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姚文元文集-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姚文元 (1956。12。07) 
《人民日报》 
阖上了 〃 仿徨 〃 ,时间还只有九点钟,随手拿起一本 〃 庄子集解 〃 来翻翻。 
〃 庄子 〃 也真是一座闪烁着智慧的火花的宝库。其中好多故事,象 〃 庖丁解牛 〃〃 七日而浑沌死 〃〃 涸辙之鲋 〃 ……等,那含义的深远,真令人惊叹作者思想的深刻。有些句子如 〃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 索我于枯鱼之肆 〃 ……等等,早已成为许多人都熟悉的文章中通用的语言了。 
这一回我翻到了外篇 〃 在宥第十一 〃 ,忽然有一段话象剪刀一样剪断了这种心情,使我态度严肃起来了,虽是几千年前古人说的话,竟好象说到自己心里。那是这样一段话: 〃 世俗之人,皆喜人之同乎己,而恶人之异于己也。同于己而欲之,异于己而不欲者,以出乎众为心也。 〃 
〃 世俗之人 〃 是不喜欢听不同的意见的,为什么呢,就因为他自己心中有一个 〃 出乎众 〃 的愿望。用现代的术语来说,就是 〃 个人英雄主义 〃 。他们追求的是个人出头,而不是追求真理。他们最好天下都 〃 同于己 〃 ,清一色。 
如何对待 〃 异于己 〃 的意见,实在是百家争鸣开展后的一个根本问题。 〃 世俗之人 〃 容不得相反的意见,对待对方往往容易粗暴。或则一概否定,或则永远各执一见,使得不同意见不能从相互渗透相互补充当中完善起来。我想,我们应当坚持自以为正确的意见,但也应当努力消灭自己思想中这种 〃 世俗 〃 气,尤其应该记住上面一段话后面接紧着一句十分尖锐的警语: 〃 夫以出于众为心者,曷尝出乎众哉! 〃  由于联系了实际, ' 庄子 ' 读不下去了,却想到了同和异的问题。最近反对崇拜权威是很剧烈的,这也是一种自然的现象。因为盲目搬用教条而吃的苦头是太多了,至于因缺少独立思考,随随便便人云亦云而吃的苦头,那就更多了。 
这并不能怪名人,而应当怪那些以名为贵的崇拜者。对这种心理  姑且叫它拜佛者的心理吧,以后需要作不断的斗争。 
但是,我觉得除了那种象披着虎皮的猫一样的假权威,或者欺世盗名的伪名人以外,凡是因某一行刻苦研究创造而被公认为权威的,我们首先要珍视他的成就,虚心向他学习。学习和崇拜不同,崇拜是把权威的话当作万世不变的教条,学习是切切实实地吸取别人或前人著作中一切正确的有益的东西,但自己有思考、有吸收、有扬弃、有创造。如果所有权威的著作都不学习,想在空地上用 〃 独立思考 〃 建立大厦,恐怕是不可能的事。如果因反对权威崇拜而连权威正确的话也不敢同意或应用,也未免因噎废食了。 
谈到 〃 同 〃 与 〃 异 〃 ,我觉得刘勰的态度值得我们学习。他在 〃 文心雕龙 〃 的 〃 序志第五十 〃 中讲到他对各派的意见时说: 〃 有同乎前论者,非雷同也,势自不可异也。有异乎前论者,非苟异也,理自不可同也。 〃 一切都在 〃 理 〃 ,别人有理,就赞同他,而不是雷同;别人理由不够,就不同意他,也并非故意反对。这是最正确的独立思考的治学态度。 06 在 〃 奇案 〃 背后 

