边境绥芬河还要给这批战俘和苏联移交代表留下一个这样的印象:新中国是个稳定的国家,是个致力于建设的国家。但是,为了防止在移交过程中发生意外,为防止那些在中国杀人不计其数的刽子手闹事,或者是为防止他们兽性大发、铤而走险,我公安司令部负责人在火车站周围安排了警卫岗哨,并下令处于战备状态。因此,在战俘移交过程中,谁也看不到像电视剧描写的那样,一排一排的解放军持枪警卫的森严场面。
伪满洲国各大臣和将领在被引渡回国过程中,精神上是有些紧张、有些害怕。据某大臣事后说,当时他们也不知道中国共产党会怎么处理他们,是像对待地主那样,先批斗、后枪毙,还是被发配到边陲流放,心里都没有底。他们带着重重疑虑,从苏联火车下来后,就四处观察,走了一百多米的步行路程,并没有看出有什么异常,反而在心里增加了几分安全感。他们看到的是,在车轨之外20多米外,站了几个人,有一个苏联押送代表苏军中校,有两个穿中山装的中共人员,还有在中国列车车厢门前的一个列车员。所见到的中国人,都看不出有什么敌意。这和当年日本关东军押送犯人的情景完全不同。
然而,在某电视剧里,却把这些伪大臣、伪将领们描写得像胆小如鼠的草包。其中还传说有这么一段故事:有一个伪满大臣一登上中国的火车,就吓得直哆嗦,还没等找到座位,就吓得尿了裤子,还大声地向持枪的解放军报告说,他尿裤子了!
编制这类耸人听闻的所谓历史故事,无非是要博得观众一笑。可作者想没想到,活着的那些当事人,看了这一电视,会有什么反应。有一位改造好的伪大臣说:“我们是有罪,应以法论处,何必如此丑化我们呢?与其这样丑化我们,还不如一枪崩了我们,不更痛快!”
其实,这些人当中有文有武,虽说他们并不都是有觉悟的人,但也都不是一群大字不识的草包。虽说他们在懵懵懂懂地摸着石头过河,但他们都不是一群一文不值的傻瓜,其中有的人也很有学问。因此,还不至于在吉凶未卜的情况下,先吓得尿了裤子。
再者,这些伪大臣、伪将领虽然在伪满时代,做了多年养尊处优的高官,养成了骄奢淫逸的习气,但他们大都是些经过风浪、碰过惊险的绿林好汉。他们有的人出身行武,有的人出身土匪、红胡子,有的人本身就是老一代东北军的军阀。他们都是些不怕死、玩过命的深山大王。这些人怕什么?什么也不怕!什么死亡风险啦,什么万炮齐轰啦,这些玩意儿对这些人来说,是小菜一碟,有何可惧!他们有的人虽然没有动过刀,没有动过枪,也没有什么“轰轰烈烈”历史经历,但他们都不是一些省油的灯,而是一些出卖过老祖宗、出卖过人格灵魂、出卖过国家资源的老油子。他们都是一些遇事不慌、老谋深算的“老狐狸”。就是这一类的人物怎能在被移交回国的过程中,会流露出窝窝囊囊、贪生怕死的样子呢?
因此,硬把这些人描写成胆小如鼠、吓得尿了裤子的样子,纯粹是瞎掰。
我和溥杰均在现场,都没看到、也没听到有谁受吓而尿裤子的事。
尤其是在一部电影里,虚构了末代皇帝厕所自杀的场景,让人无法忍受。
所虚构的故事是这样:时间是这批俘虏被引渡的路上,溥仪带着一副深色眼镜,穿着一身黑色西装,手里提着一个中型皮箱,步调沉重地走进了一个宽大的厕所。当溥仪走进去时,厕所里传出了一声喊叫:“皇上上吊自杀了!”接着有几个伪满大臣,也陆续走进厕所,有些人也慌慌忙忙地在厕所门前进进出出,一场混乱。在这一片混乱的气氛中,有个大臣说出了皇上自杀的原因,说什么“皇上本想留在苏联,不想回国。今天既然已经被押了回来,他就以死不从”。
这个故事弄得很玄虚。究竟溥仪上吊了没有?自杀身亡了没有?是怎么又活了过来?谁也弄不明白;各伪大臣在厕所跑进跑出,是在干什么?是进去看热闹?还是去救人?谁也弄不清楚。
这故事给人一个总的印象是,溥仪出自对新中国不了解、不放心,对苏联把他引渡回国不满,而走进厕所上吊自杀的。换句话说,新中国这场引渡,把溥仪的小命差点给断送了。
这种推断式的故事,对执行引渡使命的人来说,颇有压力。




我所知道的溥杰的异国婚恋(11)



事实上,根本就没发生过溥仪上吊自杀的事情。
溥仪这个人不是一个有胆量、有勇气、敢于自杀的人。如果他因为皇位旁落,或是皇座完蛋了而感到前景无望,就想自杀的话,那么,他这一生恐怕早就死过几次了。他在年近半百的时候,又被虏到了苏联,一些不如意的事情,接连发生,一些自杀的理由,不断出现,可他都挺了过来。这次被押送回国,谁也没逼他,谁也没惹他。他却要上吊自杀。谁相信?这位末代皇帝也是经历过风雨的顶尖人物。他面对这一崭新的客观形势,情况还没弄清楚,就先步入黄泉,用意何在?
如果说溥仪出自“怕”或出自“惧”,而想了断自己,这也太低估了这位敢于出卖老祖宗,敢于向日本军国主义集团投靠,敢于坐上伪满皇帝宝座的溥仪了。
溥仪此人的思想,在改造之前,就其根源和体系说来,是属于帝王将相、唯我独尊的范畴。他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