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人说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那是一个天大的笑话。刘备现在的困境也许更严重了,荆州现在姓孙,而不姓刘。而且更糟的是,刘备现在连一个立足地都没了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第二十八回:安身荆南。
第二十八回;安身荆南
从赤壁之战那年开始,接连几个十二月似乎都有重要的事情发生。从建安十三年的十二月到建安十四年的十二月,刘备用一年的时间为自己挣来一个立足之地。
在这一年里,周瑜以损兵折将和身受重伤的代价,扫清了江陵周边的曹军据点,并最终拿下了南郡治所江陵。有人认为周瑜仅仅是得到了一座空城,但最后白白便宜了刘备,但事实上不是这样的。
夺取南郡,对于孙权集团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南郡横跨长江,是荆州的腹心,也是西连益州东接扬州的战略要地。占据江陵,向北可威胁襄阳,控制江汉,威慑中原;向东可扼长江之险,屏障江东;向西可进取巴蜀,由此两分天下;向南可控制荆南四郡。因此,如果拿不下南郡,赤壁之战的胜果几乎荡然无存。因为,曹军如果在江陵站稳脚跟,可以随时进击东吴,东吴的安全根本没有保证。南宋吕祉在《东南防守便利》中说道:“不守江陵则无以复襄阳,不守江陵则无以图巴蜀,不守江陵则无以保武昌,不守江陵则无以固长沙。”
所以在赤壁之战后,周瑜倾全力攻打江陵(南郡),曹仁也拼命防守。曹操在确保襄阳的情况下,并不想丢掉江陵,于是留下曹仁、徐晃等六员大将和重兵据守江陵及其外围各点。赤壁之战后,曹操虽亲赴谯县,坐镇指挥扬州方面的军务,但并没有放弃荆州。在南郡,曹操下了大本钱,那里绝不是一个弃子或闲棋。
有人说周瑜可以自取荆南四郡,而把南郡甩给刘备,让刘备跟曹仁拼个两败俱伤。但这种说法是极其幼稚的。一是刘备军力虚弱,根本无法战胜曹仁,只会浪费时间,使曹仁在江陵站住脚跟。如此一来,可能使东吴永远丧失据有江陵的机会。于是,周瑜必须亲自去啃这块硬骨头。赤壁之战只是一次遭遇战,而硬碰硬的较量在江陵才真正开始。如果说,赤壁之战的胜利有一定的侥幸成分,但在江陵城下却没有这样的好事了。
留在荆州的曹军,实力绝对不比周瑜所部弱,甚至还有一定的优势。曹仁和徐晃据守江陵,而乐进、满宠、文聘、李通诸将分驻外围。徐晃还先行剿灭山匪,看得出保卫江陵不是权宜之计,曹操确是下了死命令要确保荆州北部。
刘备和张飞率领可怜的两千人马,跟随周瑜大军来到江陵城下。而周瑜的兵力也不会超过三万,因为程普那一万人未必听他的。
江陵城坐落在长江北岸,周瑜率大军驻扎江南岸,与曹仁隔江对峙,暂时并没有动手。周瑜听从猛将甘宁“径进取夷陵”的建议,让他领着几百人继续沿江西上,抢占荆州的西大门——夷陵(今湖北宜昌东南)。那里是进出西蜀的通道,后来著名的夷陵之战即发生于此。显然,周瑜并没把小小的江陵放在眼里,他心里装的是整个长江一线,装的是入蜀和两分天下的大计。
刘备现在自然还顾不上这么多,他现在要做的是在江陵多少获得点战功,因为在整个赤壁之战中,刘备军几乎寸功未立,率军在江北追击曹军的战功是微不足道,甚至是可笑的,于是,刘备向周瑜提出借两千人马渡过夏水,从侧翼包抄江陵,甚至还夸口说,曹仁看见他就得跑。为了不使周瑜疑心,刘备还提出让张飞率一千人继续跟随周瑜大军(也就是留做人质)。不想,周瑜竟爽快地答应了,真的给刘备拨了两千兵。刘备领着三千人,渡过夏水向江陵发动攻击。
曹仁从帅旗上认出这是刘备的部队,并没当回事,让部将牛金带三百人出城挑战。这样的蔑视能不回击吗?这样的便宜能不占吗?刘备立即挥军齐上,将牛金的三百来人包围在江陵城下。曹仁见情况危急,不顾长史陈轿的劝阻,毅然率领数十骑出城去救牛金。反复冲击两次,终于将牛金所部救出重围。水战不行,但守城战和野战,曹军可从来没怕过谁,曹仁通过这次小小的战斗撒了一口闷气,也被部下视为“天人”。也正是靠着逐渐恢复的士气和城里充足的粮草,曹仁得以继续坚守江陵。
