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帝王后宫私生活之谜-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梅妃江采苹,莆田人,其父江仲逊世代为医。江采苹聪明过人,九岁时就能诵读《诗经》中《周南》、《召南》等诗篇,并对父亲云:“我虽女子,当以此诗为志。”江仲逊便以《诗经…召南》里《采苹》一诗的题目为女儿名字,表示对女儿的期望。年将及笄,更出落得丰神楚楚,秀骨姗姗。唐玄宗开元中,太监高力士自湖广历两粤为玄宗选美,见到江采苹,就将她选入宫中。一入宫中,大见宠幸,数千后宫佳丽均不及采苹秀媚。江采苹常自比南朝谢道韫,不喜铅华,淡装雅服,却自有一番风韵。 
江采苹天生爱好梅花,所居阑槛,种有许多梅树。每当梅花盛开时,赏花恋花,留连忘返。玄宗为其亭署名梅亭,又戏称她为“梅精”,号为“梅妃”。唐玄宗自得江采苹,视宫中粉黛如俗世尘土。梅妃能诗善赋,曾撰有萧兰、梨园、梅亭、丛桂、凤笛、玻杯、剪刀、绮窗八赋,写得流畅清妙。玄宗对江采苹说:“朕日为朝政所困,今见梅花盛开,清芬拂面,玉宇生凉,襟期顿觉开爽;嫔色花容,令人顾恋,纵世外佳人,怎如你淡妆飞燕乎?”梅妃道:“只恐落梅残月,他时冷落凄其。”玄宗誓语道:“朕有此心,花神鉴之。” 
一天,玄宗召集诸王,设宴梅亭。命梨园子弟丝竹迭奏,当时梅妃亦侍坐一侧,饮至数巡,玄宗令梅妃吹白玉笛,笛音宛转绕雕梁。诸王齐声喝彩。玄宗又命梅妃起身表演惊鸿舞,罗衣长袖交横,轻盈弱质,轻飘如仙,戛翠鸣珠,鬓发如云。乍回雪色,依依不语,仿佛是越国西施,依稀是汉宫飞燕。诸王目眩神迷,赞不绝口。玄宗笑语诸王道:“朕妃子乃是梅精,吹白玉笛,做《惊鸿舞》,一座光辉。”玄宗又道:“既观妙舞,不可不快饮。今有嘉州进到美酒,名瑞露珍,其味甚佳,当共饮之。”随命梅妃为诸王斟酒。当时宁王已有醉意,起身接酒,不觉一脚踢着了梅妃的绣鞋。梅妃认为是宁王故意调戏自己,不由地大怒,顿时回宫。玄宗未知情由,问内侍道:“梅妃为何不辞而去?”待久不至,便遣内侍宣召,内侍回奏道:“娘娘珠履脱缀,换了就来。”待至酒阑席散,梅妃始终不至。玄宗亲往视梅妃,妃正睡着,闻御驾还视,急忙起床,拽衣相迎,梅妃道:“一时胸腹不适,不能起身应召。”玄宗道:“既如此罢了。”宁王因梅妃退回,惊得魂不附体,恐她转白玄宗,必至加谴,密地差人请杨回来商议。杨回授以密计,宁王甚喜,次日即入宫请罪,肉袒膝行,请罪道:“蒙皇上赐宴,力不胜酒,失措触了妃履。臣出无心,罪该万死。”玄宗道:“此事若计论起来,天下都道我重色,而轻天伦了。你既无心,朕亦付之不较。”宁王叩头谢恩而起。从此事可见梅妃的为人厚道。 
然而,梅妃的好景不长,自杨玉环入宫后,梅妃成了杨贵妃的情敌,梅妃性柔缓,后竟为杨妃所谮,迁于上阳东宫。一日,玄宗至翠华西阁,偶见梅枝枯萎,想起梅妃,便命高力士至上阳宫宣召梅妃。梅妃入见,玄宗见她面庞清瘦,腰围减损,早已心下恻然,待至梅妃下拜,忙亲自扶住,意欲好言温存,偏一时相对无言。 
还是梅妃先开口道:“贱妾负罪,将谓永捐,不期今日又得睹天颜。” 
玄宗双手捧着她面庞细看道:“妃子花容,略觉消瘦了些。” 
梅妃道:“如此情怀,怎免消瘦?” 
玄宗道:“瘦便瘦,却越觉清雅了。” 
梅妃笑道:“只怕还是肥的好哩!”此语讽刺杨妃。 
玄宗也笑道:“各有好处。”随命宫女进酒,与梅妃同饮。两下里追叙旧情,不知不觉的已是入夜。酒意已酣,便同梅妃进房。两人重叙旧情,不觉已经天亮。 
正在酣寝的时候,忽听外面有声响,常侍飞报杨妃已到阁前。玄宗披衣,抱梅妃藏在夹幕间。外面已娇声答道:“天光早明,皇上为何尚未视朝?” 
玄宗支吾道:“还是妃子来得早。”杨妃诘问道:“陛下恋着何人,至此时尚未临朝?”玄宗道:“朕……朕稍有不适,未能御殿,特在此静睡养神。” 
贵妃冷笑道:“陛下何必戏妾,贱妾闻梅精在此,特此相望。” 
玄宗道:“她已废置东楼。” 
贵妃道:“藕断丝连,人情皆是,如陛下未曾同梦,妾请今日召至,与妾同浴温泉。” 
玄宗道:“此女久已放弃,怎容复召?” 
