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水煮官场之帝王心术-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实张释之要表明的意思就是:死后要节俭。

汉文帝是出了名的抠门先生,所以能准确判断张释之说的话是真理,他欣赏实话实说的臣子。

过了不久,廷尉这个职位空缺,汉文帝立即任命张释之为廷尉。

汉朝最尊贵最有实权的官就是三公九卿,而廷尉就是九卿之一,相当于现在的司法部部长。

贾谊、袁盎都是在冲击公卿权位时倒下去的,而张释之不声不响的就步入了公卿的行列。这三人都是新派力量的代表人物,其中还是张释之最会当官,也最会做人。

其实把官当好的套路很简单,一要看清领导;二要做好分内工作。

套路归套路,实际做起来又是另一回事。

有时候把工作干好领导未必高兴,有时候看清领导就不能把工作干好。


作者:闲侃春秋 回复日期:2011…03…24 09:25:09 
 
者:梦回尧舜 回复日期:2011…03…23 15:49:08  

书快出了吧。
出书了,我买一本请春秋兄签个字,可否?

没有问题。
作者:sansiwufyf 回复日期:2011…03…23 18:27:08  

钱+权+邪=魔鬼。不知对否。贪欲是钱权的原动力,钱权更是人往高处走的诠释、这些并不是罪过,又怎么会是魔鬼呢,魔由心生,心术不正者邪道。


精辟!

作者:闲侃春秋 回复日期:2011…03…24 09:26:28 
 

张释之能登上公卿之列绝对不是巧合,他有贾谊和袁盎不能比肩的智慧,那就是绝对要把工作干好,同时还要让领导高兴。

当上廷尉之后,全国的大案要案都由张释之来裁决,这对他而言是全新的挑战。大案要案的主角绝对不是平头百姓,从而也会触及到方方面面的势力。说白了廷尉也是得罪人的差事,干好这差事需要超人的睿智与机变。
看见升官时,也要看到升官背后隐藏的凶险。

张释之上任后,迎来的第一个案子的主角就是汉文帝,另外一位主角竟是平头百姓,两位身份悬殊的主角要让张释之主持公道。

案件的经过是这样的:汉文帝出行,一个小老百姓为了回避皇帝躲到了桥下,他在桥下忍了很久,以为皇帝走远了,就从桥下窜了出来。偏巧汉文帝刚刚经过这座桥,小老百姓突然现身惊了汉文帝的坐骑,那马开始狂奔,汉文帝差点从马上掉下来摔死。因此汉文帝很生气,把小老百姓抓起来交给了廷尉,命廷尉治小老百姓的罪。

这个案件处理起来应该很简单,请示一下汉文帝如何法办惊驾的小老百姓就完事了。

张释之偏偏不这么做,他依据法律条文判小老百姓犯了冲撞罪,惩处结果是罚款!这个判决让汉文帝很生气,他叫来张释之理论,非要整死那个小老百姓。

张释之驳回了汉文帝的无理要求,他说:“无论是老百姓还是皇帝都应该尊重法,法律条款上规定了犯冲撞罪就是罚金,臣不能因为陛下是皇帝就违背法规。如果这样做就失去了法律的公正,老百姓会有怨言。这样做,臣还有脸去领导执法部门主持公道吗?执法不公,天下就会乱。”

面对张释之的强硬立场,汉文帝沉默了很久。他在慢慢浇灭心头的怒火,这怒火肯定是针对张释之的。他不但想砍了那个小老百姓,也想砍了张释之。

他是至高无上的帝王,一个小老百姓冲撞了他,已经让他很生气了;如今张释之这头倔驴竟然在顶撞他,这让他更忍无可忍。

虽然忍无可忍,还必须忍下去,这需要太高的修养了。汉文帝之所以伟大,就是因为他有这么高的造诣。他是个明白人,他知道张释之站在了理上。

盛怒过后,汉文帝妥协了,他说:“你是个好廷尉,朕错了!”

张释之跪在地上哭了,因为他得到了领导公正的评价。他珍贵的眼泪也赢得了汉文帝的尊重。

坚持真理很难,遇到一位赏识坚持真理的领导更难。

不过,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上帝似乎在有意烧烤张释之,也是在考验汉文帝有多伟大。


作者:闲侃春秋 回复日期:2011…03…25 09:21:27 
 
作者:常德芙蓉王 回复日期:2011…03…24 19:22:49  

有点《通鉴辑览》的文风。
建议用词还要稍微书面化一点,以后有机会要用时,修改量会小些。
你其他的文字会比较好些。
不好意思,滥用批语权了。

谢谢赐教。

作者:ferding 回复日期:2011…03…24 20:57:34  

春秋你发多几贴啊,从你开贴跟你到现在,你就不会多发点?


