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飞鸣镝--中国地空导弹部队作战实录 作者:陈辉亭-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党中央、国务院针对这一严峻的形势,一面采取有利于尽快促进农副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激发农民生产的积极性,组织人民生产自救;一面提出了“低标准”“瓜菜代”的生活要求。全国人民一律实行定量供应。从此,人们的生活进入了一切靠定量,凭票、凭证供应的年代。买粮食要粮票,买食油要油票,买布要布票,买副食和菜也都是凭副食本定量供应。离开了票、证、本,什么也买不到。有时有了票、证、本,也不一定有实物供应。

军队也不例外,也都是凭票、凭证供应。只不过军队供应标准略比群众多一点。但因副食太差,缺少油水,仍吃不饱肚子。在战士们的餐桌上,出现了高粱、红薯面的窝窝头,地瓜叶与黄豆面的菜团子,刺槐花和花生秧做的“淀粉”,白菜根泡制做成的“人造猪肉”。战士们的体力受到很大的影响。

地空导弹营虽是现代化的装备,但战斗操作训练并不轻松,尤其是发射连和技术保障连,属于重体力的战斗操作。

发射连发射架的撤收与展开和装退导弹,是两个主要的经常训练的课目。一部10多吨重的发射架的撤收与展开,全靠发射班五六个人的强体力操作,一个训练课目做完,就精疲力竭了。装退导弹时,战士们摇动着手柄将2吨多重、10米多长的导弹装上装下,几个回合下来,就饥肠辘辘。

发射连的副连长刘明,长得膀阔腰圆,身体强壮如牛。全营比赛掰腕子,没有掰过他的;比赛摔跤也没有摔过他的,他和战士们比赛用肚皮顶铁锹,谁都没有他顶的距离远。身体壮,吃得也多,是全营有名的大肚汉。二两一个的馒头,一顿能吃十几个;吃饺子,一顿能吃标准的军用脸盆一盆。他是个很受战士们喜爱的基层干部,他组织训练,总是先讲解,自己亲自做示范动作,然后再叫战士们练。是一个敢说“看我的,跟我来,照我做”的干部。就是这么一个身强力壮的棒小伙子,由于伙食差,吃不饱,体力严重下降。组织训练时,一个示范动作做下来,大汗淋漓、气喘吁吁、两腿发软、两眼直冒金星。有时训练了一天,到了晚上,实在饿极了,就偷偷地跑到自己连队种的菜地里,摘几个茄子或拔几个萝卜充充饥。

灾荒年间,一个连队凭证供应的肉很有限,炒上几个菜肉就吃完了。连队多日没有肉吃了,炒菜时偶尔放上一点儿肉丝或肉片,盛到每个人的菜盘里,也是星星点点,吃和没吃一个样,实在不解馋。想吃肉,又没有肉,怎么办?有福之人不用忙,刘明是个有口福的人。

一天,操作训练的中间休息时,他和战士们到发射架掩体外活动,一个战士发现田地里出现一段段被拱起的土垄子,不解地问战友:“你们看,这是什么东西在地下拱起的土垄?”

一个南方籍的战士对这位战士说:“老弟,不懂了吧,这是地老鼠拱起的。地老鼠又叫田鼠,地老鼠比家老鼠个大,肉又多又好吃,要是能捉到一只地老鼠也能解解馋。”

这刘明一听就来劲了:“怪不得到了夜间猫头鹰就叫呢,原来都是地里的地老鼠招来的。”

他一想解馋的办法有了,便问了一句:“你们谁捉过地老鼠?怎么捉?”

那位战士说:“捉地老鼠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个办法是找到它的窝,用水把它灌出来,或是用铁锹把它挖出来;一个是发现在它拱土的时候捉它。这要有一套战术,就像打口袋战一样,一把铁锹深插在它的前面,挡住它的去路,一把铁锹插在它的后面,截断它的退路,然后再用铁锹掘开‘盖子’,等它跑出来,再扑上去捉住它。”

从此,一到了业余时间,他就和几个战士,扛着铁锹在阵地周围捉地老鼠。

有一天,他们走着走着,发现近处一个地老鼠正在地下拱土。几个人一齐上去,拦头的拦头,断路的断路,掏腰的掏腰,一只地老鼠“吱”的一声从地下蹿出来,战士们一个箭步扑上去捉住,打胜了一次“扎口袋战术”的漂亮仗。

回到连队,就在帐篷后面隐蔽的地方挖了一个坑,架起了木柴,烧烤起来。地老鼠烤好了,拿到了连部的帐篷里去。多日没见肉了,地老鼠的肉香又特别诱人,刘明就坐在小办公桌前大口大口地吃起来,一边吃,还一边说着:真香!真香!