玄宗只是看着左右,无语可答。杨妃见床下有凤舄一双,玄宗一急又从怀中掉下翠钿一朵,杨妃怒道:“御榻下有妇人珠舄,枕边有金钗翠钿,夜来何人侍陛下寝,欢睡至日出,还不视朝,满朝大臣,待朝已久,到了红日高升,尚未见陛下出朝,总道为妾所迷,妾实担当不起。”玄宗脸红道:“今日有疾,不能视朝。”杨妃怒甚,将金钗翠钿掷于地,一怒之下,出宫回了娘家。玄宗见贵妃已去,又欲呼出梅妃,再叙情愫,不意屡呼不应,起身至夹幕中亲视,已悄无一人,原来小黄门见杨妃势急,恐生余事,步送梅妃回宫。玄宗大怒,竟拔出壁上宝剑,把小黄门杀死。从此,这位风流天子再也不敢和梅妃接近了。 
梅妃自此西阁一幸,好几年不见玄宗。荒苔凝碧,垂帘寂寂,再也没有宦官奔走传讯,再也没有宫娥把盏侍宴,深宫孤单凄凉,梅妃整日藉花消愁。忽听到岭南驰到驿使,还以为是赍送梅花给她,芳心窃喜,经询问宫人,才知是进鲜荔枝与杨妃,越发唏嘘难过。默思宫中侍监,只有高力士权势最大,很得玄宗亲信,若欲再邀主宠,除非此人出力不可。梅妃思来想去,便命宫人请来了高力士,梅妃问道:“将军曾侍奉皇上,可知皇上还记得有江采苹么?”高力士道:“皇上自然是惦念南宫,只因碍着贵妃,不便宣召。”梅妃道:“我记得汉武帝时,陈皇后被废,曾出千金赂司马相如,做《长门赋》上献,今日岂无才人?还乞将军代为嘱托,替我拟《长门赋》一篇,以求圣上能再重顾于我。”高力士恐怕得罪杨妃,不敢应承,只推说无人解赋。又说娘娘善诗赋,何不自撰。梅妃长叹数声,援笔蘸墨,立写数行,折起来,并从箧中凑集千金,赠与高力士,托他进呈。力士不便推却,只好持去,待杨妃不在时悄悄地呈与玄宗。玄宗展开一看,题目是《楼东赋》。赋写得凄婉无比,令人读之黯然。 
玄宗反复看过,想起梅妃的种种好处,心里很是怅然,但又不敢去见梅妃,便令力士密赐梅妃珍珠一斛。梅妃拒绝了珍珠,并又写了七绝一首《谢一斛珠》,托力士带回,再呈玄宗。玄宗又复展览,但见上面写着: 
柳叶双眉久不描, 
残妆和泪污红绡。 
长门尽日无梳洗, 
何必珍珠慰寂寥。 
唐玄宗读后怅然不乐,令乐府为诗谱上新曲,曲名叫《一斛珠》。(这首诗曾由歌德从英译本译为德文、发表在《艺术与古代》杂志上,是中国古诗最早译为德文的一首。)玄宗正在吟玩,忽然杨妃进来将诗句从玄宗手中夺去,杨妃看完掷还玄宗,又见案上有一薛涛笺,笺上写着《楼东赋》一篇,从头至尾看了一遍,不禁大愤道:“梅精庸贱,竟敢做此怨词,毁妾倒情有可原,谤讪圣上,该当何罪?应即赐死!”玄宗默然不答。杨妃再三要求赐死梅妃,玄宗道:“她无聊做赋,情迹可原,卿不必与她计较。”杨妃却缠着玄宗赐死梅妃,还算玄宗有良心,念及旧情,没有照做。 
安史之乱后,杨玉环自缢马嵬陂,梅妃消息全无。叛乱平定,玄宗回到长安,忆及梅妃江采苹,有人传说:“贼人曾于宫中获一女尸,疑是梅妃之尸。”玄宗听到此信,只道梅妃已死,十分伤感。高力士见皇上悲思甚切,乃求得梅妃画像一幅进呈御览。玄宗展看再三,题诗像上:“忆昔娇妃在紫宸,铅华不御得天真。霜绡虽似当时态,争奈娇波不顾人。”题毕,把她的模样刻在石头上,留作纪念。又有人说梅妃并不曾死。玄宗疑其散失民间,乃下诏军民士庶,如觅得梅妃,授官三秩,赐钱百万,不意亦竟久无下落。一天玄宗梦见梅妃到来,含泪道:“昔陛下蒙尘,妾死乱军中,有人哀妾惨死,埋骨池东梅株旁。”醒来后玄宗便起床往太液池边,令高力士等捡寻尸骨,终无所得。又想到梅亭外面,曾有温泉,就过去找寻,梅亭边尚存梅花十余株,挖开土果然得到梅妃尸,身裹锦,尸骨的胁下,刀痕尚在。美人已渺,惟有梅花依旧一年一度地鲜艳。 
据说梅妃在安禄山杀入长安后,死于乱刀之下;又有一说是她逃出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