别急兄弟,面包会多的。


作者:喝啤酒也会醉 回复日期:2011…03…24 10:40:31  

貌似春秋兄和汉文帝性格相仿

不敢攀龙。平和的一面倒是有点。


作者:闲侃春秋 回复日期:2011…03…25 09:23:13 
 
不久,执法部门抓到了一个盗窃高庙器物的贼。所谓高庙,就是高帝刘邦的陵园,是皇帝和群臣祭祀刘邦的庙堂。

有人敢盗皇帝家的祖坟,这还了得!汉文帝这次的火气犹如熔岩喷出,他责令张释之严惩窃贼。

这不仅仅是盗窃的问题,还是极度蔑视皇权的问题。如果老百姓都这样,天下还不乱成一锅粥。

张释之裁定的结果是:弃市。

也就是把罪犯砍头后,丢弃在刑场暴尸若干天。

汉文帝对张释之的判决很不满,他要求张释之判罪犯“夷族”!也就是诛灭罪犯的九族!

这在温柔的汉朝属于顶天的惩罚了。

张释之再次驳回了汉文帝的要求,他的理由仍然是法律条款上的规定。他对汉文帝说:“秦法、汉法所规定,盗窃庙器都是弃市。如果按陛下的意思诛灭罪犯的九族,那么将来有人取走长陵(汉文帝的祖坟)的一撮土,又该怎么判决呢?”

这次汉文帝没急于表态,也没和张释之争论。他知道自己理亏,也清楚张释之的硬度,更尊重张释之的硬度。

他回后宫请教老娘薄太后,用薄太后这杆枪来对付张释之。

薄太后是个玩政治的老江湖,她清楚凡事应该以大局为重。皇帝虽然尊贵,也是老百姓和臣子们捧出来。如果老百姓不捧了,皇帝的尊贵也就没了。

小偷盗窃皇陵这件事虽然不大,却是天下人关注的焦点。越是在这个时候,越要显示皇帝宽容的胸襟,这样会很容易争取到民心。

薄太后支持张释之的判决,并指出了这个判决的重大意义,那就是用公正与宽容换取民心。

汉文帝再一次向张释之妥协,并加深了对这位爷的尊敬。

张释之赢得的不仅仅是皇帝的尊敬,还有朝臣和百姓的尊重。

做人做官能做到这个境界很不容易。


作者:闲侃春秋 回复日期:2011…03…25 09:25:29 
 
自大
永远记住“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汉文帝能读透手下的这帮大臣,却读不懂北方的匈奴人。那个相对野蛮的民族让汉文帝伤透了脑筋。

汉文帝是位喜欢和谐相处的爷,他的外交政策也是和平共处的原则。他上台之初就延续了对匈奴的和亲政策。但是匈奴人却不买他的帐,动不动就骚扰汉朝的北部边境。

汉文帝没和匈奴人交过手。

前面叙述过匈奴右贤王入侵汉朝事件,汉文帝派灌婴帅八万大军去收拾右贤王,他也亲自去北方边境地区督战,结果右贤王提前撤走了。

和匈奴人打架不是汉文帝的目的,他想要的是北部边境地区的稳定。只有和匈奴搞好关系,他在国内的统治才能稳定。

一旦和匈奴人缠斗起来,他后院的这帮王爷也许会趁机造反,这帮爷的破坏力是致命的。

为了能和匈奴人再次握手言和,汉文帝派使者去匈奴国修好。

匈奴单于冒顿答应了汉文帝的修好要求,并派使者给汉文帝带来了一封和好的书信。两位君主就这样握手言和了。

什么事都有缘由,匈奴单于冒顿答应和解也是有缘由的,就是这位爷老的就要死了,他领导的匈奴团队正在进行权力交接。

匈奴,这个困扰汉人数千年的民族到底是一群什么人?我们必须对他们进行了解,否则就不知道他们到底有多伟大。

我总觉得匈奴就是超级庞大的匪帮,他们是一群极端好斗的家伙。这也许跟他们的成长经历和生活习性有关。

匈奴人没有固定的居所,他们是以游牧为生的马上民族。生活飘忽不定,来去如风是他们最大的特征。

早期,他们同恶劣的生活环境,凶猛的兽群斗;后来,他们与草原上的其他团队斗;再后来,他们与先进的汉族斗,这就塑造了他们勇敢无畏的好斗性格。

匈奴小孩骑羊,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