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神兵劲旅-世界特种部队50年-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由于续航距离长、空运能力大、螺旋桨能折叠、以及有利匿意图等理由,排除了候选机种(H—46、CH—47、CH—53、HH—53等,而最后选定了RH—53D)“海上种马”直升机。这种原用于海上扫雷的飞机,拆除了附属装置,修改了油箱,增加了油料的携带量,性能虽不完美,却也是不错的机型。
1979年6月下旬,首先有6架RH—53D机被送到了阿拉伯海的“小鹰号”航空母舰上,接着又被转送到新加入舰队的“尼米兹号”航母上,加上后来又送去的2架,共8架直升机在“尼米兹号”舰上。
至于直升机的架数从一开始就是一个问题。官员们考虑过4架、但又考虑任务的艰巨和可动率,决定动用6架,接着又是7架,最后定为8架。由于直升机的架数直接影响到C—130机的架数、搭乘人数、装备以及其它问题,因而准备工作将相当复杂。
关千冲入大使馆,抢送人质的营救队人数,开始计划是80名,后来又增加到92名。92名营救队员、53名人质,再加上当地的秘密特工人员50名,共计200人。要将这些人从大使馆运送到C—130机待命的3号地点,除了1架指挥机外,至少还需要4架C—130机。
为此,将预备机包括在内,在1号地点所需飞机架数应为6架。后来又考虑到随着气温上升而产生的性能降低、故障等,将出发时的所需架数定为7架。最后为了留有余地,又增加1架,共计8架。
考虑到直升饥的续航距离,中途加油是绝对必要的。由于加油后,要飞 到德黑兰离大使馆不远的地方,因而加油地点的条件是要离德黑兰不远。
在选择加油地点问题上还颇费了一番周折。老的飞机场容易被发现,因此不得不避开。C—130机及直升机的着陆条件是,加油机能够起降并能够进行加油作业的平坦地方,且土质坚硬,还需要相当的宽度。当然必须是远离村庄的地方。更重要的是,由于保密而不能使用飞机着陆灯,必须有一个现成的着陆用的目视瞄准物。
最后选定的地点是德黑兰东南约320公里处的霍拉散省卡维尔沙漠里的塔已斯市附近,横跨可通行车辆的公路的两侧。这虽然不是最佳地点,但也再无合适的地方可选。据有关情报说,这条公路夜间几乎没有车辆通行,但设想了可能遭遇到车辆夜行的情况。一旦出现这种情报、就采取扣留的手段,直到作战结束。
11月9日,卡特总统召集了副总统蒙代尔、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律斯基、国防部长布朗、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琼斯,指示他们研究营救作战问题。
琼斯提出了他的计划:“我们可以用儿架直升机将营救队送至大使馆附近。由于路途遥远,C—130加油机可随行。到达预定地点后,营救队乘坐携带的车辆呼进大使馆,抢走人质。整个动作要一气呵成。”
国防部长布朗提出了他的看法:“乘坐自己携带的车辆是不是目标太大了?”
“那你的看法呢?”卡特转过头来,盯着布朗。
“我认为,在冲进大使馆时,可改为使用伊朗当地的支持美国者及秘密潜入伊朗的特工人员事先准备好的车辆。这样可遮人耳目,而且不费周折。”
卡特赞许地点了点头。
事不宜迟。根据这个计划,以绿色贝雷帽为骨干,从陆海空三军的海军陆战队抽调队员,组成了一支以直升机队、C—130机队、营救队为骨干的联合特遣队,并秘密地展开了筹备工作。到11月29日,大部分的准备工作完成。
选拔直升机飞行员是按下述条件进行的:由于驾驶RH—53D机执行过这种任务的人员极少,或者让类似机种飞行员参加这种任务的演练,或者让有类似任务的其他的飞行员转到RH—53D机上。从以往的越南战争的经验来看,人们认为后者比较容易做到,而且认为从空军的救援部队、海军的袭击部队转过来更有效率。但由空军转过来需要办理转兵种手续,为了保密起见,官员们放弃了这种作法。最后、由于RH—53D是海军飞机,便决定从海军和海军陆战队选择人员,并经过长达5个月的训练来谋求提高熟练程度。
