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历史上神秘的谶言-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诸葛恪对于孙峻的喑杀行动; 也不是没有感觉。《资治通鉴》记载:“将入夜,恪精神振动,不能入寐; 且家数有妖怪! ”
不光是现代人有感应之说; 古人也早有感应案例。赴宴前一天晚上; 诸葛恪兴奋得睡不着; 而且家里还闹妖怪。不知道司马光这个老先生所说的妖怪是什么。他当年记下来; 今天我们再读; 也是够吓人的。
第二天; 诸葛恪出门时; 有人对他说: “国家近来没有什么重大的值得庆祝事儿,皇帝突然设宴。应不会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吧?”
“今日张设非常,疑有他事!”
诸葛恪却非常自信地说:“儿辈何能为?”
可就是宴会举行到一半时,孙峻这个儿辈,亲手格杀了诸葛恪!
诸葛恪尸体被人抬出去时; 就是芦席包裹; 用一根竹蔑束住了腰身; 扔到了城外的石子冈上。吴国人眼中昔日的大英雄; 象狗一样被人喑杀了。而杀他的人; 就是昔日大力举荐人中书令孙峻! “诸葛格,何弱弱”的谶言; 也就这样给应验了。
诸葛恪与孙峻之间的故事; 如韩信与萧何之间的故事一样; 韩信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诸葛恪是成也孙峻,败也孙峻!
青盖入洛
一。末帝出世。
吴景元三年十月,公元263 年,魏军兵临成都。蜀汉最后一个皇帝刘禅不战而降。由刘备、诸葛亮等蜀汉老一辈“革命家”抛头颅、洒热血,幸苦创建起来蜀汉政权,历时四十三年,宣告终结。蜀国“户二十八万,口九十余万,甲士十万二千,吏四万人”归于魏。
中国历史上,公元220 一280 年这一时期,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态环境是:魏国占据中国北方绝大部分地区; 以人口计、以国土面积计,三分中国,魏得其二。国家如此强势,所以不管谁作了魏国的皇帝,一统中原,就是他们的最大的政治梦想!
另中国三分之一地区,孙权创建的吴国; 占了中国东南大半; 刘备创建的蜀汉; 占了中国西南小半。从国力上比较; 只有孙刘两家联合,才能勉强与魏国抗衡。所以吴蜀之间,不仅仅是牙齿与嘴巴的关系; 更是一根线上两蚂蚱的关系。现在蜀国已亡,吴国的国旗还能打多久?
蜀国皇帝刘禅举国投降的消息; 传到吴国首都健康。吴国人大震!
此时的吴国,也正遭受着自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内乱外患; 所谓天灾与人祸一起作祟; 快让吴国君臣吃不消了。 一; 内乱。 皇帝孙休生命垂危。在专制体制里,国家、民族、臣民幸福、安定,都维系在皇帝或独裁者一个人的身上。他要是好了,大家都能跟着过几天太平日子; 他要是坏了,大伙都要跟着倒大霉。吴国的领导核心出了问题,吴国人民日子很不好过! 二; 外患。 吴国交趾洲扯起独立的大旗。三国时期,吴交趾即现在的越南、广东一带。一直以来,是吴国比较稳定的后方。但在吴景帝时期,交趾人开始公然向吴国中央政府叫板,谋求独立。
老天已经抛弃了蜀汉政权,吴国外在的国际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谁能保证,已经得陇望蜀的魏国君臣,会不会剩吴国内乱之机,进攻吴国?
吴国的许多有识之士; 都在为国家的前途忧心忡忡。而这个时候,生命垂危吴国皇帝孙休; 第一担心的却是,如何让他八岁的太子顺利继承皇位! 到目前为止,我们这个地球上,所有国家、或民族的政权交接,多是在两种人之间交接:一; 精子传人。国家或民族政权的撑控者,如皇帝、国王、部落酋长等; 与他们的继位传人之间,在肉体上有血缘关系。这种血缘关系,由政权撑控者的生理上精子控制。这种传承关系; 称之为精子传人关系。 二,精神传人。国家或民族政权的撑控者,与继位传人之间,在精神上有血缘关系。他们彼此之间,多是同事,或者信奉同一理论的同志。前者视后者如自己的衣钵传人,后者视前者如师长,如前辈,比自已的父母还父母。
吴皇帝孙休的时代,是“精子传人”规律起作用的时代,他选择自己七八岁的儿子,作皇位继承人,符合传统的中国特色。可当时的吴国的国际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可悲的孙休皇帝,却没有能与时俱进地注意到这种变化!
吴景元三年年末,皇帝终于支撑不下去了,他把太子托付给丞相濮阳兴、左将军张布。希望他们能好好扶助太子。此时的吴国,是一个有数百万人口,物产丰富的渔米之乡,一个几岁的孩子,能不能当看好这个国家?
