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可汗时代-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莫属。李玄霸、宇文成都、罗成这些小说中耳熟能详的人,实际上要么死的早,要么就是没有,像秦琼那样的被抬高,简直是件莫名其妙的事,程知节则被写成了一个废物一样的人。实际上,秦琼、程咬金等人应该都差不多,反正也没比过,谁更强些不好说。但是他们表现的机会却没有尉迟恭的多。    
    尉迟恭本来是唐的敌人,甚至大唐还因为他牺牲了一个郡王级的烈士李孝基,不过要是没他,李世民就很有可能成为大唐的一个亲王级的烈士了。李渊本应很恼怒他才对,虽然不清楚他是怎么压下火来原谅尉迟恭,但可以猜到,其中李世民起了很大的作用。毕竟还是儿子亲些,所以那个仇也就不报了。    
    于是尉迟恭成为秦王卫队的一员大将,属于保镖型将军。由敌人到嫡系,李世民在尉迟敬德的身上下的功夫还真是不小。如果不厚道一点用阴谋的角度来看,这实在是一个经典的“收买”案例。李世民当时拿出的钱虽多,但比不上后来李建成那一车的东西,可问题不在于钱有多少,而在于时机,更在于,李世民并不是纯粹地用钱来收买,他的以国士待之终于使得尉迟恭对他像豫让一样回报智伯。当时尉迟恭没有收李建成的钱,表明他是一个很有骨气的将军,同时也不是可以用钱来收买的小人。一般来说,尉迟恭很快地便找着机会报答不大可能,可是不久秦王就有一次遇险,被单雄信追得挺狼狈。自然了,这时便是尉迟恭嘿咻嘿咻地过来把敌人打跑。按说李世民自己也是很英武的,这样子狼狈还是第一次,如果再以阴谋的角度来看,这就像是有意落败,为了给尉迟一个立功的机会,好把那盘金银打发了。自然,也许我们冤枉了李世民,不过即使面对千军万马都不曾失色的秦王,这一次的表现确实有些蹊跷呢。    
    在诸多将军中,李世民似乎最愿意带着尉迟恭一起闯荡沙场,一方面说明尉迟恭确实非常勇武,另一方面,在诸武将中,尉迟恭和秦王的关系似乎是最好的了。可能性格上有相通之处吧,因此比较投机。可以说,尉迟恭是绝对的秦王死党,他可以为了秦王一句赞马的话跑到敌阵中去夺马。只不过面对太子那车金银不大会变通。李世民说把金子收下来然后顺便打听情报固然是妙招,但真要这么做的话,只怕有点解释不清——毕竟尉迟恭是个武将,哪里有那么多心眼儿……既然敬酒没吃,后面肯定就是罚酒了。在狱中很是受了些苦,终于在李世民的求情之下出来了。于是出来之后的尉迟恭非常积极地劝李世民下手,并最终在玄武门之变中杀掉了李元吉。    
    但是,在以文治国的贞观年间,尉迟恭却有些有力无处使了,也许还很有失落感。有一次在宴会上居然动手打人,打的还是江夏王李道宗,可以想像,李世民得有多生气。不过还好,闯了这么大的祸也只是批评教育了事,算是警告处分吧。不过李世民居然提起刘邦来,这个是满吓人的——只是他不知道日后还有个名叫朱元璋的小伙子,比刘邦那是狠得多了。那么,话已至此,任谁以后都不能再犯,所以尉迟恭后来安安心心地过起了舒服日子,据说是信起佛来。有一次在电视上看到一个节目说是某座寺院,里面还有供奉尉迟恭的塑像。印象中的尉迟将军黑不溜秋,五大三粗,金刚怒目,威武狰狞……总之,是受了门神画的影响。然而看那塑像,黑确实是黑,但是面目却很周正,虽则刚武,却并不野蛮粗鲁,当时吃惊不小呢。    
    【秦琼】    
    民间年画中的程咬金    
    忽然想起秦琼来,这本来是唐史中挺平常的一位将军,不知怎么到了演义里就一下子那么威风起来,而且还编出了那么一个不平常的来历,以至于现在很多人都信以为真。事实上,秦琼的爸爸多半不是来自于陈朝,而罗艺的妻子姓孟,当然不会是小说中宁夫人的妹妹。选这样一个人来神话,实有些令人匪夷所思。但秦琼确实非常骁勇,在美良川,曾大破尉迟恭,也就是“三鞭换两锏”故事的原型。但秦琼比较平和,在秦王府中没受到什么迫害,不像尉迟恭、程知节他们又是入狱又是调走。贞观中,秦琼多病,他把原因归于自己当初流了太多的血,这放在今天觉得有些好笑,但古人也许就是这样想的。看《红楼梦》里袭人有一次吐血,就以为自己是个废人了。如果拉他们到现代来献血的话,他们一定吓得够呛。


