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秦宫中的那些美女根本不屑一顾,还特地在人烟稀少的灞水河边的高地上扎下营寨,煞有介事地做出一副道貌岸然的样子,这都是因为他胸怀夺取天下的远大抱负。〃
〃蠢货!〃
项羽从鼻子里哼了一声,妈蚱是休想变成雄鹰的。^
〃应一鼓作气,趁势杀死刘邦。〃范增说。〃这位老先生太絮叨了。〃
项羽心里有些不耐烦了。不就是让刘邦全军覆没嘛!没有必要迫不及待地说个没完。〃借口是什么?〃
项羽问了一句。一定要师出有名。刘邦现在是友军主帅,并不是敌人。〃借口?〃
范增笑了,笑得一脸皱紋,就像拧干了的湿手巾,说:随便找个借口就行,关键是要杀掉刘邦。
〃首先,派兵固守函谷关,阻挡楚的上将军您人关。仅凭这一条,就完
323
全可以把刘邦扔进油锅里烹死。〃
此外,更有别的借口从对方营垒主动送上门来。这天傍晚,有人从刘邦军营派了一名密使来到范增的住所,楚军拿住那个农夫打扮的人一瞧,才知道原来是刘邦军左司马曹无伤派来的使者。〃愿助项将军一臂之力。〃
密使低声转达曹无伤的口信。曹无伤知道项羽军足有刘邦军的五倍多,早就看透了刘邦的命运。与曹无伤有同样心情的人,刘邦军中自然不占少数。曹无伤在密信中写的意思是:〃刘邦置项将军于不顾,巳即位为关中王,并将咸阳的珍宝据为己有。〃
曹无伤告阴状,就是想在项羽得胜之后,能当上一个侯。范增将这个密使留在营中,向项羽报告说:就这一条罪状,刘邦也该被处以车裂之刑。
项羽不打算会见刘邦,也不派出使者,不动声色地将自己的大军全面展开。他发现一片被称为新丰台的台地上有一块叫鸿门的高地,便把大本
营扎在那里,将十万大军两翼展开,面对霸上的刘邦军,形成一个扇面形的阵势。布阵完毕,巳是日落时分。与刘邦军的距离不过四十里地。
〃明天早晨要让士卒饱餐一顿!,,
在完成布阵的黄昏时刻,项羽这道口头命令下达到各个部队。命令全军饱餐一顿,意味着饭后马上就要发动进攻,这早已成为惯例,所以各路人马都十分紧张,还伴着一股打垮刘邦军,冲进咸阳大捞一把金银财宝的
亢奋情绪。士气十分旺盛,有如开水沸腾一般。本来项羽就不禁止掠夺。他知道,倘若下令禁止,士气就会一落千丈。
人夜之后,项羽军的阵容愈发显得壮观。数万堆篝火在大地上点燃,一眼望不到边,染红了整个天空。
刘邦吓得魂飞魄散。自项羽军攻破函谷关进入关中以来,刘邦就不曾有片刻清闲。本来刘邦是应当亲自到函谷关去迎接的,可是竟不知不觉地犯了错误,反而把关门紧闭,还与之以乱箭交锋。
〃多么壮观的篝火啊!〃
324
刘邦忐忑不安地望着眼前的壮观场面,感到完全错过了时机,秋后算账的日子到了,脑子里掠过〃干脆逃跑〃的念头。落荒而逃历来是刘邦的拿手好戏,除此之外,再没有摆脱眼下困境的办法。
刘邦想起了张良。
关中平定之后,那位专门喜欢打仗的张良已经失去用武之地。这种待人之道正是刘邦的老毛病,需要的时候就会真心实意地向对方表示极大的热忱,态度上也是百依百顺,让他干什么难堪的事也都心甘情愿,而一旦不再需要,转眼间就会把对方忘得一干二净。这倒不是什么冷酷无情或只
讲功利的实用主义。刘邦性格中的这种奥妙之处很难加以说明,或许是豪气中带有欠缺,要么就应该算是一种天真烂漫的表现。因为有这种天真烂
漫的表现,谁都能原谅刘邦这另外的一面。
然而张良却不喜欢刘邦的这另外一面。由于他的冷酷无情,张良的神经几乎受到无形的伤害,当即敏感地察觉到:〃自己对这个人巳经没有用处了。〃
这话是说给他自己听的,他接着便像影子一样悄悄地退避三舍,不再主动靠近刘邦的营帐。
然而,现在刘邦又再次想到了张良。
日落之后,刘邦心急如焚地命人去寻找张良,没有马上找到。
从形式上讲,张良是在负责管辖韩王的士兵,有直属于自己的一百余名部下。这些部下都是亡韩遗民的子弟,与其他流寇盗贼出身的部队不同,他们老实得简直不适合当兵。他们主要担负为张良搜集情报的任务。尽管是一支无声无息的部队,他们却把张良看得如同神仙一般,只要张良一声令下,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与其他鲁莽不经的部队相比,他们在战场上反倒表现得更为坚强。
他们殊死守卫张良,甚至刘邦派人来时,也不告诉张良所在的地点,顶多说上一句:〃一下子说不清楚。〃
他们的态度十分明确,认为自己是侍从张良的,与上边的刘邦没有直接关系,甚至一度表示怀疑,来者当真是刘邦派来的吗?
