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项羽与刘邦-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尤为难得的是,黥布还向项梁提出建议,现在应乘胜向遥远的西部开进,以与秦的章邯将军决一死战。

〃先不要着急,〃项梁说,〃秦军嘛,早晚会将其击败的。〃项梁这样讲,有一半还是发自内心的。他的自信已经开始膨胀,迄今为止一切都极其碰巧,大军经过的地区全都没有秦军,即使沿途偶尔碰上一些秦兵,也都是地方上的小股部队,很容易将他们击溃,一路上还收编

了不少流民,最后还和秦嘉景驹的流民队伍开战并取得胜利。说来只是进

行了一些这样不费吹灰之力的战斗。〃秦章邯还能有什么了不起的本事吗?〃项梁头脑里便产生了这样的想法:不错,陈王军是被章邯击溃的。不

过,那只是因为陈胜不懂作战才吃了败仗,这种无名鼠辈跟我项梁的楚军,在军事素质上怎可相提并论呢?

〃我才是常胜将军。〃

他尽管心里这样自信,却也担心会陷人无底深渊,因为兵力严重不足,需要超过秦军一倍的兵力。秦将章邯握有三十万大军,项梁才只有十万。如何才能将十万增至六十万呢?

〃黥布那号人,根本想不到这些问题。〃

项梁仍在思考。就项梁而言,当此关键时刻,在所有的战场上都不能

爽爽快快地调动军队,其原因就在这里。要增加士兵人数,说来也简单。

只要西进就行。向西!向西!像受伤的老虎一样没命地向前奔跑。

165

在西方^去往关中时必经的黄河流域,有一串宛如珠宝一样的东西,那就是秦王朝用从全国各地搜刮来的东西填充的粮仓和盐仓,比如荥阳的敖仓,安邑的根仓及泾仓。除谷仓之外,还有渑池的盐仓。在洛阳、宣阳、皮氏、夏阳等大小城池还囤聚了朝廷掌管的铁。

不要说铁,只要把西部这些谷物和盐掌握在手里,就可以填饱百万流民的肚子,若以流民半数年富力强来计算,只要给他们配发上武器,击败秦军就是轻而易举的事。

不过,秦当然不会对此放任不管。章邯将军就在西部这些有仓库的地方派驻了大批军队,以保护上面提到的那些仓库。这些军队有时展开,有时集结,常备不懈,偶尔还派出流动部队将土匪军击溃。陈胜也曾想把那些仓库掌握在自己手里,由于遭到章邯大规模的反击,每次都被打得溃不成军。总之,只要夺得这些仓库,就可以得到天下。可是就必须与章邯大军进行决战,而眼下却兵力不足,项梁脑子里的长远规划,就是在这一点上犹豫来犹豫去,始终拿不定主意。

项梁的大本营依旧设在东(属鲁地界)这个地方。

虽然项梁早就把根据地从下邳移到了胡陵,但很快就把那一带的粮食给吃光了。

究竟什么地方粮仓充裕,为这件事,项梁也派出了大批探报,正在广泛搜集有关情况。最后,他判断的结果是:薛可以。

根据项梁的判断,大军开始向薛这个地方转移。由于要率领这么庞大的流民队伍走一路吃一路,安排上稍有差池就会导致全军变成饥民,项梁必将不战而自取灭亡。一边转移,项梁一边在暗自思索:〃我的长远规划也许还是趁早作罢为好。〃

如果能赢得时间准备决战,也还说得过去,但倘若一味拖延,岂不就等于把各地坐吃山空而自生自灭了吗?

在此期间,项梁大军自然不是处于不战状态。

各路兵马均在前线四处奔波。项羽和他所率领的那支军队,几乎就从

166

来没有停歇过。

项羽军离大本营最远,在最接近西部的地方,他们正在以火急火燎之势向一座叫襄城〈河南省境内)的县城连续发动进攻。襄城有一座大粮仓,

尽管不属于上面提到的那些官仓之列,但从大小来讲,也是属于第二个等级的。项羽的目的十分明显,就是要夺取粮仓。秦军的一支队伍牢牢地守护着襄城的城墙,一时很难攻破。

不过,项梁在向薛转移途中还是接到报告,说项羽终于把襄城攻下来

了。

〃不愧是我的侄子!〃

项梁放声大笑,不过马上就收起笑容,变得严肃起来。因为攻下城池之后,项羽对秦降兵的处理太过残忍,据说是把几千名降兵用绳子梱绑起来,在城外挖了个大坑,将他们全部推进去给坑杀了。坑这个名词被当成动词使用,是活埋的意思。事隔不久,这种大批杀人的方法又被项羽用过好几次,不过这并不是他独创出来的。

