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德国国防军大本营-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元首:现在情况不是这样,不能说斯大林格勒是例外,在另一边。这里简直可笑至极,这里与各处都可以进行通信联络。
蔡茨勒:这里通信联络很困难。
元首:是很困难,但无法与斯大林格勒相比。好吧,您可以与克莱斯特谈谈,问他是否敢冒这次险!
蔡茨勒:好吧,我和约德尔再交换一下意见,看如何把这个师调过来。
元首:在最坏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采取这样的办法,我们把他们调过来,再派几个营迅速上去,向那里投放一些兵力。
约德尔:但必须搞清楚,他们去火车站需要多长时间?因为第4 师还在运输中。
元首:什么时候他们可以确定下来?
蔡茨勒:那要计算一下路程。第101 师赶到火车站还需要几天时间,因为第4 师还在运输中。
元首:别的可顾不上了。如果他们后退中还能得到1 个师。。
蔡茨勒:情况不利时,可以收兵。
元首:把他们撤下去,给前线带来了极大的混乱。我们清楚地看到,这次撤退造成了怎样的后果!
蔡茨勒:他认为北边还可以坚持较长时间,这不需要多虑。让人发愁的是南边。
元首:这里他有麻烦,那里更难办。这里的撤退会使敌人马上重新向这里发动进攻。
蔡茨勒:这是可能的。但如果我们不撤军,敌人自然也会进攻。
元首:那也不一定。敌人一直在进攻。我今天又收到一份关于盟友们补充兵员的消息。补充的兵员真是糟糕透顶,又少得可怜。不过,现在也没什么更出众的了。什么时候才能得到关于这次突击的消息?
蔡茨勒:晚上才能知道。因为刚才只进行了电报联系。
元首:您看,您可以马上核实一下。您与集团群取得联系,问问他们认为什么时候能完成任务。这是一个有7 个营的很有战斗力的帅,另外还有炮兵。
蔡茨勒:9 个炮兵连。
元首:自行火炮还是反坦克炮?重型的还是轻型的?(蔡茨勒:重型反坦克炮!)
——全是重型的!
蔡茨勒:1 个工兵营,1 个野战后备营。
元首:这个他们也要带上吗?
蔡茨勒:肯定有新兵在里面。。本来是8 个营。
元首:这里的有9 个?
蔡茨勒:101 师有8 个实力强的营,还有一个实力较弱的营。但有两个东线营在里面,是补充进去的。也许开始时还把这两个营留在那边。
元首:开始时,无论如何要留在这儿。
蔡茨勒:还可以留下一些炮兵。
(结束:1:09)
第11 号速记稿片断
1943 年12 月28 日与蔡茨勒大将的谈话
元首:我们要料到这一点。现在,我把一切都仔细考虑过了。昨天晚上,我苦苦思索了一番。不大量增加兵力是不可能解决问题的。在北方,最糟的情况下,芬兰人那里可能要增加压力,这会使我们轻松一些。因为他们反正要打仗。往南边来,最糟糕的情况是失掉克里木,然后是失掉克里沃罗格矿区和尼科波尔。如果我们不扭转这种局面,它将给我们的粮食供给和经济带来无穷的困难,这一损失比北面的损失要大得多。因此,我决定补充必要的兵力。
我不能从西线大批抽人,必要的力量只能从北面撤离的人中获得。我的想法是:在最坏的情况下,只能依靠正在奥拉宁鲍姆地区打仗的部队。要守住纳尔瓦地区,这支部队就基本上够了。这样,这里的部队就比较清闲了。看来几乎可以随意调遣这里的部队,基本上占领这条防线。直到今天我依然相信,我们能从北方集团军群腾出12 个师。
蔡茨勒:是的。那么屈希特尔明天来是很合适的了。这样,我可以今天考虑考虑并提出设想。铁路上一切正常。我们还有第16 和第1 装甲集群,还有一定的突击力量,我们必须把这些力量集中起来使用。在南面我们还可以得到第4 山地师和第17 装甲师。第101 和第16 装甲步兵师将作为第二梯队乘火车前来,而另外两个师将从6 日到8 日或12 日急行军到这里。那样,我们又多了一个梯队。我可以这样处理吗?