刘备在江陵城下碰了钉子,自知曹仁所部的士气和战斗力都没有他想象的那么低。既然没便宜可占,于是刘备立即撤出战斗。但他没有立即撤回江南,那岂不是白来一趟?于是,他在敌后开展了独立自主的游击战,美其名曰是阻敌之援。但他对这个任务其实漫不经心,而是热衷于开辟根据地。他在南郡西北部占了临沮和旌阳两个小县,并任命了两个县长。不过,此举不是说刘备要抢地盘,而是他还是给自己留退路,因为除了夷陵,临沮一带也是进入益州的要道,后来关羽大意失荆州,也是想从临沮附近的麦城逃归益州。不过,刘备任命的杜普、梁大两个县长既无才智,又没有多少兵,很快都被徐晃打跑了。
最终,刘备在江北毫无建树,灰溜溜地跑回江南。要真是如此溃退出局,刘备还不仅是丢脸的问题,而是以后在荆州混都成了问题。幸好,还有一件给他长脸的事情,那就是在他走后,关羽继续在江北坚持敌后游击战,率领水军出没在汉水一线,不断袭扰曹军侧后。关羽的水军大概有一两万人,这是刘备最后的老本,他们并没有参与赤壁之战,大概是在赤壁之战后关羽率领他们从夏口进入汉水,袭扰从夏口到襄阳的沿线地带。曹军的水军大都毁于赤壁,此后在水路既没有战船并且也没有再玩船的胆量,所以没人能解决关羽水军。关羽自然也犯不着吃掉谁,因此也没有取得突出的战果。
刘备在赤壁之战没出什么力,现在江陵城下激战尤酣,刘备又一次跑了。不过,也有可能是周瑜根本看不上刘备,同时也不想让刘备分江陵攻城战之功。
TXT小说共享论坛 http://freetxt。5d6d。,欢迎您上传、下载、推荐、交流小说
《江山岂是哭来的——正说刘备》 第40节
周瑜的兵力并不占优势,甚至处于劣势,好在曹军在南郡兵力分散,面对这种形势,周瑜采取了攻点与阻援相结合的战略。周瑜之所以先打夷陵,从长远看是为了西蜀,从近处看是扫清江陵外围,最终是要完成对江陵的合围。由于双方兵力相当,谁一动都有点捉襟见肘,因此现在的故事重点是如何调配兵力。
甘宁顺利占领夷陵,益州将领袭肃归顺。曹仁看来真把自己的使命当真了,不仅要保卫江陵,而且还要确保上游夷陵,于是派出五六千人去攻打甘宁的千把人。这时轮到周瑜着急了,他在江陵已经承受了不小的压力,不敢轻易分兵去救。这时东吴的一代名将吕蒙闪亮登场了,他建议与周瑜一起去救夷陵,而凌统可以在此坚守十天。于是周瑜率部直扑夷陵,与甘宁里应外合杀败曹军,守住了夷陵。
夷陵大胜后,吴军士气大振。周瑜于是率部渡过长江,在江北立营,并对江陵发动总攻。周瑜曾亲自冲入敌阵,被流矢射中右肋。为了不让敌军察觉自己身受重伤,他强忍剧痛,装作浑然无事,坚持战斗。
曹仁在江陵坚守了一年多,压力越来越大,一个被围困的城市毕竟敌不过倾国之力的东吴。江陵城内粮食虽然不少,但也禁不住坐吃山空,江陵守军日益疲惫损耗,于是在“相守年余,所杀伤甚众”的情况下,曹仁只好“委城走”。这时已到了建安十四年(209年)的年底。
周瑜在江陵拼命的时候,刘备来到江南,先收了荆南四郡,后求周瑜分南郡“江南地”。
刘备收荆南四郡,《三国演义》将此举写成“偷取”,这当然是不可能的。刘备取四郡,应该征得孙权或周瑜的同意,实际上是替东吴去收复的。其实早在刘备取四郡之前或同时,东吴已经占领了长沙郡的东北部,即下隽、汉昌、刘阳三县。这三县大概是周瑜在江陵期间所得,后成为其食邑。后来,这块土地始终在孙权手里,并立为汉昌郡,后继为鲁肃和吕蒙的食邑。可见,孙权许可刘备南下是成立的,因他亦有能力南下。
既然孙权对南四郡有处置权,那么刘备就不具备了,刘备没有资格正式任命四郡太守(赵云的桂阳太守只是代理性质的),而诸葛亮也只是临时性地“督”三郡,而权限是被特意标明的“调其赋税”。而这一切都应该在孙权的首肯之下。
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刘备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