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暗杀王:王亚樵-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话,将来谁还会去救他出来呀?”    
    常玉清听了他这话,紧张纷乱的心绪方才稍安。他忽然眉头一蹙,点了点头。    
    戴笠在事发第二天下午,就率领二十多个特工人员组成的侦破小组,秘密来到上海。    
    “戴雨农,你们这些人都是吃干饭的?庐山上的刺客还没抓到,现在上海又有人行刺子文先生。”蒋介石将戴笠叫进官邸,自然又是劈头盖脑的臭骂。蒋介石的暴跳如雷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因为越来越频繁的行刺凶案,已经威胁到他本人和一些国民党军政大员的安全。在他召见戴笠之前,已向南京卫戌司令部下达了必须严肃南京、上海等重要城市治安的命令。现在蒋见了戴笠,恨不得狠煽他几个耳光,方解心头之恨,蒋介石对戴笠的怒骂声,仍在他耳边震响。让他想起来还心有余悸:“你是我一手从个骑兵拉扯起来的,本以为你能替我分担忧愁,清肃党内的可疑分子。谁知你如此无能。如果这个案子你再查不到真凶,那可休怪我不给你面子了!”    
    “放心,校长,这次我亲自去上海,非把王亚樵给您逮来不可。”戴笠当时就笃信行刺宋子文的杀手,必与王亚樵斧头帮大有关糸。    
    “王亚樵?”蒋介石似乎对戴笠主动道出他从前的恩人,感到有些意外,问道:“你还没到上海,怎么就知道刺宋部长的人,就是王亚樵呢?”    
    “是这样,校长。”戴笠已与从前大不相同了。如果说他从前对王亚樵还留有一点旧情,那么自前次去上海会见斧头帮祖师爷后,戴笠就对他不报任何幻想了。因为王亚樵在他面前大骂蒋的本身,已让决心投靠蒋介石的戴笠彻底心灰意冷。他见蒋对自己的判断现出惊疑,就说:“我想,如果前次在庐山对校长下手的刺客,是王亚樵所派,那么这次在上海北火车对宋部长行凶的,也必是他王亚樵。为什么?就因我前次去上海面见他时,王亚樵对校长的那种不恭,还有他对西南派人士的好感和同情,都让学生从心里认定,他就是行刺事件的主谋。即便王亚樵不在现场,也必和他有千丝万缕的关糸。”    
    “好,雨农,就看你这次去上海如何行动了!”戴笠从蒋介石的神色上,已看出对自己这番话是满意的。他戴笠早不像从前那样,为王亚樵遮遮掩掩了。    
    然而,上海七月,苦雨连绵。让已经来此几日的戴笠心乱如麻。    
    尽管他从心里意识到宋子文的遇刺,必和王亚樵有关。可是,当戴笠来上海后,又惊愕发现自己低估了早年以斧头起家的王亚樵。    
    戴笠来后,首先派上海警备司令部的军警,突然搜察了法租界上的王亚樵家宅,发现这宅子早已人去宅空。经搜查无法找到王亚樵参与刺宋案的蛛丝蚂迹。不久,又有人提供案发前,上海北火车站前天目路198号,可能是行刺者的落脚之地。但是,经戴笠逮捕房东并进行审讯,又让房东辨认王亚樵照片,她再三声称租她房子的人中,决没有这个王亚樵!从而否定王亚樵曾经到过这所房子。    
    戴笠知道如果确是王亚樵在暗中指挥这场谋杀,他不到天目路指挥部坐镇是不符合这斧头帮主性格的。王亚樵忽然在上海消逝得无影无踪,又引起了戴笠新的孤疑。因为就在不久前,他还为庐山行刺案而面见王亚樵,如果他没有鬼胎,为什么忽然卷家而逃呢?这对戴笠来说,又是个猜不透的谜!他感到刺宋案的幕后,定有相当复杂的背景和秘密。王亚樵究竟是不是主谋,戴笠一时无法确定。    
    他亲自审问在北火车站行刺现场抓到的李小四。尽管李小四早在戴笠来前,已向上海警备司令部供认指使他去车站行刺的,就是斧头帮的帮主王亚樵。可是,李小四却无法供出王亚樵指使行刺的具体细节。特别对王亚樵为什么要他刺杀,刺杀什么人一事上,李小四供得巅三倒四,一会说王亚樵让他杀的人,是个叫重光葵的日本人;一会又说让他杀的是中国人。至于王亚樵是在什么地点,什么时间,向他布置刺杀任务,王亚樵现在隐藏何处等等,李小四居然张口结舌,前言不答后语。这使戴笠忽然感到,他来前对案情的估计,与发生在上海的行刺案颇有出入。这是他头脑中的第一个疑点。    
