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后孙可望连续写信邀请李定国到沅州商议军机,正在李定国准备动身时,李定国在孙可望身边的心腹龚彝派人来报讯,孙可望阴谋在李定国到达沅州后对他下毒手。于是李定国中止了沅州之行,并写信责问孙可望。为了避免与孙可望正面冲突,李定国留下部分军队驻守湖南,被迫自率五万大军南下两广。孙可望一见李定国离开了湖南,就率领他的十多万军队来进攻清军,也想打个大胜仗来提高自己的威望。1653年3月,因为骄傲轻敌,孙可望被清将屯齐在宝庆杀败。见康熙二十四年《宝庆府志》卷二十一《武备志·;兵纪》云:“十年四月(当为三月),贝勒率师大败孙可望于周家铺,横尸遍野。可望单骑走武冈。我师乘胜逐之,遂复宝庆府。”孙可望把李定国占领的许多地方丢掉了。
李定国也开始连连背运,离开湖南进入广西,想夺回广东。首先在永州失利,攻打肇庆失败,只占领了化州、吴川、信宜等小州县。再攻桂林失利,退回柳州。1653年7月,不除掉李定国,孙可望寝食难安,他竟然派部将冯双礼进攻李定国,南明内部大规模的内战一触即发,李定国设计伏击生擒了冯双礼,便予以释放,冯大受感动,倒向李定国一边。内战也因此被延缓了。
李定国是南明最杰出的军事家,他用卓越的战略眼光分析全局。与孙可望并力恢复湖广然后东进的计划已不可能实现,他决定联络郑成功共图复兴大业。他的战略意图是,同郑成功会师,首先收复广东,进而夺取福建、江西、浙江、江苏等省。1654年,经过休整的李定国会同联络郑成功的水军等其他反清组织,号称二十万大军围攻广东的新会。当时清廷的主帅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继茂惮于李定国的威名,贽伏在广州不敢救援。但是李定国围攻小小的新会县城竟然从6月开始一直打到12月中旬,长达半年之久,始终无法破城。战斗非常地惨烈,因为断粮,守城清兵竟然杀人而食。
12月14日,清廷委派的靖南将军朱马喇领兵前来救援新会,尚可喜等也出兵助战。经过四天激烈战斗,到18日,李定国的象兵遭到清兵的炮击而回走,冲乱了自己的队伍,清军骑兵从两翼突击,李定国抵敌不住,全线溃败,一直败退到南宁才稳住阵脚,两广交界的二十多个州县全部丢失了。李定国筹划的恢复广东、进取江南战略完全失败,这以后他再也没有力量和机会进入广东了,南明复兴的希望也从此化为了泡影。
孙可望则加快了自己篡权称帝的步伐,在贵阳修建宫殿,派兵扼守南宁西北的田州,阻止李定国回滇。1656年,李定国决定平定孙可望的叛乱,引兵返回云南,守田州的孙可望部不战而溃。孙可望企图要劫持永历帝,但他手下大将白文选已经倒向李定国一边,因此阴谋破产。因为李定国等护驾有功,1656年3月,永历帝晋升李定国为晋王。1657年8月,孙可望起兵十四万进攻云南,与李定国部对峙在交水,孙可望手下的大将马进忠、马宝等等纷纷临阵反水。孙可望众叛亲离,最后仅剩下妻子等二十多人,逃到长沙,向清朝投降,成为了可耻的叛徒。
孙可望的叛乱虽然平息,但是永历政权的力量被极大地削弱,尤其是马吉翔为代表的隐患并没有被铲除。马吉翔曾与孙可望勾结,为非作歹,李定国原本要逮捕马吉翔,但马吉翔托人找李定国说好话,并且极力地为李定国歌功颂德,骗取了李定国的信任,得以继续留在永历帝身边。同时李定国在收编孙可望的军队时没有一碗水端平,引起了军内的不和。
1658年2月,清政府趁机以铎尼为统帅,兵分三路大举向贵州、云南进攻。北路为平西王吴三桂;南路为都统卓布泰;中路为洪承畴、洛托。4月,南明政权的重要将领刘文秀病故。同月,孙可望的旧部王自奇在永昌叛变,李定国为了平息王自奇的叛乱,亲率大军征讨,在李定国征讨王自奇的同时,清军已经攻陷了贵阳和重庆等地。7月永历帝任命李定国为都招讨大元帅应敌。李定国分兵三路进行阻击,自己居中策应。但是他的黔西防线很快地被清军突破,三路清军攻入云南,局势已无可挽回。
