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邦内心惊诧不已。张良的身影随着灯光不停地晃动,有一种阴森可怕的味道,连张良本身似乎也宛若游丝地化成了气。
胎息的全套动作,是从鼻子里轻轻地把气吸进去,待肚子里的气装得满满的,就像舍不得这些宝贝似的,一下子闭住所有的呼吸器官,在心里数一百二十下,再微微开启双唇,缓缓地把气吐出去。
张良在鼻子尖上垂了根羽毛。羽毛纹丝不动。〃真是个傻瓜!〃
刘邦满怀喜爱之情地在心里骂了一句,但他并不想闯进屋子里去破坏
张良的修行。
〃你们告诉他,明天到我帐前来一下!〃说完,就蹑手蹑脚地离去了。
第二天早晨,刘邦睡了个懒觉。理由很简单,即使早早起床,形势也
不会好转,项羽更不会自行拔寨撤得远远的。
刘邦正在吃早已过时的早饭,张良悄无声息地走了进来。
〃你为什么要热衷于装病?〃
刘邦故意大声训斥了一句。
〃这跟陛下早晨睡懒觉是一样的。〃
张良的意思也许在说,既然巳经到了这步田地,恐怕也只有从长计议
了。
〃楚依然气势汹汹啊!〃
〃陛下看到我屋子里的灯光了吧?〃
320
〃太难闻了。〃羊油确实特别难闻。〃油倒在盘子里。〃〃我知道。〃
〃当那些油要烧尽的时候,通过灯芯发出一种特别强烈的油腥味,火焰也烧得格外地高。楚的天命之油也确确实实要燃尽了。〃〃何以见得?〃刘邦停下手中的筷子。张良崇尚情报,并非自今日始。
这位亡韩贵族的后裔,在当年韩国被始皇帝灭掉之后,曾把家产全部卖掉换成金钱,雇佣壮士,企图在博浪沙丘刺死正在巡幸中的始皇帝,此举没有成功。后来他就逃到下邳〖江苏省境内)躲藏起来,结交了一些游侠。这件事我们已经提到过。那些游侠里有一位名叫项伯的人,是项羽的叔父,他杀了人被到处追捕的时候,张良曾救过他一命。项伯对张良感恩不尽,由于这个缘故,当初项羽想在鸿门宴上杀害刘邦时,身在项羽军中的项伯想方设法救出了刘邦,报答了当年的恩情。这件事我们也早巳讲过。
项伯现在依然在项羽的军营里。
项羽跟刘邦不同,他似乎是名门出身,而且是个讲究礼仪的人。这点在当时早就传开了。仿佛比一般人热血十倍的项羽,往往会给人一种霸道而凶残的印象,比如当他发怒时,凶得像只老虎;恨起敌人或敌占区的老百姓来,有时会做出常人难以做出的暴虐举动;还像传说中的那样,把自己曾尊奉为君主的怀王撵下台,又将其杀掉。而另一方面,他对自己人十分温柔和善,对有血缘关系的长者就更是以礼相待。有一种世代相传的说法是,项羽乃是一位出人意料的彬彬有礼的君子,这种印象恐怕
就是来源于他性格的这一方面吧!