    第二个疑点是:火车上虽然发现了两枚手雷,且手雷上又以火漆注明“斧头”二字,这就更让从事特务工作的戴笠为之生疑。他知道王亚樵是个极精明的杀手,凡是他做的案子,一般都会天衣无缝。既然如此,他为什么反要在手雷上注明“斧头”二字呢?这不是分明向警方提供证据,自认刺宋是斧头帮所为吗?戴笠就以这一物证认定案情,刺宋案非但不是王亚樵所为,而且也彻底否定了与斧头帮有关。他惊愕发现在王亚樵之外,上海还隐藏另一个暗杀组织。    
    案情扑逆迷离,戴笠和上海警备司令部都陷入无边困境之中。    
    南京、上海各地,都在车站码头暗加哨卡,对所有登车上船的旅客,一律进行检查,甚至连女人和儿童也不放过。一时风声鹤戾,草木皆兵。国民党大员都深居简出,自雇保镖防身。南京和上海的大户人家,几乎到了惊恐万状的地步。上海警备司令部到处张贴《悬赏缉凶通告》。由于案情的曲折艰难,悬下的赏格也由最初的一千元,升至二千,三千,五千,最后到了一万。然而,仍然得不到有价值的情报。致使一桩看来简单的刺宋案再次陷入迷津。


第七章 宋案扑朔迷离,申城再起风波杜月笙找到了回敬的机会(1)

    就在戴笠困身上海,对刺宋案一筹莫展之时,蒋介石忽在8月16日秘密抵达上海。    
    原来宋子文母亲倪桂珍已经病殁在青岛,不久前,倪桂珍的灵柩从青岛运回上海,预定在18日宋母举行大出殡。    
    蒋介石作为倪老太太夫婿,岂有不亲临上海之理。虽然时机相当不利,他还是亲自来了。自从在庐山受到刺客开枪惊吓以后,蒋介石在南京,几乎连黄浦路官邸大门也不敢出了。蒋这次来到上海,几乎把南京大批警察都吸引到上海来了。侍从室人员更是全员出洞。当蒋介石和宋美龄的专列出南京时,沿途军警必在路两旁十步一岗,五步一哨,戒备森严之程度,极为少见。    
    宋子文经此刺杀之险,尽管他身上连一粒子弹也没擦边,可是,他深感一朝遭蛇咬,三年怕井绳的恐慌。本来他不想大操大办,可是,宋子文又是是个对母至孝之人,地位又如此显赫,焉有草草走过场之理?于是,宋子文采取举丧期间大批军警,分三班护卫的办法。宋宅内外,几乎都被那些来自南京、上海的军警们,里三层外三层保护起来,几乎到了连只苍蝇也难飞进的程度。    
    8月18日,是倪老太太的起灵之日。届时,虽然气氛紧张,人人自危,但由于宋子文官职显赫,又有蒋介石的特殊关糸,所以南京大员,纷纷云集上海。蒋介石和宋美龄来上海后,由于形势紧张,他们均不敢公开露面。蒋介石来后马上召见戴笠,听他报告王亚樵已经夭无踪影,又找不到新的线索,气得蒋大发雷霆,又把戴笠痛骂一顿。    
    就在戴笠象只乱头苍苍蝇到处寻找线索的时候,蒋介石忽在暗中密召旧友杜月笙和黄金荣,商议如何在上海逮住行刺宋子文的杀手。杜月笙见蒋介石看重自己,又想起王亚樵从前对他的种种不恭,忽然向蒋献策说:“委员长只管放心,在上海没我杜某人办不成的事。再说宋家和蒋家的事,也就是我自己的事啊。现在既然警局对杀手无能为力,我就索性吩咐手门徒,配合警方加紧行动。来个明察暗访,不愁抓不到行刺的凶手。”    
    蒋介石大喜,连连夸奖:“月笙兄还是从前那种江湖义气。依你看,在上海北站对子文下手的,会是什么人所为?”    
    杜月笙说:“对宋部长这样的官员,敢在车站上下手,事前又把事情做得那么周密,我想,除了斧头帮的人,别人是不敢这样做的。”    
    “斧头帮?你说又是那个王亚樵干的?”蒋介石心对王亚樵恨得要死,追问道:“可是,雨农经过侦察,在上海却寻不到他们作案的证据。莫非月笙兄有什么线索吗?”杜月笙心里虽痛恨王亚樵,但他也不敢随心所欲,只谨慎表示说:“这只是我的推断,并非有证据在手。不过,依我看,十有八九是王九光做案。为什么?就因为前次在庐山上的那起案子,就可能就是王亚樵做的。”    
    蒋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