李定国返回昆明召开了紧急军事会议,虽然当时四川西南的宜宾、乐山、西昌一带都还在南明控制之下,刘文秀曾留驻有3万精兵;还可以联系到以原大顺军为主力的夔东十三家等抗清组织。但是李定国考虑到大顺军与大西军并不融洽的关系,还是决定转移到湖南和广西交界与清廷继续周旋。因为一旦形势不利可向东南突进,与厦门的郑成功部汇合;万一失败还可以出海,占据岛屿与清朝继续周旋。然而永历帝畏敌如鼠,决定采取逃跑策略,遁入缅甸。10月15日,永历帝撤出昆明逃往国外。1659年,白文选的殿后部队被清军击败。李定国毅然收拾残兵,挑选了六千人埋伏在怒江以西的磨盘山,设下三道伏兵,果然,吴三桂的追兵浑然不知地钻入了伏击圈,不想在这关键的时候,南明官员卢桂生叛变向吴三桂通风报信,伏击战演变成为一场血战,李定国部战死2/3,许多老部下英勇战死,当然清军同样是伤亡惨重,有十多名都统以下的军官和几千人战死。吴三桂只得暂时放弃了追击。
磨盘山血战后,永历帝及左右僚臣逃入缅甸境内与李定国失去了联系。李定国不肯入缅,在云南西部召集溃散的部队准备和清朝进行最后的战斗。李定国和白文选相会于木邦,派人去缅甸寻找永历帝,他们派去的使者,被缅甸人所杀。缅甸以为南明军队已经是溃兵,想趁火打劫,抢劫明军的军马。白文选大怒整顿人马,命令进行反击,缅军主力(据文献说有“数十万”,可能失之夸张)在江对岸列阵,准备迎战。明军渡河进攻,仅百骑就击溃缅军,明军顺势掩杀,据说毙伤缅军万人以上。缅甸官员搬出永历帝要他勒令白文选退兵。
明将广昌侯高文贵、怀仁侯吴子圣也曾率领一支兵马入缅迎驾,李定国三十多次上表,想接回永历帝,都被缅甸政府和永历帝身边的奸臣马吉翔阻止。缅甸政府派兵把永历帝软禁了起来,为了救出皇帝,李定国曾经两次起兵企图入缅甸,因为种种原因而失败。永历帝身边的忠臣沐天波组织的自救行动也被马吉翔粉碎。许多的明军将领和官员俱皆心灰意冷,纷纷向清朝投降,最后连白文选也投降了。唯有李定国一个人的意志从未动摇过。正应了一句话,“疾风知劲草,烈火识真金”。
1661年7月,吴三桂领十万大军开进缅甸,12月3日,缅甸国王向吴三桂交出了永历帝,南明政权至此覆灭。李定国等曾密谋在吴三桂押解永历帝去北京途中进行拦截。1662年4月,永历帝在昆明被吴三桂杀害。
李定国听说永历帝遇害的消息,万分悲痛。李定国向东里、暹罗借兵计划失败,同时军中将士因为水土不服纷纷病倒,一连串的打击接踵而来。1662年6月11日,李定国四十二岁生日这一天在百感交集、无限的郁闷中也病倒了。6月27日夜,李定国召其子及部将到跟前告诫:“宁死荒外,勿降也!”言毕,气绝而亡,一代名将悲情英雄李定国于云南的勐腊(另一说是景线)与世长辞了。
(本文系原创撰写,版权归作者彭志文所有,文中观点系个人意见,仅供参考,转载请署名作者。谢谢!)
本文参考文献:顾城的《南明史》、胡大冈的《李定国》以及网络上关于李定国的相关资料。
台湾第一黑帮:竹联帮
记得在周润发主演的《喋血双雄》有一句著名的台词“我们都老了,已经不适应现在的江湖了。”实际上,它道出的正是黑社会一条很残酷的生存法则。
台湾最大的黑帮组织有三个,即竹联帮、四海帮和天道盟。其中最大的竹联帮是由一群中学生创立的,这在世界黑帮史上也是比较地罕见的。竹联帮最风光时曾经一度与香港的新义安、14K、和胜和以及日本的山口组等国际知名的黑帮组织齐名。现在随着台湾当局对黑帮的打击,这个帮派好象也已经有了开始萧条的迹象。
关于竹联邦的兴起要追溯到1955年台湾的今中和永和两地,这两地方当时的经济并不繁荣,居住着很多军人家属(国民党兵)。这里的中学生假日里时常厮混在一起,看别人不顺眼就打群架。后来发展到械斗。因为当时的台北市爆出了“十三太保”的新闻炒作。于是中和两地的学生也纷纷效尤,开堂组帮。到1956年时,中和两地的帮派已经颇具规模。
永和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