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纪连海新作:历史上的父子宰相-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二,双方的海军实力对比。正如电视连续剧《康熙王朝》中所说的那样,大清王朝的军队是陆军强大而水师薄弱。在清朝政府陆续消灭上述三股势力(南明残余势力、大顺大西残余势力和割据南方的三藩势力)、最终完成了大陆统一的过程中,手下的八旗兵和绿营兵也越来越强大起来;而这期间,清朝政府由于忙于大陆的统一战争,没有时间和精力建立水师。在完成大陆统一之后,国家的主要任务则是迫切需要休养生息,发展水师也仍然不能提上议事日程。更为重要的是,从台湾郑氏集团脱离而来的投诚者,也暂时得不到清朝政府的信任。
第三,郑氏集团内部的矛盾,也为康熙皇帝坚持以抚为主的对台政策提供了便利条件。恰恰是因为台湾内部的动荡为他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一个机会,因为你们内部动荡以后,我很有可能就要等待着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情况的到来。
第四,康熙皇帝的几次武力攻台失败,也更加促使康熙皇帝进一步坚持以抚为主的对台政策。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康熙皇帝的这几次武力攻台失败,都和一个人有关系这个人就是施琅。
前面我们说到,就在郑成功去世、郑经割据台湾自立、郑成功的旧部纷纷投降大清王朝的时候,郑成功的仇人施琅向康熙皇帝建议,派兵〃进攻澎湖,直捣台湾〃,使〃四海归一〃。
其实,就在这种情况下,非常年轻的康熙皇帝,他也曾经一度动摇了以抚为主的对台政策,改为武力解决台湾问题。
1663年,康熙皇帝任命施琅为福建水师提督,跨海征台,结果施琅没有成功。
1664年,施琅再度建议率兵〃进攻澎湖,直捣台湾〃。康熙皇帝也于1665年封施琅为靖海将军,命其再度跨海征台,结果施琅又没有成功。但是,这个时候的大清王朝朝廷内部,针对如何解决台湾问题,就分成了截然不同的两派:一派,以明珠为首的一部分大臣为代表,全力支持康熙皇帝的和平统一主张;另外一派,以索额图为首的一部分大臣为代表,全力反对康熙皇帝的和平统一主张他们认为,就应该武力解决台湾问题。
更有甚者,明珠和索额图之间的这种分歧,还有更为深厚的政治背景。关于这些,我们还会在后面的内容中逐渐为大家揭示出来。
4收复台湾之役前后大清王朝内部矛盾的发展
当然,以明珠为首的一部分大臣在这场较量中取得了暂时的胜利。因此,从1662年起,清廷与郑氏政权进行了持续22年、多达9次的谈判。
在这多达9次的谈判中,一次是1667年,清廷派总兵孔元章赴台湾,答应郑经如归顺,可封〃八闽王〃,郑经犹豫不决,后以〃和议之策不可久,先王之志不可坠〃,拒绝清朝的招抚。
另一次是1669年,受康熙皇帝派遣,刑部尚书明珠前往福建主持对于台湾的和议工作。明珠派知府慕天颜入台,宣示招抚之意。清廷做了重大让步,允许郑氏封藩,世守台湾。郑经则提出:〃苟能照朝鲜事例,不削发,称臣纳贡,尊事大之意,则可矣。〃康熙皇帝答复:〃若郑经留恋台湾,不思抛弃,亦可任从其便。至于比朝鲜不剃发,愿进贡投诚之说,不便允从。朝鲜系从未所有之外国,郑经乃中国之人。〃康熙皇帝不愿意台湾成为独立于中国之外的国家,故而谈判破裂。
此后发生了〃三藩之乱〃,中原战火弥漫。郑经趁机与吴三桂、耿精忠联合,占领厦门与漳州、泉州、潮州、惠州各地。转战数年,吴三桂失败,郑经孤军难支,又退回台湾。清朝再一次争取谈判,郑经再次要求〃请照琉球、高丽外国之例〃,而康熙坚决不同意,双方各持自己的立场,谈判又无结果。
                  第37节:施琅收复台湾之役前后的张英(3)
第三次是1681年,长期主政台湾的郑经去世后诸子争位,郑氏家族内部矛盾激化。清政府也在这一年最后平定了〃三藩之乱〃,能够腾出手来考虑平台的问题。福建总督姚启圣上书力主乘胜收复台湾。康熙皇帝再度采纳大学士明珠的意见,决定对台湾郑氏先行招抚,若招抚不成再用武力。当时郑氏政权已无恢复明室的可能,只想保住在台湾割据的局面。他们在与清朝的谈判中,多次要求〃不剃发〃,〃世守台湾〃。康熙皇帝在遣使与郑氏代表谈判中许诺,如郑氏归顺清朝,则可〃保境息民〃,仍在台湾居住,但郑氏必须成为清朝臣民,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方面显然对此没有兴趣。谈判再度破裂。
