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川军抗战-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国抗战中国军的单兵装备:绑腿
更新时间2012…2…29 1:38:28  字数:6638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如果转载请务必注明
说起绑腿,很多朋友可能会不屑一顾。
老萨和一个网友谈论这个话题的时候,网友很随意的说:那不就是两条绑着小腿的布条子吗?有什么稀奇。
呵呵,老萨说:其实这个小东西对于中国的抗战来说,其用处绝对不亚于任何一种军队主力作战武器。
绑腿,也就是帮在腿上的布条。
其实,绑腿在军队使用的时间,远远比我们想象的要长的多。
早在冷兵器时代,古人通过日常生活了解到绑腿的重要性。在缺乏交通工具的古代,古人出行出要有三种方式:一是乘船,二是乘车马,三是步行。
其中古代的江河运输业很不发达,加上没有现代化的船只,航线少且短,花费也颇高。至于乘车马,需要一定的经济实力,并非穷人可以做到。大部分的农民和小商人出门,多以步行为主(大部分时候还要负重,挑担步行)。
在长距离的行走中,由于道路崎岖,走路距离过长等原因,一般一天下来,由于血液下积到腿部,双腿就会酸痛不已。自然直接影响第二天的行走。如果是在山地或者丘陵行走的话,由于需要登高和攀爬,酸痛就会更加厉害。
古人在实际中发现,如果在腿部绑上布条,可以有效减轻腿部的酸痛,利于长距离的步行。
很多田间耕作的农民和山民,都打着绑腿。早期炎帝时期神农氏的形象,就是小腿绑着绑腿,足踏着皮制鞋。
所以,早在冷兵器作战中,出身农民的士兵很多也打着绑腿。
绑腿对于北方人来说,还不算是必备的东西。但是对于南方一些少数民族来说,是必不可少的装备。他们住在山里,经常要走山路。绑腿除了可以有效减轻酸痛以外,还可以有效保住小腿不受伤害。
山里面的低矮灌木杂草很多,坚硬的山石也不少,加上颇多虫蛇之内,他们的腿部很容易遭到伤害。虽然这些伤害可能并不严重,但是对于天天都要长距离步行的人来说,轻微的伤害也是很大的影响。
绑腿可以有效帮助他们防止这些小的伤害,所以我国南方大部分山区少数民族,都有绑绑腿的习惯。很多少数民族不穿鞋袜(云南贵州尤其多),但是对绑腿相当重视,不但选择合适的布料,绑腿的打发也都很有讲究。
军队来源于人民吗,绑腿自然也在军队很快盛行。
-----------法国士兵,注意左边士兵的白色绑腿。右边士兵长靴里面的也打着绑腿,而且还高过了膝盖。
西方使用绑腿的历史很长,是和马刀,步枪一样的制式装备。许多历史著名上著名的军队都大量使用绑腿。比如拿破仑的法国军团,他的步兵士兵军官一律打着绑腿,而且绑腿一直打到膝盖的上方,是欧洲各国军队中间最长的。
拿破仑说:绑腿可以防止泥土和小石头进到我们“爱国”的法国裁缝制作的那些劣质鞋子里面,有可以减轻士兵双腿的酸痛,是非常必要的装备。
法国士兵的绑腿一般都是灰色的,也有一些是黑色的,只有在阅兵仪式上或者法国近卫军战士才打白色的绑腿。
虽然拿破仑对绑腿很看重,但是性格都比较随意的法国士兵似乎并不在乎绑腿。由于法国初期战争战场都在法国,中期的主要对手普鲁士和奥地利也离法国不远,法国士兵需要长距离行军的机会并不多。
法国的老兵们多比较喜欢绑腿,但是新兵们多不重视。当时一个军官向拿破仑报告:我们新招募的19岁以下的新兵对绑腿不屑一顾,他们觉得打上绑腿很愚蠢。他们开始只是把绑腿放到背包里面,后来就找机会把他们丢弃了,背包里面空出来的位置改装食品和战利品。不过,丢弃绑腿并不是我军的特例。奥地利军队也报告缺少了5万双绑腿。
时代进入20世纪以来,很快爆发了世界规模的全面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虽然当时欧洲的军队大部分依靠铁路来机动运输。但是铁路毕竟不可能覆盖所有地区,各国陆军的战斗行军都是靠步行完成。当时世界主要军事国家士兵几乎都打着绑腿。
