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带领这帮俘虏一同行军,实在是一个沉重的包袱。
项羽下了决心:〃章邯、长史欣,还有董翳,先把这三人严密看管起
来。〃又命道:〃欣和翳,加上章邯,不许让他们与秦兵有任何接触!〃接着,便向范增和盘托出了自己的想法。
范增将黥布召进大本营,密商了一会儿。
以上的一切,均发生在这支大军即将到达新安之时。
到达新安之后,二十多万秦军俘虏宿营地的分配,全部由黥布手下的将校一手决定。
秦军俘虏一律被安排到城外野营,而且是在沟壑纵横的地方。那里有无数呈四方形的、四壁垂直的黄土深坑,一眼就可以望到坑底。
夜深人静之时,黥布的那支军队开始秘密行动。他们蹑手蹑脚地出现在没有黄土深坑的平原上,把那些俘虏的宿营地从三面包围,只在一面留出缺口。
紧接着,他们齐声呼喊着一歩一歩缩小包围网。二十余万名秦兵以为这是深夜敌军来袭,顿时陷人一片惊恐慌乱之中。他们朝同一方向拼命跑去,奔逃中互相踩踏,很快就在漆黑的夜幕中被赶到了悬崖,接连不断的人群就像雪崩一样从那里摔落到坑底。最初掉到底下的人粉身碎骨,当场
265
死亡,随后的又有人落到最先摔下去的人上面,随之掉下去的人,将底下的人砸得体无完肤。在无数人体的重压之下,坑底的人开始窒息,秦兵不断掉下去,人体被挤压得犹如一张木板。二十多万大活人,转眼之间就从地面上消失了。
对人类的大屠杀,在世界历史上还是有若干先例的。
尽管发生过一个种族对另一个种族或民族实施灭绝人寰的、有计划的集体大屠杀,但在同一族群内部的屠杀,而且是二十余万人的规模,在整个古代史上似乎也是罕见的。
还有,项羽所采取的那种设计精妙的做法也是空前绝后的。一般的大屠杀都会使用兵器,但对实施杀戮一方来讲,无疑是耗时费力的体力劳动。而项羽所采取的这种狡猾的方法,即让被杀害的一方恐慌,自愿地跑上灭亡之路,在历史上绝无仅有。
第二天早上,项羽军全部投人到掘土工程中去,他们带上锹镐锄耙之类的工具来到悬崖边上,用了好几天的时间才把二十余万秦兵的尸体全部用土埋上,完成了历史上一次最大的活埋任务。
范增作为军师,本来是该制止这项举动的。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项
羽本是一个人格丰富的人,但自此次新安事件之后,在吸引人心和保持兵力方面,其凝聚力已开始减弱。从这些情况来看,范增在制造和维持项羽
威信的方面似乎已经迟钝了。何以见得呢?恰恰有迹象表明,范增曾主动
参与策划这场大屠杀的方案。
而在另一方面,借口为士卒着想前来投降的章邯,在上述事件发生的
第二天早上,就知道自己的士卒已经全部进人黄土里了。尽管如此,章邯仍旧活了下来。
自此以后,不知是否受到这次事件刺激的缘故,章邯当年的那种气魄
巳经不见踪影,只是身体一再发胖,那张脸也像被水淹死的人一样胀得溜圆。司马欣和董翳也没有闹什么自杀,头顶着显赫的爵位,在项羽手下得
享永年。不过,从他们再也没干与其能力相称的事情来看,二十余万秦军士兵的死亡也许早就让他们心灰意冷了。
266
后来,当刘邦属下的韩信在刘邦面前谈论起项羽的一生时,还曾详细论述了活埋二十余万降兵的这一残暴举动,是如何使项羽尽失天下民心的,随后又谈及唯有章邯、长史欣和董翳三人死里逃生一事,说道:〃秦(关
中)的父老皆怨此三人,其怨彻于骨髓!〃
韩信又进一歩分析说,秦灭亡之后,关中也仍旧沿用通称,以地域之
名称为秦。关中各地到处都是那二十余万秦兵的父老兄妹。他们对项羽和章邯,还有司马欣和董翳,简直是恨之人骨,而与项羽分庭抗礼的刘邦则愈发受欢迎。
韩信最后说道:〃沛公的运气实在是太好啦!,'
章邯后来死在韩信手里。生前,他曾多次激动地对人说过:〃还有像我这样对秦赤胆忠心的人吗?〃
所谓的赤胆忠心究竟是什么?章邯的前半生当之无愧地作出了回答,但他的后半生却成了发人深省的教材。
