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局面。而此刻关羽如若趁势起兵北伐,江东孙权同时兵加合肥,边境上的乌桓残余势力、南匈奴等未归附的异族势力再趁机作乱、兴兵扰境,后方将立时陷入四面包围之中,危在旦夕。楚汉战争中,项羽就是被刘邦箝制了主力,让韩信有机会攻略韩赵,又被彭越骚扰后方,逐渐陷入四面楚歌之中,导致最终失败。有鉴于此,曹操通令全军停止向西蜀进发,在汉中进行休整,筹划下一步对策。
曹操的这个决定正确吗?事实上对于曹操这个决策,他此时手下两个最重要的谋士司马懿和刘晔都坚决反对。西晋的开创者司马懿此时已闪亮登场,时任丞相主簿,他对曹操说:“刘备以诈力虏刘璋,蜀人未附,而远争江陵,此机不可失也。今克汉中,益州震动,进兵临之,势必瓦解。圣人不能违时,亦不可失时也。”(《晋书·宣帝纪》)
这样的局势不待绝顶聪明的司马懿道破,兼职做谋士的重臣刘晔也极力劝说曹操要立即进攻西蜀:“明公以步卒五千,将诛董卓,北破袁绍,南征刘表,九州百郡,十并其八,威震天下,势慴海外。今举汉中,蜀人望风,破胆失守,推此而前,蜀可传檄而定。刘备,人杰也,有度而迟;得蜀日浅,蜀人未恃也。今破汉中,蜀人震恐,其势自倾。以公之神明,因其倾而压之,无不克也。若小缓之,诸葛亮明于治国而为相,关羽、张飞勇冠三军而为将,蜀民既定,据险守要,则不可犯矣。今不取,必为后忧。”
在这历史关头,司马懿和刘晔都对得起曹操,都把道理说到家了。他们认为刘备新得益州,民心未附,此时外强中干,蜀人恐慌;而曹军既破汉中,士气正旺,趁势而攻,肯定会轻易拿下西蜀。如果不抓住眼前的大好时机,让刘备有了喘息时间,再破蜀就困难了。
多年前,在兵临赤壁之前,贾诩曾劝曹操不应贸然东进,曹操不听。而此时,有见识的谋士劝他不必耽搁而应锐意南下,曹操又一次没有采纳正确的建议。曹操对于司马懿和刘晔的劝说沉吟半晌,只说了一句:“人苦无足,既得陇右,复欲得蜀。”(《晋书·宣帝纪》)显然,曹操的思想还停留在乱战时代,他错误地吸取了过去的教训。也许是因为夺取汉中的胜利来得太侥幸了,让他不由得想起七年前曾经轻易拿下襄阳和江陵,但在随即的进攻中,却遭遇了赤壁惨败。此时,曹操只需再向前迈一小步就能成就大业,可惜他此时却没了一日一夜奔袭三百里的锐气。
曹操疑虑重重,不能决断。七天以后,有个从蜀国投降的人说“蜀中一日数十惊,守将虽斩之而不能安也。”曹操做梦也想不到蜀中已经乱成一片,此时才相信司马懿和刘晔二人所言非虚,于是捶胸顿足,后悔不迭。曹操不甘心地问刘晔:“今尚可击不?”刘晔回答说:“今(蜀)已小定,未可击也。”
曹操错误地吸取了赤壁之战的教训,丧失了一举灭蜀的机会。既然西蜀不可能短期攻破,曹操只好引兵北还。临行前,他留夏侯渊为都护将军,督率张郃、徐晃等守卫汉中;以丞相长史杜袭为驸马都尉,留督汉中事。曹操北还不到一个月,孙权即趁机袭击合肥,于是有了“张文远威震逍遥津”的壮举。曹操返回北方,先令裴潜收代郡乌桓,再降南匈奴,北方再无隐患。不过北方再乱,未必能影响大局,曹操在伐蜀问题上过于小心了。其实,正像他不能称帝一样,他把统一大业也交给了后辈。
临走时,曹操带走了汉中百姓八万户。那时人是最宝贵的财富,曹操这一手等于把汉中抽空了。也就是说,曹操未必认为汉中可以坚守,此时就做好了可进可退的两手准备。
曹操轻易撤兵,刘备身边的第一谋士法正看出了历史玄机。他立即向刘备献策:“曹操一举而降张鲁,定汉中,不因此势以图巴、蜀,而留夏侯渊、张郃屯守,身遽北还,此非其智不逮而力不足也,必将内有忧逼故耳。今策渊、郃才略,不胜国之将帅,举众往讨,则必可克。克之之日,广农积谷,观衅伺隙,上可以倾覆寇敌,尊奖王室;中可以蚕食雍、凉,广拓境土;下可以固守要害,为持久之计:此盖天以与我,机不可失也。”