还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谈论这个问题。那就是,项羽本是一位彻头彻尾的楚人。
楚那个地方,往往被中原地区看成是一片尚未开化的、有些怪异的地
321
域,其实那里的人是很崇尚血缘关系的,也许是楚人的气质和思想方法里不仅继承了古代氏族社会的风俗和道德习惯,而且继承了古代那种闭塞性。
毋庸赘言,在这一点上中原人也是如此。中原地区把广阔的领域连成一个统一社会的历史是很悠久的,他们老早就懂得了一个道理,倘若只抱着血缘中心主义不放,那么,整个社会也好,政治也好,军事也好,统统都不会得到顺利发展。刘邦这号人则表现得更甚,让人觉得他好像对具有血缘关系的人抱有某种生理上的厌恶,他真心尊重的乃是其他方面的才千、气质和勇气,更信赖诚实可靠的人。
项羽则刚好跟刘邦这号人相反,连他手下唯一的一位谋士范增,也由于自己的忠心遭到怀疑而离去。自那以后,集聚在项羽帐前的全都是具有血缘关系的人。而项伯作为具有血缘关系的长辈,在这些人里尤其受到项羽的尊重。
不过,也不能得出结论,说项伯连最核心的机密事项都参与了。
原因之一,也可能是项伯并没有那么足智多谋。
还有,在鸿门宴上,项伯在最关键的时刻破坏了范增企图杀死刘邦的
计策。也可以说,这件事成了项伯遭到项羽和他身边那些心腹怀疑的一个
起点。
说是怀疑,其实在对待项伯的问题上,项羽也并不特别在意。项伯乃是一位重义之人。他对张良太重情义了,救刘邦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
由于内心抱有这样一种看法,项羽从没有就这件事直接责备过项伯。
所谓义,乃是指按传统道德观念必须如此行事的理念,这种义超出了
骨肉之情和世人固有的本性(比如珍惜生命等〉。
一般认为,义可能是战国时期产生的一种道德观念。后来被儒家学说
接受过去,内容才变得复杂起来,走向另一个极端,就像从义字本身再创
造出一个礼仪的仪字一样,儒家在很大程度上将其空洞化,使其含义降到
只讲礼仪成规或交往方法等内容上去了。
不过,当时离战国时期还不箅久远,这种传统观念还没有失去初期的
322
猛烈势头和强烈程度。
义(在中国未推行简化字之前写做〃義〃〗这个字,从解字学观点来看,当初本是由羊和我两个字组成的。羊字从动物的羊转变成美的意思。羊我,恐怕就是〃让我更美〃的意思,据说古义还指〃人美舞之姿〃,总之,就是指抹杀人情之我,以达伦理道德之美,即宁可豁出性命也要体面。在秦朝末年那种兵荒马乱的年代里,义字在庶民当中还是有口皆碑的。
人们也不得不说,正是出于义,项羽才未对他的叔父项伯加以追究,他很可能就是受了当时这种广为流行的思想的影响。然而,倘若项伯是另外一个人,项羽恐怕就决不会宽恕了。想到这一点,人们就不难看出项羽头脑里始终存在着楚人那种对本血统亲人的姑息态度。
张良在装病过程中,一直没有停止派人四出搜集情报,向身在项羽帐下的项伯也派去了密使。
从密使的报告中得知,楚军从外表上看好像并没有变化,依然气势汹汹,但实际上早已失去锐气,近乎徒有其表了。
张良并没有让密使直截了当地对项伯说:〃请你背叛项羽。〃
在当时,虽说也曾有过极少的使己方明显处于不利地位的叛臣叛将,
但那些人最终都因遭到世人的指贲,没有一个是全尸而终的,这早已成了尽人皆知的常识。
张良让密使对项伯转达的大意是:鸿门宴那一次,由于您费心周全才救了汉王的性命,使我也能从危难之中逃脱出来。这一恩情,子子孙孙都要永远铭记在心。现在楚汉正在进行殊死决斗,前途如何,很难预料。在您看来,也许楚是不会失败的,但万一出现那种情况,还希望您亳不迟疑地到我这里来做客。我将以性命担保,保证您毫发无伤。
这项含而不露的要求,体现了张良个人的^义〃。
义,始终带有个人色彩,项伯那方面接受与否,如何理解,全都没有关系,而且对项伯和项羽之间的关系也亳不介意。张良这次只想以救人一命,来报答自己被救一命的恩情。可以说,张良和项伯之间已结成了一种
323
只有他二人知道的秘密关系。
这种靠〃义〃结下的情谊,本属个人之间严格的伦理道德范畴,即使他们各自的主人^刘邦和项羽,也无权进行干涉。
项伯看来深受感动。
〃楚军好像巳全凭项羽一个人在支撑了。大军正在走向自我毁灭。〃
项伯这句话仿佛是在自言自语,根本不像有意在告诉密使。然后又嘟嘟嚷囔地讲了一通粮食不足、士气极端低落的实际情^。
项伯的这种行为,从后世由懦家作为伦理道德加以彻底整顿的〃义〃那种严而又严的立场来看,只能认为是不可思议的。
不过,在当时,伦理道德问题并不像后世那样是写在书里的,或者说,还不是后世统治阶级直接插手,并以书籍的形式向一般老百姓大肆传播的,而是由平民百姓为在世上生存下去,使之作为一种必不可少的观念而富有活力的。从这种形式的〃义〃来看,项伯对项羽的所谓主从之义,简直就像硬捏在一起的东西,是经不起任何考验的。远不如个人在无形之中结成的两肋插刀的默契之义更为牢固,更起作用。
〃你是从谁那里听说的?〃
从刘邦的心情来讲,自己尽管是张良的主人,但还是尽量避免向张良提出这类问题,因为保不准就会触及张良无形之中保持的侠义关系。可是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