267
第十一章张良登场
在这段日子里,刘邦的军队正在向秦的腹地关中运动,但远不如北方
的项羽军进展神速。
首先,两军士卒有强弱之分。项羽军以楚人为中坚,他们属于使用原始泰语的种族。张良到了晚年,巳当了皇帝的刘邦为平定东部的叛乱而御驾亲征之时,这位著名的刘邦军师曾讲过一句名言:
楚人剝疾,愿勿与楚人争锋。
这是在提醒刘邦,意思是说楚人敏捷强悍,最好还是避免与楚人直接交战。身材矮小的楚人在战场上驰骋纵横,根本不顾死活。这不仅是张良对于楚人种族的印象,也是当时人们共有的看法。
这一时期,对秦而言,无论项羽军还是刘邦军,一律都称之为〃楚
军,,。
不过,项羽军中纯粹的楚人占绝大多数,从这一点来讲,刘邦的军队是支杂牌军。其士兵大部分都是先前追随陈胜的流民或已故项梁的属下,
他们各失其主,流落各地,也可以说,这些人只是为找到食物才集聚到刘
邦麾下的。
〃这员大将有本事吗?〃
这是那些极易改换门庭的士兵们所关心的问题之一。他们所说的本事,其内容十分具体,主要不是指作战能力,而是指主将要有魔怪般的身躯和臂力,或者具有那种胆小的人一看就会吓得魂飞魄散的堂堂仪表。从这一点上讲,项羽就对士兵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刘邦虽然是个超凡脱俗的大丈夫,能给士卒们一种安全感,却没有亲
269
自跃马挥戈、上阵杀敌的本事。因此,尽管刘邦军一路上不断地收拢流民和残兵败将,队伍不断壮大,却没有项羽军那样迅速扩大的能力。
不过,刘邦军也自有其长处。
刘邦在军营里创造出一种难以言喻的生动活泼的景象。人们都说:
〃沛公真是位少见的长者。〃
所谓长者,指的是能容人的人,从不计较别人的细小过失和缺点,而是充分肯定每个人的长处和功绩,总能使之各得其所。人们若有机会与长者本人接触,就会感到他那种无与伦比的博大胸怀和慈悲心肠。把这片大地上人人都在讲,但又很难具体说明的德,用一个实实在在的人来表示,就是人们心目中的长者,而刘邦就属于这样一种人。
换句话说,刘邦的本事也仅此而巳。
一般情况下,一股势力的形成都以同一血统的庞大家族的经济实力和人员为核心,而生于沛县偏僻农家的刘邦却不具备这种条件。在某种程度上讲,刘邦家也是一个可以自给自足的自耕农家庭,有兄弟,也有相应的经济力量。可是,刘邦被父兄视为一个游手好闲的人而遭到疏远,根本不可能把本家族拖人乱世之中,作为势力的中坚,从一开始,他就不得不寻求族外人来组成势力核心。
可以说,正是这一点才使得刘邦成为刘邦的。刘邦从没想过要在自已家族扎根,从年轻时起就到社会上找出路,是以社会为家成长起来的,靠着知心朋友的帮助才填饱肚皮,年届四十还一直过着这样的日子,应该说,这种状况对他在为人处事上培育〃德〃是大有裨益的。
刘邦生于战国时期,深受时代的影响,快到三十岁时才亲眼看到秦的统一。所谓战国这种叫法,本身就意味着各诸侯国之间征战不休,然而也表示社会在各方面均巳走向成熟。
而在日本列岛上,很久以后才有众多人口居住在这里,因此比中国晚七八百年才出现统一的国家,故而日本战国时期的出现也要晚许多。然而,
270
尽管跨越了相隔久远的历史年代,二者之间的相似之处却依然很多。
必须看到,战国时代的出现有其先决性的条件,即与古代社会相比,
农业生产力有了飞跃,自耕农的数量猛增,人们从奴隶状态下解放出来,
并趁势迸发出一种自主精神,由此,又形成了亚洲地域意义上的个体的人。
随着这种个体的人的出现涌现出各种思想和诸多发明。在这样的社会土壤
中,便出现了包括战国前的春秋时代在内的诸子百家,他们犹如雨后春笋
般陆续问世,形成了中国思想史上空前绝后的灿烂时代。
而具有从战国到秦灭亡这一历史时期特征的〃士〃,也产生于上述土
壤。这一时代的士,并不是指日本江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