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这些皮质枪套和木质盒子还可以作为枪托使用。他的代表作自然是毛瑟军用手枪,也就是李向阳手中盒子炮。
作为南部十四式手枪来说,很多时候它是使用一个很大的枪套挂在肩上携带的。必要得时,这个大的枪套还可以作为枪托使用,可以抵肩射击。这就是王八盒子中“盒子”二个字的由来!
-------使用枪套的南部手枪
至于“王八”一说就比较复杂了。
一种说法是因为南部十四式的枪套的翻盖部分很大(为了放置随枪的一些附件,必须做的大一些),而且外形是个光滑的圆形,很有些像王八壳。所以老百姓就称其为王八!
但是,这种枪套其实在中国也不罕见。一些自动手枪的枪套也有相同的设计,老百姓也没有哪把枪被称做王八!
老萨个人认为,王八这个词,主要还是暗指日本侵略军是王八。王八盒子的全意应该是“王八”使用的盒子枪。
王八盒子由于是自卫手枪,在正规的军事作战中的作用很有限,但是屠杀手无寸铁老百姓时,它可是如鱼得水!
-------------注意中间圆形的枪套,非常光滑,确实像乌龟壳
日军在中国各地都采用所谓的“严惩”的方式恐吓中国百姓,杀害了无数的中国平民。屠杀中,正规军事作战中没有什么作用的日本军刀和南部手枪都是的主要的凶器。
也难怪中国军民对王八盒子厌恶之极!
这种厌恶甚至可以在众多的革命电影中看出来。
在电影《平原游击队》中,鬼子中队长松井用王八盒子杀害了孩子小宝子。
在电影《地道战》鬼子队长用王八盒子杀害了没有武器正在敲钟报警的村长。
在电影《**支队》中鬼子山本联队长用王八盒子从背后偷袭,杀害了断臂郭团长!
就当时的日军在中国犯下的种种滔天罪行,遍及全国的烧杀**来说,“王八”这个词用的还是很准确的,也体现了中国老百姓对其的痛恨,厌恶和极端的蔑视!
优点
---------------大名鼎鼎的鲁格P08手枪,它的外形和南部确实有些相似
可以说,南部十四式手枪的设计不伦不类,性能也稀奇古怪,分析起来很有错乱的感觉。老萨综合各方面资料思考再三,还是分析处南部十四式的一些优缺点。
1。有较好的指向性和射击精度
南部十四式从外形上来看有些像大名鼎鼎的鲁格P08有一些相似,其实这是源自于南部设计时仿造了鲁格P08的设计思路。
鲁格P08是有史以来指向性最为出色的手枪之一,仿造它的南部十四式也继承了一些它的优点。
南部的枪把和枪管夹角为120度,枪管单独突出在外,这使得整枪的重心基本处于掌心的位置,非常的稳定和利于迅速改变枪口的指向。
简单的来说,该枪的反应速度很快,射击时可以直接用枪口指向敌人概略瞄准后迅速射击。
这种设计对于近战中使用的手枪是非常重要的。在之后的实战中,虽然南部手枪问题多多,但是仍然在白刃战和肉搏战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在太平洋岛屿的争夺战中,手持南部手枪的日本军官在紧张的激战中往往一次能击毙三四个美军士兵。
肉搏战或者夜战期间,由于战斗激烈紧张,双方又近在咫尺,拿手枪的人一般不可能精确瞄准,而是概瞄射击。南部在这方面表现还是不错的,基本可以做到指哪儿打哪儿,深受美军的赞扬。遗憾的是日本人自己却领会不多。更多的时候日本军官宁可使用更有所谓武士风度的军刀,代价就是:迎接他们的往往是美军手枪的密集子弹。
同时,由于南部传承鲁格P08的设计,它的枪管长0。12米,而瞄准基线更有0。2米的长度。这使得南部的射击准确度较高,和世界其他优秀手枪基本相当!
2。近距离的杀伤力很强
这主要是源自于该枪使用的南部式8毫米手枪弹。这种口径的手枪弹在世界军事历史很难看到。
该手枪弹由于射击的独特性,在近距离内有着相当的杀伤力。子弹射中身体会产生类似现代达姆弹一样的变形和翻转,造成人体的严重伤害。
但是,该子弹仍有致命的缺点。主要是稍远一些的距离上的准确度就较差,超过了有效射程子弹就会乱飞,根本无法射中目标。
同时该枪射出的子弹初速仅有320米每秒,动能更是只有338焦耳,所以该子弹的穿透力非常的弱。
根据抗战老兵的回忆,南部手枪有时候连稍硬一些的木板门也无法击穿。
在阵地战中,南部手枪在任何距离都无法击穿哪怕最简易的工事,根本没有什么用处!
