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北京的溥仪岳父家对此事还很重视,很快就找到了一位漂亮的北京姑娘。这位姑娘还是皇族之后,文才、美貌均出类拔萃。溥仪觉得不错,溥杰也表示满意。
正当溥仪要选一个黄道吉日,为溥杰举行一个订婚典礼的时候,情报灵通的日本关东军参谋、原日本士官学校的吉冈,出面横插一手。
吉冈以老师的身份把溥杰找去,对他施压,劝他不要和中国女人结婚。吉冈明确告诉溥杰,日本关东军军部希望他选一个日本姑娘为妻,以增进“日满亲善”。并称,他既然是“御弟”,自应做出“亲善”表率。最后,吉冈又说:日本关东军军部本庄繁大将在东京要亲自为他做媒。
在吉冈送溥杰回府时,吉冈再次警告说,要溥杰立即取消和中国姑娘订婚的打算,静等东京方面的佳音。
溥杰是胆小怕事的人,在日本军方硬软兼施,恩威并用的压力下,他虽然心里也明明知道是日本人的用心和圈套,但在他的思想里已有心动。
其实,溥杰也是认真地思考了这个问题,他是从选妻和前途两个方面一并考虑的。他认为,在当时的形势下,能娶个日本妻子,更为理想,更有利于自己的前途发展,有利于自己的飞黄腾达。
只是他这样的选择,违背了胞兄的意思,怎么办?
对此,溥杰又想,不如此,又当如何才能做到两全其美呢?选妻子是自己的事情,也没有两全其美的道路啊。他经过再三斟酌,为了自己的前途,他决心考虑日本人的安排。
溥杰的决定,颇受日本方面的赏识。不久,溥杰被日方接回日本,又按日本军方的决定,被送到日本陆军大学深造,以便能够取得可以掌握军权的资格。
溥杰这次回到日本,身价已经变高,所到之处,很受欢迎。他不仅进入了日本高级军事学院,可以直接接触日本军方上层,而且还有军方高级将领给他做媒,娶上个日本媳妇。
溥杰在兴奋之余,仍然坚信自己选择的这条路没有错。
关于溥仪所说的继承问题,溥杰也不是不去考虑,但他认为,这个问题已经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因为伪满洲国实际上也是日本的,不全是爱新觉罗氏家族的“天下”,所以并不存在什么继承问题。事实已经证明,溥杰选日本姑娘为妻,也是一个情有所原的选择,无可非议。
1937年4月3日溥杰在东京军人会馆,和嵯峨胜侯爵的女儿嵯峨浩举行婚礼。
嵯峨浩是日本公卿侯爵之女,与日本明治天皇有血缘关系。嵯峨浩是在豪门贵族家庭长大,自幼受到良好教育。她不仅天资聪慧,美貌出众,温柔热情,而且对诗琴书画无所不通。可是,谁也想不到,这位天真烂漫的日本少女,竟被无端地卷入了这场两国之间的政治婚姻浑水之中。
嵯峨浩的父母极不赞成这门亲事,也不愿意把心爱的女儿嫁到中国。迫于日本军方的政治压力,也不便断然回拒,但他们在内心里,却十分惶恐。嵯峨浩本人也为此极为不安。
日本关东军军部得知溥杰通过照片已看中了嵯峨浩,便积极插手此事,千方百计地要促成这份姻缘。
嵯峨浩的父母在日本关东军部的说服下,不得不先在口头上允承了这门亲事。
尽管女方家人很不情愿这门亲事,但谁也没有预料到,在相亲之后,女方家人都看中了这位英姿飒爽、气宇轩昂、风度高雅、举止得体的中国青年,并立即表示很满意这门亲事。
我所知道的溥杰的异国婚恋(4)
相亲之前,嵯峨浩的父母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到溥杰是个勤奋好学,憨厚谦虚的中国青年,只是不知道溥杰的相貌如何?
