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城墙很坚固,强悍的秦兵站在城头上开弓放箭,刘邦军无计可施,唯有
实行人海战术,进行长期围困。刘邦军是流民队伍,兵器总在慢慢减少,
精巧锐利的兵器则又为秦军所独占。先前始皇帝为了防止被灭亡的六国重
新披挂上阵,曾把天下的兵器全部收缴到咸阳,熔化后铸造成大鼎,此举对秦军来说可谓万幸,但却苦了刘邦,他们尤其缺乏安在箭头上的重镞。
在当时,镞巳经不是铜一类的软金属,而是类似黄铜的那种硬合金,是一种民间无法制造的东西。
〃开封这样的城池,还是暂先放弃吧!〃
张良劝说刘邦把目光转向南方。南方的旧韩地界不仅小城多,极易攻克,还有无数与张良息息相关的游击战部队和探报。张良的策略都是一些常识性的手段,就是运用这些力量使敌人产生动摇,以刘邦的主力部队将那些小城池逐一攻破,把城里的兵器夺到手,使攻击能力逐步充实,再去抵挡敌人的大队人马。刘邦简单地赞成了张良的意见。尽管张良的真正本领还不为刘邦所了解,但其中一处奇妙的地方把他给迷住了。刘邦心里说:
这家伙的表情总是冷冰冰的。
这并不是在说张良冷酷无情。张良这个人有一副清秀的面庞,任何场合下都不露声色,真有点像一条蚕食嫩叶的小白虫子,总是无眠无休地思考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研判双方的心理,分析双方的地理及时间等。刘邦心想:这家伙简直就是个怪人。正像刘邦所喜欢的魏信陵君那样,刘邦
帐前聚集了不少各类怪人,张良仅是其中之一。〃还是让张良来干吧!〃
刘邦决定暂时把权力委托出去。一旦委托出去,刘邦就彻底执行,把全军的指挥权慷慨大方地全部授予了张良。
298
面对刘邦的这种慷慨大方,张良也不能不感到惊讶。他本来只是个书本上的兵法家,并不熟悉军事,根本就没有自信,然而一下子便被授予指挥大权,整支大军要以生命与敌人交锋,由此产生的责任感及沉重感,使得他在数日之间就完全变了个样,跟身经百战的沙场老将有了相同的感受。
张良从开封城外分批派兵南下,让他们时而分散,时而集结,像拾取落在地上的栗子一样,轻而易举地就攻克了在原来韩国地域内的小城。
不过,落在地上的栗子归根结底还只是栗子。刘邦帐下的其他将军都耐不住性子了,觉得张良好像是在浪费时光,干一些无用的事。既然要与项羽竞争谁先到达关中,那就不允许慢腾腾地在路上磨蹭。
张良舍弃开封而争夺南方大片土地。这是要孤立开封吗?
对张良抱有善意的人们是这样猜想的,但这种猜想并不符合实际。坚固的秦城由东到西像念珠一样排成一长串,开封作为其中的一个,与其他
念珠是联系在一起的,决非孤立无援。
张良的目的却并不在于此。最终的目的自然是攻人关中,但张良一直认为必须先使刘邦军强大起来,先要缴获秦的兵器;其次是要攻陷秦兵力薄弱的小城,使士兵产生一种每战必胜的自信心;还要将秦军从每座城里引诱出来,在野外进行决战,像项羽在北方巨鹿原野上那样速战速决,这样在敌我双方中都会提高刘邦军的声威。
刘邦军过去的行动,都只是漂浮在敌占区上。
张良一直有这个看法。这样一来,刘邦与自恃兵强马壮的项羽军的差距就越来越大,如果灭掉了秦国,沛公在整个楚军中的发言权就会小得可
怜,日常的战斗也就难以进行了。看到刘邦军比项羽军要势单力薄,秦军反而会振奋精神,士气高涨,以盛气凌人之势攻打过来。正因为如此,很多时候,本来可以不败的战斗也失利了。
张良的这种〃捡栗子战法〃大大刺激了秦军。秦军按捺不住,纷纷出城,开始组建野战部队以打击刘邦军。秦将杨熊被任命为这支野战部队的主将。〃看来这一回的确是按着我的算计来了。〃正在南方作战的张良得到这
299
项情报时,脑海里不禁闪出了这个看法。
本来,张良在收集情报这种实实在在的工作中所投人的财力和人力,
远远超出了当时的常识,对秦的动态,他比秦人了解得还要详细。〃秦杨熊将军来到白马,等待集结兵力。〃