---------8毫米南部子弹,它和二战时其他国家使用的9毫米和7。62毫米手枪弹比起来有严重的不足
缺点
说完优点,该说说缺点了,南部的缺点可是一大堆
1。故障率太高
任何手枪都有故障,这在二战当时的技术条件是是很正常的。著名的英雄杨子荣的原型就是因为开枪时,他的毛瑟手枪出现击发故障被土匪杀害了。
但是故障率高到南部手枪的地步还是无法让人忍受的。
故障率高,主要问题是撞针问题。
南部手枪的撞针设计有严重的缺陷,硬度不够而且较脆。实战中频繁出现撞针击发无力现象和撞针折断现象。由于这种现象过于频繁,早期南部手枪甚至随枪配备一个备用撞针,防止原有撞针损坏。这个也是创造了世界手枪历史的一个记录,成为世界其他手枪设计师的笑柄。
撞针的严重问题直到1932年更换新式撞针才有初步的改善,但是这个问题直到二战结束时仍然困扰着手枪的使用者。
美军士兵曾经嘲笑南部手枪连自杀式也会出现故障,导致自杀不能成功。这种说法已经无法考证,估计可能出于当时日本军官自杀时出现的手枪故障。当时日军高级军官一般还是保有日本传统的切腹仪式,但是并不用军刀真的切开腹部,取出内脏。而是将刀插入腹部,副官就随即用手枪射击其后脑,让起不用承受真正切腹的痛苦,从而完成整个仪式。
美国士兵的取消可能是由于切腹时副手的手枪没有打响的情况,这种情况下切腹的日本军官就要承受极大的痛苦,这在太平洋战争后期应该是比较多出现的。
2。频繁的卡壳,射击时弹夹的脱落和可怕走火
卡壳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南部手枪的结构较为复杂。虽然十四式已经在南部基础上做了一定程度的简化,但是该枪需要比较严格的日常保养维护。
如果保养不到位,很容易出现第2发子弹上不到位的情况,导致射击时候的卡壳。
至于弹夹脱落更是笑柄一级的严重问题。南部手枪整体设计是仿造鲁格P08手枪的,大家都知道,鲁格的特点之一是可以单手退出弹夹。南部手枪自然也有这个功能!
遗憾的是,该枪设计时退出弹夹使用的弹夹扣比起鲁格稍微向下。这就让射击时很容易错误按到该弹夹扣,造成意外的弹夹脱落。
可以说,这种严重的设计错误是设计初期应该考虑到的,也是绝对不允许存在的。
但是南部手枪的设计师显然没有注意到这点,后期虽然他们也使用诸如弹夹脱落的弹簧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个现象,但是也使得南部式无法单手退出弹夹。该枪的一个重要优势就这样失去了。
至于走火问题也是日本军官的恶梦,从技术上说,走火的原因主要是南部采用了也就是退出弹夹以后,枪膛里面仍然有一发子弹。如果此时使用者没有使用手动保险,使用者错误操作或者手枪发生激烈的震动,这发子弹就非常容易走火伤人。后期采用了空枪保险机制来预防这种现象,但是并不是很成功。
可以说,以上的任何一个问题都是手枪的致命问题,但是南部手枪遗憾的全部占全了。这种手枪能够作为制式武装装备部队本身就是一个神话,不知道当时的日本军方是怎么想的!
难怪日军自己也对其非常不满,连设计师南部大佐自己也承认这是一款没有特点的手枪(还不如说是满是缺点)。
---------台儿庄战役中日本军官的南部手枪,化妆成日本军官的李向阳
使用
王八盒子在日军中的最早使用就是在中国的东北,九一八关东军全线入侵中国东北,张学良擅自违背中央命令,放弃了东北全境。
不过仍然有黑龙江省主席马占山和数量众多的义勇军和日军展开激战。
在东北的冰天雪地中,王八盒子几乎无法有效使用。原因在于,东北严寒地区气温可以达到零下二三十度,日本军队中的冻死冻伤和战斗伤亡差不多高。
在这种环境下,显然不可能脱去手套去使用王八盒子,不然手指恐怕会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