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优势掌握在宋义手里,他只能忍耐!他恨自作聪明的宋义,更恨宋义当初的预言!
在楚国高层敲定灭秦计划之前,项羽曾和刘邦争夺攻取咸阳机会,只是项羽的请求被楚国高层坚决的屁掉了!
基于陈胜、项梁先后失败的教训,楚国高层肯定不会派只知道屠城,不得民心的项羽去完成灭秦大业!他们只信任善于笼络人心,宽宏稳重的刘邦,也只有刘邦能救人民于水火,能称得上是一支义军!虽然刘邦打仗不怎么样,但绝对不会滥杀!
刘邦心怀喜悦向西杀去,他的目标─咸阳。
项羽满怀仇恨跟随宋义向北挺进,他的目标是做北路军的领袖。
第十八章:学习项羽的魄力
“破釜沉舟”是项羽的成名之作,也是绝境反弹的经典做事法则!看完这段战场厮杀的历史,我们应该向战神项羽致敬!在智慧充斥的现代社会,我们往往会输在过分小心谨慎上!
章邯此时已经摧毁了赵国的邯郸,张耳、陈余保着赵王歇退守巨鹿(河北平乡县南)。
章邯命王离带人合围了巨鹿,他本人率军驻守漳河北岸,负责迎击来救援巨鹿的各路起义军,并负责保障王离军的军粮供应。
章邯之所以不亲自攻打巨鹿,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对付项羽。他料定项羽必定来救援赵国,所以把大营建在了巨鹿城的西南,营盘相当坚固!他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万一打不过项羽,可以固守大营和项羽长期对峙,慢慢寻找击败项羽的机会。
作者:闲侃春秋 回复日期:2010…12…01 09:33:30
作者:cherubiclee 回复日期:2010…11…30 18:29:35
mark
作者:old_id 回复日期:2010…11…30 22:59:56
亚克西 顶起
作者:熊旅 回复日期:2010…12…01 01:14:04
顶一下 …
O(∩_∩)O!
作者:闲侃春秋 回复日期:2010…12…01 09:36:42
在王离合围巨鹿之前,陈余提前去了代地(赵国的军事重地),他是去那里搬救兵的,王离围住的只是张耳和赵王歇。
赵国的王不是武臣吗!怎么又换成赵王歇了呢!这还要从赵国的内乱说起。
赵国出了个叛徒叫李良,他悄悄投靠秦军后,突袭赵国的都城邯郸,武臣在没有任何防备的情况下被李良斩杀。张耳、陈余因为耳目众多,提前出逃躲过了灭顶之灾。二人一口气逃到了信都(河北邢台)。
考虑到赵地不好驾驭,两人又不是赵地的土著居民,所以拥立赵国王室后裔歇做了赵王!
后来张耳、陈余击败李良重新控制了赵地。
这样张耳、陈余、赵王歇就形成了新的三人组合。
王离围困巨鹿后不久,陈余率领代地的数万精兵回来救援巨鹿,他在巨鹿北面安下大营。
此时巨鹿城里已经断了粮草,张耳原以为陈余会拼死救援巨鹿,可是期盼了很久,也没等来陈余的奋力援救。
眼见巨鹿形势危急,张耳很生气,他派使者向陈余传话说:我们是生死之交,我现在就要被王离灭了,而老弟带领数万兵马却不肯出手相救!如果是生死兄弟,就应该并肩和秦军决战,胜了则同生,败了则同死!
陈余依然不出兵,并传话给张耳说:秦军实力太强,我出兵跟送死没区别!如果大哥真被秦军灭了,老弟将来一定为你报仇!如果哥们意气用事一同战死,那样做有什么益处呢!
作者:闲侃春秋 回复日期:2010…12…01 10:36:45
张耳、陈余之间的友谊,在当时很出名,现在张耳有难,陈余却袖手旁观,这是旁观者想不到的事!要说陈余手里的兵也不算少了,即便打不败王离,也要为崇高的友谊去努力试试,也许是陈余这厮太聪明了,所以做事也足够灵活!
在官场上混往往会面临义和利的抉择,选择利可以赢了眼前,也大多会输掉未来。
陈余做的实在不咋地,他还不如手下的两员大将够哥们呢!见张耳危在旦夕,张黡、陈释强烈要求陈余出兵相救!并说:我们可以战死,但绝不能丢掉信义!
陈余说:给你们五千人去救张耳吧!我肯定不去做这样的蠢事!
张黡、陈释带着五千兵卒去践行自己的信念,很快就被王离歼灭了!
