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曹老爹离休后,住在风景秀丽的徐州琅邪郡。自从曹操成了陶谦的死敌,再住在那里就不合适了,于是曹操让老爹从琅邪搬到自己控制的兖州。结果,满载着无数金银财宝的庞大车队走到与兖州泰山郡华县交界处时,曹嵩不明不白地被害身亡。《三国志·武帝纪》、《后汉书·应劭传》和《世语》上说他是被陶谦派兵截杀的。而《后汉书·陶谦传》却说他是被陶谦将士杀害的,陶谦并不知情。而《吴书》则说当曹嵩向兖州迁移时,陶谦专门派部将张辏Тに停抨'在半路上因为受不了这位亿万富翁的金银财宝的巨大诱惑而动了杀机。
有人说陶谦与曹操恶拼了好几年,而且曹操两次痛宰陶谦军,陶谦不可能派兵护送曹老爹。还有人说因此陶谦怀恨在心,派兵截杀也属正常。但我看以陶谦一个老官场的经验,派人护送一说倒有可能。经过二次对决,陶谦已经知道曹操的厉害,应该不会主动与曹操结下杀父之仇。
无论曹老爹怎么死的,无论是否由陶谦指使,无论是官兵杀的还是强盗杀的,反正不是陶谦歹毒,就是陶军军纪太坏,要不就是徐州地面太乱,总之陶谦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也许正是因为原因不清不楚,曹操才更加恼恨。
总之,曹操怒了,他亲自率兵杀入徐州。首先,他对他父亲殒命的琅邪郡实施“三光政策”,然后一路横扫东海郡。看来,曹操这次来徐州,并不想杀死陶谦,而是——吓死他。在曹操的三光政策下,郯城已经成为孤城一座。就在陶谦差一点被吓死的时候,盟友田楷和刘备来到了郯城。
假如徐州丢了,同盟国势力范围将被从中切断,同盟国将土崩瓦解。从大局出发,田楷和刘备无私地领兵火速增援徐州。他们只带了一千骑兵,那是因为他们的家底的确不多。陶谦有难,盟国前来支持是分内的事情。
TXT小说共享论坛 http://freetxt。5d6d。,欢迎您上传、下载、推荐、交流小说
《江山岂是哭来的——正说刘备》 第18节
历史上的陶谦,当然不是《三国演义》里的那个谦谦君子,而是一个也不太好惹的主。陶谦,字恭祖,出生在民风刚健的丹阳(今安徽省宣城),古代有个伟大的仙人广成子据说就出生在丹阳。陶谦从小就很“不羁”,也就是说像脱缰的野马一样根本管不住,都十四了,还骑着一个竹马跑来跑去,说是练习飞行。如此酷而且执著的举动,弄得街坊邻居的孩子们都纷纷效仿,也都弄了把扫帚排成一条长龙跟在他屁股后面一块瞎跑。做个孩子王也就罢了,但陶谦的能耐还不止于此,很快连大人也看出他的不凡来。前苍梧太守的同乡甘老太爷,一次偶遇陶谦,奇其表,异其言,怎么看怎么喜欢,于是不顾妻子的阻挠,硬是把女儿许配给了他。这个故事到是有点像公孙瓒的经历,难怪他们老哥俩成了盟友。看来将女儿、妹妹许配给英雄或候补英雄,在那个时代是一件非常风雅的惯常做法。
陶谦的家底不薄,到他父亲时还做过余姚长。不过,陶谦自己也很能混,仕途一帆风顺,又做诸生,又仕州郡,又举孝廉,更举了苦孩子做梦也不敢奢望的茂才。真是又有学历,又有党票,想不进步都不行,想进步不快都不行。结果,陶谦在地方上做过两任县令,便被选派到中央去镀金了,然后立即外放到幽州做了纪委书记(幽州刺史)。虽说没有太大权力,但凭借这个职位已身居当时名人之列,毕竟整个大汉朝剌史加在一起也不过十三四个。
更重要的是,在乱世到来之时,陶谦还被朝廷当做知兵大员来用,至少中央觉得他可以被培养成为文武双全的后备干部。这与现在的各级团干部一样,都是年纪轻轻就登上高位,并时刻准备着被补以肥缺。中央果然没有放弃任何一次锻炼后备干部的机会,陶谦先是被派到征西将军皇甫嵩帐下做了一名扬武都尉,结果在抵御西羌的战事中还真没掉链子,经受了一些考验。随即,又入司空张温幕,再次来到西凉平定边章、韩遂之乱。现在看来,张温那次出兵,真是一次小小的群英会,江东基业的拓荒者孙坚、乱世的开启者董卓以及在乱世中创下第一个大势力的公孙瓒都曾被征入幕。作为一颗政治新星,那时的陶谦脾气已经不小了。本来张温待他不薄,可少壮派陶谦就是看不上自己的上司。有一次喝酒,大概因为陶谦年纪轻、职务低,张温就让他给大家行行酒。这本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陶谦却一下子怒了,在众目睽睽之下当场顶撞张温。大概他那时来了这么一句:“什么,让俺给他们行酒?要去你去!俺不伺候!”