法正将必据汉中的理由说得如此透彻,刘备再不纳其计那还是人吗?荆州是西蜀的东部屏障,而西蜀北面的汉中非但不是屏障,却成了曹操的南下基地。刘备不为进取,即使为了自守也得拿下汉中。
但由于刘备大概忙于享受,曹操撤走后的局面竟然不是刘备取汉中,而是曹操方面继续进取西蜀。尽管曹操没打算发动对西蜀的全面战争,却开始了对西蜀的逐步蚕食。早在追击张鲁时,曹操方面就开始向巴中渗透,刘备也曾派护军黄权去迎张鲁,不料,黄权还没到巴中,张鲁就降曹了。
建安二十年(215年)七月,曹操大将张郃率重兵由汉中南下攻略巴西、巴东两郡,并准备将当地百姓迁到汉中。此时还仅仅是行(代理)偏将军的黄权,凭着高度的责任感对刘备指出,魏军占汉中又攻略三巴(益州北部的巴、巴东、巴西三郡),是想割断西蜀的股臂,必须救援,于是,刘备任命黄权为护军率兵北上抵御曹军;又派征虏将军张飞为巴西太守,抗击张郃。
其实这是一场事关重大的战争。张郃军进至岩渠、蒙头、荡石,张飞率军坚守,与敌相持五十多天不分胜负。在立于不败之地后,张飞趁势反击。他率领精兵万余,出其不意由小路突袭张郃,诱迫张郃出战,并将其引入狭窄的山道之中,使其首尾不能相顾,几乎全歼张郃所部。张郃丢弃战马,只带十余人逃出重围,率残部退回南郑。
明代时,在四川流江县发现一处摩崖石刻,人称《张飞立马铭》,又叫《八蒙摩崖》,碑上刻有二十二个字的铭文:“汉将军飞,率精卒万人,大破贼首张郃于八蒙,立马勒铭。”作为世家子弟的张飞,书画俱佳,勒铭纪功是应有之事。
通过这场胜利,张飞为西蜀立下大功。这场胜利的价值,很像刘备当年在博望坡的那次胜利,都是立足之战。此战过后,曹军再无力南侵,不得已采取守势,龟缩汉中。因此,张飞不仅打退了曹操鲸吞西蜀的嚣张气焰,稳固了刘备在益州的统治,也为刘备进取汉中创造了条件。更重要的是,张飞通过一场硬碰硬的胜利,坚定了刘备攻略汉中的信心和决心,毕竟,刘备军单独与曹军交战时还从未获得如此巨大的胜利,因此,此战也可看做是后来在定军山大败夏侯渊的先声。
不过此后的两年,即从建安二十一年(216年)春到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冬,刘备并没有对汉中采取攻势。如果是做出兵准备的话,也未免太长了些。显然,刘备未必惧怕夏侯渊和张郃,而是忙里偷闲地在天府之国里继续享受。
最终,还是在法正的劝说下,刘备出兵了。
第三十四回:攻略汉中
建安二十三年(218年)春,刘备开始了一次伟大的进军。他留诸葛亮守成都,负责打理内政及军需供应,自己亲率法正、黄忠、魏延等领大军争夺汉中。
久战江湖,刘备还是很会打仗的,一上来,他就没想死打硬拼,而是使了招,派张飞、吴兰等为先遣部队进至武都(治下辨,今甘肃成县西北),攻击汉中侧翼曹洪所部。
张飞也会用计,自己也分兵两路,并扬言要袭击曹洪军的后路,结果,被曹休识破,吴兰等部被曹洪军集中兵力击破,雷铜、任夔战死,吴兰逃到少数民族部落后被杀,张飞被迫撤出武都地区。
TXT小说共享论坛 http://freetxt。5d6d。,欢迎您上传、下载、推荐、交流小说
《江山岂是哭来的——正说刘备》 第52节
左路军大败,于是刘备亲率大军进击汉中的门户——阳平关。
阳平关是汉中西北部战略要地,地势险要,攻下阳平关就等于拿下大半个汉中。自然,这点常识也在身经百战的夏侯妙才的意料之中,他和张郃等人率领重兵把守阳平关,亲拒刘备。刘备则选精兵万余轮番攻战,毕无功而返。
曹刘双方在阳平关对峙,竟然一年有余。
在这期间,刘备别的招没有,只是使出了分兵之计,于建安二十三年(218年)七月派将军陈式攻击马鸣阁道,企图切断阳平北面道路,威胁阳平关侧后,结果遭到徐晃军的截击,损失惨重。
刘备遇到了极大困难,主力进攻阳平不下,先后几次迂回敌后也遭到失败,兵力损失很大。刘备无法,只好急命诸葛亮征调留守部队增援汉中前线。
此时,益州的后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