9次谈判未果,天平开始向着有利于索额图为首的一方大臣倾斜。这才出现了前面我们所说的1683年施琅率领水兵2万余人、大型战船300余艘、中小战船230余艘的收复台湾之役。
1683年施琅收复台湾之役取得轻而易举的胜利,也大大助长了以索额图为首的一方大臣的气焰。
在这里,我们要注意的是,在朝廷中,最好的情况是朝廷的内部分成水火不相容的两个派别,而这两个派别又打得难解难分,而皇帝则处于居中调停的状态,成为最高级别的、最高权威的仲裁者。
因此,我们知道,如果说,前面我们所讲过的、历时8年的平定〃三藩之乱〃的胜利实际上是属于以明珠为首的大臣集团的话,现在这场施琅收复台湾之役的最终胜利那就完全是属于以索额图为首的大臣集团的了。
因此,我们说,到现在为止,大清王朝的朝廷内部,就出现了明珠集团和索额图集团的激烈竞争的情况。而现状则是,形势稍微有利于索额图集团。
那么,康熙皇帝现在应该怎么办呢?
最好的办法就是:第一,稍微加强一下明珠集团的力量,以期达到竞争双方的暂时平衡;第二,在竞争双方中布下自己的棋子,以期达到〃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目的。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如何才能够做到这一点呢?康熙皇帝想起了已经回家4年、好像在以前属于明珠集团成员的张英。
5康熙皇帝重新启用张英内幕
因此,这个时候的康熙皇帝决定,重新启用张英入朝,让张英官复原职,重新担任他的翰林学士兼礼部侍郎职务。于是乎,4年过后的张英再度回到了北京,重新担任他曾经担任过的翰林学士兼礼部侍郎职务。
很快,康熙皇帝就发现,张英的这点官职似乎并不足以完成他赋予张英的历史使命。于是,这个时候的康熙皇帝觉得,应该加重张英的分量给张英更多更重要的官职。于是乎,很快,张英就担任了兵部侍郎的职务。
兵部侍郎是兵部的副长官,明代从二品,清代为正二品。相当于今日的国防部副部长。〃兵部〃乃六部(吏部即组织部兼人事部、户部即财政部及民政部、礼部即外交部及教育部、兵部即国防部、刑部即公检法三部、工部即建设部)之一,〃兵部〃掌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之政,历代相沿。尚书是部长,〃侍郎〃,相当于今日的副部长。不要小看了这个与礼部侍郎同样在大清王朝都属于正二品的官职,这个官职,我们都知道,在实际上可比礼部侍郎的实权大多了。
还不限于此,很快,康熙皇帝又给张英增加了一个官职:兼管詹事府。
正是这个官职,使张英感觉到了更加深刻的丝丝寒意。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还要简单介绍一下詹事府。
所谓詹事府,是明清两朝掌管皇后、太子家族(东宫)事务的机构。清朝政府于顺治元年(1644年)设詹事府,为辅导东宫太子之机构,同年十一月裁撤,其事务并入内三院。顺治九年(公元1652年)复置,设詹事、少詹事,以内三院官兼任。詹事府设詹事满、汉各1人(正三品)、少詹事满、汉各1人(正四品),左、右庶子满、汉各1人(正五品),洗马满、汉各1人(从五品)、左、右中允满、汉各1人(正六品),左、右赞善满、汉各1人(从六品),主簿满、汉各1人(从七品)、笔帖式6人。
詹事府的职掌是:凡皇帝坐朝或秋审、朝审以及九卿、翰、科、道会议之事,詹事、少詹事均得〃侍班〃或参加集议。凡纂修实录、圣训,詹事府詹事、少詹事例得充任副总裁官及纂修官。纂修其他书史,少詹事皆得充任纂修官。此外,有些职掌是与翰林院互兼的。清初规定,凡东宫千秋节(东宫诞辰)及元旦、冬至行礼庆祝、表笺文式,由詹事府坊局官撰拟颁发。
正是在詹事府的职务上,张英深刻地感觉到了为官的不容易,在皇帝身边为官更加的不容易,在太子身边为官更加的不容易。这要是弄不好,可是要杀人掉脑袋的啊!这是怎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