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虽然战争后期出现了相当数量的机械化部队和摩托化部队,铁路线也几乎遍布了欧洲大部分地区。但是,各国整体机械化程度还远远没法达到不让大部分步兵长距离行军的地步。就连以坦克部队和机械化部队著称的纳粹德国来说,他的主要运输工具,居然还是马匹。在苏联辽阔的国土上,无数德国士兵还是靠自己的双脚,一步步的走到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
至于工业化程度更差的苏联,法国,日本等国就更不用说了。对于数百万的普通步兵来说,他们能够依赖的除了少量的马匹以外,主要还是自己的一双脚。
在二战时期,世界上相当多的国家继续使用绑腿,包括苏联,英国,德国,美国,意大利,日本,中华民国。
在二战中,苏联的工业总值虽然达到世界第二,但是部队总体还是比较落后的。其直到战斗结束也没有实用的装甲运兵车,至于卡车的数量也不足。后期美国曾经大量援助苏联对抗德国,苏联人首先向美国开出的清单就是大量的汽车。在苏德战争期间,美国共无偿援助苏联载重卡车3万5000多辆,还有4万多辆吉普车。
几百万苏联士兵从后方运送到前线可以依靠铁路,但是一到前线后在几百公里范围内的激烈作战中,也是只能靠步行。所以苏联士兵在二战期间也使用绑腿。
由于苏联的轻工业并不发达,军服军靴之类供应并不充足,绑腿质量也很差。在二战期间,美国甚至还援助了苏联800万双军靴。苏军的绑腿虽然料子不错,多是呢子和布料,但主要是制作军服的下脚料所做。由于苏联军服的特点,苏联人的绑腿比其他国家要宽松一点。
-----------南方精锐日军师团,注意他们的绑腿。其实日军攻占东亚南的日本南方军只有60多万人。而在中国大陆和东北有120万部队。
日军
如果说苏联人机械化程度不高,那么日本人的机械化程度就算是低的了。日军机械化师团数量很少,绝大部分作战师团都是步兵师团。虽然这些师团一般也配属相当数量的汽车,但是主要还是运送补给弹药的,师团里面的士兵行军多是步行为主。
日本士兵是二战中最为重视绑腿的国家之一。他们的士兵一律打绑腿,绑腿的颜色和军服的颜色相一致。打绑腿的方法在日本有好几种,不过最常使用的是和中国军队差不多的人字型,也就是在小腿下部打人字型的折卷,这些绑腿从脚踝一直达到膝盖以下。
日军军方高层在山西和中国南方的山地,森林作战中逐步意识到绑腿的重要性。在空袭珍珠港之前,日本除了命令南方军各师团苦练丛林山地作战技巧以外,还大量配发绑腿到部队。很多士兵都有两三副绑腿。
在稍后马来西亚,菲律宾,缅甸和荷属东印度群岛的作战中,日军以惊人的机动能力,穿插包围。日军士兵在这些地域行军速度极快,远超过盟国高层的预计。很多局部防御计划刚刚制定下来,还没有来得及下发部队,日军就已经突破了防线。盟军高层被迫不断修改这些防御计划,狼狈不堪。结果是,很多英军和美军打不过日军,又跑不过日军,全线崩溃。
在缅甸丛林山地追击英军的战斗中,日军部队往往能够依靠步兵急行军,抢先绕到英军的退路上将其截断后包围。以少量部队俘虏数量众多的英军主力。
在孙立人将军著名的仁安羌战役中,日军丛林战斗劲旅第三十三师团的两个联队7000人抢先占领英军退路上的重要据点仁安羌,然后居然能将装备坦克和重炮的英军第一步兵师和第七装甲旅1万多人,1万匹战马和1000辆汽车的庞大部队全部包围。
如果不是靠了孙立人将军率领一个团突袭十倍兵力的日军,将措手不及的日军一个大队歼灭,打开突破口,那么这支英军估计也只能全体投降了。
在1941年12月到1942年2月的三个多月时间内,日军横扫了东南亚和南亚的盟国各殖民地,到5月份这些地域辽阔的区域全部被日军占领。盟军仅仅在新加坡就有各国军队10万人投降,辎重损失无数。在菲律宾投降的美军和菲军也有10多万人。当时各国军事高层都不得不惊叹这些打着绑腿的日军士兵的行军速度。
----------南昌会战中的中国军队,这些士兵都打着绑腿。由于没有反坦克武器,这些东北籍勇士拿着手榴弹冒死向日军坦克冲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