张耳、陈余这对“刎颈之交”的朋友,从此有了裂痕!
或许陈余了解自己的能力,凭他手下的这点兵,要打败强大的秦军比登天还难,所以他没感情用事!而张耳为了个人安危,动用了友谊这张底牌,不惜让好友来送死!他做的也不咋地!
陈余有他的想法,如果他在,巨鹿城不会轻易攻破,如果他被秦军灭了,巨鹿城马上就完蛋!
陈余在等待各路援军的到来,那时才是出手反攻的最佳时机!他考虑的不是信义,而是利益得失!
王离用了两个月的时间没能拿下巨鹿,这时援救巨鹿的各路起义军都到了。
齐国来救巨鹿的将领有两位,一位叫田安,另一位叫田都,两个人不是一个山头的!田都是田荣派来的,田安是和田荣争地盘的人。
作者:闲侃春秋 回复日期:2010…12…01 14:18:44
作者:old_id 回复日期:2010…12…01 12:44:22
为了把你整到前页 我顶
…
O(∩_∩)O!
作者:闲侃春秋 回复日期:2010…12…01 14:21:20
田荣这个人是关起门过日子的主儿,没有大局观念,目光只盯着齐国这块地盘,在这块地盘上患得患失。即便如此,他始终都没能彻底统一齐地。目光短浅,心胸狭隘,彻底
制约了他的发展!虽然他起家比较早,地盘比较大!
燕国来救巨鹿的人名叫臧荼,他是燕王韩广派来的将领。
张耳的儿子张敖也从外地赶回来援救巨鹿。
这样巨鹿城外就聚集了陈余、张敖、田安、田都、臧荼五路大军,如果再加上不知名的鼠辈义军,援救巨鹿的兵马已经足够多了!拿下王离应该没什么问题。
但是各路援军却没有哪位爷敢率先对王离发起攻击,他们都成了看客,缺乏统一的指挥!其实各路诸侯惧怕的不是王离,而是王离后面的章邯!在他们看来,章邯实在太强大了,那厮还没打过败仗。
作为张耳生死弟兄的陈余,应该带领各路诸侯率先向王离发难!一则反攻的时机已经成熟了,联军的力量不逊于王离的力量;二则是为了践行伟大的友谊;三则想要成大事必须冒大险。
陈余的退缩足见他做事缺乏魄力,也足见这厮的自私狭隘。
如果一个人的名气和他的能力不相符,这人早晚会从半空掉下来;如果一个人的志向大能力低,这人早晚要栽跟头!
陈余正好符合这两条官场规则。
作者:闲侃春秋 回复日期:2010…12…01 16:39:07
就在各路诸侯和王离在巨鹿形成僵局时,宋义率楚军来到了漳河南岸,并在那里建立了大营,同漳河北岸的章邯形成对峙。
这样就形成了巨鹿、章邯、宋义三个军事力量区,各路起义军的劲兵,秦朝的所有精锐部队,终于面对面了!
所有人都清楚,起义军和秦朝的决战就要打响了,谁是这场宏大战争的主宰还不知道,哪方将成为最终的胜者也不知道。所有军事统帅的心里除了紧张就是恐惧,这种情感很难驾驭!
在秦朝方面,章邯手里握有三十多万军队,王离手里握有十万军队;在起义军方面,宋义手里有近二十万楚军,其他各路义军加起来也有近十万人。从双方军事力量对比上看,秦军占有绝对优势。
从军事统帅上对比,章邯是位常胜将军,没打过败仗;王离曾长期驻守秦国北部边境,同彪悍的匈奴骑兵交过无数次手,作战经验相当丰富!
而义军方面,宋义是位论战派高手,没怎么打过仗;其他的起义军将领更是无名鼠辈!从这一点看,秦军仍然占绝对优势!
按常理推测,秦军将是这场决战的胜利者!因此所有起义军统帅都在胆寒,他们恐惧的程度远远胜过秦军统帅。
王离围困巨鹿不打,五大联军围着王离也不打。章邯呢!除了给王离护送军粮外,也守在自己的营里不出手。
如今就看宋义的了,看他敢不敢率先出手!
宋义在漳河南岸一住就是四十多天,他的表现让所有人失望。
当争斗到了最紧要的时候,决定输赢的也许不再是智慧,而是魄力!
智慧总会有局限,魄力往往超局限。
作者:闲侃春秋 回复日期:2010…12…02 09:24:05
作者:长江长河 回复日期:2010…12…01 17:20:05
写的好!!!!加油!!!!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