元首:可以。
蔡茨勒:还有一个问题:曼施泰因抱怨说,对第4 装甲师来说,战线长了一些。他说的不错。我提议,把南面的第6 集团军调过去,第6 集团军只有一个军部,这个军部直属集团军群。所以,我认为这样解决较为妥当。我可以再与曼施泰因谈谈,告诉他把第6 集团军调上来,由胡贝接替霍利特任集团军司令。胡贝与霍利特比较起来,我更相信胡贝。从上面下来的是一些机动部队,而霍利特对机动部队没有什么经验。
元首:这里是防御。
蔡茨勒:是的,那么霍利特就能多做些事了。还有舍纳尔跟他一起,情况就不那么糟了。如果您同意,我就这么办了。
元首:好吧。
蔡茨勒:然后是坦克问题。从12 月7 日起,陆续从第1 集团军司令部运出坦克294 辆,从第4 集团军司令部运出94 辆,从第8 集团军司令部运出154 辆,总共是542 辆坦克,其中一部分还在铁路上,还没有进站。
元首:您只告诉我一件事,我们一共给了南方集团军群多少辆坦克?包括调到这里的5 个师的坦克。据我估计,他们得到的自行火炮和坦克远远超过1000 辆。
蔡茨勒:他们得到了全部的补充。上个月我给他调来100 辆,这个月又是80 辆。
元首:他们还装出一付可怜相,好象是后娘养的。事实上,只有他们得到些东西。
蔡茨勒:他们大口吞掉了一切。两三个星期前我们才第一次给中部进行补充。不然中央集团军群真是受虐待了。我的元首,那么我可以马上办了。今天晚上他们就可以与第一批师一起出发了。
撇开其他事情不说,仅这段在午夜23 点至凌晨1 点进行的令人疲惫不堪的、冗长的谈话再次预示着四分五裂的德国领率机构的恶运。即使希特勒最近为此颁布了一个规定,也无助于这种状况的改变。按照这个规定,所有涉及东线和其他战场问题,都要由两个总参谋部的头目约德尔和蔡茨勒向希特勒报告后决定。希特勒所下达的命令都是在就事论事和片面理解的基础上,权衡两方面意见后作出的。当时,在国防军总参谋部的催逼下,北方集团军群将其出发阵地撤至佩普西湖和纳尔瓦以后一事,就是希特勒利用这种方式处理在乓力分配上反复出现的矛盾的一个实例。希特勒还是象往常一样反对任何放弃地域的建议。在东线北部,由于他考虑到芬兰人的问题,将在一次形势讨论会上刚刚提出的意见置之度外,不准备将德军撤到后方一条大大缩短的防线上。为了回避陆军在其熟悉的战术方面提出异议,他求助于约德尔,让他归纳一下依靠芬兰湾内侧所造成的损失,以及因此而带来的战略上的弊端。由于国防军指挥参谋部对东线形势不甚了解,难以权衡利弊。而希特勒就恰恰是通过这种方式,利用他的军事“工作班子”与另一种意见针锋相对,把如此重大的决定建立在个人好恶和与自己心意相投的判断上。
然而,鉴于意大利投降后发生的一系列事件,以及西方列强对芬兰日渐增大的影响,国防军指挥参谋部早就为芬兰人可能退出战争,采取了相应的步骤。在第20 山地集团军司令迪特尔大将进一步建议的基础上,9 月28 日颁发了“关于德军准备从芬兰北部撤退的第50 号统帅部指令”。值得注意的是,希特勒竟干脆利索地同意了这种与意大利和巴尔干基本相同的解决方法。可能连希特勒也看到了,德国军队在不经或违背芬兰人意愿的情况下呆在那个国家的可能性已不复存在。指令只要求德国国防军同挪威保持联系,守住最北部佩萨莫周围的镍矿区。这些及时采取的措施,为1944 年秋冬季德军顺利撤退铺平了道路,也可以看作为“有预见的指挥”的真正典范。国防军指挥参谋部在这一段时间从未放弃计划工作,不管是希特勒在约德尔将军1943 年10 月访问曼海姆后对曼海姆的印象极佳,也不管是他基于对政治事件的评价,而不愿把“军事上的考虑看得那么急迫”的时候,都从未间断过。
1943 年秋天,在匈牙利和罗马尼亚问题上,德国最高领导人,根据来自各方面的消息,认为为防止这两个盟国背叛德国,有必要采取应急措施。
东线所遭受的巨大损失,以及最近罗马尼亚的许多个师被困在克里木半岛,使罗、匈退出战争的可能性日渐明显。鉴于这两个国家的地理位置,只有一个解决办法可以考虑,即加强德国对战争的领导。为此,希特勒打算采取与对待意大利和芬兰两国截然不同的策略,即依靠由他任命的新政府,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