^坑究竟始于何时,人们并不太清楚。虽然上古时代曾有过将殉葬者活埋在坑里的事情,但作为一种刑罚来使用,从〃历史记录〃来看,始皇帝是最有名的一个,他曾经将四百六十多名儒家学者拉到咸阳城外活活坑掉。那块地方(现在陕西省临潼县西南)从唐朝开始,便一直被称为坑懦谷。

项羽这样做,并不像始皇帝那样是当成一种刑罚来使用的。

对他而言,理由只有一个,如果任这些士兵活着,他们会吃掉好不容易才抢到手的襄城的粮食。

作为一个普通人,项羽还是很开朗很坦荡的。他很快就拉着那些粮食回到项梁身边,当时他显得十分高兴,将鞭子在空中甩得山响,离得远远地,就向站在那里的叔父项梁表达了获胜的喜悦。项梁亲自到城门外面迎接胜利之师。映着远处天边的彩霞,运粮的辎重车辆逶迤排成一条长龙,看上去大约要延伸好几里地。项梁仅凭这件事就心满意足了。

项羽报告了打胜仗的喜讯,又满不在乎地说道:〃叔父大人,那帮糟蹋粮食的家伙统统都给坑了。〃

167

项梁只点了点头,没有去责备。如果贸然责备,说不定项羽会发火,

以后再不会替叔父干事,最糟糕的^想起来就够可怕的^他也许会跑到外边去,自己拉起一支队伍。

项梁率领大军继续朝薛前进。

当快要到达目的地时,他又向各地的流民军发出檄文,提前打了招呼。其内容是:〃将在薛举行大会师。〃

这项檄文起了很大作用。以陈胜为最高头领统一起来的各地流民军,在陈胜大败死去后都失去了主心骨,随后被秦军各个击破,在各地均陷人

穷途末路。在这种关键时刻接到项梁的邀约,很多小头领便飞快地投奔过来。其实从实际情况来看,那些小头领均已无法让手下流民吃饱肚子,他

们也有自己的算盘,还不如暂先到项梁那里栖身,以便跟部下一起得到食

物。

据说就在项梁及其所率大军正要接近薛的时候,有位居巢(安徽省境内)人士^他的名字叫范增,是一位年巳七十岁的老翁^曾赶来与项梁见过一面。当时范增就讲过一句话: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范增引用的是早前楚的阴阳家南公的一段预言,意思就是劝项梁找到

亡楚之王的子孙奉立为王。他说,如果项梁将军能将其奉立为王,楚的遗

民就会争先恐后加人旗下。陈胜却不是这样,而是自立为王,故而造成人心离散,将军你可无论如何也不要学这个样子。对于范增的这番规劝,项

梁欣然接受,宛如一个迷信的人为之倾倒一般。所谓并不能只靠教条理论才能恍然大悟,恐怕就是这个道理。

范增这位老人通晓天下时势,明于兵理,再加上对秦军现状了如指掌,尤其更了解项梁军的情况,即尽管项梁军在流民军里具有头等的兵力和声

威,但也具有一些弱点。

更何况,这位老人的每一句话都是金玉良言。

可以说,被这样一位人物给说得心服口服,也实在是项梁的运气不好。

168

〃啊,太有道理了。〃听完以后,项梁真是感到心悦诚服。〈能做到这些,就可以收栊到超过秦军一倍的兵力,如此一来事情就好办了。〉

说起来是王,其实也不过就是一个招牌而巳,实际上还是自己在执掌兵权,发号施令,指挥一切,调动一切。

薛这座小城,自古以来就有。

在周朝,当各诸侯国尚处于城市国家状态时,就曾以薛这一名称形成一个诸侯国。仅从这一事实,就可以想象其所依托之地是多么丰腴富饶,

并且随着时代的推进愈来愈富庶。战国时期一般农业生产都有大幅度的提

高,薛地也更加富裕。

战国时期,薛尚在齐的版图之内。至战国末期,齐王曾将著名的王室

后裔孟尝君封到薛这座小城。由此人们才说:〃薛是靠孟尝君才越来越出

名的。〃

孟尝君曾与四方贤者及具有各色技能的人广泛结交,并将他们招至薛作为食客,这些故事在项梁那个时代仍被人们广泛传播,仿佛就是刚刚过去的事情。

在古代中国,人们在氏族中就像干青鱼子一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