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欺负吴襄他们人单势孤,企图迫使他们投降,于是这些八旗兵采取了围而不攻的计策。祖大寿看见后金的八旗军人多势众,不敢派兵出城救援。这个时候的吴襄等人,眼看只有死路一条了。吴三桂眼看父亲被困,万分焦急,于是大胆向祖大寿请战。祖大寿不允,吴三桂便带着二十来个家丁,偷偷地溜出城去,准备无论如何,也要把自己的父亲救出来。
出城后的吴三桂提刀上马,亲自居中,左右各置家将一人,其余十八骑分作两翼,勇敢地冲入包围圈。八旗军队在突然之间见到二十余骑明军冲来,一时束手无策。吴三桂拈弓一箭,射中一八旗军队将领,那位将官立即从马上跌落下来。
这个时候的吴三桂心里面想,我要把他的首级割下来立功。于是从马上弯下腰去,不料那个将官忽然跳起,用短刀一下子就刺中了吴三桂的鼻梁。此时的吴三桂,哪里顾得上面部的鲜血呀,说时迟,那时快,手起刀落,将那个将官的首级砍了下来。接着,他与父亲吴襄兵合一处,将打一家,迅速率众突围。这些八旗兵,当时却错误地分析了形势。他们认为,为什么明朝出来作战的部队这么少呢?肯定是诱敌深入之计,我们可千万别上当。于是,轻而易举地,吴三桂就率领这可怜巴巴的二十来个人,一举突破了重围,将其父亲救回到了城中。
这几乎是小说演义中才会有的一战,既奠定了吴三桂军旅生涯的起点,也造就了他〃孝闻九边,勇冠三军〃的传奇名声,以至战后他的〃忠孝之名,夷夏震慑,即四王子亦曰:'好汉子!吾家若得此人,何忧天下!'〃《吴三桂纪略》中所说的四王子,就是大清皇帝皇太极。
一时之间,几乎大明朝的每一寸土地上,都传扬着〃聪俊绝人〃、〃纯忠极孝〃、〃夷夏震慑〃、〃勇冠三军、孝闻九边〃的吴三桂孤胆救父的英雄事迹。
2拒绝降清的吴三桂
1641年前后的大明王朝,在关外仅剩八城:锦州、宁远、松山、杏山、塔山、中前所、中后所、前屯卫。而锦州偏偏就被皇太极包围了!
第25节:明朝灭亡前后的吴三桂(2)
为解锦州之围,明朝政府以洪承畴为主帅,率师13万,自宁远北上驰援锦州。清军主帅皇太极得知此事后,迅速调动兵力,围城打援,将援锦明军包围于松山。为了解除被动局面,洪承畴决定孤注一掷,率军突围。但是军事会议刚散,洪承畴手下的几个总兵也各自夺路逃跑,致使清军乘势追杀,明军损失惨重。
松山一战,明军全军覆没,5万多人马被歼,松山、杏山、塔山、锦州四城失陷,主帅洪承畴于松山城破后被俘,名将祖大寿降清,明朝经营数十年的宁锦防线土崩瓦解,此后的明朝再没能力抵抗清兵,只剩下一口残存的气息维持生存。
吴三桂逃至宁远后,积极收留残兵败将。前后仅仅半年多的时间,他便重新集聚了3万人马,继续坚守宁远孤城。在这个时候,在东北地区,明朝的崇祯皇帝,除了吴三桂,已无兵将可用。
在这个时候,清朝的皇帝对吴三桂发动了强大的政治攻势,劝其投降。吴三桂的舅父祖大寿、祖可法,哥哥吴三凤,姨父裴国珍,表兄胡弘先,挚友张存仁、邓长春等人降清后都写信劝吴三桂降清。
1642年4月,清朝的皇帝皇太极本人直接给吴三桂写了亲笔信。10月份,清太宗又再次写信,劝吴三桂早降。吴三桂面对这种形势,却拒不降清。
1643年,清军迅速占领了中后所、中前所、前屯卫三小城。这三城的失陷使宁远成为真正的孤城!此时,宁远守城军民人心惶惶。吴三桂仍然拒不投降。
3大明王朝的灭亡
1644年,是中国传统的农历甲申年。甲申年,是中国历史上值得大书特书的一年!大明,建立于1368年,其建立者是朱元璋,到现在已经存在了275年了可以说,这个政权现在已经到了行将灭亡的前夕了。危险,来自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政权的内部。由于大明王朝的统治集团不思进取,鱼肉人民,最终引起了规模庞大的农民起义!这其中,规模最大的是李自成、张献忠的两支军队。尤其是李自成的部队,他们在1643年底占领了西安,并且在1644年正月初一(1644年2月8日)改西安为西京,正式在西京称帝,国号〃大顺〃,年号〃永昌〃。大顺政权在这一年的正月初八,正式开始由李自成亲自率领百万大军,分两批东渡黄河,向明朝的首都北京进发他们准备一举拿下北京,夺取全国政权!