第二部分初唐大臣众生相(15)

    【程知节】    
    李靖像    
    和秦琼常在一起的还有一位程知节,就是演义里那个草胞程咬金了。小说的力量真是无穷,这本来差不多的两个人(感觉程知节更勇猛一些),结果经过演义的改写,一个成了天神一般,一个则是令人哭笑不得,甚至他敢拿李世民做人质交给尉迟敬德。他和秦琼早年都在来护儿手下为将,后来都在瓦岗,瓦岗失败后也曾短暂地投奔王世充,奈何程知节认为王世充是个老巫婆所以不愿久留,于是两人阵前又一起投奔了唐军,后来又一起成了秦王的护从人员,一起参加了玄武门之变……就是没有在一起死,程知节活到了高宗时期,结果老将军又挂了一次帅,却是以失败告终,于是被罢官。尽管后来又封他为岐州刺史,但老迈的将军很有自知之明地主动辞职了。其实程咬金比秦琼更忠于李世民,当李渊要把他调走的时候,他说就是死也不走。秦王就是凭借这些忠心耿耿的属下才取得了政变的胜利,由此可见,李世民得人心的“手段”十分高明。    
    【李靖】    
    李靖李卫公,入则为相,出则为将,在唐初除了李世民之外,没有人可以像他这样文武兼备。    
    不过从唐朝开始李靖的形象就被歪曲,编出了什么虬髯客和红拂——难道李靖是拐骗妇女的人吗?一经加工,便一发不可收拾,于是本来比李世民大二十五六岁的李靖常被人们认为是和他差不多大,然后又演义出来一个类似于妖道型的军师形象,不过比之于徐茂公还是不错的,徐茂公被编得更像妖道。    
    其实很希望能看到一场李靖和李世民的交战,不过这是不可能的了,因为跑去告密的他困在长安,结果就只能等着得罪了的人发落。可当时李靖身在马邑,怎么能看出来李渊要谋反呢?推测是李渊拉拢过李靖。李渊虽谨慎,但不是没向人说过自己的想法,除去自己的儿子,他和宇文士及就曾畅谈大事,可见,李渊不是一个心眼的死也不说,只要是他认定的人,多少会透露点东西。而李靖表面上也许答应,至少不会拒绝得太干脆,不然李渊哪能留个后患?然后李靖偷偷跑去要告密。真不知他是出于什么目的,难不成真要保隋?没想到山不转水转,自己转到了长安,李渊也转到了长安。要不是李世民求情,那么今天看到的记载顶多就是“马邑李靖欲往江都告密,滞长安。长安下,斩”。告密的行为李渊当然生气,但事先应该有准备,纸包不住火,总会有人告密的。因此单纯地告密李渊还不至于生那么大的气,李渊在乎的很可能就是李靖对自己的背叛。这样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李渊后来一直对李靖不大放心。或许也正因此,李渊才格外对他注意,就连拖延出兵这样的小事都想到要治他的死罪——李渊自己也知道那不是什么大事,要不然何不正大光明地定罪呢?幸亏李靖及时立了功,也幸亏那个接到李渊密旨的人没有照办,不然现在的记载则是“将军李靖,怯战,不出,斩”。总之武德年间,李靖一直跟着李孝恭,虽然也算是立了功,但总的来讲,还是有些不得志。    
    有着“崇高”追求的李世民,找到了李靖,可咱们李大将军真是遵纪守法的好公民,主动放弃了这样一个立功的机会,硬是没答应。不过李世民后来倒也没计较,反而重用,这可不是一般的大气了。不过心理上的隔阂或许还是难免有一点的,比如刚灭完东突厥回来就是一个下马威,还有对于李靖的辞职,往常李世民都至少是挽留一番,这次则是允许李靖光荣退休了。当然,李靖的地位待遇一直还是很高的,毕竟李世民还没有那么阴鸷。    
    李靖最为人叫绝的是他的战绩和一部《李卫公问对》。贞观时期李世民不再方便亲自挂帅,也不像李渊那样非自己宗族者不得为帅,他起用的是两个外人,而且还是当初没支持自己的外人。于是李靖终于有了充分施展才华的空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