然而,在装备、补给、情报、通信等细节上,仍存在着多多少少的问题。为了在近似实地的环境下进一步演练,联合特遣队队员们转移到美国西部盐湖城附近的一个沙漠地带,在那儿进行实地训练。
说到布拉格堡恃种部队的组建,要追溯到1977年。当年10月18日凌晨,在索马里的摩加迪沙机场,恐怖分子劫持了一架西德客机。西德的国境警备队GSG—9对机内人质果断地实施了营救作战。在此事的刺激下,加之当时恐怖分子劫机事件频频发生,1978年2月,美国以营救为目的,在北卡罗来纳州布拉格堡成立了一支专门部队,并开始了训练。
布拉格堡是美军特种部队绿色贝雷帽驻扎的基地。这支部队是由300名从陆海空及海军陆战队中严格选拔出来的队员组成的。在绿色贝雷帽的支援下,部队把着眼点放在如何营救人质的训练上。
当然,同以往的恃种作战一样,队员们对他们将要执行的任务一无所知。不过,这一次由于伊朗人质事件已成为美国最为头疼的事件,队员们对救援目标已猜了个八九不离十。训练是枯燥乏味的,在下决心进行营救作战以前这段时间,队员所能够做的事,就是反反复复地训练、再训练。
训练的一开始,主要着眼点就放在完成大规模集成训练上,以便任何时候接受命令部可马上采取行动。外交努力落空、谈判陷入僵局后,训练采用以下方法:每二至三周,一点一滴地提高训练程度,以应付随时下达的作战命令。这些训练不外乎武器操作、解救人质,夜间识别等项目。营救队在布拉格堡改造了一座基地里的监狱,并把它当成大使馆进行进出、营救的训练。
而直升机的训练,是用作战中使用的同型飞机在西部沙漠地带进行的。作战使用的直升飞机事先被单独送到“尼米兹号”航母上,由“已米兹号”的飞行员进行飞行和保养,参加营救的飞行员在作战前4天到达。
为了使直升机飞行员适应夜间远距离吁空飞行,对他们加强了导航训练。8架飞机为了搞好密集飞行也加强编队训练。作战将在有月色却并不明亮的夜晚进行,但却要求在完全的黑暗中着陆。直升机都装备有移动式惯性导航装置及奥米加系统,可以自动操作。
时光飞逝,转眼1980年到来了。到了3月,美国政府仍在坚持不懈地作着外交努力,然而谈判却一如既往,一筹莫展。卡特总统在备感失望的同时,越来越频繁地考虑实施营救作战的问题。
4月12日,参谋长联席会议向总统报告说:“名为‘蓝光’的营救人质计划一切就绪。总统任何时候发出实施作战的命令,都可以马上执行。另外,我们建议,根据李节及气候特点,实施作战的日期最好在4月24日和25日这两天。考虑到季节正转向夏季,气温上升,直升机性能下降的因素,并考虑到以后昼长夜短、直升机有可能在夜间飞不到德黑兰以及月令不佳等因素,4月24日和25日以及最近这几天为最后的适当日期。如果错过这些日期,10月11日以前就再没有合适的时间了。”
现在轮到总统来作出最后决断了。4月15日和16日两天,各级指挥官集中到国防部,召开最后一次会议,为是否营救人质进行了最后的磋商。
在这次会议上,大多数官员同意进行武力营救。但也有为数不少的官员反复提出这样的问题:“这次解救人质,是不是会落得像‘山西。绝密’计划那样空手而归的下场?”
其实,卡特总统一直在担心着这个问题。然而,面对着伊朗越来越猖狂的言行及越来越强硬的立场,美国政府对扣押在异国他乡已近半年的美国人,能袖手旁观。不采取任何行动吗?
16日,参谋长联席会议批准了这一行动。当晚,卡特总统正式下达命令:“同意4月24日执行‘蓝光’计划。”
 
“蓝光”一触即发 
 
这个被称为“蓝光”的作战计划,目的是通过强硬手段,救出全部人质。但计划又阐明了以下三个指导思想及限制条件:1。整个计划的执行以不至于给美、伊两国带来战争危险为绝对条件;2。在作战时,为了不给伊朗方面产生大规模袭击的感觉,甚至产生战争开始的感觉、从一开始起、就把兵力控制在营救人质所需要的最小限度;3。除十分必要时,尽量注意不给伊朗方面以损害。
在此指导思想下,整个作战计划如下:第一步:第7舰队所属的核动力航空母舰“尼米兹号”在阿拉伯海的阿曼近海待命;4月24日傍晚7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