第二,政权的外部。在东北地区,1616年,满洲人的前身女真人建立了大金政权历史上称为后金。1636年,皇太极改〃女真〃为〃满洲〃,改〃大金〃为〃大清〃。这个政权现在正在坐山观虎斗。看着大明与大顺两个政权之间鹬蚌相争,就等着自己渔翁得利了。
在这个最为关键的时刻,负责替大明王朝守卫孤城宁远的吴三桂几乎同时接到了大明、大清、大顺三方的邀请函。
我们先看大明方面:这个时候,大明王朝的崇祯皇帝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于正月初将已闲居在家的吴襄招进京,命他提督御营。这显然是因为吴三桂手握重兵,为了拉拢吴三桂,不得不重用吴三桂之父。接着,崇祯皇帝又想把吴三桂这支生力军调进关来,对付农民军。因此,他亲自招见吴襄。吴襄慷慨陈词,说农民军不是吴三桂的对手。崇祯皇帝欲调吴三桂,又害怕落得个丢弃宁远的罪名,一直下不了决心。众大臣互相推诿,谁也不愿就此事负责。
1644年4月7日,农民军已进至宣府城,离北京只有二三百公里了。
这时,崇祯皇帝才做出了弃宁远,招吴三桂、王永吉、唐通、刘泽清四将入京勤王的决定。四将均封伯,吴三桂被封为平西伯。
这时,山东总兵刘泽清托辞坠马伤脚,拒不奉诏;吴三桂与蓟辽总督王永吉路远,一时间还来不到北京;只有蓟镇总兵唐通带了八千人马先到北京。
崇祯皇帝封唐通为定西伯,命他把守居庸关。不想,唐通却投降了农民军,居庸关不攻自破,农民军直趋北京。
这个时候,33岁的吴三桂受封为伯,他的高兴之情是不言而喻的。受命平西,当然是让他与农民军作战,只要能脱离宁远这座危城,他也是迫不及待的。
第26节:明朝灭亡前后的吴三桂(3)
那时,吴三桂有精兵4万,加上辽民数10万,他4月12日受命,16日便率军民抛弃宁远,向山海关进发。庆幸的是,清兵直到4月22日才得到吴三桂撤离的消息,而这时,吴三桂已带领兵众到达了山海关。
吴部到达山海关的时候,李自成军已攻至北京郊外,各种消息传到了吴三桂的耳中,他有些犹豫。但君命难违,吴三桂还是领兵向北京进发,4月26日(阴历三月二十日)到达丰润。在这里,他打败了投降李自成军的原明降将白广恩、唐通,并收降了8000人。但是北京已于4月25日(阴历三月十九日)被农民军攻破,明王朝灭亡了,崇祯皇帝吊死于煤山寿皇亭下。
4吴三桂接到大顺政权的邀请函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大顺方面:
其实,这个时候的李自成也知道,吴三桂及其所属的军队是当时一支非常重要的力量,他的去向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哪一方能操纵中国政权。
因此,李自成进北京后,马上听取了手下人的建议,在进驻北京的第三天,就从狱中放出吴三桂的好朋友、原明朝的职方郎中张若麒,让张若麒担任山海关防御使,前往山海关从事劝降吴三桂的工作。
李自成为了迅速促成吴三桂投降,采取了很多措施:
第一,派人两次前往山海关,赏辽兵白银四万两,赏吴三桂白银万两、黄金千两、锦千端,并封吴三桂为侯;
第二,命吴襄在北京写信给吴三桂,劝其归顺于李自成的大顺政权;
第三,派专使巡抚李甲和兵备道陈乙面见吴三桂,许以封侯之位。
对吴三桂来说,在这个进退维谷的困难时刻,他应该怎么办呢?彭孙贻的《流寇志》里面做了如下的记载:
〃有客平西(平西,指平西王吴三桂)幕者云,世传吴襄作书招平西,平西告绝于父,起兵勤王,非也。都城既陷,三桂屯山海,自成遣使招三桂。三桂秘之,大集将士。告之曰:'都城失守,先帝宾天,三桂受国恩,宜以死报国,然非藉将士力,不能以破敌,今将若之何?'将士皆默然。三问不敢应。三桂曰:'闯王势大,唐通、姜瓖皆降,我孤军不能自立。今闯王使至,其斩之乎,抑迎之乎?'诸将同声应曰:'今日死生唯将军命。'三桂乃报使于自成,卷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