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川军抗战-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及“三八大盖”的时候,总是有说不完的故事;每每端起“三八大盖”的时候,是那样爱不释手,操枪的一招一式又总是那样娴熟。这就是中国人民和他们的士兵!历史就是这样写着:兵民是胜利之本!
规格参数
类别:旋转后拉式枪机,弹仓供弹口径:6。5毫米弹药:6。5×50mm步枪弹弹仓容量:5发全长:1;280毫米枪管长度:797毫米重量:3。95公斤初速:765米/秒有效射程:460米
'转自铁血社区http://bbs。/'
优缺点
继承了其前辈村田式步枪的特点,那就是弹丸初速高、瞄准基线长、枪身长。这样的特点使三八式步枪射程远,打得准,也适合白刃战,不但日军喜欢用,中国军队缴获后也喜欢用,战前还从日本进口过一批。但是它也有缺点,因为弹丸初速高、质量好,因此命中之后往往易于贯通,创口光滑,一打两个眼,对周边组织破坏不大,在杀伤力上不如中国的中正式步枪。白刃战中,这个缺点更为突出,因为白刃战中双方人员往往互相重叠,使用三八式步枪,贯通后经常杀伤自己人。而且,由于贯通后弹丸速度降低,二次击中后弹丸会形成翻滚、变形,造成的创伤更为严重,而仅受贯通伤的对手未必当场失去战斗力,仍然能够反击!在二战中国战场,因为装备和训练的优势,日军人员损失与中国军队相比,达到1:4甚至1:6的水平,而且日军处于人员劣势。因此,使用三八式步枪在肉搏战中开枪射击,因为误伤造成己方大量减员,显然是赔本的事情。
起点中文网 。qidian。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中国抗战中使用的主要武器3:轻机枪
更新时间2012…2…29 1:19:20  字数:7640

 萨沙原创,如果转载请务必注明
捷克式轻机枪是抗战名枪,该枪造型特殊,棱角分明,极有立体感。一般看过抗战影片的网友,都应该非常熟悉这款武器。
和其他的抗战武器有所不同,捷克式轻机枪也是八路军和新四军大量使用的一款武器。
从反围剿时期开始,到抗战和解放战争期间,红军八路军解放军都大量使用这款武器,其中在抗战期间使用这款武器的数量最多。
该枪是一种性能优异、装备国家众多,在世界枪械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轻机枪。其是利用发射药燃烧后产生的气体,推动枪机进行半自动或自动击发。该枪初速830米/秒,表尺射程1500米,射速550发/分。
历史
一战之前,捷克是强大的哈布斯堡家族统治的奥匈帝国的一部分。在奥匈帝国中,捷克的地位非常重要。捷克贵族充斥着奥匈帝国的贵族阶层,捷克的文化也深深的影响了奥地利文化。二国程度之亲密,甚至连希特勒在自传中也怒斥奥匈帝国是捷克化的帝国。
当时的捷克军队是奥匈帝国的装备,总体是比较精良的。
但是好景不长,一战中奥匈帝国惨败,哈布斯堡家族彻底衰败,帝国也宣布解体。捷克也在法国的帮助下脱离了奥匈帝国的控制,宣布独立。
之后捷克很快和英法建立友好的关系,尤其是在大陆上有重要利益关系的法国。法国很快对捷克进行全面的援助,其中援助的重点必然是军事援助。
但是法国人很快感觉到了难处,此时捷克刚刚独立不久,由于军事底子薄弱,捷克军队的现有武器五花八门。除了大量一战时期遗留的德奥军队的制式装备,还有相当数量的英法援助装备,除了这些装备以外,还有从美国甚至从日本进口的部分步枪和各种弹药,几乎称得上世界军火博览会。
这些武器不但口径各不相同,之间零件无法互用,捷克本国也缺乏这些维护这些武器的相关军工企业。捷克军方认为,武器本土化是必然的趋势。
捷克在当时欧洲大陆第一军事强国法国的帮助下,在二十年得时间内建立了自己一套完整的军工体系,其中捷克式轻机枪就是其中得一个经典之作。