张良连这种情报都得到了。所谓白马,乃是今天河南省滑县西面的一个地名,张良趁杨熊的野战部队尚未扩大之际,挥军北上发动进攻,对各路将领分别面授机宜,反复采取佯动、奇袭和包围等多种战法对敌予以沉重打击。杨熊为这种意外的打击大惊失色,率少数兵力逃到了曲遇(河南
省境内;),而张良早巳估计到杨熊会逃到这里,调动预备部队进一歩将其击溃。秦军像秋风扫落叶一般四散逃命,杨熊则只身逃进设有官仓的荥阳城。
〃秦军大败。〃
这项败北的情报似乎给秦都咸阳造成了相当大的冲击。连那位受到宦官赵高的蒙骗、整天在深宫后院淫逸享乐的二世皇帝胡亥都听到了。二世皇帝这才知道事志的严重和紧迫,他既狼狈又恐惧,决定拿在关
东大地上战败的那员战将杨熊问罪,遂命道:〃杀!〃
胡亥自即位以来,如果说处理过秦帝国的政务,那就只有这一桩了。
皇帝的使臣进人荥阳城,把杨熊拉到城外的野地上,在众人围观之下宣读罪状,砍掉了他的脑袋。
这一胜利不仅使刘邦军的声势壮大,也成为刘邦信任张良的基础。
〃用兵这件事,只要慎重地反复研究取胜的手段,就一定会打胜仗的。〃张良比任何人都明白这一点,对自己的作战方式愈发有了信心。
在这次大获全胜之后,张良又把指挥权交还到刘邦手上。大军的统帅,必须是举重若轻的人才能胜仟,张良在这几个月里,巳经痩得两只眼球都突出来了。
〃我很吃力。〃
张良对刘邦说道。刘邦笑容满面地说:本以为把一切都托付给公,我就逍遥自在了。不过,作为将帅,有那么多的事要去操心吗?
300
接着又说道:〃我只是在马上打了个盹儿。〃
张良听到这句话,不禁再次感受到刘邦的胸怀是多么宽广。
〃果然不假,没想到这个人的肚子里还有这么一套机关呢!',张良代行主帅大权之后,立即遇上了很多麻烦。因为他是一个自有主张的人,刘邦帐下那些协助他的将领本来各有才干,可称得上是群星璀璨,却为多方揣度张良的意图而煞费苦心,结果还只能是待命而动,完全失去了根据自我判断采取行动的主动性。这种弊端在萧何身上表现得最为明显,萧何早就名声在外,在后勤补给和军政事务方面,其能力都在张良之上。由于张良作战讲究奇正交织、变幻莫测,萧何往往闹不清要将粮草送往何处,结果便陷人了并非恶意的怠工状态,张良每次都要急速派人到后方同
萧何联系,以传达命令和指示,弄得张良疲惫不堪,萧何也是筋疲力尽。然而,指挥权归还给刘邦之后,帐下的人们为了弥补刘邦的不足,立
即各自作出判断,在刘邦前后左右充满活力地行动起来,尽管这些行动有
时会发生矛盾,或者违反基本战略准则,却不会给全军带来不必要的疲劳。
〃由我指挥,开始会取得几次胜利,使得士气大振,但很快就会由于
其他原因而使全军陷人弛缓状态,说不定还会造成大军不攻自溃。〃
张良坦率地讲出了自己的弱点。应该说,坦率正是'这位军事家最突出
的特点。张良事先让刘邦明确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可以防止他对自己产生恐惧心理。总而言之,在取得上述为数不多的胜利之后,张良重新回到谋士行列,专心致志地从事他所喜爱的情报搜集工作。
刘邦本来就是一个目光敏锐的人,在这一点上,他不时有所表现。
〃恐怕会有意外之人最先进入关中。〃
这个情报与北方赵国的单独行动部队主将司马卬的动态同时传来,刘邦当即采取了一项十分果断的措施。司马卬果然显现出从北方接近黄河,再进人关中的态势。这种情况本来是有办法通过外交途径协商解决的,但刘邦却火速派出一支部队抢占平阴渡口,威胁友军司马卬军队,以武力阻
止其渡过黄河。
刘邦的主力正在距该渡口甚远的南方,而且正在南下途中。不用说,
301
南下正是根据张良的建议。刘邦善纳张良之言,将其作为新的战略方针,终于南下攻至现今河南省西南部的南阳城〈南阳郡三十六县的郡衙所在
地),只打一仗就把城中秦的守将赶跑了。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