相亲之后,不仅嵯峨浩的父母看中了这个未来的中国女婿,连最反对这门亲事的嵯峨浩的祖母,也对溥杰赞不绝口。
溥杰自己则十分迷恋嵯峨浩的美貌和温柔,而嵯峨浩则爱慕溥杰的人品、风度和他的堂堂仪表。两个人一见钟情,非他不嫁,非她不娶,可谓天作之合。两个年轻人已经陶醉在幸福之中,早已把日本关东军设下的阴谋抛到了九霄云外。
婚后,夫妻生活十分幸福和美满。特别是嵯峨浩,她全心全意地爱着溥杰,以他的喜为喜,以他的忧为忧。
不久,嵯峨浩为了实现她要永远成为爱新觉罗家族一员的愿望,不惜离开了生活条件比较优越的日本娘家,随溥杰回到了伪满洲国的婆家。
嵯峨浩到了婆家,就表现出东方媳妇所具有的贤惠美德,她尊重婆家的每个成员。她的真诚也征服了婆家的每个成员,连一直对她存有戒心的溥仪,也被她的真诚所打动。从而她博得爱新觉罗家族成员和亲友的尊重和承认。几年之后,她生了两个女儿——慧生、生。
这两个可爱的宝宝是溥杰和嵯峨浩爱情的结晶,也是两个民族的名门后代,因而深受各方宠爱。就连溥仪也把她们视为掌上明珠。
1945年8月,苏联宣布对日本作战,出兵中国东北。日本天皇宣布投降。溥仪退位。这些战争和政治上的变革,使溥杰和嵯峨浩的幸福生活受到了重大冲击和考验。
溥杰当时看到大势已去,自己的希望和梦想已经成为泡影,他情绪低沉,深感沮丧。在这个必然出现的打击面前,他已经失去勇气面对发生的一切。他想到了死。
在去通化逃难的汽车上,溥杰一时冲动,拿起手枪对准自己的太阳穴,想用自杀来逃出这场身不由己的政治漩涡。就在他即将结束自己生命的那一刹那,“你不能死!你要想想我和孩子……”嵯峨浩失声地叫喊着扑上去,压住了那可怕的枪口。溥杰看看妻子嵯峨浩,想想年幼的两个女儿慧生和生,他的双手颤抖了,他哭了,哭得很悲伤。他抓住嵯峨浩的手,感到自己错了。
溥杰在想,他无论如何也不能如此自私,自己痛痛快快一死了之,却抛下了远离娘家的妻子和两个幼小可爱可亲的女儿。这还算什么敢承担责任的丈夫。他下定决心,以后的道路不论如何艰苦,不管会出现什么万丈深渊,都要活下去,要陪着自己的妻子、女儿共渡难关。
溥杰想通之后,把手枪交给了嵯峨浩,让她保存,并做自卫之用。
嵯峨浩面对所发生的一切,她很镇静,她的想法很单纯、很专一,就是无论发生什么情况,也要和丈夫死守在一起。
当时,日本有关方面派人通知嵯峨浩,要她带着两个孩子,随他们一起飞往日本,以免时局骤转,措手不及,难以脱身。
嵯峨浩在战事逼近的紧急时刻,深知作为一个日本人留在中国,将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命运,也知道战局一天天变化的严重性,但她毅然决然地回拒了日本有关方面的好意。
嵯峨浩想的是,不能在危险时刻、在关键时刻,抛弃丈夫独自回国,她必须留在婆家和丈夫共渡难关。
一天,关东军通知溥仪、溥杰等少数人先行飞往沈阳,在沈阳换乘大飞机去东京。
嵯峨浩信以为真,能够让丈夫先脱离这个险境,就很满足,就很欣慰。
随着战争局势的发展变化,嵯峨浩跟随爱新觉罗氏皇家老小,在日本关东军的安排下,只能在通化等候机会去沈阳,换大飞机去日本。
溥仪和溥杰一飞到沈阳机场,就被苏军扣押,并立即被遣送到苏联。而嵯峨浩等皇家亲属,全部仍然留在通化一带。
由于苏联军队已经占领了全部东北三省,日本飞机已全被冻结,嵯峨浩等“皇室”眷属,只能在通化一带流浪。
后来,有的“皇室”眷属已有去处、各奔东西的时候,嵯峨浩也只能携带两个幼小的女儿,经过艰难困苦,在流浪中被好人收容。
嵯峨浩母女三人又漂泊了几年,直到1947年1月,才乘上最后一艘遣返船,回到日本。从此,嵯峨浩和丈夫溥杰一别就是16年。
嵯峨浩也有着中国传统女性的美德,对丈夫的感情,坚贞不移。她在日本除含辛茹苦地抚养两个女儿外,还不断地打听丈夫的下落和情况。她坚信他们夫妻终会团聚的。1950年,当溥杰被引渡回国到达抚顺后,她就千方百计地打听丈夫的消息。
1951年4月,嵯峨浩突然接到国际红十字会转来溥杰寄给她的一张明信片。在这明信片上,有溥杰写的十二个大字:
“注意身体,拿出勇气,等待下去!”
这个明信片对嵯峨浩来说,如获至宝,字字千斤。这个明信片给她带来了生活下去的信心和勇气。
后来,嵯峨浩从抚顺释放回东京的日本战犯口里,得知一些有关丈夫的情况。她很高兴,似乎感到团聚的日子,已经为期不远了。
但是,出自某些顾虑等种种原因,嵯峨浩没敢及时地给丈夫回信,怕丈夫被怀疑有里通外国的嫌疑,甚至她还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