在1920年,捷克枪械设计师哈力克在捷克著名的布拉格军械厂开始设计一种全新的轻机枪。哈力克是一个出色的设计大师,他以自己得天才思维造出一把样枪,取名为布拉格一式。这把样枪的特点是和重机枪一样,使用马克沁机枪的帆布弹带供弹。当时轻机枪得概念还没有成熟,这种设计也是可以理解得。
不过捷克国防部对这把机枪并没有太好的影响,也没有过多得重视。但是出于他们意外的是,布拉格一式在测试中得成绩和当时著名的白朗宁,麦迪生和维克斯都不相上下,部分性能甚至超过这些已经大名鼎鼎得枪械。
捷克国防部立即要求布拉格军械厂继续在布拉格一式的基础上研发出正式款,哈力克随即在样枪得基础上继续研发。
1923年,捷克国防部向国内国外军工企业征集自动步枪或轻机枪,以供未来捷克陆军使用,各国得轻机枪都参与了这次竞标。
布拉格一式的改进型布拉格二式也参加了此项测试,结果成绩仅次于当时大名鼎鼎的麦迪生轻机枪。哈力克继续改进他的设计,终于研制出了布拉格I-23型轻机枪,这个型号采用伸缩式枪托,并且可以迅速更换的枪管,二脚架等功能,已经具备了现代轻机枪的全部要素。其性能极为优秀,不但射击精确,而且具有非常优良的持续射击性能,曾经在测试中连续射击数千发后,其精度没有大的变化,让各国得枪械大师大为震惊。加上又是捷克本土设计,很快被捷克国防部选中,成为捷克军队的制式武器。
不过此时布拉格军械厂的经营出现了严重问题,无力大量生产这款武器,所以1925年11月,布拉格军械厂与国营兵工厂勃诺合作生产。产生出来的产品就是布拉格26型轻机枪(lehkykulometpragavzor26),该枪在1926年4月为捷克国防部验收合格,同年开始正式大量生产,并且定名为国营勃诺兵工厂26型(zbrojovkabrnovzor26-zb-26),建成ZB-26。
值得一说得是,由于捷克国内经济并不发达,维持军工企业得正常运作较为困难。所以ZB-26除了装备捷克军队以外,还大量出口到国外换取外汇。整个三十年代,捷克式一共出口12万挺,除了出口到中国之外,还大量出口到伊朗、伊拉克、埃及、智利、瑞典、土耳其等十多个国家。
性能特点
结构简单
用现在的眼光来看,捷克式是比较复杂的武器,其部件较多,而且部分部件需要较细致的加工。
它比起二战时期苏联的转盘枪和后来轻机枪,结构要复杂的多。
但是,如果从三十年代的眼光来看,捷克式的结构非常简单,而且加工也不需要高深的工艺,只要有相关得详细图纸,一般的受过基本训练的技工利用较少得机器就可以制造。
最好的例子就是捷克式在中国的大量仿制。
三十年代的中国几乎没有什么工业,能够大量生产的武器也都是简单和容易制造的武器。
八年抗战前,捷克式在中国的仿造和购买数超过12万挺(和捷克外销总量相等),其中八年抗战中,中国的兵工厂大约生产了39744挺捷克式轻机枪,单单重庆的21兵工厂抗战期间就生产了1万多挺。
不但老蒋的中央军大量仿制,地方军阀控制的军工厂也仿制了不少,甚至抗战时期的中共土制兵工厂也仿制过不少。
同时,聪明得中国人根据自己的国情,在原来结构简单的捷克式的基础上又做了简化,使得其很大程度的减少了原材料的消耗并且缩短了制造工时,改进了捷克式的一些缺陷,甚至还出现侧面供弹的捷克式。
使用维护方便
捷克式是非常坚固的武器,即使在激烈的战争中和恶劣的自然环境下也很难损坏,二战期间日军甚至为他们仿造得类似捷克式机枪上安上刺刀,作为拼刺得武器,可见其枪体得坚固。
不容易损坏,自然对维护的要求就要小得多。
而抗战战场的日军歪把子机枪则没有捷克式得这个铁电,它结构复杂,非常容易卡壳或者损坏。抗战期间,日军曾经大量使用缴获的捷克式机枪,看来日军和国军对捷克式的满意度都是狠高的。
中国自从1927年开始仿制和进口捷克式以来,制造时间到抗战时期已经超过十年。军工系统积累了大量的制造修理该枪的经验和相关人才。生产过捷克式轻机枪的兵工厂或者修理所,远远超过三十所,至于能够维修的工厂更是十倍于前者。连中共的敌后游击部队的简陋军工厂也可以熟练修理该机枪。
至于维护所需的零件,除了中国自己生产的以外,从二十年代末期到三十年代末期的十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