张温这个人还真是厚道,那时既没听孙坚的话而宰了不听号令的董卓,也没有因酒宴事件而严惩陶谦,只是下了一道令远远地把陶谦发配到一个偏僻小城驻防去了。在别人的劝说下,张温很快把陶谦招了回来。后来,那个和事佬又跑到陶谦那里和稀泥说:“恭祖呀,你在酒桌上把政治局常委(三公)都骂了,可人家现在都原谅你了,你好歹也得服个软呀。”陶谦一听是这么个理,当时也就答应了,可是等到他跟张温见面时,却梗着脖子仰着脸说了一句:“现在我回来了,要谢,也得谢朝廷,关你屁事!”好在张温真是超级厚道,打了个哈哈,说了一句:“小陶呀,你的痴病还没好呀?是不是停药了?”事情也就这样揭过去了。
我们很难想象,像陶谦脾气这么大的干部为什么能够仕途亨通,大概是因为随着黄巾乱起,知兵大员异常稀缺,朝廷在人才任用上走了“白专道路”,陶谦即使有才无德,但在当时也属紧俏产品,不用不行。果然,陶谦回到中央不久,因黄巾在徐州那边闹事,陶谦又被派到徐州做了刺史,主持镇压大计。要说陶谦也不简单,从彪悍尚武的丹阳家乡招来了一帮人马,三下五除二地还真把当地的黄巾军给平了。丹阳兵的确骁勇善战,但就是军纪恶劣,与黄巾相比很难说谁更像强盗。不过那时能够完成镇压黄巾的任务,就能成为合格的独当一面的大员。各路诸侯的竞争,第一环节是比赛谁镇压黄巾更有办法。兖州的第一任州牧,就是因镇压黄巾不利而早早出局的,而陶谦与公孙瓒、曹操、刘备等人则都是通过这项赛事的佼佼者。
此后,陶谦在政治上的表现也越来越成熟。在讨董联盟闹得沸沸扬扬的时候,陶谦却没有参加;当董卓将汉献帝劫持到长安,“四方断绝”与伪朝廷的联系时,陶谦却按时缴税纳贡。于是,他得到了董卓的赏识,不久就做上了东安将军、徐州牧,并封了溧阳侯。此时,对于镇压叛乱,陶谦也驾轻就熟、游刃有余,甚至都不用动武了。当下邳的阙宣发动叛乱时,陶谦使出了四两拨千斤的招数,假意宽恕阙宣,却趁其不备将其擒杀,然后将他的部属尽数吞并。
陶谦的成熟都表现在玩人上了,对徐州百姓竟然也是如此。徐州本来战乱不多,人口殷盛,粮食丰足,各地的流民也因此纷纷迁居于此,但陶谦到来后“背道任情”,几年时间就把徐州弄得“刑政失和,良善多被其害,由是渐乱”。
志得意满的陶谦,在初平三年(193年)参与了盟国与轴心国的第一次会战,向曹操发动了攻击,一度打到了兖州的发干。显然,此时的陶谦还不知道自己的悲惨命运,更想不到自己仅仅还有两年的寿命。转年,他第二次向曹操发动攻击,结果他的军纪很差的土匪兵被曹操已经改造好的前土匪兵打得落花流水。这一次陶谦终于知道曹操的厉害了,连气带怕,龟缩在郯城不敢出来。他的寿命,大概就是此时被曹操打短了整整二十年。大概是想完成让陶谦早死而给刘备腾地方的历史使命,曹操竟然主动打上门来,没办法,陶谦现在只有最后一招了——向盟友求援。那时,袁术根本靠不上,曹操对付袁术似乎有绝招,一打一个准,很早就把袁术打跑了。跑到扬州的袁术,从此不敢再碰曹操,却打起了徐州的主意。因此,招袁术这样的“盟友”,岂不是引狼入室?
因此,陶谦的求助对象只能是公孙瓒。事实上,陶谦与公孙瓒以及刘备都有点交情。陶谦曾经做过幽州刺史,在名义上是公孙瓒的老上级。而在盟国与轴心国的第一次会战时,陶谦曾配合田楷、刘备一起对袁曹发动过攻势,对刘备应该也有所了解,甚至在幽州时或洛阳时就认识刘备也未可知。
有趣的是,刘备辗转流离那几年并不是盲目地瞎晃悠,他不仅对徐州并不陌生,甚至