325
张良住在间小屋子里,只有身边的几名心腹知道。小屋外面有守卫
严加把守,他正在会见一位五十岁左右的男人。
男人戴着头巾,卷曲的头发巳经半白,很不讲究地挽在头顶,两个眼窝像胡人一样凹陷进去,一对小眼睛闪着固执的光芒。他话语不多,常常以笑作为回答。笑起来给人一种清爽的感觉,就像换了一个人似的,这也是因为他有一副与年龄很不相称的皓齿。
这个人就是项羽的叔父。
对于项羽来说,他乃是养育自己的宗亲,虽说还有共同起兵的已故叔父项梁,然而亡楚名门贵族的血缘关系本来就很复杂,嫡庶交织在一起,有伯父、仲父、叔父和季父等多人,叔伯兄弟也不少。他们之中的几个人,在起兵之后都到了项羽的营中。
与张良秘密会面的人正是项羽先父最小的弟弟,在项羽军营里被称为〃项伯〃。
项伯名缠,本来另有字,但因人们都称其为伯伯^虽然称最小的叔父为伯有些奇怪一一为免去麻烦,就以〃伯〃作了自己的字。他性格上确实有拘谨的一面,不过也有上面所说的那种不拘小节的一面。总之,他那干干瘦瘦的体型让人觉得十分精明干练,还有一种快刀斩乱麻般的果敢作
风。
项伯从年轻时起就不务正业。
楚国灭亡,项氏家族本来就为秦所仇视,因此,全族人只得四散逃命。项伯也不得不辗转各地,过着流浪的日子,所以半辈子都没能过上正常人的生活。他还曾杀过人。
原先战国时期的名门子弟,秦统一之后,全都走上了流亡的道路,张良的前半生也大抵如此。张良在博浪沙偷袭始皇帝没有成功,遂流亡各地四处藏匿,更名改姓躲在下邳,在那里过上了类似侠客的日子,这也与项伯十分相似。有一次,项伯因杀人之罪遭到追捕,逃到下邳后,经人介绍求助于张良。
〃豁出性命也要保护你。〃张良慨然应允。
326
对于张良来说,项伯并不是多么亲密的朋友。窝藏这个人既不是出自利害关系,也不是因为友情。〃我这个人是具有侠义心肠的。〃
应该说,这是张良对自己和他人的一种表白。唯其如此,才十分果断地采取了这一行动。这就叫做侠。
这种伦理不是所谓行侠仗义或好管闲事之类,在后来的日本也好,欧
洲也好,都找不到类似的精神。与十六世纪耶稣团体的殉教精神相比,立场虽然不同,但就其本质来说,果敢这一点是大同小异的。
战国时期正处于群雄争霸阶段,如前面说过的那样,既是古代商品经济发达的时代,又是思想活跃的年代。各种各样的因素交织在一起,在中国历史上以史无前例的新鲜活力造就了独立的个人,以后,这种新鲜活力又以惊人的速度减弱下来。但不管怎样,从战国到秦朝,王朝不足以信赖,至秦代,因为绝对权力像饿虎一样害人,个人与个人之间就不得不相互建立起横向联系,以求得共同安全。
一旦彼此联系起来,侠义精神就会发生作用,抛弃所有明哲保身和计较利害得失的人性弱点,达到与对方唇齿相依的境界。对于侠义之士来说,没有道理可言,目的本身就是道理。在中国,唯有这种侠义精神和习俗传到后世,从形式到内容经过千变万化,成为中国楕神史上别具一格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总而言之,张良受友人之托保护了项伯。还是要指出,张良并不是因为看中项伯才这样做的。可以说乃是一种别无他图的侠义之心,而侠的本
质也就正在于此。
保护起项伯之后,张良很快便对项伯产生了好感,也就更加热心地保护他。
后来,天下大乱,项伯前去追随项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