只有天晓得!
右典军万彧也是吴国众多的有识之士之一。他主动拜访丞相濮阳兴,及左将军张布。开诚公布地向他们表明了自己对于国家前途的担忧。他对丞相濮阳兴说:“国家内忧外患,当今圣上病重,如国无长君,非社稷之福!”
所以,右典军万彧强力向丞相推荐乌程候孙皓作皇帝。按当时的“精子传人”规律,孙皓是吴国开国皇帝孙权的嫡长孙。他的父亲孙和曾被吴王孙权立为太子。吴赤乌十三年,孙权因听信谗言,废孙和太子之位,另封其为南阳王。立他的小老婆的儿子孙亮为太子。
大将军诸葛恪被杀,废太子孙和是诸葛恪外孙女张氏夫婿。孙和遭池鱼之殃,被赐死。临死前,孙和与张氏等人作临终决别。张氏是一贞烈女子,她对孙和说:“妾当与夫君同生共死!”说完自杀。
孙和另一待妾何氏失声痛哭,她说:“人生在世,死亦何难?若皆从死,谁来扶育遗孤?!”
何氏咬着牙关,选择坚强地活下来,把孙皓等兄弟三人扶养长大。 《资治通鉴》“何氏曰:若皆从死,谁当扶育遗孤?皓三兄弟皆赖获全。”
孙休称帝后,给诸葛恪、孙和等人平了反。封他的侄儿孙皓乌程候。
孙皓作了“候”后,是夹着尾巴做“候”。吴人对他的口碑不错。右典军万彧也是他的众多粉丝之一。他对吴丞相濮阳兴说:“皓之为人,才识明继,好学,尊守法度,有人君风度!丞相如能顺应民意,推皓为帝,相国实为保全我吴国第一大功臣也!”
右典军万彧对皓的好感,是好到家了。他不只一次地向丞相濮阳兴,左将军张布进言,每一次都把孙皓夸得象一枝花一样。说得濮阳兴等人心有所动。吴帝孙休死后,丞相濮阳兴,左将军张布,一起向当时吴景帝的皇后朱太后进言。他们向朱皇后汇报、分析了吴国当前国际、国内的政治形势,也向她“灌输”右典军万彧所说的“如国无长君,非社稷之福”的观点。
朱太后说:“我只是一女人,文不能帮你们出谋划策,武不能帮你们冲杀沙场,各位的建议只要能保全国家,保全宗庙,我坚决支持!”
应该说朱太后是一位识大体的女人。以当时的吴国政治形势,如果没有朱太后的支持。万彧、濮阳兴等人的建议再合理,也不可能实行。只是可惜,没有多长时间,历史就向他们每一个人十分残酷地表明了,他们都看错了人!
在右典军万彧强力建议下,丞相濮阳兴、左将军张布努力推动下,朱太后以大局为重的同意后,孙皓,成为当年吴国政坛,最出乎许多人意料之外的一匹黑马,他一步登天,从小小的乌程候,跃升为万万人之上的吴国皇帝。
这位对于吴国来说,绝对是祸国殃民吴国末代皇帝,终于艰难地出世了。
二。一张翻得太快的脸。
孟子说:〃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孙皓贫贱之时; “有人君风度”、且“才识明继”、“尊守法度”; 这些用在他身上的好词好句如果属实。这孙皓在自己人生的低谷时期,表现不错。
与当时的许多人相比,孙皓的人生如同坐着过山车。先是父亲孙和; 从吴国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的太子; 一夜之间,被废拙为南阳王。
所谓的王,也只是说起来好听,实质是吴国被流放的政治犯。后来,舅老爷诸葛恪出事儿,父亲孙和被当时的吴国皇帝孙亮赐死。年幼的孙皓能保住自己的小命; 就很不错了。有人说落架的凤凰不如鸡。孙皓这只小凤凰,是一只随时都可能被人捏死的麻雀。因为父亲废太子的身份,儿时的孙皓,受尽了他人白眼与讥讽!许多人怕受瓜田李下之赚,对孙皓唯恐避之不及。所以孙皓的童年,除了承受太多多风雨之外,还承受太多的与生俱来的血腥!
公元258 年十月,吴大帝孙权第六子,时琅琊王孙休称帝。即为吴景帝。他上台后,给他的大哥孙和平了反,恢复了孙和南阳王的身份,封侄子孙皓乌程候。
从一庶人,跃升为国家王候,孙皓的命运发生了质的变化。但好运再次降临孙皓,公元263 年,蜀国的灭亡,让孙皓一步登天,成为吴国皇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