说来也巧,正在这时,第三训练基地政委贺芳齐来到营里。这位老红军战士没有向营里、连里打招呼,就自己来到二营转了起来,想看看节假日里连队生活的真实情况。他转到发射连,掀起第一个帐篷正是发射连的连部。

副连长刘明正在吃地老鼠,刚吃了两口。刘明一看基地政委来了,一时不知所措,慌了手脚,想把手中的烤田鼠赶紧放到自己的折叠式小办公桌的抽屉里,谁知这地老鼠大,抽屉太浅,放不进去。只好不好意思地用两手捧着地老鼠走到贺政委的跟前,憨笑着对政委说:“老首长,你也吃点儿吧,香着呢!”

刘明当时已是基地小有名气的基层干部之一。他爱连队、爱战士;他既熟练军事技术,又善于做政治思想工作,战士们一些难以启齿的家事隐私,就连诸如:父母亲要离婚,母亲要改嫁之类的事情,都愿意对他谈谈,请他出个怎么处理的好主意。领导上对他也很赏识,认为他是一个好基层干部。所以,他在基地政委那里也是挂上了号的。

贺芳齐政委一看刘明那副尴尬的憨态,便哈哈大笑地开着玩笑说:“好啊!你刘明在偷偷地开小灶啊!”然后又悄悄地说:“是不是没肉吃,馋得忍不住了?”

刘明说:“不瞒老首长说,不单是馋了,肚子长期不进油水,也饿了,练兵都没劲了。”

贺政委说:“那还是你吃了吧。吃了好有劲练兵。”

不久,刘明请基地政委吃地老鼠的新闻故事就传遍了全营。“媒体”的作用还是很大的,从此以后,一到了业余时间,想吃肉的人也扛起铁锹到田间去挖地老鼠。

技术保障连的启封、装填、对接导弹,也都是重体力的战斗操作。由于伙食较差,战士体力不支,训练质量上去得非常艰难。

即使看起来训练体力强度不大的制导雷达连,七八个人挤在一个空间十分狭小,且又很封闭的兵器车厢内训练。由于车内温度高,空气差,受车内电子元器件辐射的影响,几个小时的训练下来,各个脸色发白,一身虚汗。

为了减轻国家的负担,弥补供给的不足,增强战士的体力,军队号召全军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发扬延安时期在南泥湾大搞生产的精神。二营按照要求,立刻行动起来,进行生产自救。

当时,全国只有四个地空导弹营,这四个地空导弹营就成了防空作战,尤其是高空领域作战的主力。战备训练任务十分繁重。生产自救的任务,只能是利用业余和节假日时间进行。

犁、耙、铁锹、锄头买回来了,土地是在阵地上和阵地周围群众不种的荒漠地,全营开始平整垦荒,打井引水。

每个连开垦出一大片菜地。为便于浇水施肥,战士们用铁锹、耙子将菜地整理得平平整整,每隔1米多就用土打成一条土埂,分割成一条条小畦,根据不同的季节,请菜农来做指导,种上不同品种的蔬菜。为了解决副食供应的不足,用麦秸秆和泥,打成土坯,盖起了猪圈、羊圈、鸡舍、兔窝,养猪、养羊、养鸡、养兔。

农谚说得好: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种地不上粪,等于瞎胡混。在这块荒漠贫瘠的土地上,种菜、种庄稼,没有肥料就等于白种。那个年代,化肥很少,价格高,买不起。所以积肥的任务非常重,积农家肥要有工具,最起码的条件是要有个积肥的筐子。买筐没有钱,战士们就自己动手去割阵地周围的荆条学着自己编筐。一到业余时间和节假日,战士们就俩人一组、仨人一伙地挑着积肥筐,扛着铁锹去搜集肥料。

在阵地附近有一条小泥沟,沟底全是多年落的树叶沤成的烂泥,是个小肥料库,成了肥料的重要来源。战士们就赤着脚下到水沟,去挖烂泥。虽是阳春三四月,天已暖和,但沟里的泥水还是冰凉刺骨的,不能久呆,挖上一两筐就得赶快爬上来,活动活动再下去挖。

人尿是很好的液体氮肥,适宜种菜,为了把这部分肥料收集起来,各单位买来了瓦罐,放在小便处。晚上则在每两个帐篷中间放上一个瓦罐,既解决了战士们夜间起来小便,走路远的问题,又达到了积肥的目的。积满了一罐,战士们就抬到菜园里,放水浇菜时,将尿和水掺和在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