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虎城爱怜地抚着妻子的秀发,少顷,悄声道:“戏还没演完呢,走。”
两人又回到餐桌边。韩据声依旧鼾声如雷。杨虎城端起瓷碗一饮而尽,又抓起酒瓶,将剩下的半瓶喝了个精光。
“虎城……你……”谢葆贞一时看楞了,杨城虎还从不这样放纵自己。
杨虎城满脸通红,身体摇摇晃晃,口齿不清地说道:“你……你先回卧室……我……我就…醉……醉……在这里……。”
“叭嚓”酒瓶落地,摔得粉碎,杨虎城一歪,倒在地板上。这回杨虎城可是真得醉了!
接受西北大联合共同抗日的主张
“九一八”事变后,灾难深重的民族危机,进一步激发了杨虎城的爱国主义思想。1933年3月,正当日寇向热河进犯的时候,他特地赶到石家庄,面见蒋介石,请缨抗战。然而,遭到蒋的冷遇。
1933年5月,冯玉祥、吉鸿昌等在张家口树起察绥抗日同盟军的旗帜。杨不仅在言论上遥为声援,而且予以物资援助。同年,他在家乡蒲城县由自己出资创办了一所尧山中学,用“教育报国”四字作校训,向学生宣传抗日自由原则。后来,这所学校有许多学生奔赴了延安,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事业。
是年8月1日,中共中央发表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中国共产党关于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伟大号召,使杨几乎有绝处逢生之感。他认识到,“抗日,大家都有出路,打内战,。大家同归于尽。要抗日,先要停止内战”,并觅取停止打内战的办法。
11月,在国民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杨花了一笔钱,当选了国民党第五届中央监察委员。会后,他气愤地说:“从辛亥革命起,就跟同盟会闹革命,到今天还不能不花钱买一个中央监察委员,太丢人了!”正在这时,南汉宸派申伯纯到南京,建议杨虎城和陕北红军建立抗日友好互不侵犯的合作关系,杨即表示赞同。
12月,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亲自派红二十六军政委汪锋到西安面见杨虎城。汪转交了毛泽东给杨的一封亲笔信。
毛泽东对杨给予很高的评价,提出了西北大联合共同抗日的主张,并希望杨和共产党的关系保持下去,发扬光大。因而,杨更坚定了不打内战,坚持抗日的决心。
与此同时,南汉定又派王世英秘密去西安。杨虎城在自己的别墅“藏园”客厅里与王会谈。之后,达成四点协议:(一)在共同抗日的原则下,红军与十七路军建立友好互不侵犯协定;(二)双方互派代表,在杨虎城处建立电台,秘密联系;(三)十七路军在适当地点建立交通站,帮助红军运送必要物资,并掩护红军人员往来;(四)双方同时作抗日准备工作,先从对部队进行抗日教育开始。杨还给王世英和汪锋五百元路费回陕北。
从此以后,杨部和红军再未发生过实际冲突。在红军过黄河东征期间,蒋介石命令杨部进攻红军后方,杨虎城都以事先通知,打假仗的办法,敷衍应付过去。杨部设立了三个交通站,红军人员来往很方便,只要换上十七路军军服,就可进出西安。红军的军用品及其物资可通过交通站运往陕北,杨部还常派汽车协助运输。这样,杨虎城与共产党的合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这年夏季,张学良奉蒋介石的命令,率东北军入陕、甘一带“围剿”红军。由于蒋挑拨离间,张、杨之间一度矛盾较深。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和进步人士的工作下,张学良和杨虎城二人消除了误会及成见,关系逐渐密切。他们决心团结一致,反对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联共抗日。
力谏受责,决心兵谏
1936年冬天,日军进犯绥远,民族危机空前严重。而蒋介石却将重兵调往西北“剿共”,一时间,通往长安的古道上,兵车相望。蒋介石也亲临西安,威逼张学良、杨虎城与红军开战。