姚文元 (1957。03。07) 
《人民日报》 
2月6日的 〃 文汇报 〃 上有一则通讯,报道了所谓 〃 纽约奇案 〃 的真相。十六年来,纽约的公共场所一直有人掷小型的炸弹,一共爆炸过三十一颗。纽约市警察局曾出动了两万名警察,悬赏二万五千美元,要逮捕这个 〃 疯狂爆炸者 〃 。本年1月23日,警察局宣布这个案子已经 〃 水落石出 〃 了,投炸弹的原来是一个五十三岁的半残废的老工人。1931年当他在艾狄逊公司工作期间,在工作中受伤,不能继续劳动,而公司拒绝付给他休养金。他仇恨这个社会,决心要向它投掷炸弹,但不准备伤人。他发誓要投掷炸弹到被捕或死去才停止。 
值得注意的是,这位老工人麦特斯基是一个虔诚的、善良的天主教徒。他在炸弹上的签名,不是什么罢工或斗争,更不是共产主义,而是F.P.  Fair Play,即鲁迅名文 〃 论 ' 费厄泼赖 ' 应该缓行 〃 中的 〃 费厄泼赖 〃 ,就是资产阶级民主中所谓 〃 公平 〃 或 〃 机会均等 〃 。 
这个悲剧彻底揭穿了资产阶级政治家所滔滔不绝地宣扬的所谓 〃 民主 〃〃 自由 〃 的虚伪性。但我还有更多的感触。 
这个仇恨资本主义社会的传奇性的人物并不是 〃 赤色分子 〃 ,而是一个相信上帝、经常到教堂去做弥撒的天主教徒。在美国,受迫害的不但是相信共产主义的人,不但是要求真正民主自由的人,只要要求活下去的劳动人民,就会受到残酷的压迫。这证明了在为争取面包的斗争中,信仰不同是次要的问题,因为资本家在压迫工人的时候,并不因为你相信上帝就少压迫一些的。 
然而相信上帝的人竟拿起了炸弹。这又证明了上帝在麦特斯基心上已经不能满足自己复仇的要求了。他懂得了要进行斗争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 
然而他又仅仅个人拿起了炸弹。走个人复仇的道路,是不能动摇这个黑暗的制度的任何一块基石的。他用 〃 费厄泼赖 〃 作标记,然而 〃 费厄泼赖 〃 在帝国主义国家里是不可能实现的幻想。他的幻想是完全落空了。资本家从来只是向劳动人民要求 〃 费厄泼赖 〃 ,至于他们自己,则一切奸诈阴险的手段都会使出来的。迷信 〃 费厄泼赖 〃 ,是不能求得自身解放的…… 
不是吗?他用了 〃 费厄泼赖 〃 式的方法,结果还是在肺病垂危时被捕了。这是一个更深刻的悲剧…… 
佛家说,佛眼能够从一粒沙中见大千世界。我并没有这种 〃 佛眼 〃 ,但如果把这件事作为一粒沙的话,我以为也可以窥见美国社会的 〃 世界 〃 的。我们窥见了美国的社会黑暗到了何种程度,我们也可以窥见有的工人受了资本主义思想的侵蚀,在反抗时也还是走 〃 费厄泼赖 〃 的道路。但我想,这也只是暂时的情形。这件事,美国的新闻记者们又当作 〃 奇案 〃 在疯狂地渲染和叫嚣了。他们必将用侦探小说的笔法将真相掩去,使人民只当作 〃 奇闻 〃 看。这位善良的老工人,也许会同 〃 夜半歌声 〃 的主角一样被说成为 〃 妖怪 〃 。可是对于我们,这却是一个铁证:它证明资产阶级的 〃 新闻自由 〃 只是一件掩盖罪恶的彩衣,它证明在资本主义国家那些整版整版的 〃 奇案 〃〃 艳事 〃〃 趣闻 〃 中,隐藏着多少血淋淋的控诉! 07 读文艺报上的一篇翻案文章 

姚文元 (1957。07。06) 
《人民日报》 

我过去欢喜看文艺报,现在也还欢喜看文艺报,但那 〃 欢喜 〃 的原因,却有很大的改变。过去喜欢看,是因为它登载很多理论文章,想从文艺报中寻找理论上的问题;最近还喜欢看,是因为想从里面找到什么希奇古怪的事情或耸人听闻的谩骂,如 〃 懒虫们 〃〃 老爷们 〃〃 身价十倍 〃〃 人不如狗 〃 ……之类。这些满含仇恨的诅咒,编者也许以为都是好文章。 
如果有人不满足我上面的看法,一定要我用极简洁的字眼,描绘出这十一期文艺报的最明显的特色来,我就只好用一句话来说明:翻案文章特别多。 
本来,翻案文章可以有各色各类的,可以用马克思主义去翻教条主义的案,也可以用 〃 灵活运用 〃〃 马克思主义 〃 (借用一位先生的话)去翻马克思主义的案,还可以巧妙地用修正主义去翻教条主义的案,实际上还是要翻马列主义的案。在文艺报上,这三类文章似乎都混合着。 
在文艺报第十一期上有一篇翻案文章,叫做 〃 从一篇杂文的遭遇谈到 ' 今不如昔 ' 的问题 〃 ,是用 〃 真正的马克思主义 〃 去翻人民日报编辑部的案的。这位作者写了一篇 〃 堂鼓呀归来 〃 ,呼吁封建社会中的堂鼓 〃 归来 〃 ,好为 〃 老百姓 〃 伸冤。文章被人民日报编辑部退回,理由是结尾有 〃 今不如昔 〃 的感觉。作者于是愤而写了这篇新的文章,把他的主张坚持到底。 
这位作者为什么会这样羡慕封建时代的 〃 堂鼓 〃 呢?为什么这样恶今而爱昔呢?据说是:最近 〃 各方面揭发的领导高高在上,群众诉苦无门 〃 的事实,使他感到 〃 今天某些干部的官僚气,已不比 ' 都堂大人 ' 逊色 〃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既然群众已陷入 〃 诉苦无门 〃 的地步,那么到哪里去开一个 〃 门 〃 为广大人民 〃 诉苦 〃 呢?作者就推荐封建时代的 〃 堂鼓 〃 了。他以最大的热情歌颂着堂鼓,他以生花之笔描绘着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