杨、张力劝蒋联共抗日,遭到蒋的严厉斥责。12月4日,蒋介石对杨、张提出两个方案:要么服从“剿共”命令,将东北军及十七路军全部开往陕北前线,向陕北红军“进剿”,中央军在后面接应督战;要么将东北军调到福建、十七路军调到安徽,将陕甘两省让给中央军去“剿共”。杨、张在重压之下仍不接受这两方案,并坚持对蒋介石晓以大义,陈以利害,要求蒋联共抗日。可是,蒋介石对他们的苦谏置之不理。张学良采用哭谏的办法也无济于事,反遭蒋介石责骂。
当张学良把哭谏的情景讲给杨虎城,杨听后非常气愤,但是为了国家民族,他又强压怒火,于12月8日上午11时去临潼面蒋再次陈述。他说:看国内形势,不抗日,国家是没有出路的,人心是趋向于抗日的。对于红军的事,可以商量办,宜用政治方法解决,不宜再对红军用兵。蒋介石听了,表面上态度平和,但话语却骄横而严厉:“我有把握消灭共产党,我决心用兵!红军现在已经成为到处流窜的乌合之众。他们必须听从政府的命令,缴出武器,遣散共产党。我已叫邵主席(邵力子)拟传单,准备派飞机到陕北散发。如果共产党还要顽抗,我们以数十倍的兵力,对付这些残余之众,消灭他们有绝对把握。现在我们东西南三面合围,北边,我已命令马少云(马鸿逵、时任宁夏省政府主席、十五路军总指挥)派骑兵截击,一举可以把红军打到长城以北沙漠一带。在那里,红军无法生存,只有瓦解投降一条路。十七路军若果兵力不足,担任进攻的战线可以缩短一些;如果有不主张‘剿共’而主张抗日的军官,你放手撤换,我都批准。”说到这里,蒋介石抬起头来,双眼盯着杨虎城,显然要看到敲山震虎、杀鸡给猴看的功效;杨虎城声色不露,蒋介石又软硬兼使地接着说:“你是本党老同志,要知道,我们和共产党是势不两立的。消灭了共产党,我会抗日的。”
至此,杨、张都明白矛盾已到不可调和的地步,但谁也不敢先开口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张学良试探杨虎城,问可不可以找王炳南(在杨部工作的中共地下党员)一起谈谈,看王有什么意见。杨故意说:“不必找王炳南了,他的意见激烈得很,提出要把蒋介石抓起来。”张一听此话,连忙说,我看王炳南讲的对,现在恐怕也只有走这一条路了。由此,张、杨产生了“兵谏’的想法。
逼上梁山,发动事变
12月9日,西安学生举行示威游行,张学良在十里铺劝回学生后,立即找到杨虎城,说:“群众的要求我巳作了保证,蒋很顽固,善言好语是没有用了,你看怎么办好呢?”杨紧紧握住张的手说:“副司令,你要怎么办就怎么办,我一定跟你来。现在是下决心的时候了,请不要迟疑。”
11日,杨、张开始商定兵谏计划,于次日凌晨六时行动,并分工由东北军负责到临速抓蒋介石,第十七路军负责西安城内的军事行动。
当晚9时,杨召集亲信的高级干部,宣布了“兵谏”计划,他说;“蒋介石不顾民族危亡,一意孤行,坚持内战,竭力挑拨我们和东北军的关系。这次蒋介石召开的军事会议,决定大举‘剿共’,实际上要消灭我们和东北军,我和张先生决定硬干,要干就彻底干下去,把蒋介石抓起来。”又说:“把这个摊子(指杨的部队)这样摔了,响!值!”
同时,杨与师长赵寿山、警备二旅旅长孔从周(中共地下党员)一起详细研究了军事行动计划,具体部署是:孔从周旅负责解除蒋介石的宪兵团、保安司令部、警察大队、陕西省府的宪兵连和西关机场驻军的武装,并占领机场;以一部担任西安各街巷的警戒,每一街巷如有武警时,即派武装士兵监视。为了增强警备二旅的领导力量,增调许权中(中共地下党员)为副旅长。炮兵营归孔从周指挥,炮兵位置设在北城楼上,对西安车站方面警戒,准备对外来的敌军轰击。特务营长宋文梅率特务营及卫士队各一部分士兵,负责逮捕往西京招待所随同蒋介石来的高级官员。派绥署参谋处处长王根僧去监视思想反动、与军统特务有关系的营长李振西,该营由赵寿山直接指挥,担任警戒新城城防及解除新城东北几个警察大队的武装。杨虎城委任赵寿山为总指挥,并说:“我们准备好,等张副司令来确定后,与临潼统一行动。”此时,张学良率领十一名军官来到杨的新城大楼,与杨共同指挥行动。
由于张学良、杨虎城将军的精密安排,统一指挥,十七路军和东北军统一行动,于12月12日,在临潼活捉了蒋介石。在西安的西京招待所等处扣押了在那里下塌的南京政府陈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